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案例赏析
“打好基础 做好衔接——预备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为西藏培养人才素质的优劣。为此,怎样保证预备班数学教学质量,确实做好新旧知识衔接,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潜心探索,改革教学方法
我校西藏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西藏最偏僻的阿里地区。阿里地区素有“西藏的西藏”之称,文化教育与其他地区差距之大,由此可想而知,就1994年入学的学生而言,数学摸底考试(用小学3-6年级的试题)就有2名学生得1分,一班数学平均成绩9.5分。要使这些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能与初中数学衔接,实在不容易。为此,我们精选统编教材第8-12册的基础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衔接,做了如下尝试和探讨。
藏班学生长期用藏文授课。到内地后,数学改为汉语言授课,这对他们确实是不小的变化,课堂上经常出现目瞪口呆或答非所问现象,不会的问题不能向老师表达清楚什么地方不会。回答老师问题时做手势或摇头示意,听不懂或不会说。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决定加强“读”的练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1.“读”
读数学课本,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教他们读法,就必须先把有关字、词、句子的语言障碍扫清。我们常采用演示、比喻、挂图等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如我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4周,需要多少小时一题,学生对“人造地球卫星”、“绕”等词不懂。
我们把事先准备的挂图张贴在黑板上,美丽的图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待老师扫清字、词障碍后,由教师做示范读题,再让学生去读,便容易领会题意。
帮助学生独立“读书”,“学会读书”。如拟定读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又如读一段新教材时,能指出已读的内容和不懂的内容。
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已养成自觉读课文和在做作业前先读懂题再做作业的好习惯,为培养自学能力打下基础。
2.加强计算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大纲”要求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计算题是基础知识之一,针对小学数学预备班学生基础差、知识差的特点,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从实际出发,放低教学起点,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今年入学摸底试题中的二位数乘法78×65,没有答对的占三分之二。全体任课教师不急躁,不埋怨,针对学生基础差,提出补救措施,认真查补缺,降低教学起点。
在第九册小数乘除法教学中,8.5×2.4,此题需要几方面的知识:竖式的写法,其中包括两个因素末尾对齐,相乘时要运用乘法口诀,还要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最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本题的积是小数且末尾有零,还要用到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学生之所以计算错误是因为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有缺欠。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以下内容:①2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口诀。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在100以内。③确定积小数点位置的练习。每节课都安排几分钟做这种练习题。有口算、视算、听算、笔算,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
由于知识起点放低了,使学生感到“我能学”。只要学生跨进知识的“门槛”,就能深入下去,循序渐进提高学习成绩。如达瓦央金同学入学考试只得1分,第一学期考试得80分。她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从头学,我永远也得不了80分。
(2)经过半年计算题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计算速度加快了,于是老师们开展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课题教改实验。老师们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题;有富有情趣带有竞赛性质的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刊登在学校主办的数学园地上。还举办讲座、学习经验介绍、趣味竞赛,让学生快速抢答基本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意数形结合,提高数学效益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它体现了直观与抽象,感知与思维的结合,在教学中适当挖掘教材的智力价值,注意数形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智力参与度,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在第八册教学分配律时,注意了数形结合,给分配律建立学生熟知的几何模型,并利用第七册已学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采用下列方案教学。
(1)建立几何模型。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3个非0数(如5、7、12),然后任选一个(如7),并依次写出7与另两个数5、12和的乘积[如7×5;7×12;7×(5+12)]。②提问:三个算式与剪得的三个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对应关系(每一算式正好表示一个长方形面积)。
(2)结合比较图形。①引导学生把各自的两个长方形纸片拼合成一个长方形纸片(可先提问拼合的必须成功性,它们有一条边相等)。②让学生比较拼成长方形纸片与最大的那个长方形纸片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从图、式对照可知,拼成的长方形与最大那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相等,故两者完全重合,从而两者面积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较小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最大的长方形的面积。即:7×5+7×12=7×(5+12)。这样,乘法分配律就出来了。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上面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案,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又能提高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智力参与度,从而发展智力。
4.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预备班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有趣的数学内容所吸引。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借助于实物、图形,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获取知识。
如在讲完圆周率π时,让学生动手剪成三个大小不一的圆,在直线上滚动一周后,将这个圆的周长和直径进行比较。通过演示,学生清楚地知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三倍多一些,这便是π。行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信服。又如:作七巧板拼图是我国古代一种游戏,用厚纸板像教材上所画的样子剪成七块,可以拼成多种形状的图形。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一些性质。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有了学习兴趣,就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1.热爱学生
对学生真挚浓厚的爱,在预备班尤为重要。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师生建立浓厚的思想感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刚来内地的藏族学生,只有十一二岁,有的才十岁,这样的年龄离开他们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像妈妈一样去体贴、关心他们。学校要求老师帮助学生过好生活关。从到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和新生在一起,来往于他们的宿舍、餐厅。一个学生生病住院,老师拿水果去看望。他感动地说,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老师们。爱像火种一样点燃每个学生心中强烈学习的火焰。
2.尊重学生
藏族学生感情纯朴、真诚,要以多鼓励多表扬为主,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绝不能轻易指责他们,比如“你怎么这样笨,连小学三年级水平也没有”。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多用鼓励的方法,如对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说“你的理解能力不比别人差,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对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时静不下来的学生,当他有一点进步时鼓励他,“你这堂课听得很好”。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适当表扬。
由于教师耐心诱导,使一批学生学习有了很大进步,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
3.理解学生
十几岁的孩子特点是好动、贪玩。在他们看来只要尊敬老师,遵守纪律,上课不乱动,就是好学生。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学习中怕困难,畏难情绪大。
针对这些,我们寓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举古今中外刻苦学习的事例,如张海迪、祖冲之、陈景润等,教育他们为西藏美好的明天而学习。举办生日晚会,让学生在会上.谈理想,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实现理想。组织学生参观、看电影,请解放军作报告,开专题演讲、主题班会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4.训练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有很大关系。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我们从细节抓起,比如课本的爱护、文具的使用和保管,作业本干净、写字工整,作业书写规范。对优秀作业定期展览,给同学树立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开始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5培养学生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未来的社会需要有创造发明、开拓进取的人,具备这种能力需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培养竞争意识。如借助数学小竞赛,利用投影手段进行口答、笔答、抢答。开展个人与个人、组与组之间的比赛。使人人都有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通过竞赛使学生萌发出要努力学好数学的渴望。
十年来我们潜心探索,为提高预备班数学质量而努力,取得一些经验和成绩。如1994年预备班入学数学平均成绩9.5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2分。藏六班达瓦桑姆同学,由于预备班基础知识打得好,毕业升学考试以98分成绩升入高中,受到国家教委和西藏自治区教委的通报表扬。
本文以描述性的写法对如何打好预备班的数学基础,做好衔接的具体经验进行总结。围绕具体教学经验而展开,重经验的叙述,对理论分析和规律的揭示尚欠缺,处于教育事实研究的层次,是一篇具体经验总结文章。这种具体的经验总结,是当前初学撰写经验总结报告者最经常出现的。这类经验总结,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一些具体的做法。实际上,作为“经验”的报告,不但要写自己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更要写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如何从具体实例的阐述上升到具有一般的科学的理论高度,有什么创新和突破等等。要力求发现教育教学中那些有待发现的规律,是应该具有某些普遍性和超前性的,应该对实践具有某种指导意义,而不只是停留在具体经验的介绍。
从本报告的结构来看,开头部分即引言,简洁扼要,直奔主题。正文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论述,比较重事实经过、重基础(成绩)的提高,轻论“衔接”。而针对西藏班的学生,提高成绩的“经验”具有可借鉴作用,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第四节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特点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是以书面形式全面反映教育实验过程及其结果的研究报告。它既是对实验研究过程的客观记录,又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提炼。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不仅是小学数学课题实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总结和推广实验成果,改进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实验报告有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
(一)凸显教学实验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教学实验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是撰写实验报告的基础。理论性表现在科学设计和规范实验过程中,在教育科学及相关科学理论指导下确定实验变量、选择实验方法、控制实验变量、处理实验数据。教学实验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是展示教师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可控制状态下开展对比实验活动。
(二)展示实验的可重复性
实验方法的介绍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内容,方法中介绍的许多方面,包括实验对象的确定、实验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依据、实验的步骤、变量之间关系的确立及验证,都为同行开展同类实验提供参考,指导同行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施加同样的影响,按照同样的步骤,采用同样的方法开展实验教学。
二、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的要求
(一)要客观真实
实验报告以陈述确凿的事实、测量的数据、实验的过程与结果为主,因此不能搞夸张、弄虚作假。必须以客观的态度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时不能带有主观偏见和个人好恶,要实事求是地、正确地反映研究结果。
(二)要符合规范
在文字叙述、语言表达、书写格式等方面符合一定的规范。
(三)要综合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是对实验对象的质的分析。它关心有效性,关心过程,注重整体。定量分析是采用数据来分析、实验中因变量的变化,对研究对象属性进行数量分析。它关心实验的可靠性,关心结果,注重普遍性。两种方法的综合使用,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