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对于人力资本存量指标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考虑到吸收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是高素质人才,因此首先用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来反映其高素质人力资本储备的情况。从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的发展情况来看,宁波21世纪前的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基数很小,尽管随着宁波高教园区的建设,2001年后高等教育的培养人数迅速增加,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从2001年的751人增加到2005年的951人,但是从1995-2005年期间累计培养的高校学生人数,还是从研究生的培养来看,宁波远远滞后于同类城市。江苏省苏州市,从累计的研究生在校生数看,苏州是宁波的18倍,而毕业生数前者达到后者的35倍,可见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宁波的差距很大,而且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不能满足宁波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需要。因此从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看,尽管宁波近几年来吸收FDI技术溢出的潜力在逐步增强,但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还需要较长时期的积累。
另外,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吸收FDI的主要是其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再从企业的就业人才中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尤其是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情况来看,资料同时显示,在宁波市二、三产业单位就业人员中,从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层面看,中、高级职称比例为40%,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低0.80和6.40个百分点,比杭州、苏州低5.20和3.60个百分点,初级技术人员、初级技工比重过高,占比达60%以上。而且据统计,按经济类型来划分,宁波的国有单位从业人员素质最高。在文化素质上,国有单位一半以上人员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而其他类型单位均不到20%;无论是中高级职称还是高技能人员(主要指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国有企业的比重都是最高的,接近50%,私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大专以上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重都不足10%。而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烟草、钢铁、能源、化工等行业,相对而言,处于高技术行业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十分紧缺。而且据宁波市科协2005年的调查统计发现,宁波市科技人才中有49.2%在事业单位工作,约34%在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非国有企业单位的只占8.4%,国有企业也只有12%。这说明宁波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科技人才缺乏。
基于本地民营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宁波也逐步加大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1999年9月20日,宁波开发区汽车配件行业的龙头企业——敏孚企业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协议、联合办学,大大推动了宁波职业技术培养的发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高校。学院与企业紧密结合,探索形成了学工交替、项目化教学、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示范性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唯一的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和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学院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学制三年,学生毕业为大专学历。学院下设工学院、商学院和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开设21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大专生4000多人,其他各类学生7000余人,为企业输送了大量“蓝领”工人。
从整体来看,由于宁波既没有国内外知名的高校,又没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机构,国家级科研院所在宁波设立的分支机构也很少,因此在高等教育、研发机构方面的实力相对较弱。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在研发能力、技术人才培养上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制约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吸收消化能力,也是宁波工业部门FDI技术溢出效应很弱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而宁波的高素质尤其是研发型、理工专业人才的缺乏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是制约宁波FDI技术溢出尤其是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
因此,如何有效的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研人才,将是宁波未来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3.6.2.本地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宁波内资企业的生产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宁波的内资企业从近两年来看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更加显着,这可以从宁波近几年来内资企业就业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反映出来。在分析宁波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反映其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时,需要对宁波的国有企业特别加以说明。首先,宁波的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所占比重都比较高,这是由于宁波的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烟草加工、石油加工等垄断性较强、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因此工业增加值很高且劳动生产率也很高。其次,国有企业主要分布的这些行业中外资比重很低,尤其是烟草加工,石油加工中外资比重也只有11%,因此相比其他类型的内资企业来说,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联系程度、竞争程度都非常弱,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也就很弱。
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综合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近几年的内资企业尤其是非国有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情况来看,宁波的内资企业技术水平虽然也在逐步提高,但是远远落后于同类城市如苏州,苏州从1999年后开始超过了宁波,而且差距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苏州内资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提高很快,劳动生产率从1997年的31082元/人提高到了2005年的97757元/人,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在逐步缩小,技术吸收能力在增强。这是因为宁波很多产业群中都是以众多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但是这些企业的产品普遍存在:一般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初级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不少企业都在生产同类产品,相互模仿,在技术上趋于同质化,竞争手段主要放在价格上,由于产品品种、质量、档次、市场覆盖面雷同,相互竞争激烈,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使得企业更加缺乏资金、精力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从而阻碍了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宁波的内资企业技术水平的两层分化现象很严重,例如家电产业,全市拥有家电整机生产企业3000多家,配件企业万余家,产值占全国的30%,但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以OEM和组装生产居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深层次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大规模企业却很少,只有玉立、方太、奥克斯、新乐、帅康、卓力、沁园等几家知名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仅仅只是加工制造车间,技术开发能力薄弱,新产品开发也只是以改进型的外观设计产品为主。又比如注塑机行业,宁波有塑机生产厂130余家,绝大部分生产注塑机,注塑机的产销量占了全国产销量的60%以上,占了世界产销量近一半,堪称“塑机之都”。
但是仍然以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为主,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只有10余家,前十家企业的产量和销售收入均占宁波总量的60%,其中以与香港合资的海天集团产量最大,2005年销售额达25亿元。在众多塑机生产企业中,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仅20来家,拥有先进设备和较高的工艺设计技术水平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处于常规的中低档通用型塑机,而且制造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相比落后约15-20年左右,在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方面至少落后了20年,产品水平普遍停留在80年代以前的技术水平。在行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群中企业间技术差距太大,也不利于技术外溢的产生。而宁波的通信设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很多优势产业群中都存在类似问题。
企业的科技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的情况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情况,创新投入反映的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投资于创新活动的资源总量(Mariano,2005)。与创新投入直接相关的因素很多,如创新的生产技能、营销手段、销售网络、知识诀窍等。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来看,所有的这些创新要素使得当地企业的经营更加有效率,而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外商投资带来的各种变革(SalvadorBarrios,2000),因此也就有利于FDI的技术溢出。这里参考Mariano(2005)关于创新投入的界定,用企业科技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来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强度,以此来对企业的创新投入进行衡量(Griliches,1998;Hanel,Petr,2000)。从整体上看宁波内资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度都不高,科技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创新能力较低,不利于FDI的技术溢出。
除了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外,政府的财政对当地企业科技发展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宁波地方政府比较重视对本地企业的科技进步的财政支持。但从比重情况看,占比都不高,仍然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这种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从科技经费支出情况来看,无论从总量上还是比重上宁波都较少,要充分发挥科技、研发投入对本地技术吸收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3.6.3.本地市场竞争状况
东道国地区的市场竞争强度是影响FDI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同的行业其市场竞争程度也不同,所产生的对该行业FDI技术溢出的影响也不同。行业内市场竞争强度的高低严格来讲可以用产业集中度来衡量,集中度高则竞争程度低,集中度低则说明竞争程度高。但由于集中度的计算需要掌握行业中(产业中)企业的规模情况,这种微观的企业数据统计资料目前在国内很难获得,因此对于这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很难进行。在这里我们只能从各行业中的内、外资企业数量、所占市场份额来粗略的衡量和比较其竞争情况,并且由此可以对FDI技术溢出的竞争效应发挥的渠道差异做出判断。
首先看东道国本地市场上外资企业间的竞争。而相比之下,高技术行业中宁波外资企业间的竞争程度较低,以在外资占比较高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例,奇美电子和台塑两大台资企业分别占据了垄断地位,产业链中的其他外资企业绝大多数只是这两大企业的生产配套商或前向联系厂商,外资企业之间的产品市场竞争很弱,因此进行技术转移和研发本地化的动力不强。另一方面,宁波内外资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也较低,很多行业仍然表现为以内资企业间低水平、低层次的竞争为主,外资进入的数量和市场份额较低,而且由于宁波引进的外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普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与本土企业间的技术差距较小等问题,因此本地企业还没有强大的动力和竞争压力去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扩大研发投入、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很多行业中由于本土中小型企业数量过多,存在低水平、低层次上的过度竞争,企业间竞相压低价格来获得市场份额,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而研发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更少,从而使FDI技术溢出中的竞争效应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也是宁波FDI技术溢出效应很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3.6.4.贸易开放度
贸易开放度是影响技术吸收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贸易开放度一般用贸易依存度来进行衡量,贸易依存度是用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进行衡量,包括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贸易开放影响技术吸收的作用渠道可分为两类:一是贸易开放通过从发达国家的产品、设备、仪器进口给本国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模仿、学习机会;二是贸易开放的竞争效应,即一旦贸易壁垒被解除,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将迫使本国企业投入更多的研发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本地的出口企业往往会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而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以提高自身吸收能力。宁波近十年的贸易依存度来看,进口贸易开放度都较高,2005年达到112%,可见宁波都通过从发达国家的产品、设备、仪器进口给本地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模仿和学习机会,较高的贸易开放度促进了宁波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