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4600000009

第9章 漫话私塾

寿久

旧时,私塾中没有寒暑假,全年只有清明、端午各放假一天。每年十二月初十前后放年假,至次年正月十五开馆。

学童第一次入学要准备“状元红”蜡烛和柱香以及孝敬先生的莲子、白糖提盒、状元糕之类,学童还要手提书有“文星高照”字样的灯笼进塾。学童入学的第一件事是祭拜孔子。一进馆,就在孔子画像或牌位前点烛,焚香,摆起果盘,下跪祭拜,仪式隆重。然后再跪拜先生。接着,塾师从学童的书着名漫画家丰子恺笔下的私塾教学生活包里拿出《蒙求》,在书面预先贴好的两张红签上,写上“厚德于人”四个字;在另一张红签上写上刚为学童所取的新名。再拿朱笔在《蒙求》的开头,教学童读句,每句都用朱笔圈点,这就是点书。

点书以后,就是“把书填朱”(描红)。先生把学童带去的红字纸铺在桌上,教学童握笔。开笔先生被称为“启蒙恩师”,是最受读书人尊敬的。日后如果中了进士或有了其他功名,就得先到开笔先生那里谢恩。

私塾读的书有《蒙求》、《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家诗》、《幼学琼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尺牍》、《杂字》。其中《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是高年级学童读的。

私塾不设班级,都是个别教授,好处是因材施教。当时的教法有几种:1.点书。每天上午学童陆续上学,先生逐个把他们叫到桌旁。先生边读边点,学童句句跟读。学童跟不上或跟错了,先生再教一遍。先生每天点一次书,就不再教读,学童如果不懂,可以提问。这时学童个个端坐,满堂书声琅琅。“八岁孩提子,从师入学堂。整容端坐席,开口诵琅琅”,就是当时私塾的情景。

2.还书。每天点书之前,学童要把昨天点的书给先生还读,这也叫“还书”。还书有“正读”与“背书”:“正读”就是面对老师,看书本朗读;“背书”即背向老师,高声背诵。

3.温书。先生点完一本书,学童还要“温书”。一个学童一般都同时读两本以上的书,一本是“生书”,另一本或两本是读过的书,先生每天点书后,也指定温习一两页老书,到“还书”时,一起“正读”或“背书”。

4.写字。写字是私塾的一个重要科目。学童每天下午一到馆,就得在书桌上写字。写字分四五个阶段:描红、影写(蒙着范字帖,逐笔照其书写)、誊格(范字可影,其余依照范字,自己写)、白手写(学童可自由选择要写的字)、临帖(选择名家字帖临摹)。

学童每写好一张字,就放在先生的教桌上。先生将写得好的字用朱笔加圈。对写字进步快的学童,先生就在习字纸上书“记赏三文”,意思是请家长奖赏给学童三个铜钱。家长常把习字纸逐日张贴在墙上,以观察学童的进步情况。一般说来,凡念过私塾的学童,字是写得比较好的。

5.练习对偶句。先生教学童对“对子”,先教两个字的,如“竹叶”对“梅花”;三个字的,如“人独立”对“燕双飞”;四个字的,如“山间明月”对“江上清风”。再教五言、六言、七言的。科举时代,考八股文和诗都要讲“对仗”,这都得在私塾打基础。

私塾对学童管教极严,“整容端坐,整日琅琅诵读”是学童的守则。当时先生的教桌上放着一块“戒尺”,上面写着几句话:“一片无情竹,不打书不读。父母若爱你,不必送来读。”当时流行的体罚形式有用手敲脑袋、用戒尺打手心、罚跪、关堂(放学之后不让学童按时回家)、面壁等。学童最怕关堂,因为一关堂家长就知道了,回家又要受惩罚。

塾师,另有许多称呼,如“看老鸭”、“坐庙头馆”、“孩子王”等。清光绪戊申年(1908),绍兴朱仲华、朱叔华兄弟到周家新台门从周椒生启蒙读书。一天,其在陕西当师爷的幼弟周藕琴回家,看到有不少小孩,笑问周椒生道:“这些鸭子是哪里来的?”周椒生也回答得很风趣:“是自己游拢来的。”可见,周藕琴他们就是将塾师戏说成“看老鸭”的。

同类推荐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热门推荐
  • 阴阳战纪

    阴阳战纪

    这是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当历史人物与现代魔法相互结合,会激起什么样的火花呢?穿越到这个世界的主人公又会如何呢?
  • 故使

    故使

    愚蠢,渴望,愚蠢地渴望,渴望着愚蠢,在这一路来,他便是如此。他是居安吉,一个,多情而又深情的人。
  • exo张艺兴之再见,下个转角

    exo张艺兴之再见,下个转角

    生命像一条街巷会有一个有一个的转角但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在下一个转角会出现怎样一个新的遇见——《再见,下个转角》这篇文文打算走虐一点的。
  • 沪漂,归期未定

    沪漂,归期未定

    背井离乡,成为沪漂一族,归期未定。真实的沪漂生活,逃离与坚持的迷茫。
  • 做你的地下恋人

    做你的地下恋人

    徐可师与肖以纯初相识,里面有很多废话,然后非非又重新改了一下,但也没有改很多。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 游戏王第六世代

    游戏王第六世代

    故事发生在《游戏王末日之战》两年多后,《游戏王祈愿之双剑》半年后。祈愿星被取缔,东部决斗学院成立,并召集决斗者成立圣盾部队。迪斯觉瑞家族逐渐张开了自己的爪牙,而霞光最后的成员的目的纷纷水落石出。灭亡,还是第六世代的人类?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惟爱是卿

    惟爱是卿

    [花雨授权]她只是一个小乞丐,那个魔魅冷血、权倾天下的男人,为什么会喜欢上她?在她的脚上套上血玉,并发疯地封她为公主。他哪根神经有毛病了?居然向她喜欢的人发出警告——她只是属于他的?!
  • 能量不守恒公式

    能量不守恒公式

    2100年,一个新的纪元,无意间的能量不守恒公式被发现,世界科技迅速发展,这会是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