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企业化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更高
从当前的产业化组织程度来看,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大多是松散型、半紧密型,这种关系实质上是市场上的买卖关系;而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结合成利益共同体的,还有待大力发展。很多地方只是在种子种苗的提供、订单农业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实际上是一种商品买卖关系,不叫产业化。“公司+基地+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组织形式。它能否叫产业化,要看其本质,要看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方是否真正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由于农业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来进行组织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劳动工资管理、物资管理、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按企业化经营进行经济核算和成本核算,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
(三)关注和强调的重点不同
农业产业化强调产业的联系,引导工商业进入农业,增加“三农”投入,经营主体是企业或政府。农业企业化则强调的是企业化经营这种形式,更加关注农户,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员工化都只是农业企业化发展的结果之一。高焕喜研究认为,“农业产业化变以往的农业低价出售原料,农业与其产前、产后相脱节的关系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关系,调整的是农业与其产前、产后的交换和分配关系,解决的主要是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而农业企业化从农业内部入手,以营利为目的,积极采用新技术,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考核指标具体化,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问题。”
(四)组织方式不同
为了揭示农业企业化区别于农业产业化等相关范畴的有关特征,我们提出了内生性农业企业的概念。内生性农业企业是指从农业中产生或成长,企业成立时主要的人员、资源等要素来自农业的农业企业。相应的,我们把其他企业称为外生性农业企业。我们研究发现,农业企业化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很多时候是原有的、自生的,即使企业是游离在农业之外,但多数时候,龙头企业的掌门人是或曾经是农民,即热衷于推进农业企业化的龙头企业多数是内生性企业为主,例如整乡整村推进模式中的农业企业几乎全部是内生性农业企业,属于整体利益联结。而农业产业化强调的是产业的联系,强调的是二、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政府干预意识较浓,因此其主要是通过外生性农业企业带动农业的发展,这就可能造成企业对农业的控制,甚至搞圈地、掠资源,在企业与农业的发展目标不相一致时,企业就可能牺牲农业的利益(这种例子很多)。
(五)目标(结果)有可能相反
因为农业产业化解决的主要是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是想用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外生性农业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为了获取利润甚至是超额利润,它就必须实现对农业的控制和对资源的占有,让二、三产业占有农业的资源或利益,是二、三产业向农业内部的拓展,是由外向内引导农业的发展,主要解决农业问题。农业产业化可能向农业返还二、三产业的利润,也可能争夺农业内部的利润。但除非有非市场安排,否则利润返还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可能正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外生性企业千方百计申请农业投资项目的原因之一。而农业企业化在提高农业自身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的同时,引导农业由内向外发展,提高农业向二、三产业拓展的能力,较好地实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向二、三产业要利润,整体解决“三农”问题。
(六)农业产业化从属于农业企业化
农业企业化的发展路径就是大量培育企业化经营农户,促进企业化经营农户向农业大户和联合农户等准农业企业转变,促进准农业企业向具有法人地位的农业企业转变。在此基础上,农业企业化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也可以说是农业企业化分为两部分:产品农业企业化和区域农业企业化。产品农业企业化即为农业产业化,产品农业企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即为行业农业企业化,行业农业企业化即为农业产业化。区域农业企业化即为在某一个区域整体推进农业企业化,目前有条件整体推进农业企业化的区域是乡镇和村屯。整乡整村推进模式,就是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在龙头企业与其所在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起紧密型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并以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为发端,继而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竞争意识、民主管理理念等的相互交融,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它不是简单的村企结对、村企联合,更不等于企业施舍、企业扶贫,它是龙头企业与“三农”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建立在两者之间内在联系基础上的真正的互动与互通。它要求龙头企业对“三农”进行“多环节投入”,要求“三农”对龙头企业进行“全方位配合”。“村企互动”的实质,是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的拓展和放大,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与升级。[8]有全国首富村之称的华西村以及河南的南街村是整村推进的典型形式,梁希森正在其家乡——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开始整乡推进农业企业化的具体实践,人们称之为“希森模式”。
虽然农业产业化也可以在乡村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整体推进,但它主要是在产业内或产业之间进行推进,而农业企业化在乡村的整体推进,除了在产业进行推进外,还带动了整乡整村的城镇化、城市化,使农民身份实现由村民向股东、股东向工人的转变(农民员工化)。
因此,我们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产品农业企业化的继续,农业企业化伴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全面推开、推进,产品农业企业化将导致行业农业企业化,行业农业企业化即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只是农业企业化的结果,是农业企业化的一部分,是发展农业企业化的“三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员工化)结果之一。
四、农业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替代战略
农业产业化提出的当时,是作为一种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而提出的。看来农业企业化也是这样。农业企业化不但对传统农户进行企业化改造,发展农业大户与联合农户等准农业企业和农业企业,而且通过推进产品产业农业企业化和区域农业企业化,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促进农民由村民变股东、股东变工人的身份转换,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员工化。而农业产业化是产品农业企业化的继续,产品农业企业化将导致行业农业企业化,行业农业企业化即农业产业化的高级阶段,农业产业化只是农业企业化的结果,是农业企业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区域农业企业化实践,提醒我们应优先发展内生性农业企业,并正确引导和规范外生性农业企业发展。农业企业化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产业化之后,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第三步改革,是未来“三农”工作中继农业产业化战略后的替代战略。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实践与评价
邓俊锋
一、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与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分野
从基本特征来看,现代农业是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科学化也就是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全部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装备、设施,采用现代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具有很高的、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水平;集约化,指单位规模上的高资本投入与高效益的产出;市场化,主要是农产品与生产资料,就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均进入市场,进行竞争性的生产;社会化,是指在完善、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进行专业化生产。而传统农业属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信息缺乏技术落后,竞争力十分低下。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合作,需要现代科技,更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即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现途径,是指农业与其相关产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总体看来,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与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13个方面。
二、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实践
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和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河南省各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种植业、养殖业、花卉业、林果业等方面涌现出一批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典型,极大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种植业的“金粒”模式
“金粒模式”是金粒公司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创新出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28万元,2005年底改制全面完成后,下属22个分公司,2004年金粒公司成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截至2006年底,资产总额1.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0.72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是AA 级信用企业。多年来始终保持“五个不”(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保金、不欠折旧、不亏损),实现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标准化、布局区域化、营销现代化和运作产业化,达到了农业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目的,在国内同行中实现了“五个第一”,即第一家注册原粮商标,第一船出口食用小麦,第一家由企业发起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第一家在大宗农产品方面对农民进行二次分配,第一家制定优质小麦生产标准并组织实施。
1.“公司+小麦协会+农户”的组织形式
金粒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出了“公司+小麦协会+农户”的组织形式。金粒公司以小麦协会为纽带,组织千家万户小生产,共闯千变万化大市场,实现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在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显着作用,实现了企业、协会、农户三方共赢的目标。
2.“订单+现货+期货”多策并举
粮食订单收购是指粮食生产、收购双方通过签订产销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并按合同要求完成粮食生产、收购活动,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一种经营形式。订单收购有利于引导粮食生产者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促进农业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粮食企业掌握稳定的粮源,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增加企业效益。
1998-1999年,金粒公司的订单农业顺利起步,订单种植面积由8000亩发展到18万亩。随着收购主体的增多,市场价格的降低,农民订单的签订与履约意识趋弱,这就必须赋予订单农业新的内涵。金粒公司引入工业化理念,改变以往盲目生产、再找市场的做法,转变为先找市场签订大订单,再组织农民签订小订单,加强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金粒公司借助期货与现货并举的经营优势,利用期货与期权结合的基本原理,利用代农储粮、保值储粮、保值订单等多种形式,消除了农民惜售心理,掌握了充足的粮源,有效地保证了公司的利益和发展;同时,与农户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凡达到期货交割标准的粮食,企业在期货交割完成后,每斤再为农民返利1至3分钱。此举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他们和企业长期合作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3.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
为了抵御市场风险,维护公司和农户利益,金粒公司于2003年开始在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具体做法是:9月份播种小麦时,期货市场第二年六七月份不同期货品种的价格已经有了,这时就可以参考远期期货价格,看其趋势是上涨还是下跌,根据这个情况引导农民种什么品种,然后根据期货价格计算费用,制订订单价格,并开始跟农民签订合同。如果期货价高于现货价,就可以提前卖掉;如果价格低时就要等机会,待时机成熟时再出手。金粒公司借助期货与现货并举的经营优势,利用期货与期权结合的基本原理,利用代农储粮、保值储粮、保值订单等多种形式,消除了农民惜售心理,掌握了充足的粮源,有效地保证了公司的利益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