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关注人的不同存在形式
思想教育者的理念中不能只有抽象的人,而无现实的人,要像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人即生活在现实的实物世界中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他还说过:“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在思想教育者心目中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我们面对的不是抽象阶级,而是具体个人,要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
思想教育既要关注人是关系中的人,更要关注人是独立的人。人是关系的产物,都生活于关系之中,但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都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恩格斯指出:“不言而喻,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也不能得到解放。”
思想教育要关注人的个别特性与类特性。一方面应该意识到,“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且马克思还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关心类的人应从关心个别的人开始。另一方面也应该意识到,人的个体与类的存在不是没有矛盾与对抗的,人的类的才能的发展有时是以牺牲大量的个体为代价的,思想教育要关注个别与类的发展的和谐。
(7)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机制
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以社会为本、以权力为本而言。要建立人学化思想教育机制,即思想教育要走群众路线,要依靠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思想教育活动中来并发挥其主体作用。思想教育要以广大群众的受欢迎度为思想教育的效果评价标准。思想教育要尊重人的意愿。“在改造群众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尤其如此。这里有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二十九)万能,无能?
对思想教育,有万能论的讴歌,有无能论的叹息。要走出万能论与无能论的怪圈,对思想教育价值作出科学认定,思想教育才能健全运行。
在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教育是一条有浓重色彩的社会生活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思想教育存在。在五六十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教育的“神圣”地位、“万能”价值,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会去怀疑,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思想教育价值的质疑声、贬抑声时或有之,有的以为不需要太多的思想教育,有的以为思想教育没有太大的价值,以为真正决定中国命运的是经济实力,而不是思想教育。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使政治、经济、文化都堂而皇之地登上社会生活的舞台,而思想教育却被挤得不免有些难堪,想扶无力,想挤不能,那么这种尴尬今天还在继续。
1.思想教育万能论与无能论的怪圈
多少年来,无论是思想教育内部,还是社会上,似乎都曾陷入思想教育价值定位的困惑,在万能论与无能论的怪圈中旋转,难以摆脱。
一旦思想教育遇到困难,往往容易丧失自信而发出一声声叹息,从而陷入思想教育无能论的误区;而一旦思想教育顺利时,特别是“一呼百应”时,则往往容易产生思想教育万能论的狂热,似乎没有“我”地球就不能运转了。社会上对思想教育价值的反应性评价更复杂一些,一旦人们对社会思想现实状况比较满意时,会相应产生思想教育不再需要的无能论的误区,在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把思想教育边缘化。而一旦人们对社会思想现实状况感到不满意时,又会横生许多对思想教育无能的指责,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思想教育不力,同时也会滋生思想教育万能论的期望,寄希望于以思想教育来医治社会百病。
虽然,为了证明思想教育是万能的,可以拿出很多例证,为了证明思想教育是无能的,也可以找出很多理由,然而无论是万能论还是无能论,无论是狂热还是灰心,都是一种偏失、一种误断、一种错觉,都是思想教育理念非科学性的表征,都是思想教育者或者一些热心人的不成熟的表现,都会造成对思想教育科学性的干扰与偏离。无论尊之为万能,或抑之为无能,都是不科学的,都只能说明是思想教育中的一种浮躁心理而已。
2.思想教育万能论的存在理由
确实,思想教育具有广延性,几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一切角落。
从古到今,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思想教育存在,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反正都会有思想教育在起作用,可以说思想教育是无所不在的,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思想教育万能的意念。
在我国,思想教育万能的观念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与社会基础。老祖宗孔子讲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政治手段与法律手段都只能使人远离犯罪,不敢为恶,而道德教育却能使人自觉为善,可见法只是治之末,教才是治之本。孟子说过:“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梁惠王上》)“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孟子这里所说的“教”分明是指思想道德教育。孟子认为,政体之善,法律之善,不如思想道德教育之善,只有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得民心,不求政之善,但求教之善,这里分明表白的是教可代政、教可代法的思想教育万能论思想。其结果是历史上长时期地不是致力于政体、法制的完善,却在着力于以思想道德教育去化解社会矛盾。孔孟这个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主导性的文化意识,代代相传。可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万能论是人治社会的产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教育万能论所肯定的是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两个视角,古代更重的是道德价值,现代更重的是政治价值。
思想教育万能论是精神万能思潮的反映。精神万能论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在我国是很有社会基础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口号曾一度风靡全国,一些人也许是善良的,至少并非都是恶意,热衷于高喊“高于一切”、“压倒一切”,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忽视了科学发展的需要,并抑制了生产力发展的追求,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阻遏了历史的潮流。而且思想教育无限制地扩大自身的边界,对学术上的学派争论、文艺创作的流派竞争,进行粗暴的干涉,扼杀了文艺创作的生机、学术研究的活力,导致社会精神生活的萎缩、乏味与单调。思想教育的越俎代庖,扭曲了自身的社会形象。
思想教育万能论也是一些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自信的盲目与幻化。我们的一些同志把思想教育理想化,把善良的愿望当成现实,过分地夸大了思想教育的作用,把思想教育装扮成包打天下的英雄,把思想教育看成是能够医治社会百病的灵丹妙药,天真地期望思想教育对所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起作用,而且是巨大的作用、立竿见影的作用,仿佛思想教育无所不能,思想教育一抓就灵,甚至期望用思想教育去解决社会上的所有问题。一些好心的同志为了证明教育者自身的价值,选择很多材料都着意于证明思想教育的无所不能,证明一切社会问题的存在都在于思想教育的不足;思想教育不可少,只要教育了,一切就都会好了;思想教育越多越好,有多少教育就会有多少效果。其实生活并非如此简单,而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得多。
诚然,毋庸讳言,古今中外思想教育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思想教育。但思想教育能够代替经济规律吗?能抹杀物质地位吗?心理战能代替军事实力吗?再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也未能解决农村大锅饭的弊端,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推广,却很快使农村经济焕然一新。在很多情况下,思想教育也只有在法制健全的情况下才有效。
其实,思想教育不可能是万能的。再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价值也不可能代替法制健全、体制完善的价值,不可能代替经济发展的价值,不可能代替政治文明本身的价值,再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也不可能抗拒时代的潮流。封建主义的思想教育的顽强,挽救不了封建制度的最终崩溃,秦皇朝的焚书坑儒压制得了知识分子思想的释放,却阻遏不了农民的暴力反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诘问使秦皇朝大厦顷刻崩塌。思想教育敌不过时代洪流,敌不过人心所向,思想教育只有在识时势、知人心,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是“万能”的。
生活也告诉我们,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带着花岗岩头脑见上帝的人总会有的。成思危先生在一次学术会上曾讲到思想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他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他说,老张与老李买了个蛋糕,老李担心分切时自己吃亏,请了三人出主意,搞思想教育的人建议,先要教育切蛋糕的人,要公平公正,不要以权谋私;搞技术的人建议,先要准确测量,找准最佳切面;搞管理的人则建议,只需要做到一条,谁切谁后挑即可。这说明思想教育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思路,更不一定是最佳思路。
当我们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一下,可以发现思想教育是一柄双刃剑,其作用并不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甚至是反科学的。而且思想教育的期望与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未必总是一致的。中世纪近乎专制性的宗教意识教育未能阻遏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苏联时期那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挽救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在民众中几十年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所留下的社会性的意识积淀,现在几乎荡然无存了。
由此可见,思想教育万能论是有缺陷的。
万能论无视制度健全的价值。邓小平同志在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价值的同时,强调完善制度、健全制度,因为这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思想教育要服务于制度建设。毛泽东同志也曾忠告全党:“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行,还要解决制度问题。”“思想问题常常是在一定情况和制度下产生的,制度搞对头了,思想问题也容易解决了。”
万能论忽视了法纪的价值。思想教育与法制建设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柔刚两翼,思想教育无法取代法制健全的作用。社会性的思想问题需要思想教育的柔性导引,也需要法制的刚性制约。假如思想教育是万能的,那么监狱可以取消了,警察可以归田了,这只能是宗教理念中的虚幻存在,而现实生活绝不会如宗教理想那样的单纯。
万能论也忽视了物质的价值。人有物质追求,也有精神需要,很多思想问题产生于人们的利益关系问题,思想教育可以调节人的利益需求,但不能代替人的利益要求,一些思想问题只能通过利益关系的调整才能解决。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问题还得靠物质的手段去解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思想教育万能者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角色,把思想教育的作用无限制地扩大,把思想教育地位无限制地提高,这样的结果会造成目标手段的错位,其实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上帝。更严重的是思想教育万能论掩盖了法制建设的缺陷,遮掩了人治万能的真谛,回避制度变革的必要性,成了思想保守的护身符和拒绝改革的理由。其实思想教育万能论是精神万能论、唯意志论的变种。
3.思想教育无能论的现实解读
应该看到,目前思想教育无能论的思想正在社会生活中泛起,一些人认为,当前社会思想矛盾的激化,不仅是思想教育无能的结果,也是思想教育无能的佐证。在今天,虽然各级政府一再强调加强思想教育,而其解决社会性的思想矛盾的效果却很有限,这也有力地证明了思想教育的无能。而且可以想象的是,在当前要寄希望于以思想教育来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根本就不可能。问题不仅在于思想教育无能论思想的泛起,更在于这种思想阴影在社会上的日益浓重。
其实,思想教育无能论者都有思想教育万能论的影子。持万能论者因其期望过高,不切实际,所以容易滑落到无能论的误区;在商品经济背景下,一些人对思想教育社会价值的蔑视,则是急功近利思想在作祟;还有一些人则是对经济改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缺少思想准备,把社会生活中的消极面看得过于浓重,丧失了对思想教育价值的信赖。
认为思想教育无能的大多是下列几种人。
一是规章制度决定论者。一些人认为规章制度决定一切,思想教育是无能的,西方有健全的民主制度,他们就不需要把很多精力消耗到思想教育中去。
于是,制度万能论把思想教育冷落到一边。其实再健全的制度也需要思想教育去维护。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需要思想教育申述其理由,保证其制定与执行的公正、公平,而且再健全的规章制度也需要通过思想教育去解决时间差与空间差带来的问题。一些人急功近利,看问题简单化,只重规章制度,不重思想教育,只认管与罚的作用,无视教育导引的价值,缺乏思想道德教育导引的耐心与诚意,以管代教,以罚代管,甚至乱禁滥罚,这是社会管理非人性化的暗潮,这是思想教育被排挤的表征,导致管理者越位,也导致人们对管理者的诚心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