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竞争已经陷入红海,网络媒体如何在红海中另辟蹊径,开创出新的盈利模式,打造出一篇新的蓝海,值得深思。赵志立通过分析指出,要开创蓝海,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创新经营理念——从传播信息到经营信息;创新运营方式——打造综合信息平台;创新经营模式——建立新的营销体系;创新经营策略——走品牌和特色之路”(赵志立,2008)。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受众在网络上收看各种视频节目,网络视频发展方兴未艾。而目前网络视频主要有三种盈利模式:一是网络广告;二是移动增值服务;三是视频搜索。对此,蒋宁平就网络视频发展的突破口展开了探寻,他指出,“由于移动增值服务缓慢,付费服务有违P2P传播的精神,当下,广告依然是绝大多数视频网站的盈利渠道”。同时,他还认为,“版权风险也是网络视频发展的一大瓶颈”(蒋宁平,2008)。网络视频的未来发展,有赖于与影视节目生产商建立某种双赢的、可持续的版权合作机制,以及多元有效的盈利模式的创立。
就网络媒体自身的发展趋势来说,Web2.0网站的长足进步是其中的主潮之一:
社交网站和视频分享: 闫俊平、陈英杰在《国外Web2.0市场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搜集的数据显示,2008年4月,根据Alexa网站的统计,在全球访问流量排名前十的网站中,独立Web2.0网站占据五席,YouTube仅次Yahoo!和Google居第三位,MySpace、Wikipedia、Facebook和Blogger则分居第六至九位。闫俊平、陈英杰的研究提及:在所有的Web2.0应用中,体现Web2.0“社会化”特色的社交网站(Facebook、开心网)发展最快,另一个流行的应用则是视频分享(Youtube、优酷)(闫俊平、陈英杰,2008)。
Wiki :维基百科对自己的概括是:维基百科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以网络为基础,内容不受限制。它由网络志愿者协作编写,任何上网的人都能随意修改维基上的内容。(《维基百科》。J.奎根在《博客、维基和创造性革新》一文中指出,尽管维基是非常开放的,但是针对近期添加到网页主体的内容(如“草泥马”等恶搞词条),维基还是规定了核实内容是否有效的措施——几乎每个维基都有最新变更页。维基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社会机构,它的建设需要一系列创新来管理用户间的互动,建设维基的困难解释了为什么维基的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澳)J.奎根,2008)。
Digg :Digg网站是外国人凯文开发出来的,国内称这种聚合模式为“掘客”。Digg网站实质上是一个文章投票评论站点,它结合了书签、博客、RSS以及无等级的评论控制。它的独特在于没有职业网站编辑,编辑全部取决于用户。用户可以随意提交文章,由读者判断该文章的价值及是否对之进行投票(即是否“顶”之),当票数达到一定数量后文章会出现在网站首页。文章的选取不再由网站编辑决定,网站的经营者对网站内容的控制力很小(张燕、刘一赐,2008)。目前国内的掘客网站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谈不上商业价值,但透过其中可以看到个人新闻挑战传统群体参与式新闻的端倪,不过其“把关人”功能的缺失和公信力的降低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2.手机媒体
手机电视 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10月21日,广电总局批准了190家互联网站从事视听节目传播业务;批准了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南方传媒集团和杭州广电集团与电信部门合作,试验开展IPTV业务;特别引人关注的是,还批准了中央三台、上海文广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业务以及北京、广东等省级电视台在本地开展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业务(慧聪网,2008年10月21日)。
姚争、赵建飞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手机电视的内容建设处于初探和起步阶段,绝大部分移植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原创内容少之又少。
而内容同质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媒体定位上的重叠——作为新兴媒体的手机电视俨然把自己看作电视的终结者,而传统的电视传媒更乐意把手机电视当作“电视手机”——这既是众多传统电视经营者对进军手机电视跃跃欲试的一个基本原因,也是目前手机电视内容建设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姚争、赵建飞,2008)。
王虎在《中国手机电视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中指出,我国手机电视的节目设置大都是“电视台的直播频道点播下载”的形式,直播频道播放的是电视终端同样能收到的节目内容,而点播内容是对传统电视节目的选择性收看,手机电视互动性强、屏幕小、待机时间短、收费高等特性并未得到重视。这种频道设置方式并未考虑到手机电视的受众群体,更谈不上对这一受众群的细分化和差异化。可以说,我国当前的手机电视并未真正形成以移动终端为媒介的新媒体形态,而只是充当传统电视的移动化接收手段。
在手机电视专业频道的设置方面,上海文广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2007年7月5日,东方龙开通了全球第一个专为手机电视打造的直播频道-“第五媒体”。该频道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电视平台,专门向用户提供以5分钟为一个单元、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资讯,内容涉及时事、财经、体育、娱乐等各类资讯。
根据研究表明,手机电视的节目长度控制在15分钟之内是比较适宜的。当前较普遍的制作模式有以下三种:一是把传统节目重新剪辑、转码,去掉大部分元素,只留一个爆发点,做成短片用于手机电视播放。因此鉴于本身叙事机制在时长上不宜被删减的纪录片和访谈类节目则不适合用于手机电视。第二种模式是提供手机与电视直播节目的互补机制。手机电视可对传统电视己经播放过的内容进行回放,从而有效补充传统电视媒体单向、线性传播的缺陷。第三种模式是专门为手机量身定做电视节目(王虎,2008)。
对于手机电视的经济学研究,2008年的学术界也有颇多收获。虞海侠从影响手机电视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着手,引入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框架,对于我国手机电视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他指出,“手机电视发展的策略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挥其便携性、交互性、分众性的特点,加大对手机电视的宣传力度,加强其产业链相关各方的合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
(虞海侠,2008)另外,尽快制定合理的国家技术标准,加大对终端的研发力度,打造丰富的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制定合理的资费策略,这些“功课”也必不可少。
刘江华则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驱动产业竞争力的五力模型”理论,从供应方、买方、替代威胁、进入威胁和竞争对手五个维度着手,对我国手机电视产业竞争状况展开分析,从一个横断面反映了目前我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他还对我国手机电视媒体行业竞争趋势进行了预测。在他看来,“目前困扰手机电视发展的,并非手机电视的标准和制式,关健在于用户对于手机电视的熟悉和认可”(刘江华,2008)。与其观点略有不同,暨南大学的李苗认为,手机电视举步维艰,掣肘因素颇多。“3G网络建设布局尚未成型、技术与网络的硬环境不够完善,消费市场的培养还在孵化期,这些都是手机电视开发进展的瓶颈”(李苗,2008)。
有的研究者则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自2007年以来,美国传媒集团在移动媒体频段、移动媒体技术开发与手机制造等领域形成全面竞争,甚至开始把战火延伸到境外。王积龙在考察美国手机传媒市场基础上,深度分析了这场媒体大战的前因后果。他认为,“美国手机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的缘由在于手机媒体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王积龙,2008)。
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与美国手机媒体商务开发应用如火如荼的景象相比,我国的手机电视开发和实际应用,却发展缓慢。对此,李苗指出了手机电视在3G时代的运行前景与对策:打造手机媒体视听节目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走内容经营之路;开发良性的商用模式。在他看来,“只有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意志,以丰富的内容和趣味的广告吸引手机用户主动点播观看,以注册制吸纳会员,以定制播送节目和广告,创造良性的互动模式和良性的营销传播模式,才能实现消费者、内容商、运营商、广告商的多方共赢”(李苗,2008)。
手机出版 中国版科学研究所编制的《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业产值近200亿人民币,其中,手机出版额(包括手机报纸、手机游戏、手机彩铃、手机动漫)达80亿元。可见,手机出版已经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手机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
然而,当前手机报以订阅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盈利空间有限且模式单一,整个产业缺乏有效的市场开拓手段,这一弊端一直为运营商所诟病。研究者鞠宏磊以剖析手机报现有盈利模式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内容支撑型手机广告作为新收入来源的盈利方式。“内容支撑型手机广告是一个完整的、能够自我滚动发展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以免费提供大众化新闻性内容为支撑,通过内容产品的影响力来吸引广告商”(鞠宏磊,2008)。正如他所分析的,大众化的新闻性信息,更适合采用以广告作为价值补偿方式的盈利模式,而专业性强的信息才更适合订阅的方式。
何先刚在《3G手机媒体与期刊出版》中的研究指出,手机阅读有以下特点:第一,可随时随地阅读,满足人们利用零散时间的需求,从而成为最佳阅读工具;第二,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浅阅读特征突出;第三,存储量大,可以成为随身的数字图书馆;第四,内容获取方便快捷;第五,拥有高效低廉的发行渠道;第六,图像、文字、声音一体化,形象生动;第七,受众面较宽;第八,可视、可读、可听,方式多。
他还认为,目前期刊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各期刊社必须根据3G手机媒体的特点及可能而形成的人们新的阅读习惯,面向市场,进行个性化出版(何先刚,2008)。
郝正刚在《中国手机出版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手机媒体减少了出版的中间环节,内容创造者与应用者之间可形成直接联系,用户既能作为受众也可成为作者。内容资源在相对扩大化的同时,开发难度也相对降低。手机出版的动态出版技术系统建设要在全行业全面展开,特别是动画、电影、电视等动态领域衔接技术的开发,如手机动漫和手机动态杂志等。以多种传统媒体内容整合为中心的手机出版将会迅速发展,并很快成为出版业的主要赢收渠道之一(郝正刚,2008)。
3G应用及手机的日益普及,使得手机这块小屏幕折射出无限商机。面对这座金矿,出版机构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何先刚在《3G手机媒体与期刊出版》一文中,从传统出版机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期刊出版商的战略调整,他分析认为,“期刊社应与手机运营商合作,作为主要的内容提供商,应对同一内容按不同读者的个性需求,进行个性化出版。还要根据手机媒体读者的需要,进行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形式的跨媒体出版”(何先刚,2008)。
面对同一主题,有研究者对于手机科技期刊出版模式进行了思考探究,研究认为,“手机科技期刊出版面临着技术标准与行业标准滞后、屏幕过小阅读不便、管理制度与体系不健全等系列问题”(何先刚、周仁惠,2008)。要进一步推进当前手机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转变办刊观念,实施政策引导,加强市场监管,以及积极探索不同类型手机科技期刊的赢利模式与运营模式。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则撰文对我国手机出版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做了探讨。在分析了手机出版面临产业链尚不完整、缺少集团化整合、政府管理政策缺位等发展困局的基础上,他乐观的预测:“手机出版服务政策或相关实体平台的推出、手机出版行业基础性建设的加强和发展,以及以多种传统媒体内容整合为中心的手机出版的迅速发展,这些困局将在未来手机出版发展趋势下被逐一破解”(郝振省,2008)。
3.数字媒体
自2007年以来,我国广电媒体数字化发展速度更快、力度更强,整体战略布局也日渐清晰。在此背景下,黄升民等就我国广电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解析,研究认为,市场、技术、政策及其三者之间的博弈进程推进了我国广电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在发展中各种矛盾的冲突演变成就了数字新媒体发展的现实状况,而且正是这些冲突演变构成了产业政策不断调整的基础。在他们看来,我国媒体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起步,尚缺乏完善的产业链和合适的商业模式。
“新媒体的长足发展,有赖于政策监管层面、产业运营层面甚至理论探讨层面的进一步深入探索”(黄升民、周艳、王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