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运动疗法的概念。
2.熟悉运动疗法的分类和各种运动方法的定义。
3.掌握运动疗法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4.了解运动疗法的适应证。
5.熟悉关节运动的常用术语。
运动疗法是根据患者的功能状况,运用力学原理,通过手法操作,借助器械或患者自身参与,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达到改善人体功能,促进恢复的一种方法。运动疗法是康复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它和物理因子疗法(电、光、声、磁、热、冷等)构成物理疗法的两大部分。
一、运动疗法的分类
(一)按用力程度分类
1.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是指运动时患者完全不用力,依靠外力的帮助来完成整个运动过程。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可缓解肌肉痉挛,恢复和维持关节的活动度。进行被动运动应掌握下列原则:
(1)了解各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和受限的原因。
(2)按照各个关节的功能进行各种方向的运动,每种运动每次做5~10遍,每日2次。
(3)运动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逐步增大活动范围,动作宜轻柔缓慢,避免拉伤。
(4)运动时一手固定其近端关节以防止代偿性运动,另一手尽量做接近正常范围的关节运动。
(5)采取正确的体位和手法,对患者(尤其是昏迷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正确的运动训练,2.助力运动
助力运动是指部分借助外力的辅助,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整个运动的过程。助力运动是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的一个阶段。进行助力运动时应掌握的原则是:
(1)随着患者肌力的逐渐恢复,而逐渐减少外力的辅助量。
(2)运动尽可能在全关节范围进行。
(3)选择适当的辅助设备,尽可能发挥主动运动。
3.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是指整个运动过程无外力的参与,全部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这是康复护理中最常用的运动方法。主动运动训练时应掌握的原则是:
(1)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坚持主动训练,持之以恒。
(2)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方法,防止代偿动作出现。
(3)合理掌握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每天进行2次,每项运动重复5~10遍。
4.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是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对抗阻力的运动。
阻力可以是徒手性阻力,也可以是运动器械,如沙袋、哑铃、拉力器等。抗阻运动时应掌握的原则是:
(1)合理选择施加阻力的物品,阻力的量应从轻到重。
(2)骨折后患者应注意施加阻力和固定的部位,以免二次损伤。
(3)运动速度应缓慢,肌肉收缩至极限后维持2~3秒。
(二)按肌肉收缩类型分类
1.等长运动
等长运动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关节不产生运动。多用于早期康复预防,如骨折术后石膏固定期患侧肢体的肌肉训练、腰背痛患者的肌肉力量训练,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2.等张运动
等张运动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改变而张力不变,关节产生运动。等张运动根据肌肉收缩的方向可分两种。
(1)向心性等张运动 是肌肉收缩时两端相互靠近,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等张运动 是肌肉收缩时两端相互分离,如下蹲时股四头肌收缩。
3.等速运动
等速运动是指利用专门的设备(如Cybex仪器)根据运动过程肌力的大小变化调节外加阻力,使关节依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运动。
二、运动疗法的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2)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以弥补丧失的功能。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改善情绪。
(5)增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运动系统疾病 骨骼、肌肉、软组织疾病导致的运动障碍。
(2)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意外、脑性瘫痪、帕金森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3)内脏器官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高血压等。
(4)代谢障碍性疾病 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5)其他 神经官能症、肿瘤术后恢复期等。
2.禁忌证
严重衰弱、脏器功能失代偿期、感染性疾病、发热、剧烈疼痛、大出血倾向、运动中可能发生严重的合并症者。
四、注意事项
(1)掌握好适应证 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选择相应的运动方法。
(2)注意安全防护 选择好训练场所,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损伤。
(3)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训练时运动内容应由少到多,程度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对患有肢体瘫痪性疾病如偏瘫、截瘫等患者,一般采取“一对一”训练。
(4)鼓励患者持之以恒 大多数运动项目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才能逐渐显示疗效,神经系统损害尤其如此,应不断给予鼓励或采取激励方法,帮助患者树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5)在运动训练中出现不适,如头晕、气短、心悸等,应中止训练。高血压患者要随时测血压,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6)个别对待,及时调整 由于运动治疗处方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所以在护理时也应因人施护,因病施护,严格控制运动量,使患者乐于接受康复训练。
五、运动常用设备
运动疗法所用器械种类很多,常用的设备大致可分为增强肌力的设备、增进关节活动范围的设备、步行训练设备、平衡协调训练设备及运动训练床等几大类。
1.增强肌力器械
(1)肋木及肩梯 适用于增加上下肢和躯干的肌力及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2)墙壁拉力器 增加上肢肌力,也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
(3)功率自行车 增加下肢肌力、关节活动范围。
(4)股四头肌训练椅 增加下肢肌力。
(5)沙袋 增加上、下肢和躯干肌力。
(6)哑铃 增加上肢肌力。
2.增大关节活动范围器械
(1)肩关节回旋训练器 改善肩、肘关节活动范围。
(2)腕关节屈伸训练器 改善腕关节屈、伸受限。
(3)前臂内外旋训练器 改善前臂、旋前、旋后与腕关节活动受限。
(4)腕关节屈伸训练器 改善腕关节活动受限。
(5)踝关节活动训练器 改善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
3.步行器械
(1)平行杠 借助平行杠进行步态训练,增加行走的稳定性。平行杠(配矫正板)矫正行走中的足外翻、髋外展,增加行走稳定性。
(2)步行训练器 ①双轮助行器:辅助代步用具;②辅助步行训练器:增加上肢支撑面积,提高辅助步行效果。
(3)训练用阶梯(双向) 用于恢复日常上下楼功能。
(4)杖类:辅助步行。
4.平衡协调器械
(1)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 训练上肢稳定性、协调性功能,提高上肢的日常活动能力。
(2)体操棒与抛接球 改善上肢活动范围,提高肢体协调控制及平衡能力。
(3)套圈 训练眼-手协调功能。
(4)木插板 训练眼-手协调功能。
(5)平衡板 训练平衡协调功能。
5.运动训练床
(1)训练床 训练床上运动。
(2)直立床 恢复站立训练。
(3)功能牵引网架(床) 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及牵引治疗。
(4)组合软垫 各种垫上运动,包括关节活动度、坐位平衡、卧位医疗体操及卧位肌力训练。
六、体表解剖与关节运动
1.人体共有206块骨头,骨与骨之间主要借助关节连结。人体较大的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桡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脊椎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组成。
2.人体的关节会产生各种活动。
(1)屈曲 关节两端互相靠近,角度变小。
(2)伸展 关节彼此分开,角度变大。
(3)内收 指离开身体中线向内侧进行活动。
(4)外展 指离开身体中线向外侧进行活动。
(5)内旋 向身体的前方旋转的运动。
(6)外旋 向身体的后方旋转的运动。
(7)旋前 指上臂位于体侧,屈肘90°,使手掌面朝下的前臂旋转运动。
(8)旋后 指上臂位于体侧,屈肘90°,使手掌面朝上的前臂旋转运动。
(9)内翻 指足向内旋转,足底面对内侧的运动。
(10)外翻 指足向外旋转,足底面对外侧的运动。
此外,还有尺偏、桡偏、掌屈、背屈、踝背屈、踝跖屈等。
想一想,做一做
1.试述运动疗法的分类及各种运动方法的要点。
2.运动疗法在老年慢性病康复中有什么作用?
3.进行运动疗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4.请描述关节运动常见动作。
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意义。
2.掌握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方法。
3.熟悉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意义
人体各个部位的关节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它们容易受到外伤和疾病的影响,因此,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是临床康复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如肩周炎患者手臂不能上举梳头、后伸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发生困难,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性瘫痪、骨折及长期卧床等都会出现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严重影响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针对并改善这一问题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康复护理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
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懈粘连组织,预防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及关节僵硬,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常用方法
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训练是以维持正常或现存关节活动范围和防止挛缩、变形为目的,依靠肌肉主动收缩运动或借助他人、器械或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的一种训练方法。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为了预防关节挛缩和尽早使患者体会正常的运动感觉,在早期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被动性ROM训练
1.徒手训练
由康复人员或家属对不能进行主动性ROM练习的患者进行操作。
以下介绍各主要关节的训练方法:
上肢被动运动
(1)肩关节被动屈伸训练
1)屈:①患者取仰卧位;②康复人员一手固定其肘部或肩部,另一手握其腕部;③使患者举手向上过头,肘要伸直;④最后还原。
2)伸:①患者取侧卧位;②康复人员一手放肩部,另一手持腕向后拉;③还原。
(2)肩关节被动外展、内收训练 ①患者取仰卧位;②康复人员一手持其肘上部,另一手持其腕;③外展:将上肢伸向外侧;④内收:将上肢收到身体侧面。
(3)肘关节被动屈伸训练 ①患者取仰卧位;②康复人员一手固定其上臂,另一手持其腕;③使患者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4)前臂被动旋前旋后训练 ①患者取仰卧位,康复人员一手固定其肘上部,另一手持其腕,将患者掌心对着自己的脸(旋后);②然后转动手,使手背向着脸(旋前)。
(5)腕关节被动屈伸训练 ①患者取仰卧位,使其屈肘;②康复人员一手固定其腕部,另一手握其手掌;③使其做腕关节的屈曲和背伸运动。
(6)指关节被动屈伸训练 ①患者取仰卧位,使其屈肘,前臂靠于康复人员身上;②康复人员一手握其四指,另一手握其拇指,使其屈曲;③再使其伸直,然后分别运动其他四指。
下肢被动运动
(1)髋关节被动屈伸训练
1)屈:①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②康复人员一手扶其踝关节,另一手按其膝关节上部,做髋关节屈曲;③此时如另一腿不能保持贴在床上,则可用另一手压住,或由另一人压住,以便髋屈曲到尽量大的范围;④然后还原。
2)伸:①患者取侧卧位;②康复人员一手托起股,另一手握住踝部,向后拉。
(2)髋关节被动外展内收训练 ①患者取仰卧位,膝伸直;②康复人员一手托其踝,另一手持其腘窝处,使其下肢外展;③然后向对侧推,越过身体中线后做内收。
注意:勿使对侧下肢抬起或转动。如此时另一下肢跟着运动,改为一手托腘窝做外展,用另一只手压住另一下肢再将股内收。
(3)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 ①患者取俯卧位;②康复人员一手压其腘窝处,另一手托其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③然后伸直。
(4)被动髋屈膝屈训练 ①患者取仰卧位;②康复人员一手托其腘窝处,另一手持踝,做屈髋屈膝动作。此时如另一下肢抬起或移动,改为一手放于腘窝处使其做屈髋屈膝,另一手压住另侧膝关节;③然后还原。
(5)踝关节被动背屈跖屈训练 ①患者取仰卧位;②康复人员一手托其踝,另一手拉足跟,使其足背屈;③然后一手托踝,另一手下压足背,使其做跖屈。以上被动运动训练均应在双侧分别进行。
2.关节牵引
关节牵引是根据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利用手法、牵引装置或患者自身重量、体位等方法,使关节和软组织得到持续的牵伸,以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措施。该方法适应僵硬程度较重的关节,如腘绳肌牵引等。
3.持续性被动运动
持续性被动运动(CPM)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对肢体关节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持续性被动运动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该装置可设定关节牵引的角度、速度、持续时间。如下肢的持续性被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