3.5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选择
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在于港口企业能否把传统物流企业改造为现代物流企业,而现代物流企业的标志则是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对于现代港口而言,其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其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能否有效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将关系到港口物流发展的成败。
3.5.1 管理模式选择
1.港口物流管理模式的演进
(1)传统的港口物流管理
在传统的物流体系中,需要信息和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的,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对市场信息反馈的速度比较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
另外,传统的物流体系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物流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这样,企业就会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失市场机会。
简而言之,传统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纵向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二是不稳定的供需关系,缺乏合作;三是资源的利用率低,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有用资源;四是信息利用率低,没有共享有关的需求资源,需求信息扭曲现象严重。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美国管理学会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极大复杂化的需要,从生产实践中抽象出来并提炼而成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具体详见2.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传统的物流管理是按照市场的要求,将产品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强调的是单个企业物料系统的优化,即对运输、仓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实施一体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环境的物流系统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物流模型相比,信息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企业通过EDI、互联网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
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事实上共享的一个概念(任两节点之间都是供求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概念,因为它影响或者可以认为它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
③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连接。
④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是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
对于现代港口而言,港口物流管理在我国还刚刚引入,尚不被国内企业界人员所深刻了解;另外,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观念,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
由于受陈旧观念的影响,很多物流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其管理模式受到经济的压力是由于信息不.所致,很少有人会想到综合物流供应链效应对企业的影响,认为搞物流运输会增大成本,而没有想到良好的服务会带来产品增值。
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可以将港口物流中心的各种业务运营流程看做是一个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如供应商→储存中心(库存)→配送中心(深度加工、包装、分配组合装入集装箱)→装卸搬运中心(装船)→客户;集成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在一条链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其实质在于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形成融会贯通的网络整体,对市场进行快速反应。
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港口物流管理的体现和途径如下:
①将物流管理中心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协作的支持子系统,如财政、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质量控制、服务维护、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以及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以其协同效应实现面向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②加强港口与航运企业的合作,发展航线两端的延伸服务,提高航运、港口两者的效率和效益,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合作,建立一条龙的服务网络,延伸到内陆各地,扩大港口货源腹地和业务范围,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③实现面向服务中心各供应链的全程管理,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些环节包括订单处理、采购、库存、计划、加工、包装、质量控制、装卸搬运、会计核算等,实现事前控制,为客户的时间、空间服务质量要求提供有保障的承诺。
④实现物流中心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虚拟和互动。敏捷,使物流中心的信息获得和商务处理以电子速度进行,适应市场的迅速变化,赢得先机;虚拟,改变港口物流中心运营的时空观,使港口企业能够面向全球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互动,通过网络互联,使得内部及时通讯,实现业务的集中处理,同时为港口企业与相关上下游企业在商业上形成互动创造基础性技术条件。
⑤满足发展港口主导产业链的要求,适应港口从单一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的需要,利用支持子系统的集成并进行各类相关作业,使计算机运用由离散的部门级向整合的企业级方向发展。
2.现代港口物流管理主要发展趋势
(1)顾客服务转向关系管理
港口物流管理着重在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顾客相对应的是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评测管理绩效的标准多半为货物运到期、完好率等。然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意味着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管理模式。它是指企业在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通过收集并分析客户与企业联系的所有信息和资料,帮助企业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从而使企业提供更快捷和周到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实现企业与客户双方价值的最大化。港口物流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①客户信息的管理。通过主动搜集客户反馈的、表达的或潜在的信息,来改进服务,提高装卸作业质量,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②市场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港口企业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货源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预测,并对货源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细分和目标定位,实现“一对一”的货源市场个性化开发和服务,为企业开发新的货源市场,创新服务手段提供依据。另外,通过市场的管理,可以为业务人员提供货源和市场竞争的信息,从而使业务人员在开发资源上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高货源开发的能力。
③客户财产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主体是客户,港口企业主要是为客户的财产(货物)进行装卸、存储、运输、防护等一系列连贯的、一条龙的服务。
④客户服务的管理。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使得客户的需求起点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和创新服务手段。借助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的多功能集成,构建成完整的综合服务系统,能方便有效地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在客户关系管理的框架下,企业逐渐转而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持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即港口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的管理,亦即须充分了解顾客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其所需的产品(服务)。如顾客需要的分装、包装、拌合、粉碎、搬运、储存等半成品加工及保管服务等,在加值服务的同时,业为顾客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2)经验积累转向策略变迁
科技的突飞猛进及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发展,企业固守既有经验寻求突破的经营模式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例如,国际网络兴起后所形成的网络购物通道,可能对传统业者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成功的港口企业唯有建立新策略以及培养持续变迁管理的能力,方能在新世纪中继续生存。
(3)重视相对价值取向
在评量港口绩效时,传统评价方法容易片面追求一些绝对数值,如货运量或货运市场占有率等。在现代港口物流中,价值取向将着重于相对加值的创造,港口通过加值服务的提供,为顾客创造增值的同时,有部分回馈给企业,达到双赢之目的。
(4)功能整合,优势互补
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优质化。如今的国际运输业经营人正在向综合物流服务的提供者转化,它们的服务范围从原来的多式联运门到门向货架到货架转化,服务内容从原来的单纯运输服务转变为除提供运输服务外,还提供诸如包装、储存、配送等增值服务,这就对处于综合运输系统中心地位的现代港口功能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港口的功能特别在现代物流服务方面,从横向向纵向方面发展,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物流和信息功能的加强,如采购及订单处理、配送、物流咨询、货款回收与结算等,并要求市场定位准确,辐射半径有效。
(5)专注于核心业务管理
港口综合物流经营管理的趋势是专注核心业务,并将非核心业务或功能委托给其他专业公司管理。即结合几家专业公司(如专业物流公司、专业信息公司),形成一虚拟企业体系并整合其功能、实现优势互补的策略联盟,从而使主体企业能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6)由信息保留转向信息分享
在形成策略联盟的供应链管理架构下,供应链内的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供应链中多数企业可进入数据库中取用作业决策所需的信息,使得策略联盟行为更加有效。
(7)加强知识管理,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港口企业所采用的管理形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需要形成新的企业模式和劳动形式,并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所需信息的获取、传递和消化,以此来营造自己所特有的专长。
知识管理正是适应了知识经济的要求,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是使信息转化为可被人们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它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重在培养集体的创造力和创新推动力。
在港口物流活动中,实施知识管理,一方面要重视调整港口的组织机构,将港口建成知识性港口;另一方面要重视知识在利益分配中的重要地位,引导港口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的深刻变革。
(8)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人事、劳资部门只是行政执行部门,机械、被动地执行和配合领导层的决策,在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人力资源部门仅仅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企业制度赋予人力资源部门更多的内涵和更大的职责,要求其成为企业的决策参与机构。
针对目前港口企业竞争激烈的情况,加强港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大势所趋和必然之举。首先,开展“培养人、使用人、发挥人”为主要内涵的人才工程,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竞争、激励和选拔机制,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培养、造就和吸引复合型人才,增强港口的竞争力。其次,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运用多层次、多方面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推动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约束机制,加强企业的绩效管理。
3.5.2 经营模式选择
港口发展和经营物流是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发展物流是将流通领域的职能从企业生产领域剥离出来,建立企业的物流体系或者委托专业的物流企业承担;一些仓储、货运代理企业则是拓展其服务范围,转型为物流企业,这种方式被称为功能拓展式的物流服务;而港口发展物流不单纯是港口企业自己去做物流服务,更多的是提供基础设施,为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创造环境,也就是说港口发展物流不局限于自己做,而是在港口建立物流基地,请物流企业进驻。这也被称之为“筑巢引凤式”的物流服务。主要特点在于港口本身不直接经营物流企业,而采取以建立供应链为目的,以供应链其他成员的利益为出发点,站在供应链的角度去理解和管理物流,提供物流基础设施,加强与其他物流企业的合作,协同供应链各方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服务的整体效益,从而吸引货源、稳定货源,提高港口的整体效益。
目前,港口物流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流中心模式
港口物流中心模式是指以港口为据点,以主枢纽货运港口业务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并整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并引进货物检验、报关、结算、需求预测、物流系统设计等延伸功能,全方位、全过程地完成物流服务。
这也就是以物流中心为载体,集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等于一身的资源配置型港口,即“第三代港口”港口发展物流中心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港口具有发展物流中心的硬件条件。港口、场站本身就有装卸、存储、包装和集疏运等功能,建立物流是对传统功能的进一步有效利用和功能扩充。其次,港口本身也有一定的信息处理系统,而物流中心模式要求这种信息处理更及时、更准确、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