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600000041

第41章 秦始皇陵与中国古代墓葬(1)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

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称为“墓”。两者常合称为“墓葬”。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此后经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秦、汉及以后各个朝代,墓葬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历代墓葬除了有一脉相承的共性外,还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既体现在墓葬的结构,也体现在葬俗和随葬品的类别、组合上。因此墓葬对了解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人们的丧葬观念、灵魂信仰、社会组织、科技水平等起着重要作用。那么中国古代墓葬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各个时代的墓葬有何特点?已发现或发掘的古代墓葬给我们展示了怎样一个地下世界?走进本章,一起探寻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及其埋藏的秘密。

第一节 秦始皇陵与秦汉墓葬制度

中国历代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每临皇帝死去,不惜用大量的财力、人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历代帝王陵墓是丧葬制度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杰作。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它既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典范,为后世陵寝制度开创了新的模式,也是秦朝历史缩影,为后人了解秦代社会提供了难得的实物材料。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秦汉墓葬,上承先秦,下启唐宋,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发展史中的重要一环。

一、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墓,位于陕西临潼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延续30余年,直到秦亡,陵园尚未全部竣工。20世纪60年代后,考古工作者对该陵进行了多次调查和探测。目前虽未发掘,但已在它的周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兵马俑坑、铜车马等珍贵的遗迹和遗物。

1.秦始皇陵

从考古钻探所得的结果来看,秦始皇陵园呈南北纵向长方形,由内外两重城垣套合而成。外城墙南北长约2187米,东西宽约973米,周长6320米;内城墙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周长3870米。内城的东北角另筑一小城,北、东两面均用内城的墙垣,南北长695米,东西宽330米,周长2050米。三城共有十门。

内外城四面各辟一门,两两相对,直通陵冢;小城只辟南北两门。封土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底边长350米,宽345米,周长约1400米。封土由于受到风雨侵蚀,现仅高51米。据《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秦始皇陵“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即封土高110余米,底边周长2000余米。如果史书的记载完全真实,那么封土的原始规模就比现存的要大得多。

从其规模与布局来看,秦始皇陵开创了中国古代以都城建制规划陵园布局的陵寝制度。秦始皇陵的布局结构以陵冢(地宫)为中心,在其周围有规律地设置了大量的大型礼制建筑、园寺吏舍建筑、陵邑衙署建筑以及各种各样的丛葬坑、陪葬墓等。内城南半部是陵墓及陵墓地宫周围的大型陪葬坑所在地,陵墓北侧并有大型寝殿。此为整个陵园的核心,象征着都城中“前朝后寝”的宫殿区。目前在内城仍分布着许多用于祭祀、陪葬的建筑遗迹,尤其是内城南半部较为密集。在外城,以西区(西内城垣与西外城垣之间的区域)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其中建筑基址约占据了西区空间的三分之二。东区的南部则有大型石铠甲陪葬坑和百戏俑坑。显然外城象征都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是为皇帝玩乐游弋等活动服务的。外城以外的地区,有众多为建设、管护秦始皇陵园而设置的机构、场所和陪葬坑。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新出土的青铜水禽坑则位于外城垣的东区。

由此不难看出,秦始皇陵园的规模庞大、复杂,但其布局、规划仍井然有序。

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内城封土之下。根据现代科学探测提供的资料分析,地宫的主体部分应是一座口大底小的竖穴方坑,地宫的四周有宫城墙,宫城为长方形,南北长460米,东西宽392米,周长约1704米。关于秦始皇陵的墓向与布局结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袁仲一等学者持“坐西向东”说,王学理等学者则持“坐南向北”说,目前尚无定论。

2.兵马俑坑

秦陵四周分布的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600多个。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众多的陪葬坑之一,位于秦陵陵园东侧1500米处。

1974年,陵东的西场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发现,经考古发掘,目前已发现3座,呈“品”字形排列。3个坑埋藏丰富,已出土大量陶俑、陶马、战车、兵器等实物。另发现有4号坑,但此坑为空坑。

1号坑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周各有5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有边廊,中间为9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约6000件的陶俑、陶马排列在边廊和墙间的过洞中。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1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3排武士为先锋。9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4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驭手1名,车士2名。

2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由车兵、步兵和骑兵组成曲尺形军阵,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曲尺形的东端有172名立射武士,中间4条过洞内有160名跪射武士,为弩兵阵。曲尺形南半部,8条过洞内并排着8列战车,每列8乘,每乘车后有2~4名车士,无徒兵,为战车方阵。曲尺形中部,3条过洞内排3列战车,每列6乘,车后排列有徒兵和骑兵,是车、步、骑的混合军阵。曲尺形北部,共有3条过洞,每条过洞内有2乘战车,其后为8队骑兵,每队4列,为骑兵阵。2号坑的4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密切联系,集各军兵种于一个阵列中。

3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凸”字形状。出土战车1乘,马俑4件,武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似为军阵的指挥中心。

陪葬坑均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3个坑加上4号空坑,总面积为25388平方米,平均深度5米左右,其挖掘的土方量达126940立方米。这些兵马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象征着秦始皇生前守卫京城的宿卫军。从各坑的形制结构及其兵马俑装备情况判断,1号坑为右军,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2号坑为左军,为步兵、骑兵和车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3号坑则是统领1号坑和2号坑的军事指挥所。这组军阵对研究秦代的军事装备、编制和军阵的编列等,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3.铜车马

1980年,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了2组形体较大的彩绘铜质车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铜铸马车。

它为研究秦代历史、冶铸技术和古代车制提供了实物资料。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车驾的风采。

秦代高超的金属加工技术,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得到集中的体现。铜车马共有3000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特别是1、2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分别为1.12平方米和2.3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

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着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二、秦汉墓葬制度

秦汉时代起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迄于东汉灭亡,前后共约440年,其间包括秦、西汉、新、东汉4个朝代。这一时期的墓葬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秦始皇陵以其恢宏的规制,开创了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寝制度。汉代横穴式砖、石室墓的出现和普遍运用,完成了中国古代墓制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以人殉葬的制度,到汉代也基本终止。

1.墓葬种类

秦汉时代的墓葬与前代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墓的形制和构造富于变化。

墓葬的主要种类有木椁墓、土洞墓、空心砖墓、砖室墓、石室墓和崖墓等,除木椁墓的墓室为竖穴式外,其余各类都是横穴式的,为先秦少见或不见。

木椁墓:其形制继承商周的木椁墓而来,主要流行于秦和西汉前期至中期。不过在长江流域和以南地区,以及北方的边远地区延续的时间较长,在西汉后期,甚至东汉前期仍有运用。此类墓葬的墓室通常是长方形的竖穴式土坑,坑内筑木椁。

规模较大的墓往往设有斜坡式或阶梯式的墓道。陕西咸阳的杨家湾汉墓的墓道成曲尺形,是罕见的例子。湖北和湖南境内的秦和西汉前期的木椁墓,继承战国时代楚地的传统,用一种密度很大的白色或青灰色的膏泥填在棺椁周围,起了很好的防腐作用,常常能使尸体和随葬品保持不朽。棺椁制度沿袭周代的礼制,有严格的等级。有些汉墓还使用了“黄肠题凑”。

土洞墓:又称洞室墓,战国中晚期已开始出现,但数量很少,到秦汉,在黄河流域和北方大量流行,并延续到以后各代。其墓室是横穴式的土洞,前部一侧或两侧常设耳室。墓道多为长方形竖井,也有狭长斜坡式的。这类墓通常规模不大,构造简单。在已经发掘的大量土洞墓中,以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和旱滩坡汉墓最为典型。

空心砖墓:战国中晚期开始出现,西汉时中原和关中一带曾大量流行,东汉时基本绝迹。此类墓是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砌墓室而成。墓道多为竖井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如木椁。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屋顶状,前壁做成门的样子,类似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常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题材有天象、“四神”、神话人物及历史故事等。

砖室墓:西汉中后期开始出现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不久便迅速普及,到东汉已流行全国,并盛行于以后各个时代。墓室用小型长方砖砌筑,有时局部使用楔形砖和榫卯砖。顶部或券筑成圆拱形,或叠涩成穹窿状。墓的大小不一,但大多附有耳室。贵族、官吏墓,往往规模宏大,除后部的主室外,多设前室、中室或侧室,在布局上模仿生前府第。诸侯王级大墓,沿袭西汉木椁墓中黄肠题凑之制,但用方石代替柏木,河北定县的中山简王刘焉墓便是一例。东汉贵族的砖室墓,往往施彩色壁画,其题材主要是显示墓主人的身份、经历、日常生活和产业财富等。如河北望都1号墓,多绘墓主人的属吏和侍从,将墓室布置得犹如府署。又如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墓,绘有车骑出行和宴会百戏图等,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显赫和豪奢。当时壁画的题材,还包括古代圣贤、忠臣义士、孝子列女故事以及神仙、祥瑞、天象和“四神”图像等。东汉时,四川等地的砖室墓,有时在砖壁上另嵌一种模印着画像的砖,称为画像砖墓。画像的题材有讲经、宴饮、乐舞、车骑等贵族的生活场面,也有收获、渔猎、采桑、舂米、酿酒、煮盐等各种社会生产活动的情景。

石室墓:出现于西汉后期,盛行于东汉,主要分布于今山东、江苏、河南、湖北、陕西、山西、四川等省。墓室用石材构筑,有的为砖石并用,绝大部分在石材上雕刻各种画像,故称画像石墓。墓的规模大多较大,墓主多属贵族、官吏。除主室外,还有前室、左右侧室,顶部除用石材平铺以外,还有叠涩成覆斗状的。墓门有用石材制成的门额和门扉。画像的内容和题材,与砖室墓中的壁画相似,亦以墓主人的生平事迹为主题。山东沂南画像石墓,全部用石材建成,规模大,构筑整齐,画像内容丰富,雕刻精致,是画像石墓的典型。有的石室墓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墓,除石刻画像以外,还绘有彩色壁画。辽宁辽阳附近的汉末、魏晋石室墓,大多施彩色壁画而无雕刻。

同类推荐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此书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其以处事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您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普林斯顿的智慧

    普林斯顿的智慧

    “走进常春藤”系列丛书,茅于轼作序。选取了四所著名高校,与其有关的故事,从人生智慧、品性修养、风骨气质、励志精神等多方面给人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可贵的激励作用。抓住每所大学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上,侧重于领导力、管理能力、还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侧重人文方面的素养、心灵的诉求;侧重于领导力、创新、科学精神等。
热门推荐
  • 这样领导最给力

    这样领导最给力

    本书详尽系统地阐明了领导者必须遵守的领导法则。并辅以真实、典型、新鲜、趣味、可读性强的事例,告诉你如何做好一位好领导,如何管理员工,如何让员工尽心尽力,如何帮助员工,如何为员工谋求发展,如何让员工看到你公司的希望,如何管理公司。如何使公司赢得发展……
  • 化风道

    化风道

    金、木、水、火、土,是为天地五行,风、雷为变异属性,大陆上还存在着许多未知之物!且看强大的风属性让少年如何笑看天地!
  • 霸主召唤系统

    霸主召唤系统

    龙轩重生来到了异世勇者大陆,脑海中多了一个霸主召唤系统,不管是斗士还是斗圣,统统召唤出来…………
  • 盛归

    盛归

    刘府三小姐,摇身一变骤然成了林府的表小姐。一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六年前的那场变故,她与他都在寻觅缘由。来,我实在很累,借你肩膀靠一靠。寄人篱下,一路艰辛......谋的,不过是繁盛归来的那一天。
  • 逆留

    逆留

    青涩懵懂的情感,简简单单的喜欢,少年表达的情感是那么甜,那么温暖。
  • 惊鸿天下之凤女轻狂

    惊鸿天下之凤女轻狂

    她,是21世纪闻之丧胆的顶级特工,却在一次任务中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还穿到了一个以灵武为尊的古代,还穿到一个废柴身上还天天收人欺负!好!是废柴是吧,让你看看什么是天才!当丑颜变的倾国倾城,当实力一步步强劲,她冷漠无情,但只保护她在乎的人。他,绝傲天下,在那一刻,与她擦出爱情的火花,冷漠无情的人只为她宠溺至极。看他们怎样一步步走向巅峰!他们要惊鸿天下!
  • 艺术本质

    艺术本质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超嗨五一班

    超嗨五一班

    蛮轻松的,很有趣。以轻松的文采,写出了校园生活。希望大家好评。
  • 穿越之公主归来

    穿越之公主归来

    现代少女安小唯穿越到古国成为神命定的王后,然而她却对神秘清冷的大祭司神羽情愫渐生,三番两次的逃婚终于惹怒了君临天下的男人,安小唯被迫流亡,一路结识了妖孽少年织羽、温柔的白衣鬼白珩,古国公主的身份渐渐水落石出,远古传说中月神的面目也被逐渐揭开……被迫沉眠地底的公主,因恨堕落的神祗,热血与爱恋交融的奇幻之旅,公主即将归来!然而天下在握,却不及他一句低声呢喃:“唯姬,吾已在此地等你万年。”霎时,心痛如裂。安小唯:“神羽,倾我一生,换你永安。”
  • 丽情集

    丽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