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3700000053

第53章 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归宿:理想人格的塑造(5)

人们曾习惯于追究痛苦对于理想人格追求是好还是坏的意义问题。事实上,痛苦在这里是无法做善恶评价的。因为痛苦本身只是个现实的存在,它和人生交织在一起,存在于每一个自我对理想人格追求的过程中。痛苦可以磨炼人格。如果没有痛苦的磨炼,那么勇敢、力量、坚韧不拔等人格品性往往就无从造就。快乐欢愉的体验对人生而言是轻松的,但痛苦和不幸的考验却使人格有了坚强和怯懦的区分。因而叶欣巴哈要认为:痛苦是人类灵魂的导师,灵魂在痛苦的培育下才日益茁壮。无数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被称为英雄或伟人的人,往往都是经历了人们所无法想象的痛苦之后才获得成功的。

古希腊斯多噶学派的伦理思想家曾告诫世人,不动心和平静能减轻或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荷。但这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而且往往做不到。

因为既然人们无法逃避人生,当然也就无法逃避痛苦。对人生痛苦的冷眼旁观或无动于衷,可能会达到某种表面上的平静,但这个平静的背后无非是两种可能:或是因着无法消除痛苦的真实存在而更加不平静,或是走向人格心态上可悲的迟钝和麻木。无论哪一种情形,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实现而言都是一种不幸。可见,逃避痛苦或许比战胜痛苦要容易得多,但人生却因此失却了一个造就自我人格坚强品性的机会。

叔本华把人生比喻成被无限欲求和意志鼓动起来的一叶扁舟,注定要在茫茫的苦海上挣扎。而且,人类与动物不同所特有的理智又加剧了痛苦的程度。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不仅如动物一样遭受当下直接的痛苦,而且因为理智中的记忆,所以已消失了的以往痛苦也都保留在记忆中,并随时因当下的偶然触发而被唤回在现在的意识中来;另一方面,人的理智还有动物所没有的预见能力。于是,人又得为未来的祸害或不幸遭遇忧心忡忡。所以叔本华说:“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因此随着认识的愈益明确意识愈加强,痛苦也就增加,这是一个正比例。到了人,这种痛苦也达到了最高的程度,并且,一个人的智力愈高,认识愈明确,就愈痛苦,具有天才的人则最痛苦。”由此叔本华认为人生注定跌入痛苦的深渊。

其实,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来看,人生中的痛苦与欢乐(pleasure)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所以虽然人生和痛苦必然相伴而生,但人生并不像悲观论者声称的那样所有的一切都是痛苦的。因为人生毕竟还有另一个体验:欢乐。

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尽管不恰当地把人性视为先验地具有趋乐避苦的本性,但他对快乐的研究却是给人以启发的。他认为人类有两种快乐的体验:其一是感性的、肉体的快乐,譬如人的嗜好的满足;其二是灵魂、精神的快乐,即心灵的平静和无纷扰。伊壁鸠鲁认为,人更应该关注灵魂和精神的快乐,因为这更符合人性的快乐。

可见,正如真正的痛苦不是肉体的磨难而是精神上的困顿那样,真正的欢乐也不是肉体的恣情纵欲,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是人们对自己孜孜以求的理想获得实现之后的一种自豪和欣慰的心灵感受。譬如当人们正确地选择了适合自己个性的人格理想,并在对这一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摈弃了自我人性中的缺陷而造就了真、善、美的理想品性时,便能从中体验到人生真正的欢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甚至那些坎坷、曲折、磨难、失败也都和欢乐交织在一起了,因为我们的理性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些坎坷、曲折、磨难、失败等都是为着实现一个崇高理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可以肯定地说,理想人格追求的真正目的既不是忍受痛苦,也不是为了享受欢乐,而是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痛苦和欢乐总构成人生两个永恒的体验。因着理想与现实的对峙与冲突,在每一个自我人生繁杂的表象背后是一条痛苦和欢乐组成的运动曲线。

我们拥有人生便拥有痛苦和欢乐;我们追求理想人格就注定要在这个追求中体验痛苦和欢乐。柏拉图曾把人生的“产业”规定为:健康、美德、力量、财富。谁追求它,谁就能拥有它。但他同时认为,在人生的上述“产业”中无一不蕴藏着痛苦和快乐的成分:健康是快乐的,但为了维护健康所作的努力又是痛苦的;美德是快乐的,但要使美德充塞于内心,又有一个痛苦的自我节制过程;力量是一种快乐,但力量又常常带来纷争的痛苦;财富则更是痛苦又是欢乐的根源。不仅如此,对上述人生“产业”,人们得不到它是痛苦的,得到它是快乐的;得到了又失去是痛苦的,失而复得又是快乐的;人们没得到它在追求的过程中可能是快乐的,可得到它又不知如何拥有和使用它则是痛苦的,如此等等。人生的痛苦和欢乐在这里永恒地更迭着。

其实,在人格理想与现实的对峙和冲突中,人生的痛苦和快乐不仅相互包含和转化,而且它本身也往往只有相对的意义。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过一句在哲学史上极负盛名的话:“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如果摈弃其中唯心论的因素,那么这句话是包含了相对真理的。从哲学主体性的立场出发可以认为,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痛苦和欢乐的存在也是以人为尺度的。譬如劳作对于怠惰者是痛苦,而对于创造者而言则是欢乐;节俭对于奢侈者是痛苦,而对于简朴者而言则是欢乐。如果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中,能以自己的存在作为人生痛苦和欢乐的尺度,那么我们的人格无疑就是理想的,并因此而使我们的人生显得不平凡。

事实上,正是因着理想与现实的对峙和冲突,我们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中必然地有了痛苦和欢乐的交织,我们的人生因此变得艰辛和曲折。但也正因为有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对这种矛盾的痛苦和欢乐的体验,才使我们的人生摆脱了单调和乏味,由此而显得丰富和厚重。真、善、美的理想人格正是在这个痛苦和欢乐的交织过程中得以造就的。

2.失败与成功的人生体验

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中,除了痛苦和欢乐的交织,也还经常有失败与成功的人生体验。所谓的成功是指一个人追求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因此成功对于人的生命是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成功中人们能感受到幸福和欢乐,还因为社会对个体生命价值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正是成功与否。成功被认为是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的最直观的方式。可见,尽管以成败论英雄不无偏颇,但大众心理和社会舆论却往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此作为个人理想是否实现的价值标准。

在理想追求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然而,成功毕竟不是靠希望就可获得的。生活实践表明,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要遭受失败的挫折。所谓的失败是指人生那种没有如愿的追求。一个人追求的理想目标越高,他在追求中遭受到的失败也便越多,从而失败带给他的痛苦体验也就越深。在现实生活实践中,人们常忌讳失败,总自觉或不自觉地要逃避失败。逃避失败的一种颇为普遍的形式就是遁入“无为”,信奉《老子》“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十八章)的信条。其实,没有作为的人生,没有那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无为无执”的人生,恰恰是一种最大的失败,因为这无疑是在虚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可见,谁逃避失败,谁就是在逃避人生。

正如痛苦比快乐要更多更接近于我们的人生一样,与成功相比带给现实人生更多的也是失败。失败无疑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失败会使许多人消沉,因而一些快乐主义的伦理学家断言,失败是一种伦理上的“恶”。其实,正是因着失败的痛苦,才使人们也有了摆脱这一痛苦的抗争和努力。所以失败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勇气,并催人奋发。譬如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依然有着如下一个信念:“人是只须坚定向着周围四看,这世界对于有为者并不默然。”这无疑应该是我们对待人生失败的正确态度。

尤其重要的是,在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中,尽管每个人都渴望造就自己不凡的人生成功业绩,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自觉意识到人生的成功与否,往往是在如何对待失败处开始分道扬镳的。失败将坚强的和优秀的人们挑出来锤炼他们的人格,使其变得更加坚强和优秀,从而使他们的人生大有作为;那些经不起失败挫折与考验的人,为免受痛苦而甘愿遁入“无为无执,故无失无败”虚假安慰中的人,结果他们注定也错过了成功,从而只能是平庸的碌碌无为者。

因此“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为人熟知的人生格言蕴含的哲理是深刻的。因为失败往往和成功形影相随,想轻易地获得成功的人,注定只是一些想入非非者。事实上,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中,一次性的成功总是罕见的,特别是在对理想人生及理想人格品性的造就方面,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是绝无仅有。人们通常是在做出巨大的努力,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才能获得成功,有时甚至是一点点的成功。

存在主义伦理学曾忧郁地断言:人生对理想的追求必然要失败,因为人在自己的存在中与外部世界及他人的存在表现为十足的荒谬性(absurdity)。这个荒谬性不是世界本身也不是人的存在本身,而是人与外部世界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这种对立表明人在外部世界中追求自我人生的理想注定要失败。也因此,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生一定是痛苦和绝望的。我们承认,存在主义把失败的根源归于人与外部世界的对立是合理的。这个对立在人类的生活实践中实质上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立。正因为这种对立,我们的人生才有着诸多的失败和不如意。但存在主义所得出的结论却是缺乏根据的。人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表明着一个基本的事实:人生的追求并非只能是失败的结局。古今中外杰出人物他们那伟大的人格和因此而造就的不凡业绩,至少就是一个有力的反证。

其实,问题不在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中会存在着失败。失败是现实人生经常会发生的事实存在。对一些人来说,承认这个结论可能是严酷的,但这又是人生理想追求中要取得成功所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唯有战胜失败,在失败的打击和挫折面前依然执着坚定地朝自己追求目标前进的人,才可能在自己的人生中获得成功。罗曼·罗兰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失败和艰难的遭遇中百折不挠。事实上,伟人和庸人一样遭受失败,但他们却自觉地把它视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的磨炼,而庸人却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要诅咒和逃避失败。这或许正是伟人和平庸之辈的一个重要区别所在。

事实上,一个有着坚定理想的人必须永远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正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相貌那样,我们也都有各自独特的学识和才干。许多人却没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成功的天赋和品性。

同类推荐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尼采箴言录

    尼采箴言录

    本书分为人生·命运、宗教·信仰、平凡·伟大、哲学·哲理、道德·修养、知识·认识、读书·写作、以自信·自强以及尼采年谱等内容。
  • 哲学、科学与信仰

    哲学、科学与信仰

    本书是一部翻译著作,作者为黎巴嫩著名伊斯兰学者纳迪姆·艾勒·基斯尔。本书深入浅出地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解析,廓清了阿拉伯哲学的渊源,并把穆斯林哲学家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进行了饶有兴趣的比较。
热门推荐
  • 游龙惊梦:云别传

    游龙惊梦:云别传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赵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一醒来已是千年。这里和谐发展,没有了刀光剑影,却充满了酒色财气。空有一身功夫,却难敌火枪巨炮。误入星途从底层做起,当一个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谁知道浮华面具的背后,却是累累白骨。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他的家究竟在哪里?
  • 重生:夫君在手万事不愁

    重生:夫君在手万事不愁

    前世她被伪善的庶姐姨娘利用,疏离母亲,她和母兄不得善终。这一世把渣姐一脚踹飞,和你的渣男下地狱玩耍去吧。前世疼她的母兄因她不得善终,受尽磨难。这一世她定护他们周全无忧,一生安康。前世她与他被迫分离,孩子更是被渣男下毒,她被射杀在城门前,骄傲如他竟自裁相随。这一世她定要与他长相厮守白首到老,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我的小人物夫君

    我的小人物夫君

    主人公梅千舞,作为天南第一世家大小姐,因为对自己婚约的不满,选择了离家出走。从此,麻烦不断上身,面对着江湖中的险恶人心、尔虞我诈,且看她如何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寻找到自己最理想的完美夫君。自建交流群《450042292》欢迎各位大人入住。
  • 七侠五义

    七侠五义

    历朝历代都会有奇闻趣事,这样的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呢?细细品味!
  • 网游之三国神级王者

    网游之三国神级王者

    一个领主,一个低调的领主就是他强任他强,再强最后也是我的。哈哈。。。。我无处不在,却从来没人知道我在哪里。锦衣夜行。
  • 御界之巅

    御界之巅

    盗宝物盗芳心他从未失手,一次古墓中盗取了一枚古戒,穿越还魂到废柴少爷的身上,谁今日欺我一分,待我崛起还他十分。一切却是一场赌局,实力回归,为爱逆天,篡改命运,是否终究抵不过天命?
  • 男人香

    男人香

    香——不只是女人的专利,也有可能是男人最有利的武器......戴文竹在漫长而匆忙的旅途中吃力的笑着生活,尽管那些男人散发出的香味截然不同,但都如此这般吸入她的鼻腔、渗入她的身体、浸蚀她的骨髓。她热爱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升职,及时充电,全力以赴;她衷于爱情,却掌控不了情感路上太多变数,只好见招拆招,挺身迎战;她坚守仁义,深信仁义会让她过的心安理得,当旧时好友怀揣一桩杀人案跑来投奔她时,又将如何抉择?
  • 一朝霸主:唯爱媚娘

    一朝霸主:唯爱媚娘

    当你爱的人,和别人约会的时候,你什么感受?皇室后宫,万千佳丽,一入宫门深似海。在这里,要如何守护你爱的人?要如何能让他知道,你只爱她一人……
  • 凶案谜局:被诅咒的十字架

    凶案谜局:被诅咒的十字架

    一起十字架杀人引发的凶案,两个截然不同的相反结论,揭开一段尘封的往事。真相扑朔迷离,到底谁在撒谎?是天命的诅咒,还是人性的丑恶?一场智慧的较量就此展开......
  • 与竹马谈恋爱

    与竹马谈恋爱

    顾离苏玖.估计就是这世上最纯的爱情了.他爱她.爱到宁愿被打被骂被唾弃也要护着她.她爱他.爱到宁愿被指责被人报复也要陪着他.顾离苏玖.一对青梅竹马.发糖发到手软.吃糖吃到发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