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9600000012

第12章 治理理论及其批评者(4)

斯托克等对此有过一些比较重要的评论:尽管曾经有过“没有政府的治理”这一修辞意味的提法(就像罗茨重复过的那样),但绝大多数学者还是将眼光聚焦于政府如何与国家内部以及国家外部的组织进行互动,以实现国家的目的。关于治理的全部主要文献——例如那些出自皮埃尔和彼得斯、凯特(Kettl)和克简尔(Kiaer)的作品都同意,与其说我们关注的是坚持自由的、孤独的、自主治理的网络,不如说我们更关心政府是怎样指导和掌控组织网络的(杰瑞·斯托克,2007a)。其实,即使是主张没有政府的治理的那些作者(如罗茨、索伦森和Torfing)在强调基于社会基础的行动者形成的相对自治网络在集体决策中的作用的同时,也仍然对政府在使用代议制政治和行政官僚手段进行调控和元治理方面的角色给予了信任(Chhotray&Stoker,2009,p.46)。

我们很容易找到证据,来验证斯托克等人的评论。在彼得斯描述的“新、老治理”(Peters,B.G.,2000)中,分别有国家中心和社会中心的两个倾向;国家中心倾向的(与NPM有较多重叠的)“老治理”的核心概念是“掌舵”,关注政府的核心机构如何对政府的其余部分,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加以控制。社会中心倾向的现代治理(即新治理)的核心问题是,政府的核心机构如何与社会互动、达成彼此能接受的决策,或者关注社会实际上如何趋于更加自我掌控,而不是受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指令。但他强调,新老两个路径都有一个功能主义假设,即社会是需要被管理(governed)的。且不论在所有的传统和所有的环境下,社会中心是否都是值得倡导的,即使在最有自主色彩的盎格鲁-萨克森传统中,排除了政府的治理也是一种天方夜谭(Peters,B.G.,2000)。彼得斯和皮埃尔对于英美以及其他传统的国家的相关比较研究为政府在治理中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证明(Peters,B.G.&Pierre,J.,1998)。

3.3.2国别传统与改革策略

皮埃尔和彼得斯认为,传统的公共部门概念在过去数十年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是最主要行动者,且必能通过自身行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的观点也受到怀疑。跨国家组织和国际金融市场对于国家构成了全球化的压力,政府将经济社会与外部环境隔绝的能力减弱了。政府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变化也对传统概念构成了批评,其中最为极端的意见是,“没有政府的治理”已经成为发达的工业化民主国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管理方式。国家的空心化、商谈性国家(negotiate dstate)等叙述都强调来自社会的行动者在政策和公共行政方面变得更有影响,他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在早先是无法想象的。关于国家是一个对社会进行控制和管制的组织的看法被认为落伍了。关于没有政府的治理的讨论在欧洲率先展开,但也逐渐蔓延到美国;许多客观证据如合同制、公私伙伴关系(PPP)表明,政府正在从“价值的权威分配”者位置上走开。但是,两位作者指出,可行的、具体的公共行政改革的路径依赖特征很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大致上,工业化民主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可分为NPM以及新的治理两种战略,两种战略可能被一国同时采纳,但是推进程度上却各有差异。

新的治理能在西欧成为重点战略,需要从当地的公共行政以及国家社会关系的历史状况来解释。除英国外的西欧国家没有全心全意地接纳NPM,相反,一些西欧国家对探索政府与组织起来的利益群体之间的合作模型越来越有兴趣,这与他们一贯的合作主义传统有关。但欧洲同样具有很强的宪政和法治国家(Rechtstaat)传统,这对新治理的实施可能会产生阻碍。法治的传统会导致合乎法律与效率追求之间无法取舍的深刻矛盾。这样大部分西欧的政府实际上放弃了权衡,或者利用政府的官僚层级特征替代了立法机构的政策制定作用,具体的做法是放松预算控制,转而更具有政治性地强调公共服务的效率;国家通过去中心化将责任下移到次级政府,并给科层制强大的政治压力以保证公共服务有更多的可选择性。西欧公共行政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化与法治国家之间、普遍主义与合作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铸就的,得到更大自由度的地方政府去决定介入伙伴关系、网络等,这是治理的最重要要素。

而在美国,没有政府的治理与这里的公共行政传统应该更加吻合,因为美国与欧洲的国家传统不一样,它经常被描述成一个“无国家的社会”,而且富有强大的公民社会传统。在这一类型下,美国的国家概念更缺乏形而上学的国家实体性,因此美国由国家中心转向社会中心也会更加容易一些。美国的私人部门早在NPM和治理流行之前就大量地参与了政策执行,这样美国近年的私人部门作用变化反而显得不如欧洲明显。对政府的由来已久的拒斥和怀疑使得没有政府的治理在美国听起来近乎完美。另一方面,NPM的哲学在美国的被接受程度也要低于欧洲和澳洲。这样,对美国公共行政的修正主要体现为提高参与(特别是政府组织内部成员的参与)和内部解制。美国强国家传统的缺位,对政府(特别是官僚制)的批评也使得人们认为官僚机构不太可能与私人部门进行自由的谈判,这反而使美国走向网络模式的趋向不太明显。私人部门一直被认为是好的管理和效率的典范,因而国家绩效评估运动(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强调必须在联邦政府中削弱层级制并“让经理们去管理”,而通常政府也显得乐于甚至急于将可能的自身功能转到私人部门。美国与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区别在于,美国认为有更多的事情适合由私人部门做。不过,尽管(新)治理没有被美国联邦政府接受,地方政府却接受了许多治理的理念,例如地方水平的PPPs就说明了这一点。为什么美国地方政府和州政府在新治理方面能走得比联邦政府更远?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较之于联邦政府,其(可供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正当性基础更为可靠,绝大多数调查都说明地方政府比联邦政府受到更多的信任;于是公众更倾向于让这一级别的政府拥有管理和实现更有效的合作关系的空间。更进一步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在管辖区域内与私人部门之间有更紧密的和更持续的互动,所以两者的合作关系可以更自然地出现。美国地方政府因此而成为比联邦政府更加有权力的行动者,这样的权力使得它们既能通过传统的命令方式和控制技术,也能够通过不那么常规的(新)治理手段来实现其控制。故而许多行政改革战略在美国联邦政府层面上成为了激烈争论的主题,地方政府却因较少受到意识形态维度原则的困扰,得以在各种不同的公共服务传递方面铸就公-私联盟。

553治理理论及其批评者

可见,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治理与新公共管理都受到了很明显的反对,尽管反对的理由各不一样;无论在欧洲还是美国,那些被建议的改革都不能与这些国家的行政传统完全地匹配。即使在欧洲和美国内部,改革战略与传统的兼容性差异也很显着。在美国,改革能更好地与地方政府而非联邦政府的伦理基础兼容;在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低地国家有许多将治理付诸实践的思路,而较大的欧洲国家在吸收这些思路和概念时,却遭遇了更多的困难。所以(治理和新公共管理中)任何一种改革都不能说是普适的;相反,改革举措必须被仔细地与现有政治系统的传统及需要进行配伍。

皮埃尔和彼得斯对于西欧国家、美国的分析表明,微妙的传统差异和公共行政格局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共管理改革走向。这也再次说明,即使在修辞意义上,没有政府的治理也不是无条件的。(新的)治理以及NPM都存在与已有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的配伍问题。除皮埃尔和彼得斯之外,还有不少论者探讨了不同水平上的治理中的国家重要性。另有一些学者也针对“匹配”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Jordan等人通过对欧洲环境政策工具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政策目标和手段选择的治理类型分类(Jor‐dan,A.,Wurzel,R.&Zito,A.,2005)。Jordan等人认为,那些“纯粹的强治理”(pure strong governance)案例是非常难以发现的。

3.3.3作为“元治理者”的国家

皮埃尔等人的研究更多的是证明政府在治理中的重要性,沙尔普等人则更关注国家(及政府)在治理体系中的“位置”或角色。沙尔普的研究专注于在垂直(层级)和水平(网络)体系中如何确保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根据对层级制和水平网络在权力方面的各自明显局限的解析,沙尔普提出了垂直结构和自我协调的网络之间互动基础上的社会协调方式,即所谓“结构镶嵌的自我协调”。他认为在治理研究中,以下两点是不能被忘却的:其一,我们不能按照宿命的逻辑理解层级权力,政治层级制度可以是与治理有关的谈判和政治斗争的重要场所,因为有这样的场所,治理才得以完成。其二,在治理中,层级干预和地方政治协调正变得越来越明显;就像等级权力必须通过地方政治实践和谈判来实现一样,地方网络和宗派的有效内部协调能力也要通过将它们自身嵌入等级结构来提升(Scharpf,F.W.,1994)。沙尔普的论点实质是,治理不是对等级结构的简单摧毁,而恰恰是镶嵌于等级结构中的,而等级结构是治理发展的基本载体。

同类推荐
  • 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希特勒是谁:他从不喝酒,不吸烟,是个素食主义者,有绝高的绘画天赋。他生活俭朴,一条衬衫,从啤酒馆暴动时一直穿到1945年,他一般只穿军装和西服,为的是不让别人看到他衬衫上的补丁。他平易近人,除了在军事会议上,他从没发火。平日里甚至司机、厨师跟他开多大的玩笑他都不在乎……
  •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本书收录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从初赛、复赛、半决赛到决赛的全部辩论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本书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认识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政策的渊源等内容。
  • 青年学生党课培训教材

    青年学生党课培训教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每一位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 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在人类发展最快的几十年里,美国凭借其首屈一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发动了一系列掠夺式的战争,用自己的霸权制造了一个个陷阱,把整个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当我们回眸那段历史,却发现美国政府有着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战争手段,以及接踵而至的政治措施。这是美国经济的需要,还是政治的需要?本书详细披露了美国长期以来存在激烈争议的诸多政治、历史事件幕后的阴谋,用全新的视角让你看到与历史大相径庭的一面,力求客观地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热门推荐
  • 徒弟哪里跑

    徒弟哪里跑

    亿万年前,某只不负责任的...啊呸,美貌无比的小菜鸡...恩,小菜鸡误打误撞走进了净化之光,肉身尽毁,魂魄却被卷入了时空之门,钻进某人的神识里,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不,修仙之路......摔~
  • 十三张启示录

    十三张启示录

    淳朴不是农村的代名词,科技也不是城市的专属。因为无论是什么地方的人,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如果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那么这个爱的地方有一种特产:情。有人称它悲情,或绝情,或痴情,或忘情,或恋情,或深情,或真情。可无论什么情都代表了一种生活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所留下的感悟就是启示。接下来,敬请品阅,《十三张启示录》。
  •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东野圭吾唯一的自传体小说集!一部搞笑到了极点、充斥着八卦与卖萌的读物!在这里,你将看到日本推理小说天王的内心独白,将目睹他是怎样从一个任何作品都卖不出去的废柴男成为畅销君!东野口中自己的那个“白痴家庭”有什么笑点?他到底有没有结婚?他是怎么糊里糊涂成为了推理作家?他看上了哪位同行的老婆并且在书中公然示爱?他见到广末凉子后口水四溢,却为什么对另一位男性演员更加不能自已?一次次与大奖无缘,他是怎么从新开始?他是如何一顿饭吃下了三十道大菜?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死神之斩魂刃

    死神之斩魂刃

    人死后还剩下什么,魂灵游荡世间,该魂归何处。现世、魂界、虚圈....一个个神奇位面,精彩纷呈。为了守护吾将无往不前。手中这把斩魂刃,为爱人、为家人,终将解放。
  • 妖神狐媚

    妖神狐媚

    披着正义的外衣,行苟且之事,为黎明百姓?为天下苍生?都是借口,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烂了臭了的神殿,就让我来毁灭!神域的法纪早已腐朽,就由我来重立!
  • 我在等你告白

    我在等你告白

    高冷却不失细腻的男孩,对于突降的爱情有些懵懂……平凡却不失可爱的女孩,对于期盼的爱情一往情深……“季轩,你知道吗,我在这里,等你告白……”
  • 闪婚,总裁先生缓缓爱

    闪婚,总裁先生缓缓爱

    第一次见面,她被人吃干抹净!第二次见面,她被添到人家户口本上!第三次见面,她被人家当作陌生人!第四次见面……你丫的老天,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好歹她也是堂堂黑帮大小姐,也是能说会道的新闻记者!怎么落到他手里,就成了这副德性?穆少准则:我喜欢的都是我的,你喜欢的只能是我!不喜欢?没关系!慢慢来……
  • 樱夜三少vs冷媚小姐

    樱夜三少vs冷媚小姐

    微微泛黄的电影,有怀旧的美丽。当时是谁先放弃,我已经忘记。只记得装满泪水的眼睛。
  • 帆心梦魇

    帆心梦魇

    九世姻缘,九世灾厄,九世轮回,如今最后一世已经来到,真爱能否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