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强调个人的伪装,因而遭到了尖锐的批评,甚至有人评价他的理论是“出卖灵魂的社会学”,我国着名社会学家宋林飞老师也认为戈夫曼的拟戏剧化理论夸大了人性虚假的一面。但不可否认,戈夫曼所开辟的研究视角对于深刻理解社会结构与社会行为具有很高的价值。本书对于创业家的研究是基于社会角色而进行考量的,藉此可以更加清晰地识别什么是创业家,通过创业家角色与企业经营所涉及的其他角色的链接,在一张由各种角色构成的谱系中,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创业家的行为。戈夫曼运用戏剧语言对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行动的制约性,但他研究的中心内容却在于个人的经验结构。所以,从社会角色的视角审视创业家在一定意义上契合了创业家自身的特征,因为创业家恰恰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结构去打破社会均衡的人。
1.1.2 实践背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民族精神自古有之,历经千年的洗练与传承,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那么,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才是“高昂的民族精神”呢?什么样的民族精神能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紧密联系呢?当今世界,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之林,关键在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基础在于企业的竞争力,根源则在于国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欧盟委员会2004年发表的报告说,欧洲始终未能挑战美国经济的霸权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有关,而不是与结构缺陷有关。可以说,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大潮中,“高昂的民族精神”的特质是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民族复兴与图强的根基。中国历朝历代的更替证明,坚守创业精神则昌,废弃创业精神则亡;世界范围内,经济发达、社会富足的国家都是富有创业精神、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国家。
“一言以蔽之,那些现今的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于它们的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能够得以实现。”人格与品质的改变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但不可否认,教育应该承担重要责任,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基本途径。所以,创业教育的概念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一被提出,即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享有“美国创业教育之父”称誉的杰弗里·A.蒂蒙斯(JeffryA.Timmons)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机会驱动、注重方法和与领导相平衡。创业导致价值的产生、增加、实现和更新,不只是为所有者,也为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蒂蒙斯的观点现在已经被普遍认同,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企业,也不仅仅是所有者如何为自己获取利润的问题,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业精神,并由此引申至对相关方法、技能、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也证明这一点,如果没有创业精神的支撑,所谓的方法、技能和知识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说,创业教育承载着民族使命,创业精神是全社会的、全面民族的。
GEM(全球创业观察)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共同发起成立,是当今唯一的具有全球影响的创业研究项目。由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负责承担的对中国创业情况的研究是这个项目中最引人关注的成果之一。以下资料来自于GEM对中国的研究,由此可以对中国创业家活动的总体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2003年底,各国创业活动的第五次评估顺利完成。为了确定各国创业(开办企业)活动的广泛程度——整体创业活动率,在研究中又一次采用了成年人口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全球18~64岁的成年人口中平均有9%的人进行了创业活动。由于一些国家新近加入全球创业观察序列,它们的加入使得整体创业活动率的变动范围增加到2%~29%。从单个国家来看,整体创业活动率在各年之间是相当稳定的。
在加入全球创业观察序列的40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4亿人处于劳动年龄(18~64岁),据估计,有3亿名新企业家正准备建立1.92亿个新企业。
在2003年研究的40个国家和地区中,智利、韩国、新西兰、委内瑞拉和乌干达的创业活动是最为活跃的,它们具有高的整体创业活动率(TEA)和公司创业活动(FEA)率。2003年的全球创业观察,按照新建与建立不久的企业数(整体创业活动率)和创业企业数(企业创业活动率)来对国家进行分类。智利、韩国、新西兰、委内瑞拉和乌干达的创业比例是高高在上的,而瑞典、荷兰、中国台北、克罗地亚、日本、俄罗斯、波兰的创业比例则是垫底的。美国落到了中游,以整体创业活动率衡量为第七,以公司创业活动率衡量为第五。
中国每100人中有12.3个人在创业,北京每万人拥有107.61家私营创业企业,是中国创业指数最高的城市。这是清华大学日前发布中国第一份创业观察报告显示的。该报告还揭示了中国创业环境中的七大弱项。由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份《GEM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环境在参加GEM全球创业观察的37个国家中,位居23名。在创业资本的金融支持、政府政策的直接支持、中央政府政策制定、新企业审批效率环节、政府项目中的服务型组织、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和知识产权保护、商务“软环境”、社会文化中个人与集体的责任关系等七个方面均处于劣势。该报告还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仍以生存型为主导,96%的创业活动没有创造新市场,主要在现有市场中找机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创业活动中,2/3的创业者属于机会型创业,1/3属于生存型创业。而在中国,仅有4成创业者属于机会型创业,6成创业者是为了生存而创业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创业者可以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顽强地发展起来。因此改善创业环境、发展创业教育是当前比较迫切的问题。
2006年中国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2006年的创业活动指数为16.2%,即每百名18~64岁的中国成年人中,有16.2人参与到了企业创办时间不超过三年半的创业企业中去。在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的42个成员中排在第6位。相对于2005年的水平,排名稳定,且处于最活跃的国家之列。在参与该项目的亚洲国家中超过印度、泰国、日本和新加坡。2005年,中国的创业活跃程度不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006年则超过了他们。总体而言,亚洲国家的创业活动相对于其他洲而言明显活跃,在前十个活跃国家中,亚洲国家占4个。
机会型创业指数排在第10名,生存型创业指数排在第5名。相对而言,我国在全球的创业类型分布中,偏向于生存型创业。但是,从我国自身看,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比重已经从2002年的生存型创业高于机会型创业转变为机会型创业比重高于生存型创业。2006年,机会型创业的比重为59.2%,生存型创业的比重为38.7%。
在创业者的特性方面:(1)25~44岁是参与创业活动最集中的年龄分布。在中国还有另外一个现象:18~24岁的成年人在创业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2006年为18.34%,接近20%。年轻化仍是中国创业活动的一个特点。(2)男性创业活动类型区别于女性。男性创业活动日益表现为机会型创业,女性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还是生存型为主,女性还没有实现从生存型向机会型的转变,尽管这样的转变在进行着。(3)初、中等受教育者仍然是创业者的主体,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参与创业活动的比重已经有很大提高。2006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创业者超过20%。(4)放弃创业的多数原因是市场原因,包括竞争力激烈和缺少客户。
创业机会还在增加,创办新企业的机会比以往更多,创办高成长公司的机会保持稳定。创业技能逐步提高,但是,创业技能仍显不足,缺乏创办新公司的资源和经验,更缺乏创办高成长企业的经验。
创业活动促进经济增长。2006年,我国的创业活动活跃程度高于创业GDP曲线,表明我国的创业活动对GDP贡献的潜力在增加,对未来经济稳定发展起积极作用。通过提供新颖的产品、新颖的工艺、更多的出口、更多的工作机会,创业活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06年的数据显示,有50%的新企业生产了新产品和使用新工艺,有29%的新企业在未来五年能提供2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有44%的新企业能提供1~5个工作岗位。随着机会型创业的增多,创业活动中各项功能的贡献在增加。其政策意义在于推动创业有利于经济活力的保持和经济繁荣,减少就业压力。
创业融资是创业的核心活动之一。我国创业者中60%人的创业资本低于5万元人民币,其中有18.2%的人低于1万元。创业的起步资金可以是很低的。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依次是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其他亲属、金融机构和同事。总体上看,创业融资的来源是创业者周围的熟人,因此,是一种亲人融资或者熟人融资。3个月就能获得回报的创业者占到44.4%,表明创业者对创业前景持较乐观的态度。
男女创业者对创业资本的需求存在明显不同,男性创业者的创业资本额明显高于女性。统计数据表明,79%的女性创业者的创业资本在5万元以下,51%的男性创业者的创业资本在5万元以下。男性创业者的创业资本在10万~50万元的比例是18.8%,女性为6.1%。50万元以上时,男性是15.1%,女性是1.7%。在投资回收预期上,84%的初生创业者和81%的非正式投资者预期在2年内回收全部投资。有28%的创业者预期十年的创业回报在10倍以上,而非正式投资人的预期较低,49%的非正式投资人预期在2倍的水平。
2002—2006年中国创业活动的变化呈现四个明显的趋势:
第一,创业活动持续活跃。从2002年的创业活动指数12.3%到2006年的16.2%,在全球创业活动中处于前列。在全球创业活动活跃程度上,我国的排名从2002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6位。
第二,创业类型发生转变。就创业活动类型的结构看,正在发生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转变。2002年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比例是60%∶40%,2006年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比例改为38.7%∶59.2%。这样的变化预示着我国的创业活动在性质上的变化,机会型创业活动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出口、新市场等促进经济活力的因素。
第三,创业机会增加,创业技能改善。2002—2006年间,中国的创业机会越来越好,同时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在改善。创业机会的评分达到良好状态,创业技能的评分呈上升趋势。
第四,创业环境条件的综合状况向良好方面转变。衡量创业环境的九项框架条件尽管还有些方面存在不足,但是,从综合评分看,创业的环境条件已经从较差向较好过渡,2006年创业环境条件的综合评分进入较好的评分区间。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又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然而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在新的背景下,早在1985年由德鲁克提出的“创业型经济”这一概念引起普遍关注。2008年11月30日首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在背景召开,论坛发布了《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北京宣言》和《全球创业型经济研究报告》。世界银行总裁高级顾问莫里斯·斯特朗在论坛的致辞中说:全世界的危机正在肆虐,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整个世界都在受这样的影响,然而如果有一种机遇可以在这儿发生的话,就是创业,不正确的创业型经济制造了这样的问题。但是知识型的创业型经济却能够抓住这样的机遇,因为创业型经济不仅要和知识,还要和技术结合起来。其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创业都是有意义的。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全民创业浪潮涌动,并因此而带来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层面的深层次变革。“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每个人的创业梦想都能获得实现的机会。大浪淘沙,不论从事什么行业,不论创造的收益是高是低,对于创业精神都应当心怀敬佩,但在创业道上徘徊的失败者的影子提醒我们这项活动所包含的艰辛与痛苦。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创业是必要的,什么样的创业者能称得上是创业家。
当前,全球43%的家族企业都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迁移运动,也是这些企业最为脆弱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