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本节课针对色彩的心理效应,设计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心理感受中,去产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这种设计,避开了空洞的概念讲解或凭空的灌输,真切的实际感受,加上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是可以领悟到的。
又从一般的色彩心理感受,不断上升,学生进一步从色彩去理解情感的表达,以至观念和信仰。以美术作品的色彩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整节课的设计内容十分丰富,层层深入,渐入佳境,使人在赏心悦目的美的体验中获得美的欣赏能力。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将色彩与表达手法,色彩与美术欣赏的其他众多因素有机结合等等。
二十一、音乐与人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
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的新课标理念,从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及教育学原理关于学习认知的理论,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与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感悟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树立终身喜欢音乐的美好情感。
二、前期分析
《音乐与人生》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欣赏作品《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三个问题:(1)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2)怎样鉴赏音乐;(3)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今后的音乐鉴赏学习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
由于这是新学期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过往的音乐学习和音乐鉴赏的经验进行初次“摸底”;其次,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上好这节课,对于今后的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音乐鉴赏课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课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能否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顺利展开音乐鉴赏课的关键所在。
教学重点:
1.欣赏作品,体会音乐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
2.引导学生参与理性的认识、鉴赏活动,初步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启动音乐思维,感知、体验、理解、表现、鉴赏音乐作品,探究音乐中各表现要素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和声、织体、力度、速度、调式等。
2.尝试用音乐术语评价作品,知道欣赏音乐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音乐的美和情感。
2.通过听-议-唱-练-创-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音乐鉴赏课的目的,谈谈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2.喜欢音乐,并积极参与音乐欣赏。
四、教学准备
师:节奏音型训练乐谱、教学煤体课件等。
生:音乐课本、纸、笔,学生按U 形坐于座位。
五、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节奏导入】
(一)课间播放贝多芬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创设音乐氛围。
(二)组织教学
导言:你听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你知道诸葛亮城头抚琴一曲“空城计”兵退司马懿吗?你听过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吗?音乐可谓是人类的一个奇迹,自古以来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丰富着每一个生命。音乐的魅力来源于哪里?让我们先来听一小段音乐,一起来探索音乐的奥秘吧!
1.师放《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片段,问:听过这首音乐吗?什么曲名?给你的印象如何?
生欣赏,谈音乐印象。
师点题,讲解:这是列宁最喜欢的音乐作品之一,音乐一进来就是雄壮有力、号角般的音调,再引出急风暴雨式的、气势雄伟的主部主题。是什么赋予音乐具有这种力量?
生谈看法、理解。
2.师出示两条节奏:
《热情》简短的引子节奏(略)
《草原放牧》的主题节奏型,选自教材(略)
与课前的情境创设相呼应,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体,引发学生有意注意。
做法:
(1)第一条节奏训练,从引子简短的节奏练习开始,加入单音,改变力度、速度,让学生初步感受节奏作为音乐的“骨架”在音乐作品中的功用。
(2)第二条节奏练习:先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开始,再到加入旋律(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音乐),体验节奏与旋律在塑造音乐形象的灵魂核心作用,为新课教学做铺垫。
【新课教学,引导参与】
(一)放音乐《草原放牧》,师生共同欣赏。
1.初听,音响感知。
师: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音乐来源于生活,又以艺术的形式充实着每一个体的生命。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一首音乐作品,展开想象,谈谈音乐给你的初次感受怎样?音乐里有你熟悉的“影子”吗?
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欣赏音乐,思考,谈感受。
(1)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学习经验,谈音乐基本情绪和由音乐引发的联想。
(2)前面练习过的节奏学生大多很快作出反应,同时感觉到音乐有些变化。
2.再听,体验理解。
师:同学们可能在想,同样的旋律在进行中由于个别因素的变化,音二十一、音乐与人生 167乐形象和情感似乎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你的想象前后有何不同?你认为是音乐中的哪些要素在发挥作用?音乐表现了怎样不同的内容?
做法:
(1)引导学生听-唱-议,感受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和作品表现的内容。
(2)让学生关注音乐的要素,并尝试用音乐术语来描绘音乐的变化。
(3)师出示各个主题乐谱,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再简介作品创作背景、作曲家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4)通过格言,引发学生讨论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二)播放《第六(悲怆)交响曲》,师生共同欣赏。
1.初次听赏。
师:这首音乐作品与《草原放牧》在情绪风格上有何不同?它让你想到什么?
生:仔细聆听,谈感受。
做法:
(1)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两首作品的不同音乐情绪。
(2)引导学生从旋律的行进特点、音乐的速度、力度、和声等要素去思考音乐的表现力,想象音乐的主题形象。
2.深入体验、理解音乐。
(1)出示主题旋律,唱主题音乐,体验主题塑造的音乐形象。
(2)简介作者、作品创作背景和体裁等相关音乐知识。
(3)通过对旋律行进特点的感受、理解,回顾过往熟悉的音乐作品中表现不同情感的旋律特征,师生共同演绎教材第9页的练习内容,并让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节奏型进行创作,用音乐表达心情,感受音乐创作的快乐。
(4)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对作品风格、内容情感的体验,通过对作品内容、结构的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寄寓作品中的深层次思想:克服苦难命运、争取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探讨音乐中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聆听、比较《草原放牧》(5:22)、《第六(悲怆)交响曲》(9:50)第四乐章及《长江之歌》的音乐主题。
【总结转化】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是平和、喜悦、融洽的人生理想境界!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人的一生都会有巨大的影响和渗透。让我们用音乐思维的方式享受一切美好的音乐吧!祝愿大家今后的人生“音乐相伴,幸福一生”!
【形成性练习】
1.音乐有意义吗?针对音乐艺术的特征,谈谈你的理解。
2.聆听《草原放牧》及《第六(悲怆)交响曲》,将你想象中最深刻的内容用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谈谈你对“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理解?
4.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后,关于欣赏音乐的想法和认识你有哪些新的想法和认识?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第一高级中学 洪晓彬)
点评
贝多芬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作品,又在教材中介绍到是列宁最喜欢听的乐曲,运用这首作品引入,很容易将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氛围之中。
接着以节奏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关注音乐本体,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根据音乐欣赏是一种主观感受的特点,遵循由表及里,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从反复听、唱、议、练、创的过程中,体验乐曲的情感,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进入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