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供应链组成分析
供应链的组成分析,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各类主体,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选择及定位、确定选择与评价的标准;同时,对供应链上的各类资源要素,如原材料、产品、市场、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的作用、使用情况、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可能对供应链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每一类因素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风险规避的各种方案,并将对每一类因素按照所产生的作用的大小进行排序。
6.供应链设计框架的提出
通过分析供应链的组成及确定供应链上主要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就可描绘出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作业流和价值流的基本流向,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供应链中各组成成员如生产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的选择和定位是在这个步骤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组成成员的选择标准和评价指标应该基本上得到完善。
7.供应链设计方案可行性评价
建立供应链设计框架之后,需要对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功能可行性、运营可行性、管理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不仅是供应链设计策略的罗列,而且还是进一步开发供应链结构、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的、首要的一步。供应链设计的各种可行性分析与核心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产品和服务发展战略的要求相结合,为开发供应链中技术、方法、工具的选择提供支持。同时,这一步还是一个方案决策的过程,如果分析认为方案可行,就可继续进行下面的设计工作;如果方案不可行,就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8.新供应链的设计
供应链的设计方案确定以后,这一步可以设计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新供应链。因此,这里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供应链的详细组成成员,如供应商、设备、作业流程、分销中心的选择与定位、生产运输计划与控制等;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如供应商、运输流量、价格、质量、提前期等;生产设计的能力,如需求预测、生产运输配送、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等;销售和分销能力设计,如销售/分销网络、运输、价格、销售规则、销售/分销管理、服务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软、硬平台的设计;物流通道和管理系统的设计等。
在供应链设计中,需要广泛地应用许多工具和技术,如归纳法、流程图、仿真模拟、管理信息系统等。
9.新供应链的检验
供应链设计完成以后,需要对新设计好的供应链进行检测。通过模拟一定的供应链运行环境,借助一些方法、技术对供应链进行测试、检验或试运行。如果模拟测试结果不理想,就返回第4步重新进行设计;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实施了。
10.新旧供应链的比较如果核心企业存在旧的供应链,通过比较新旧供应链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它们运行的现实环境的要求,可能需要暂时保留旧的供应链上某些不科学或不完善的作业流程和管理流程,待整个市场环境逐步完善时再用新供应链上的规范流程来取代。同样地,尽管新的供应链流程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但在有些情况下,它们取代过时的、陈旧的流程仍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比较核心企业的新旧供应链,有利于新供应链的有效运行。
11.新供应链的运行
供应链的出现必然带来供应链的管理问题。不同特征的供应链,其管理特征、内涵、方法及模式也有所不同。
2.2.5供应链设计的评价指标
评价供应链的设计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考察:
1.柔性
供应链的组织形式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提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如交货期、交货数量、商品数量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某些特殊要求。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柔性(灵活性),还需要Internet、Intranet、ERP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提高链中各企业的相应速度。因此,柔性的高低就成为评价供应链组织结构合理性的一个指标。
2.稳定
供应链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影响供应链稳定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供应链中的企业必须是具有优势的企业,即要有竞争力,因为如果供应链中的企业不能在竞争中长期存在,必然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存在;另一个就是供应链的组织结构,比如供应链的长度,供应链的环节过多,信息传导中就会存在信息扭曲,造成整个供应链的波动,稳定性就差。
3.协调
供应链是多个企业的集成网链,每个企业又是独立的利益个体,所以它比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加复杂,更加困难。供应链的协调包括利益协调和管理协调。利益协调是必须在供应链组织结构构建时将链中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加以明确;管理协调则是按供应链组织结构的要求,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协调物流、信息流的有效流动,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成本,提高供应链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4.简洁
供应链是物流链、信息链,也是一条增值链,它的构件不能任意而为。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是价值增值的过程。非价值增值过程不仅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增加了产品及服务的成本,而且还降低了供应链的柔性,影响供应链中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设计供应链的组织结构时,必须慎重选择链中企业,严格分析每一环节是否存在真正的价值增值活动。
5.集成
它是将链中的企业加以集成,使得链中企业的资源能够共享,获得优势互补的整体效益。供应链集成包括信息集成、物资集成、管理集成等。集成度的高低或者说整体优势发挥的大小,关键在于信息集成和管理集成,即需要形成信息中心和管理中心。
6.智能
由于企业所服务的市场单元越来越小,所以要求企业应具备有关用户愿望和需求的详尽信息,并利用现有的供应链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要想具备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和愿望的能力,所有组成部分之间顺畅的信息交换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因此,智能化成为发现客户和赢得客户满意所必需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各种供应链管理的原则、策略有效集成起来的关键。也就是说,面对企业和供应链中出现的事件,能够迅速及时地把握并做出正确决策,有效集成各种资源并予以解决,是供应链智能化的表现。
总之,一个全新的,具有较强的柔性、较好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简洁、智能化的供应链应该是供应链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2.2.6供应链设计的几个相关问题
1.供应链设计的整体系统性问题
供应链本身是一系列独立的在业务上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网络,供应链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系统性,它体现了现代企业集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具体表现在组织机制、管理方法和系统性的信息技术支撑。因此,各企业及其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实现这些企业和部门间的协作,设计供应链必须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在开放的条件下,要以构建供应链的目的为核心,从结构上合理安排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主体企业和非主体企业,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等,明确相互之间的层级关系,保持各企业及其相关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保证在成员企业有进有出的动态环境中,供应链系统能够有序运营,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各企业部门之间有序、顺畅流动。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明确自己在供应链中的具体位置和充当的角色,并据此制定相关的供应链战略,培养自己的核心业务,确保发挥企业的专业优势,从而在供应链上与其他成员企业达到优势互补,共同为供应链创造价值增值。
2.供应链设计与物流系统设计问题
集成化的供应链设计是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的战略性问题。它包括物流系统设计、信息系统、组织系统和相应的服务体系的建设。因此,作为供应链通道的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系统设计是指原材料和外购件所经历的采购入厂-存储-投料-加工制造-装配-包装-运输-分销配送-零售等一系列物流过程的设计,也称为通道设计(ChannelDesigning),是供应链系统设计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合理的物流通道能够有效降低库存,减少成本,缩短提前期,实施准时制生产与销售,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所以,物流系统的设计是供应链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与步骤。
3.供应链设计的环境因素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有些供应链可能设计得十分完美,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形成主观设想和实际效果的巨大差距,这往往是因为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忽略了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环境因素对供应链的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它们直接影响着市场状态、供应链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流程所引起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状态。一个供应链可能在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运行良好,而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运行效果极差,甚至根本无法运行。因此,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运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因素,而不能生搬硬套。不仅如此,由于环境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所以,为了适应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设计供应链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柔性,以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4.供应链设计与企业流程再造问题
从企业的角度看,供应链的设计是按照新的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对企业进行改造,这是分工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导致包括物流在内的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时空概念,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分工和合作,这同时也导致了企业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供应链设计既能限制企业规模,降低管理成本,又能通过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快速响应市场,使实现速度经济的供应链管理成为适应时代的新战略。尽管“业务流程再造教父”哈默和钱皮一再强调其彻底的、剧变式的企业重构思想,但时间证明,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企业最终还是走向改良道路。因此,供应链的设计或重构并不是彻底推翻原有企业的规模,而是从管理思想革新的角度出发去改造和创新,用新的管理理念(如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武装企业。它是基于系统进化思想的企业再造,即在原有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整合已有资源,发展合作伙伴,发挥自我优势,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关系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增值,分享现代分工发展的好处。
5.供应链设计与先进制造模式的关系问题
供应链设计既是从管理新思维的角度去改造企业,也是将先进制造模式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和供应链的过程。如果没有全球制造和虚拟制造这些先进的制造模式的出现,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也是很难实现的。正是先进制造模式的资源配置沿着“劳动密集-设备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才使得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制造技术的集成演变成为组织和信息等相关资源的集成。因此,供应链设计应把握这种内在联系,使供应链管理成为适应先进制造模式发展的先进管理思想。
2.3供应链设计策略
供应链设计不当将会造成供应链运作困难,直接影响企业和供应链的绩效,并会导致人、财、物的浪费,所以,设计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供应链设计的策略与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供应链设计的有效性。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本节主要介绍三种供应链的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成本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以及其他供应链设计策略,如客户导向型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合作计划、预测和补给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和基于产品协调开发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2.3.1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费舍尔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供应链设计首先要明白用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是什么,同时需要了解产品的寿命周期、产品多样性、需求预测、提前期和服务的市场标准等问题,要注意所设计的供应链必须与产品特性相一致,这就是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ProductBasedSupplyChainDesign,PBSCD)。
1.产品类型
供应链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有效地传递产品,不同的产品对供应链的要求有所不同。
尽管有许多企业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以提高供应链能力,但很少有企业认为其供应链业绩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因为许多企业没有正式的供应链开发策略,没有采取与产品相适应的供应链策略。研究与实践表明:一旦产品设计定型,则这种产品在其寿命期内要发生的成本的80%也就确定了。因此,企业对自身产品的分析和判断是其建立和完善供应链的前提,不同类型的产品需要的供应链系统不同且相差极大,因此需要不同的供应链策略。
根据产品的客户需求模式分类,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功能性产品(FunctionalProducts)和创新性产品(InnovativeProducts)。
每种类型产品需要的供应链具有不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