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2000000011

第11章 图片报道的新闻性原则(4)

5.趣味性

趣味性是人性的体现,反应了人类的普遍诉求。它突出表现在社会新闻中。社会新闻大多是那些能反映人的真情实感、能拨动读者心弦的事实,这样是为了吸引受众,但“趣味是因人而异的,同一事实,张三可能觉得‘意味无穷’而啧啧称道,李四则可能觉得‘味同嚼蜡’而丢在一边”。研究表明,受众不仅关注那些具有显着性、重要性的大事,而且对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能引起情绪波澜的“趣事”亦饶有兴趣。

这是在分析人们的心理后得出的判断。一般说来,大多数人对新奇、反常、变态、两性等带人情味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兴趣,这类特质也就天然地成为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今天的媒体非常强调新闻的人情味,因为他们认为趣味性是吸引读者的良方。

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只是表明新闻价值对新闻信息要求的几个主要方面,它并不能代表新闻价值对新闻信息要求的全部。但并不是说一则信息非要五个要素齐备才具有新闻价值。概而言之,信息只要新鲜并能引起受众关注就有了新闻价值。当然,一条新闻信息中包含的特点越多、越全,就越容易为受众所关注和认同,其新闻价值自然越大,这同时也是所有新闻媒体所追求的目标。

第三节时效性原则

一、图片报道的新鲜性

图片报道的新鲜性可以从新闻事实层面和在报道中对事实如何处理的层面来理解。

一是事实新。即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是以前没有或较少发生的。它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进展、新结果,或者是新挖掘的,之前没有报道过的,或者是突发的,或者是珍闻、奇闻。图片报道对这些事件进行报道,自然就具有“新”的特点。

二是表现手法新。一个聪明和优秀的图片报道者总是能做到“立意在前,动手在后”。他们事先对新闻事实进行一定的思考,力图敏锐把握和发掘新颖独到的主题,然后尽可能地用创新的手法来进行图片报道实践,最终用与众不同或是不落俗套的手法和形式来报道新闻。

图片报道的“表现手法新”主要是指新颖的表现角度。同质化是新闻报道的大忌,当然也是图片报道的大忌,不同的摄影者拍摄的画面内容组成元素如果都差不多,那就体现不出摄影者和不同媒体的个性特征,也就无法吸引受众的眼球和注意力。在今天剧烈竞争的媒体环境中,无论是对图片报道者还是对媒体的生存同质化,都是很被动和很危险的。

图片报道新颖的表现角度可以分解为新颖的立意、新颖的报道主题及新颖的表现形式。优秀的图片报道记者之所以会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能用创新的思维,在人们习以为常或司空见惯的主题中发掘新的报道主题,大胆尝试别人所没有尝试过的表现角度,拍摄不同寻常的新闻事实瞬间来反映新闻事实。他们精心地选择拍摄时机与拍摄角度(拍摄点),选择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颖切入点,用生动、鲜明的视觉形象,使新闻图片的画面更富思想内涵与趣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新鲜感和心理联想。

2005年4月29日15时06分,胡锦涛和连战的手握在了一起,这是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会见。连战率团访问祖国大陆,引起了全世界和海内外华人的极大关注。新闻图片“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贺延光摄)不落俗套,拍摄者并不是千篇一律地拍摄以往在众多媒介上经常见到的政治人物双手紧握、面向大众的瞬间,而是抓取了胡锦涛和连战紧紧握手前的瞬间,这样的新闻图片在形式上打破了人们脑海中对政治会晤场面的成见,又巧妙而准确地表现了新闻图片背后丰富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信息,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已经开始的破冰之旅,两党以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为重,抛开数十年的恩怨,开始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两岸关系的改善。

图片报道的“新”虽然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诸多方面,但是它们都是以时间为尺度来考察的。“新”只不过是某一时间点或是时间段上的事物的特征,过了这个时间点或是时间段,“新”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新闻的“新”的特征是以时间为保证,是以能够得到及时传播为条件的。

二、图片报道的及时性

新闻具有扩散性的诉求和特点。对于新闻而言,它的传播速度越快,范围越广,传达的受众人数越多,其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也就越大,因而就越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反,如果一条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只是局限于少数人或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流传,不进行面对大众的公开传播,那么它只能算是内部交流信息或是小道消息、机密情报等,而不能成为新闻。

从其诞生之日起,新闻产生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就直接表明它必须是公开的,是需要及时传播给大众的。新闻伴随着社会为获取不断发生和变化的真实信息的需求而产生,其存在的目的是为全社会迅速及时地提供有价值的变动的信息,为人们了解和适应纷繁复杂、不停变化的世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而它也成为人们了解外界的“窗口”。它的传播对象是大众,而不是小众;是公开的,而不是秘密的;是为社会所共享的,而不是为部分人所独占的。因此,传播的及时性是新闻实现其新闻价值的重要条件。从新闻的本质看,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信息急于传播才能成为新闻,新闻信息是急于采集、急于制作、急于公之于众的信息”,这是新闻信息的本质要求,“如不急于传播,信息就会老化,不再是事物最新状态的表述,不再是受者未知的新鲜事理”。把新闻信息用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以满足受众的需要,也是实现新闻价值在时间上的要求。新近发生的事实若得不到及时传播,时过境迁,人们的需要已经发生变化,再进行报道也就成了明日黄花,就难将其称为“新闻”了。早期西方报人认为,报纸的新闻只有一天的寿命,过了一天就要加上新的内容加以改写,就是强调及时性的重要。新闻如同鲜奶一样,如果不及时传播和享用,就会变质,成为旧闻,就无所谓新闻价值。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看,事实处于不断的、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新闻是客观实际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反映。如果不及时地对新闻信息进行报道,新闻信息很快就会失去成为“新闻”的机会,转化为一般事实。

作为新闻的一种类型,图片报道的新鲜性也是以及时传播为条件。和其他新闻作品一样,图片报道作品完成后,需要进行及时的传播。在有众多的受众获悉所报道的新闻信息后,完整的传播过程才算完成,图片报道的新闻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否则,它的新闻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丧失殆尽。

三、图片报道对时效性的追求

追求时效性是图片报道最大化地实现新闻价值的必然要求。图片报道的时效性是指图片报道要传播迅速、及时,要尽可能地缩短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被报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属于大众文化的图片报道是“易碎品”,它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发布,这样才能保持图片报道的鲜活度。

如果传播慢了,鲜活的新闻就成了旧闻,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传递的速度,重大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因此,要尽可能快地提供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争取时效,力求新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同步纪实、同步传播,已成为新闻界竞争的焦点。美国《纽约时报》前副总编辑罗伯特·赖斯特就说过:“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由此看来,新闻是争分夺秒的产物,没有时效性,就不能充当新闻的角色。

现在,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传输带宽的大幅提高,图片报道的图片已经能够做到与文本一样的即时传播。数字图片报道的出现,更是实现了图片报道在新闻信息传播领域的突破。图片报道传播过程中影像采集、传输手段、编辑和出版等环节的数字化大大提高了图片报道传播的时效性。

在报纸、杂志之后,网络成为图片报道数字化生存的一种新载体。作为网络新闻内容之一的图片报道完成了它的实时性和全时性传播。几乎所有的网络新闻媒体如今都采用了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的模式,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上网查询到最新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相关事件的最新进展及其新闻图片。

而作为传统媒体的世界各大通讯社在伦敦地铁爆炸事件发生后展开了图片报道的传播速度竞赛。

“伦敦时间下午3点,我们已经滚动播发了40多条中英文稿件。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在地铁口拍的那两张照片(即题为‘伦敦地铁爆炸,地铁全部关闭’的图片)竟然很快就被国内外的多家新闻网站转载。”马建国后来写道,摄影部事后发来的表扬电报说:“伦敦分社记者马建国(爆炸后)迅速赶往现场,于当日1点30分向总社传回一张宝贵的现场照片,而法新社直到18点1分才发出第一张电视照片。路透社和法新社现场照片的发稿时间分别为18点45分和18点59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追求图片报道时效的同时,也应该正确处理图片报道的时宜性问题。时宜性是指图片报道的报道与传播要符合特定条件下的政治、社会、伦理、形势等具体要求。如政治局势、国家利益、民族团结、社会伦理以及其他特定的限制条件出现时,就必须慎重考虑片面追求时效性而可能造成的不良社会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遵循时宜性的原则,适当地“压一压”、“拖一拖”是必要的,待时机成熟或是条件具备时再进行传播。

同类推荐
  • 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宗族研究

    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重要特点是组织化,明代则是这一新宗族形态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书依据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谱、方志等万史文献,从整体上综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庙祭祖形态和演变,深入研究宗族制度与乡约推行的关系,着力论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论探讨与具体实践。作者考证了明代宗族祠庙祭祖制度及其演变,注意区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祠庙祭祖形态,提出宗族乡约化的概念,把宗族活动放在宋以后士大夫的化乡实践中认识,对著名宋濂、杨士奇、罗钦顺的宗族思想进行了探讨。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宗族问题的学术专著,对于探讨明代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热门推荐
  • 睥睨天下:冷魅女霸主

    睥睨天下:冷魅女霸主

    她是万世瞩目的一方霸主,独断独行冷眼天下,铁血柔情从来不是她的标志,她唯有的只是杀戮、权谋、满腹的诡谲,从不为谁驻足,从不为谁停歇,孤独冷寂山河也不曾后悔,他再如何努力徒然无力,注定了这一世不得所愿。
  • 桃花天下:我的美男夫君太难缠

    桃花天下:我的美男夫君太难缠

    来到异世的蓝雨蝶,那个欲哭无泪啊,为嘛她会来到这个男尊女贵的世界啊~,可她就是中枪了,哎!!!这个她也认了;看着这个世界的美男确实很养眼,可叫她娶他们为夫,还一来就是七个,尼玛的!谁想娶谁娶去,奈何人家美男还赖上她了。。。“颜儿,我娶你吧!”某男死皮赖脸地拉着某女的手说道。某女满脸黑线地怒吼道“娶你妹啊,少来恶心我!!!”。。。。。。。。。。看接下来的各美男是否获得美人心呢?还请关注!!!《本文一女N男,不喜慎入!!!》
  • 神兵纪元

    神兵纪元

    武林中永远不会缺乏神兵利器,就像武林中永远不会缺少传说一样。
  • 王权道

    王权道

    八荒大陆上,人、魔、妖鼎足而立。人族所居之地,为神州。神州之南,有国也,称洛。洛朝倾覆,皇族弃子苏辞,遭人暗算,沦为痴呆乞儿。觉醒之日,身怀无上法诀虚空尽,得上古神器八荒镜。为复河山,为除逆臣,踏上修道之路。进,步步为营!退,万丈深渊!八荒无主,我自成王!若杀戮是为罪恶,那我便化身修罗。以鲜血祭山河,成就我无上王权!
  • 呆萌女王:前夫滚过来

    呆萌女王:前夫滚过来

    那离开的背影,刺痛了谁的心?再次归来,他们的感情将何去何从?
  • 于彼朝阳:七岁凤凰太难求

    于彼朝阳:七岁凤凰太难求

    她是一个怪物,永远长不大,一辈子只有两个心愿,一:找到一个人,二:幻化成人。他前世曾对她有赠衣之恩,今生被她纠纠缠缠,可是他怎么可能喜欢一个永远只有七岁的女娃?可是有人却会不知不觉的爱上她,那个俊俏的小道士看着她哭笑疯魔,心动却不自知。命运开始转动,却逐渐揭开一个弥天大谎,原来终究是今生因果前世种。“阿姐,你忘了我么?”
  • 王者归来谁与争锋

    王者归来谁与争锋

    我会用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语言来写一本关于王者荣耀的小说。我会把人物背景转换一下。第一次写不喜勿喷,如果大家有不喜欢的可以告诉我,反正我又不会改,来打我呀!
  • 逃婚爱恋之拽拽未婚妻

    逃婚爱恋之拽拽未婚妻

    逃婚的两姐妹会不会遇到自己的真名天子,一起来期待吧,谢谢支持哈!观看另一本小说《黑道冰山撞雪山》,谢谢支持哦!!O(∩_∩)O
  • 我能否放弃爱

    我能否放弃爱

    紫灵贵族学校,空降3名美男尹昊博用丹凤眼看着邵雨岚:”我爱你,情不自禁的“南宫凝轩拉着邵雨岚的手往外跑,南宫凝轩把头埋在邵雨岚脖子上说”我爱你“呈逸咬着邵雨岚的耳垂,雨岚感到肩上有几滴泪,他竟然哭了,呈逸用极富魅力的声音说“这10秒,让我抱抱你”
  • 魂溟

    魂溟

    刃,划破的脖颈,流下的血液,是恶。剑,刺穿的喉咙,横飞的头颅,是罪。那一日,被冠上弑师之名,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