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简明阐述论文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包括选题的背景、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等。
(2)清晰陈述论文的基本观点。包括论文的理论基础、主要论点与论文的整体框架。
(3)着重说明论文的主要成果。包括论文的主要结论、论文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突出说明论文的创新点。
(4)补充阐述论文的局限性与不足,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以及答辩者认为应该说明的其他问题。
2.PPT的准备
PPT演示课件是论文答辩者的重要帮手。它既可以提纲挈领地突出答辩报告的重点,又可以弥补由于答辩时间的不足而导致陈述信息的缺失,例如论文所涉及的资料来源与参考文献等;还可以以图表等形式作为依据来论证论点。
PPT课件要美观大方,有立体感与美感,不要变成简单的Word文档,也不必过于花哨,以免喧宾夺主。
3.回答问题的准备
答辩小组提出的问题,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检验真伪类、探测水平与能力类、弥补不足类。
(1)检验真伪类。答辩小组围绕论文的真实性提出问题,其目的是检查论文是否是答辩者自己所写的,有否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或请旁人代笔等情况。
为此,论文作者应熟悉自己论文的主体部分和结论,尽可能不看讲稿作出陈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2)探测水平与能力类。这是指与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答辩者的学术水平、基础理论与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的问题。一般地说,在答辩小组所提出的主要问题中,一定会有一个与论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题目和一个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题目。
例如,本书【范例10.5.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家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的论文答辩,答辩小组提出了下列两个问题:
①主问:请谈谈你对课程资源的理解?
追问:与小学别的课程例如语文课程资源相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有什么特点与要求?
②主问: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家长资源?
追问:学校在开发家长资源方面应做哪些工作?
为此,答辩者应深切把握自己论文的关键概念、基本理论与核心观点,以及应用上述理论所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条不紊地回答答辩小组的问题。
(3)弥补不足类。答辩小组会围绕论文的薄弱环节,例如论述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或自相矛盾之处提出问题,请答辩者作出解释或补充。
例如在上述的本节【范例10.5.1】答辩中,针对论文仅以城乡两所学校为样本作家长资源开发的城乡比较调查所存在的“样本不足以代表总体”的缺点,答辩小组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主问:你认为,作城乡学校的比较调查,一般应各以几所学校为样本?
追问:那么你的论文有几所学校呢?
此外,答辩小组也可能就论文的某些细节,例如概念的表述、论文格式的规范性、引文的正确性、语言的流畅性、论文的后续性等方面提出问题。
如果答辩者在答辩前已发现了自己论文的若干不足或易引起疑问之处,在答辩报告中主动作了解释或反思,将给答辩小组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三节论文答辩的程序与策略
一、论文答辩的程序
在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完成后,可以正式进入论文答辩阶段。其程序大致如下:
1.提交论文
答辩者应提前1~2周根据答辩小组的人数,向答辩小组提交论文,做到答辩小组人手一份。答辩小组可以在认真研读论文的基础上,拟订出要问的问题。
2.答辩开始
答辩小组组长向答辩者公布答辩小组成员姓名与专业技术职称,验证答辩人的身份,宣读答辩纪律与要求,宣布答辩开始并示意记录员开始记录。
3.答辩者自述
答辩者向答辩小组作自我介绍,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答辩报告提纲与PPT作答辩报告,并适当展示旁证材料或其他研究成果。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因此要做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尽可能脱稿而谈。
4.答辩小组提问
答辩小组将事先准备好的3~5个问题提交给答辩者。后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快速领悟问题的含义与要求,可以作简单的记录。有必要时,可以要求答辩小组重复自己没有领会提问意图的问题。
5.答辩者回答问题
答辩者应按序逐一回答答辩组提出的问题。回答时要围绕问题的核心,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对于自己论文的薄弱环节或缺点错误,要有勇气坦然面对,做到实事求是、知错就改。千万不能以不知为已知,胡编乱造或强词夺理。对于答辩小组专家有误解的地方,可以心平气和、实事求是地予以解释,切不可盛气凌人地予以驳回。有时答辩小组会就答辩者的某些回答予以追问,答辩者应耐心地即席回答。
6.宣布答辩结论
答辩完毕以后,答辩小组经过短暂的讨论后,一般会当众宣读对论文的评语和答辩结果。
答辩结果一般有两种表述形式:
(1)通过、暂不通过(建议修改)、不通过;
(2)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二、答辩者的应对策略
答辩既是对答辩者掌握与论文相关基本理论水平的现场测试,也是对答辩者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的实际考察。为此,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有的放矢地予以回答。
1.对考察基本概念和学术水平的核心问题
答辩者应有清晰的思路,充满信心地以肯定的语气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时既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又要抓住要点、简明扼要、层次分明。还要注意吐词准确,声音适度等。
2.对自己不太有把握的问题
有的题目,提问者所问的概念可能过于专业或者存在多元解读。答辩者可以再请提问的专家作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请教答辩组专家是否是这个意思,得到较明确的答复后再作回答。以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情况。
例如问:“你是怎样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
由于这里涉及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资源的概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与利用,答辩者一时不太理解答辩组提问的意思,可以比较巧妙地向答辩组专家设问:“您的意思是否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与要求。那么,我可不可以重点谈谈与一般的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相比,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特点与特殊要求?”
3.对自己不能全部回答或都不能回答的问题
有的问题,答辩者可能只能回答其中一部分或者都回答不出。答辩者可以用探讨性的语言回答其中能回答的部分,并争取与答辩组专家的互动。对于自己确实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可以坦率地予以承认,并表示专家的提问很有启发性,可以促进自己进一步的思考,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得到专家的指导。切不可不懂装懂,强词夺理。
4.对自己与答辩组专家观点不一致的问题
如果答辩组专家提出与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答辩者要沉着冷静、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不要因为提出的人是专家而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定自己的论文。当然,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专家的观点时,要尽可能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使答辩组专家既感受到答辩者对自己的尊重又感受到答辩者的学术水平与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