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3900000003

第3章 中国古代货币作伪的历史(2)

3.魏晋南北朝时期币制混乱下私铸的纷起

三国时期,魏、蜀、吴国先后都发行过货币。曹魏始终沿用五铢钱,一度又以谷帛等实物货币补充五铢钱的不足。文帝黄初二年(221)和明帝太和三年(229)先后两次发行五铢钱,虽然铸行的数量不多,但没有贬值、减重,其货币制度是三国中最稳定的。蜀汉先铸蜀五铢,建安十九年(214)又发行“直百五铢”。直百五铢重量不过是蜀五铢的三倍,作价则达百倍,而且在军事和经济力量逐渐衰弱的同时,其重量还在不断减轻。后来铸造的蜀五铢和直百、值一钱的重量都较轻,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都在日益减重,贬值更甚。孙吴曾于嘉禾五年(236)发行“大泉五百”,径一寸三分,重十二铢,两年后的赤乌元年又发行了“大泉当千”,径一寸四分,重十八铢。另外,传世还有“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这些大钱的形制和名称显然都是模仿王莽的大泉,但面值却增加了十倍到一百倍。因此吕蒙正平定荆州后,孙权一次就赐钱一亿!可见这种虚值大钱已“但有空名”了。接踵而至的数种贬值大钱压得人民透不过气来,“人间患之”,老百姓都不愿接受使用。而且这种面额巨大的大泉甫一面市,民间因贪其巨额利润,很快便通行起私铸减重钱,除大泉当千之外,民间仿制私铸的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也屡见不鲜。私铸泛滥,“违科犯禁,刑不能止”,流通中充斥了各种私钱和两汉的五铢、环、剪边、无字钱等杂钱,币制相当混乱。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货币制度极其混乱的一个时期。由于各个地区分裂割据,各自为政,而朝代的更迭又很频繁,因此铜钱的形制、大小、轻重、文字等杂乱无章,五花八门。另一方面,各割据势力统治的区域范围都比较小,财力物力有限,导致铸钱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流通领域的需要,只好允许新钱、旧钱、本地铸币和外来铜钱混合使用,因此各种轻重大小的钱币交错混杂,相互之间的比价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贵贱之差,自依乡价”。而官炉的铸钱技术又相对低下,基本上没有形成统一的钱制,造成官铸钱本身外观上差别就很大,不像汉代五铢钱那样整齐划一。

南朝各代先后多次改铸铜钱,梁时还曾铸行铁钱,因而流通中货币名目繁杂,币制非常紊乱。在刘宋和萧梁两朝,因受战争影响较大,政府还曾采取货币贬损政策,造成私钱盛行、物价腾涌的现象。

钱制屡变,低劣恶钱肆行无阻,严重破坏了货币流通的稳定,往往是某种官铸新币刚出炉,很快就出现了仿制的私钱。又由于官铸钱本身质量低劣,因此在粗恶的官炉钱与私铸钱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大小样的钱币都可以混合使用。当时还流行剪凿铜钱,一些人将标准的五铢钱用专门工具剪去外廓或凿去内廓,于是出现了剪边钱、环钱等劣质钱币。还有的将铜料或剪凿下来的铜钱碎屑回炉,铸造小钱。这种小钱形状和文字与剪边五铢相同,但背面无内廓,并出现“五金”、“五工”等不同的钱文,甚至有不铸文字的。如传为吴兴人沈充所铸的沈郎钱,钱色青白,隐有外廓,其上文“五朱”,既轻且小。但在流通中这些私铸钱与官铸钱共同行用,不受任何限制。

南朝刘宋立国,文帝元嘉七年(430)铸四铢钱。最初的四铢钱轮廓形制仿汉五铢,铸造较精整而厚重,但钱仅重四铢,其法定重量比足重的五铢钱轻,而朝廷却规定新旧钱同价使用,于是不少投机者便“多剪凿古钱以取铜”,改铸新钱,致使大量薄劣钱币充斥于市场。武帝孝建元年(454),铸“孝建四铢”钱。这种钱版类很多,质量低劣,易于模仿,因此盗铸盛行,虽重制严刑,但无济于事,盗铸之风不息。轻钱盛行,钱轻物重,物价飞涨,社会经济陷入困顿之中。可是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人建议进一步减轻钱的重量,以解决原料的困难,于是武帝又令改铸一种更轻的孝建钱,除去“四铢”二字,只留“孝建”的年号,形式薄小,轮廓不成。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又加铸比孝建钱更小的“永光”、“景和”二铢钱,这两种二铢钱形制甚劣,无轮廓,不磨,像被剪凿的钱,人称为“莱子”(或作“耒子”)、“荇叶”,但政府仍强制与先前的大钱等价使用,因而民间盗铸者云起,“官钱每出,民间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同时,政府在铸行景和二铢时,还允许民间私铸,由是“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环钱,贯之以缕,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货不行”,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明帝即位后,先是禁止鹅眼和环钱,继则禁民铸钱,而官府的钱署亦废。次年,又完全“断新钱,专用古钱”,才逐渐改变了货币滥恶的混乱局面。

南齐一朝,仅在武帝永明八年(490)曾短暂铸行过铜钱,且数量也很少,因此私铸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梁初仅京师和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等少数地区用钱,其余州郡都是杂用谷帛等进行交易。到武帝时才开始大量铸钱,除铜钱外,还大量铸行铁钱,铸钱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堪称南朝历代之冠,因而货币流通也最为混乱。梁武帝即位初,即开铸五铢钱和一种无轮廓,径比五铢稍小,重量为五铢一半的“女钱”。当时民间还大量使用各种古钱,有“值百五铢”、“五铢女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五铢稚钱”(又作“五铢雉钱”)、“五铢对文”等,或为小样钱,或为汉五铢的剪凿钱或剪凿钱的仿制品,重量一般为汉五铢的一半甚至更低,轻重不一,作价混乱,流通也非常不便。天监末年,由于官铸新钱短缺,政府采取“听民间放铸,以一万三千易取上库古钱一万”的方法,以缓解“钱荒”问题。但失控的私铸之风必然导致货币过度减重,钱质恶劣,很快遭到市场的拒绝,“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只有“趋利之徒,私用转甚”。因此到了普通四年(523),乃“尽罢铜钱,更铸铁钱”,以期币制的统一。铁源丰富,铁价低廉,以之铸钱十分方便,可是铁钱的比价定得过高,和铜钱的比值是二比一,况且铁比铜更易得,因此人们群起私铸,十来年间,铁钱堆积如山。公私铁钱遂充斥流通界,而铁钱的购买力却不断下跌,物价腾贵,甚至出现了“交易者以车载,不复计数而唯论贯”的现象。除此以外,敬帝太平二年(557)又铸四柱钱,“一准二十(小钱)”,后改为“一准十”。不久又铸两柱钱,与私铸的鹅眼钱同价并行流通,但鹅眼比两柱轻,因此民间多熔两柱,私铸鹅眼钱。终梁之世,货币流通异常紊乱,尤甚于刘宋后期。

陈初继承了梁的乱局,百姓有的用梁末两柱、鹅眼钱,有些地方则倒退到以实物交易。直至文帝天嘉三年(562)改铸五铢钱。这次铸造的五铢钱有内外廓,文字制作也很精整,规定以一枚当鹅眼钱十。经过这次整顿,五铢钱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民间私铸现象也有所收敛。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又铸“大货六铢”钱,以一个当十个五铢,与五铢并行。六铢钱仅比五铢稍重,却要以一比十的比价使用,自然不能长久,因此不久就改为一比一同价使用,后来即随着宣帝的去世而被废。

北魏建国初,由于北方社会经济受到战乱的严重破坏,生产和商业衰败,倒退到完全用实物货币作为交换手段的状态。由于流通中较少用到铜钱,因此私铸现象尚不严重。至孝文帝时,于太和十九年(495)发行太和五铢,但由于国家财力所限,没有力量发行足够的铜钱,故允许民间私人按照官钱的样式和大小轻重铸造铜钱。孝明帝熙平二年(517),政府采取了广开铜矿铸钱以收“冶利”的政策,仍继续允许民间铸钱。但此后恶钱日多,到孝庄帝永安初年(528),又步入南朝鹅眼、环的后尘,“鸡眼”、“镮凿”等劣钱,屡禁不止,人多私铸恶钱,“风飘水浮,米斗几值一千”,史言“利之所在,盗铸弥众,巧伪既多,轻重不一,四方州镇,用各不同”。永安二年铸“永安五铢”,由官府统一铸造。但永安五铢铸造的时间非常短,从当年九月开始,至次年正月即止,先后开铸才几个月时间。由于政府发行的新钱数量实在太少,特别是足重的五铢钱时铸时停,因此各地使用的铜钱主要是古钱和各种减重的小钱。新钱和古钱、小钱的规格不同,大小不一,但政府却规定除质量实在太劣的鸡眼、镮凿钱禁止使用外,其余的钱不论新旧、不限大小,一律并行。至于其间的“贵贱之差”,则“各依乡价”,公开承认了大小钱共用的现象。此后用钱,“轻滥尤多”,“奸侥之徒,越法趋利”,钱文日益轻小细薄。私铸恶钱的问题,一直存在于北魏的后半期。

东魏迁邺后,沿用永安五铢钱,但当时各地私铸盛行,钱之名目也因地而异,有“雍州青赤”,“梁州生厚”、“紧钱”、“吉钱”,“河阳生涩”、“天柱”、“赤牵”等不同的称呼。鉴于流通中货币过于劣质的情况,静帝乃于武定初年(543)诏收全国各地的铜和各种恶钱,全部用来改铸新钱,企图对货币流通的混乱状况加以整顿。但不久钱又“渐复细薄”了,于是武定六年只得再次下诏,规定钱必须重五铢才许流通,可是在全国轻劣小钱充斥的情况下,这样的诏令注定只是一纸空文。

北齐建立后,废除了永安五铢,宣帝天保四年(553),始铸新钱,名“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制作精细,币值也较高。但其流通仍不畅,“未行而私铸已兴,一二年间,即有滥恶,虽杀戮不能止”。当时采用了提高铜价的方法,意在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可是到乾明、皇建时(560),私铸又趋转盛,各地币制不一,皆根据习惯行使地方自铸之钱,“邺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河南所用,有、铜锡之别。青、齐、徐、兖、梁、豫州,辈类各殊”。到武平(570-575)时,私铸之风更盛,人们甚至“以生铁和铜”铸造钱币,币制滥恶之至。

北周虽只有二十五年,但频繁改铸钱币。北周初年用西魏的五铢钱,后来又发行了三种贬值的大钱。武帝保定元年(561)铸造“布泉”,与五铢并行,一当五枚五铢钱。建德三年(574)又铸行“五行大布”,一当“布泉”十。到宣帝大象元年(579),再铸“永通万国”,一当“五行大布”十。先后发行的这三种大钱虽然制作精整,但面值一次比一次高十倍,自然也引起私铸的进一步泛滥。

隋初铜钱使用的情况也非常混乱,汉魏以来历代政府发行的各种轻重大小均不相同的钱混杂使用,再加上本朝的私铸小钱掺杂其中,货币种类繁多,各种钱之间的换算相当复杂。文帝得位后,于开皇元年(581)九月发行开皇五铢。新铸的五铢制造比较精致,“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但新钱才发行,民间就开始“私有熔铸”,私钱又开始泛滥。为了肃清货币流通杂乱无章的局面,提高新铸五铢钱的地位,开皇三年四月,隋廷下令在京师和全国各地的邸肆各放置一百枚新钱样品,携带铜钱过关入境的人都要经过检查,凡不合样的钱币一律没收,入官化铜,旧钱一律停止流通。次年,又宣布如各地仍然有沿用旧钱不作禁止的,则该地方官罚没半年的官俸。第三年正月,复又下诏严禁使用各种杂钱。由此,币制经一系列整顿后才逐渐稳定下来,开皇五铢开始成为国内流通中的统一货币。

但新铸的五铢钱含铅锡成分较高,成色比较低,而且重量仍然偏低,虽然其法定标准重量是每贯四斤二两,但实际每枚重量仅1.584铢,与“五铢”之称名实不符,铸钱利润偏高。于是私铸者见利竞起,采铜和锡铸钱,甚至磨刮钱边获取铜屑,用来铸造轻薄铜钱,史载“是时见用之钱皆须和以锡、铅,锡、铅既贱,求利者多,私铸之钱不可禁约”。

开皇年间对各王子有赐炉铸钱之法。开皇十年(590),许晋王杨广在扬州设五炉铸钱,十八年让汉王杨谅在并州设五炉。后来杨广又借口江南民间钱少,请在鄂州白纻山有铜矿处铸钱,遂又被许十炉。另外,蜀王杨秀也在益州设五炉铸钱。由于朝廷放弃了中央统一的铸币权,钱制又逐渐衰败,私铸之风日益猖獗。这些私铸者互相仿效,铸钱质量日低一日,变得越来越轻薄。面对钱质日益滥恶的状况,朝廷只得重祭旧招,又在京城和地方各州的市场上立榜置样钱,凡不合样的钱均不得入市交易,结果私铸稍有收敛。可是数年以后,私钱又卷土而来,流通用钱更加滥恶。于是政府又下诏私铸钱一律销毁化铜,作为官铸的铜材。当时京城中一旦发现有用私铸恶钱交易的,即送官府治罪,甚至有因此而丧命的。在这样严苛的刑律之下,私铸之风才逐渐平息。

炀帝上台后,政令弛乱,而“天下盗起”,私铸更甚,钱质也变得更加低劣,每千钱仅重二斤,后来又减到一斤,民间甚至剪铁片、裁皮糊纸以为钱,混杂在铜钱中使用。轻钱盛行,物价高涨,一斗米甚至卖到数百钱、千钱、三千钱,以至于亡国。

同类推荐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本书汇编的大部分论文和作品,是作者自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至2008年,整整二十年间曾发表过的论文。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作者多年来在高校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教学中,一直关注和探索的课题,共收入论文28篇,美术、设计作品89幅。是一部含量大,内容广泛的综合性专著。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热门推荐
  • 天荒纪元

    天荒纪元

    全新的世纪,全新的修炼手法。掌压天地,目摄阴阳。捏生死,掌轮回。夺造化,武乾坤,破苍穹。修炼路上岂可寂寞,仙女如玉,功法出奇。带你畅游大千世界......
  • 缘来躲不掉

    缘来躲不掉

    刚满20岁的年轻巨星李薇,被发现意外喝醉坠楼身亡,年轻的生命就此结束。重生后的李薇,灵魂落入唐琳的身上,她是华星娱乐的新进员工,李薇利用新的身份,重回到她过去最熟悉的环境里,试图找出前世被害的真相。岂料,前有高上大的总裁男神想要扑倒她,后有前夫苦苦追求复合,李薇能不能扛得住这些男性魅力都是个问号,偏偏从天而降跑来个五岁小娃?!这是个刚满20岁的年轻灵魂该面对的新人生么?显然老天爷打算如此闹腾她,既来之则安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懂?
  • 标铜

    标铜

    五百年史海钩沉,五百年前世今生,一个魂与一群人的选择。五百年后的约定,五百年前的守望。是南北?还是东西?是后明?还是季宋?是求立德为公?还是立功不朽?还是立言传之万世?‘普天之下,莫非夏土,率土之滨,莫非夏臣’‘耕我夏犁,随我夏剑,标铜立柱,永镇天南,四海唯唯,于斯万年’。…官方群,角色报名:QQ:490714825
  • Joan of Naples

    Joan of Nap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夙愿之无奈

    夙愿之无奈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 呆萌女道士

    呆萌女道士

    父母去世,她因为天赋不够,成了家族里的弃子。为了维持生计,只能扒拉着自己半吊子的道行开始在集市上支起摊子。本来,她白天上上课,晚上赚赚钱,日子过得也蛮逍遥自在的。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小男孩上门,请她收留下这个孩子,说只有她才能保护他的儿子。那个小孩,身上满是阴气,像个鬼胎?!她当然不肯干了,这种可能丢掉小命的事,她怎么肯干!虽然,报酬也挺诱人的。可是,那小孩竟然叫她:“妈妈!”
  • 这辈子很短,不要为别人而活

    这辈子很短,不要为别人而活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没有明白活着的真正意义。他们活着的目的可能是为工作、为金钱、为父母、为孩子,但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为自己而活。他们可以忍受工作的不顺心,可以承受婚姻的不幸福,可以在不愉快的人际关系中强颜欢笑,可以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欲望。作家杨绛在百岁感言中说:“我们曾经渴望命运的波澜,到后才发现,人生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有多少人能在时间还来得及的时候发现这些?不要在别人预设的轨道里前行,遗忘了属于自己的路,错过了属于自己的风景。
  • 清穿之荣宠

    清穿之荣宠

    现代白领意外穿成历史上不存在内大臣费扬古的嫡次女,从此开启荣宠的一生!无忧无虑的生活成长到十岁,即将选秀的嫡姐突然一场大病红颜薄命,作为内大臣仅剩唯一嫡女的菀福风中凌乱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散落时空的追寻

    散落时空的追寻

    谁拿流年,乱了浮生?我想和你在一起,那也只是想想而已了!故事结束了,也就到了该散场的时候了。我们总喜欢用反语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百转千回,不料对方却信以为真。终其一生,不过是寻找一个人,懂你的言不由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是微妙。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