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3000000014

第14章 “你”与法师的对话(6)

李:现在很多父母都会很早就为子女安排好未来的升学和教育,不过我想除了学校教育,可能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好像在我们的年代,父母普遍对学校教育没有现在父母那么紧张,但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我的影响很大,例如守诺言,到现在我都视为第一要则。

所以我想问法师:有什么是在准备生孩子之前,一定要准备的?

觉真: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很有普遍性,恐怕很多即将做父母、即将生孩子的人都没有思考过。

我认为,一定要准备的,就是给孩子一个摇篮。这个摇篮,就是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像“家”的“家”。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孩子生下来怎么办?总不能永远住在医院的妇产科吧!家是孩子来到人间第一个生活的环境(第二个是学校,第三个是社会),这个第一个太重要了。家是国家的基础,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摇篮。客行千里——人生如作客;宾至如归——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家是多么重要,没有家,人怎么生存、生活?我生于1933年,小时候最爱唱、也最怕唱的一首歌,就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是家的呼唤啊!你要为人父母,能不为孩子准备一个家吗?

我们的古人很重视家,“夫妇和而后家道成”,这是家道;“克绍箕裘”,“克绳祖武”,这是家风;“诗书传家”,“耕读传家”,这是家传。

修身齐家,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根基。阿弥陀佛,请给孩子准备一个完整的家吧!

完整的家,不是破碎的家。

完整的家,是美好的家,不是丑陋的家。

完整的家,是积善之家,不是作恶之家。

完整的家,是健康的家,不是病态的家。

完整的家,是温馨的家,不是钩心斗角、争争吵吵的家。

完整的家,是一个有教养的家,不是“养不教”的糊涂之家。

这样的家,不但刚出生的孩子需要,入学之前的孩子需要,长大成人的人需要,即使老年人或退休之后的长者也都需要。

家,这是应该为孩子准备好的第一个生态环境。

李:“完整的家”,四个字虽然简单,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幸福看似容易,实际上却是很难寻的。至于“家道”、“家风”和“家传”,听上去十分传统,不过每一个年代都是合用的。我想现在,未必是继承父业,应该是学习父母的处世和品格,但要有好的东西让子女继承才可以啊!所以我想问法师:如何可以成为一个好父母?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

觉真:对一个生而为人的人来说,你可以不做父母,但,你却不可能不做儿子(儿女)。所以,要成为一个好父母,首先就在于先做一个好儿子(儿女)。做不好一个好儿女,将来肯定也做不好一个好父母。

怎么样才算一个好父母?恐怕各人有各人的标准,很难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好父母”准则。人的差异性很大,人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生活目标、不同的品性。“好父母”,恐怕也是见仁见智的。

父母总是关心儿女,爱护儿女,保护儿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没有异议。问题在于,怎样关心,怎样爱护,怎样保护,怎样“望”,怎样“成”,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另一个方面,即儿女是你关心的对象、爱护的对象。儿女也是人,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一娘生九子”,意思是:同一个父母,生了九个儿女,九个儿女会各不相同。父母的基因相同,而他们各人自己带来的“种子(种子,是佛家语)”不同。可见,做一个好父母,不清楚这一点,也是不行的。

我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符合实际,又有好的效果,这就是好父母。

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这可是一个大题目了。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父母都是儿童教育家,都是儿童心理学家,这不可能啊!即使你是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也未必就是能成功教养好自己孩子的好父母。

我想提醒为人父母者几点:

教育与教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立足点都在教,但是两者的区别,也很微妙。我个人认为,教育,多侧重于知识、道理、文化素质;教养,多侧重于美德、品性、道德素质。正因为两者不可分离,所以,人之养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复杂工程。

佛教讲中道:不能没有苦,人要识苦、刻苦、耐苦,但是太苦了,人会失去信心;不能没有乐,人要快乐、知乐、常乐,但是太乐了,人会放逸、放纵。爱之深,责之严,都没有错。但太爱了,变成了溺爱,爱就成了害;太严了,变成了苛严、酷烈,这严就成了反抗、逆反的因。凡事不能过度,所以叫宽严有度,要考虑到接受与效果。佛教的中道义才是正道、妙道。

不要忘记,我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孩子天真无邪,孩子的错误,不同于成人的错误。在孩子面前,不要情绪化,不要激动,不要总认为自己绝对正确,盛气凌人。要引导孩子自己作出判断,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这是错误。对孩子平等相待,呵护有加,这是一颗父母心。

永远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孩子很会从模仿中学习。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那么,大人的习惯和言行举止就必须注意了。这种潜移默化,影响至深,不可忽视。民间所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大概就从这里来的吧!总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

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我还要举出孔老夫子的话:“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并请即将为人父母者引作座右铭。

李:法师,有时看见有些小孩的顽皮行为,可能正是模仿自己的父母。孩子就像白面包,父母的言行就像各式的馅料,美味与否,正道与否,都是父母为孩子涂上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伟人或巨富,但能立于天地,懂得关怀自己和别人,未来将会更美,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啊!

30.世上有没有不值得孝顺的父母呢?

父母也是人,会有缺点、错误,甚至罪恶,但是,这不能作为我们不尽儿女孝道的理由。从佛教来说,以慈悲心关怀父母、救度父母,这也是报恩和尽孝啊!难道这不应该是人类最本质的价值观吗?

李:法师,对父母一定要孝顺吗?

觉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做儿女的,一定要孝顺父母,这是天经地义,毫无疑义的。

孝顺的意义有三:

一是报恩。母亲十月怀胎之苦,劬劳之恩,她们为儿女所受的气……一句话,父母之恩,终生难报啊!侍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传统的二十四孝,我不说了,孟郊的那首诗,西方的母亲节,做儿女的可千万不能忘记啊!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西方母亲节的来源:

美国有一位生了十个儿女的母亲贾维斯(Jarva)夫人,她是学校里的历史课教师。每当她讲到南北战争,国家只是赞扬那些为国捐躯、血染沙场的英雄,却忽视了含辛茹苦、把这些英雄培养成人的母亲,尤其是这些母亲为失去自己的孩子而在内心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与悲伤。所以,贾维斯夫人一再向国家呼吁,要求设立母亲节。贾维斯夫人于1905年逝世,她的女儿安娜(Ana Jarva)继承母志,继续奔走,获得社会认同,最后被美国总统威尔逊采纳,于1914年通过法律施行母亲节。母亲节定于五月第二个星期日,因为这一天是贾维斯夫人的逝世纪念日。

一首诗,一个节日,提醒我们:你们忘记父母深恩了吗?

二是关怀。父母对儿女的爱、关怀、抚养,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付出的。可是父母年老了,生病了,退休了,生活不能自理了,一天天余日无多了。做儿女的不关心父母,不供养父母,不照顾好父母的晚年,这在道德、伦理、道义、人道关怀上,能说得过去吗?父母的老年关怀、病残关怀、终极关怀,都是儿女的责任啊!

三是做好榜样。你也有自己的儿女,你如何对待父母,你的儿女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为你的儿女做一个怎样的表率呢?道理自明,不需我再细说了。

李:那么,世上有没有不值得孝顺的父母呢?

觉真:世上没有不值得孝顺的父母。问题在这“值”与“不值”的定性或标准上。

世界很大,社会很复杂,凡事总会有例外。一颗种子,种下去,变了,叫“变种”;事有常态,常态变了,叫“变异”;今非昔比,朝令夕改,叫“变化”。佛家讲“无常”,讲“空”。当然,父母的事,是父母的;儿女的事,是儿女的。从儿女来说,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关怀父母、侍奉父母,这毫无疑义。说到“值”和“不值”,那就是一个功利性、价值观的问题了,这与儿女的道德、伦理、道义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悖论。生活中的例子,固不鲜见。这里我就引用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吧。

俄国十九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曾经写下一部富有哲理思考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

书中写了儿子谋杀亲父的故事:主人公老卡拉马佐夫是一个荒淫好色、生活糜烂、自私贪婪的无耻之徒,甚至对他大儿子的女友艺伎格拉申卡也怀有非分之念。大儿子德米特里,出于激情、义愤和鄙视,一再宣称要杀掉自己的父亲。第二个儿子伊凡,完成了大学学业,善于思考,崇尚理性。他为父亲与哥哥之间的矛盾所痛苦,既充当了父兄之间的调停者,又整天在寻找一种使杀人——即使是弑父——成为合法化的理论。

他认为现存的社会秩序很不合理,但人人可以为所欲为。

不幸的是,他的这一处世原则,却被他的另一个异母兄弟,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灵魂同样肮脏卑鄙的斯美尔佳科夫所接受,而且真的这样去干了。第三个儿子阿辽沙,纯洁,善良。他想尽力劝慰激情狂热的哥哥和贪欲迷乱的父亲,但努力不果,终于未能阻止弑父的悲剧。

小说对这四个兄弟内心间所经历的一场激烈的搏斗和人性的撕裂与扭曲作了深刻的描绘,因而,父子之间的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也在这里向我们全都揭示出来。一个人,不可能全靠激动、激愤、激情去生活。人在生活中,还必须具有理性,具有自控力,亦即自律的能力。失去了理性和自律,他就只能是狂热的、迷乱的。人的激情,有可能把人引向正义的、高尚无私的行为,但也有可能把人引向极端可怕的造成伤害社会、伤害他人的后果。所以,只凭激情,有时能做出好事,有时也会做出坏事。狂热、迷乱的人,其根本缺陷就在缺乏了理性、缺失了思考、缺失了自省。

大儿子德米特里就是这样一个盲目、冲动、狂热的典型。直到他被当作杀父的嫌疑犯逮捕入狱以后,他才开始痛苦地反省自己,才感到了道德惩罚与法律惩罚的可怕。

到了这时,经过深刻的反思,他才警醒:不仅做一个卑鄙的人活着不行,即使作一个卑鄙的人去死,也是不行的。死了,他也是一个卑鄙的鬼,鬼也会瞧不起他的。直到这时,他开始思考伦理与道德的问题了。一个人,以前从没想过什么是伦理、什么是道德,现在到了一个绝望的处境、一个生死选择的边缘处境,他,不能不想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人们有对待道德或对待伦理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反省的态度,一种是不反省的态度。一个人良知未泯,人生的痛苦会引起他对自己行为的思考与反省,被逮捕后的德米特里就是属于反省者;而另一种则不肯反省,拒绝反省,正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说:“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结恶习重,旋出旋入。”难调难伏,结恶习重,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刚强”主见(实际上是邪见、恶见),这种恶见使他蔑视道德、无视法律。内心已毫无廉耻之心,无惭无愧,他自然不会去反省自己。那个被儿子杀死的老卡拉马佐夫就是这种典型,他甚至说他就愿过他那种龌龊生活而且要一直过到底。他厚颜无耻地说,过龌龊生活比较甜蜜。他还有一种理论,说大家都咒骂这种生活,可是谁都在过这种生活,“只不过人家是偷偷地,而我是公开的。正因为我坦白,那些做龌龊事的家伙就大肆攻击起我来了”。这套理论使他顽固得刚强无比,也龌龊无比,以至于死后的天堂、地狱,他都不在乎,都不怕。他的这种不反省,足以说明他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信仰极端的自私、利己,等同于动物。他已完全失去了道德自觉、道德反省和自律的能力,要他在精神境界上超越自己、升华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做道德自省的大儿子德米特里和不能做道德自省的老卡拉马佐夫,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认识作用。

我想,我引用这一案例,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作为儿女,对父母一定要尽孝道。父母也是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有缺点、错误,甚至罪恶,但是,这不能作为我们不尽儿女孝道的理由。从佛教来说,以慈悲心关怀父母、救度父母,也是报恩和尽孝啊!难道这不应该是人类最本质的价值观吗?

李:法师,你说故事的技巧、通透的分析、记性和博学,真的很厉害。首先尝一尝这道蘑菇浓汤,由于用素菜所做,汤汁浓厚而又不见肥腻,口感绵细柔软。在广东,妈妈对家人的关怀是用煲汤来表达的,“有汤饮”这三个字,是妈妈和爸爸想见你的信号,而我们说“要上茶楼”,则是想见父母的暗号。食物的含义对中国人来说不止于美味,更是一种含蓄的语言。做儿女的,常常能与父母喝喝茶,这可是生命的福气。

同类推荐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热门推荐
  • 启程,梦的开始海贼王

    启程,梦的开始海贼王

    五颗恶魔果实无尽的实力——用血与汗来还,一群战友——用命来守护,一群朋友——用心相交
  • 网游之魔古璎飞

    网游之魔古璎飞

    其实进游戏只为了放松心情,却想不到那整个游戏搅得风生水起.
  • 冷公主遇上霸道王子

    冷公主遇上霸道王子

    她,国色天香的小丫头,却是冰山一个,她是皇室公主,自己的母亲被养父杀害,她决心报仇。她,同样是一座冰山,可是却有时候可爱至极,也是皇室公主,决心一起报仇。他是冰山,帅气的王子,却已经有了喜欢的人,但是自己会如何选择?他,暖男一个,只是被别人控制自己的幸福。当冰山遇到幸福,又会怎么做?
  • 超级穿越:异世逗比妃

    超级穿越:异世逗比妃

    什么?她是神?还是神魔同体?意外获得超级空间,还有九星门?穿越各个异世界,找神兽,收魔宠,还能顺便捡美男~哦天!世上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且看一届无节操的女逗比,如何在古今两世自由跨越看尽天下人,游尽天下事,一步步晋升成为超级大神。但是....这个男人一直缠着她做什么?“你是我的女人,不可以和其他男人挨那么近!”某男很霸道的将她逼到墙角。“滚滚滚!现在是在我的地盘,你怎么能说我是你女人呢?有证据吗?哪条法律明文规定说我是你女人了?走开!别妨碍老子钓帅哥!”某女翻了个白眼,然而,却被人用嘴封住了嘴唇。(阿荻渣作,不定时更新,文章有BUG,以后慢慢改,亲们别喷的太厉害就行了~~)
  • 青春少爷

    青春少爷

    全能男子,黑帮老大,头脑超群,却永远跪拜在一名普通女仆手上,遭受过分离,也享受过甜蜜!从高中到社会,一步步中,却得到了一个不可能,在各自的人生中却再次相遇!
  • 三世浮尘

    三世浮尘

    第一世,她是太女,他是质子。初见,她挑着他下巴:“美人,嫁否?”他淡淡一笑:“太女,娶否?”二世,她对他说:“我看你骨骼惊奇,拜我为师吧。”你确定不是看在他厨艺的份上。第三世,魔魅的宫殿,苍白的面孔,比血黏稠的红唇:“多香的血。”她也一脸邪魅:“不如,你来尝尝?”小剧场“宫主,师祖她抢了皇帝的御膳”下人哭着禀告。“哦,吃得可愉快。”皇甫琅玕挑眉。……“始祖,王后拿了祖传圣宝。”皇甫琅玕皱眉:“她怎么拿那东西?”长老仿佛看到了希望:“对呀!”皇甫琅玕自言自语:“那玩意那么差,不适合她,我这里有更好的,我得给她挑些。”长老栽倒……(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健康。)
  • 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

    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

    本书分为六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各种自然灾害状况及与之相关的灾害思想和救灾措施。
  • 渔猎长生

    渔猎长生

    命里滔滔,证长生难。一介渔奴,任你们对长生之道敝帚自珍,我自凭魂庭里一把鱼竿,从你们先祖的坟墓中钓起。我的长生之道,就是渔猎!“坟看得住,不代表我没辙!我给你这个活人添座坟,怎么样?”——陈寿
  • 二次元没有主角

    二次元没有主角

    因一些不可描述的问题、本书将全面删除,原字数是304W字,用时两年,现在字数归零,一切从头开始你们好,我是1W字就有1W收藏的新人作者(笑)如果发现本书更新时间和章节不断后退,那就证明我更新了,以上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