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或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或以心胸憋闷为主,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或以遇寒痛剧为主,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或以胀痛为主,与情志变化有关,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4.心阳不振,失于温运,或瘀血内阻,心脏搏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阳气不宣,血行无力,心脉阻滞不通,故心胸憋闷疼痛;手少阴心经之脉横出腋下,循肩背、内臂后缘,故痛引肩背内臂。
5.由于致痛之因有别,故应分辨疼痛特点及兼症以审证求因:瘀阻心脉的疼痛,以刺痛为特点,伴见舌暗,或有青紫色斑点,脉细涩或结或代等瘀血内阻的症状。痰阻心脉的疼痛,以闷痛为特点,多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等痰浊内盛的症状。寒凝心脉的疼痛,以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为特点,伴见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寒邪内盛的症状。气滞心脉的疼痛,以胀痛为特点,其发作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常伴见胁胀,善太息,脉弦等气机郁滞的症状。
(六)病案分析
1.辨证:心脉痹阻证。
患者胸痛,心悸,其病位在心;患者心痛牵引肩臂,证属心脉痹阻证。从面色紫暗,舌有瘀斑,脉细涩,痛如针刺等症,可知因瘀血内阻所致心痛。
2.辨证:心脉痹阻证。
病机分析:气郁血阻,心脉不通,故见心慌心悸;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胸宇不展,故胸闷气短。面晦舌暗提示血瘀,脉弦提示气滞。
3.辨证:心脉痹阻证。
病机分析:患者病史已久,正气先虚心阳不振,又因天气寒冷,“血得寒则凝”,致有形之邪阻滞心脉所致。阳气不运,血行无力心脉痹阻,故心痛加重,瘀血内阻,甚或痛如锥刺;阳气不振,心失温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心脉痹阻,血不养心,心神不安则有恐惧感;阳气不运,四肢不温见手足厥冷,伴出冷汗;舌淡胖苔白厚,脉沉迟为心脉痹阻,心阳不振之症状。
八、痰蒙心神证
知识点:痰蒙心神证
(一)单选题1.C
(二)双选题1.BC
(三)名词解释
1.痰蒙心神证是指痰浊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迷心窍(包)证。
(四)是非题
1.×痰蒙心神证指痰浊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五)问答题
1.痰气搏结阻蔽神明证与痰浊夹肝风闭阻心神证均有神志异常,但临床表现症状不同:
(1)痰气搏结阻蔽神明表现为:神志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苔可见白腻,脉可见弦滑。
(2)痰浊夹肝风闭阻心神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舌苔可见白腻,脉亦可见滑或弦滑。
2.痰蒙心神证以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痰浊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3.痰蒙心神证多因湿浊酿痰,阻遏气机;或因情志不遂,气郁生痰;或痰浊内盛,夹肝风内扰,致痰浊蒙蔽心神所致。
4.痰蒙心神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神情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并见面色晦暗、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等症。
5.痰火扰神与痰蒙心神二者的相同点均表现为神志失常,其不同点为:
(1)痰蒙心神证:由痰气搏结阻蔽心神所致者,表现为神志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一般属阴证,脉沉弦或弦滑。
(2)痰火扰神证:表现为轻则心烦失眠,重则发狂,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越妄动,打人毁物等,脉滑数或弦数。
6.痰浊上蒙心神,神明失司,故见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郁痰凝,痰气互结,蒙蔽神明,则见神情抑郁,淡漠痴呆,或神志错乱,喃喃独语,举止失常。若痰浊内盛,引动肝风,肝风夹痰,闭阻心神,则可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气上泛,气血不畅,故面色晦暗。痰阻胸阳,胃失和降,则胸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浊内盛之征。
(六)病案分析
1.辨证:痰蒙心神,又可称为痰迷心窍。
病机分析:因七情所伤,如抑郁忧思,阻塞气机,导致气结痰凝,痰浊阻闭心神。心窍闭阻,则见神识异常,表现为朦胧呆滞的痴病,此时患者神识异常,难以正确描述自觉之所苦。从体征看,具有面色晦滞、吐痰多、苔腻、脉滑等痰湿内阻的特点,故知其病因主要为痰,证属痰蒙心神。
2.辨证:痰蒙心神证。
病机分析:痰浊蒙蔽心窍,神识受蒙,不能自主,故见晕厥,记忆力明显减退;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气上泛,故面色晦暗;舌根部白苔略厚为有内盛痰浊之征。
九、痰火扰神证
知识点:痰火扰神证
(一)单选题1.D
(二)名词解释
1.痰火扰神证指火热痰浊交结,扰闭心神,以狂躁、神昏及痰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火扰心(闭窍)证。
(三)是非题1.×痰火扰心证是痰火扰乱心神所表现的证候。
(四)问答题
1.痰蒙心神、热闭(扰)心神与痰火扰(闭)神三证,均有神志异常的表现,均可或见神昏。但痰蒙心神证为痰浊,其症以抑郁、痴呆、错乱为主,无热证表现;热闭(扰)心神证为火热,其症以狂躁、谵语、神昏为主,一派火热证候;痰火扰(闭)神证则为既有痰,又有火,其症为前二者的兼并。
2.心火炽盛证与痰火扰神证都有火盛扰神的病理变化,均可出现心神不安的症状。但心火炽盛证为火热内炽之实火,临床以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舌红苔黄燥、脉数为其特征;痰火扰神证则是痰与火结,阻塞心窍,故以狂躁妄动,神识障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临床特点。所以,心火炽盛证与痰火扰神证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较轻,后者较重;前者无痰,后者有痰。
3.痰火扰神证与痰蒙心神证皆以神志失常为主要病理变化,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阴阳、动静、有火无火。痰火扰神证是痰火内扰,属阳属动而有火热之象;痰蒙心神证属痰浊阻滞,属阴属静而无火。
4.痰火扰神证多因精神刺激,思虑动怒,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内盛;或外感温热、湿热之邪,热邪煎熬,灼津为痰,痰火内扰所致。
5.痰火扰神证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与痰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若但见火热而无痰的证候者,则为热闭(扰)心神证。
6.痰火扰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胸闷,气粗,咳吐黄痰,喉间痰鸣,心烦,失眠,甚则神昏谵语,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笑无常,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7.痰火扰神证既可见于外感热病,又可见于内伤杂病。外感热病中,由于邪热内蕴,里热蒸腾上炎,则见发热,面红目赤,呼吸气粗;热灼津伤,故便秘尿黄;痰火扰乱或蒙闭心神,可见烦躁不宁,神昏谵语。内伤杂病中,由于精神刺激,痰火内盛,闭扰心神,轻则心烦失眠,重则神志狂乱而见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躁妄动,打人毁物。痰火内盛,故有吐痰黄稠,或喉间痰鸣;痰阻气机,则胸闷不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火内盛之象。
(五)病案分析
1.辨证:痰火扰神证。
病机分析:情志刺激,暴怒所伤,气郁化火,煎熬津液为痰,蕴成痰火,以致痰火扰乱心神,或者闭郁心神。火热之性属阳,阳主动,痰火上扰心神,故神志为之狂乱。其证因系痰热为犯,故所吐之痰黄绸,并有苔黄而腻,脉滑而数,以及发热、口渴、胸闷、心烦、便秘、尿黄等一派痰火互结的证候。
2.辨证:痰火扰神证。
病机分析:本证因情志刺激,气机郁滞化火,煎熬津液为痰而成。痰火内盛,闭扰心神,故有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常一人久坐某处,喃喃独语,时有不自主的哭笑,睡眠不多;气郁化火,煎熬津液,故有食少,体瘦。
十、瘀阻脑络证
知识点:瘀阻脑络证
(一)名词解释
1.瘀阻脑络证是指瘀血犯头,阻滞脑络,以头痛、头晕及瘀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二)是非题
1.×瘀阻脑络证是指瘀血犯头,阻滞脑络,以头痛、头晕及瘀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三)问答题
1.瘀阻脑络证与瘀阻心脉证二者均有瘀血证,均刺痛,痛甚均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不同之处如下:
(1)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经久不愈;或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伴健忘失眠,心悸、面色晦暗,舌紫暗,瘀斑点,脉细涩。
(2)瘀阻心脉证的临床表现为:心痛、痛引肩背内臂,也伴有心悸,甚则健忘失眠,舌瘀斑点,脉细涩。
2.瘀阻脑络证多因头部外伤,瘀血停积于脑内;或久痛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脑络所致。
3.瘀阻脑络证以头痛、头晕与瘀血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或健忘,失眠,心悸,或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
5.瘀血阻滞脑络,不通则痛,故头痛持续,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脑络不通,气血不得正常疏布,脑失所养,则头晕不已;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神失养,故有健忘、失眠、心悸等症;外伤严重,脑神受损,则昏不知人;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等,为瘀血内阻之征。
(四)病案分析
1.辨证:瘀阻脑络证。
病机分析:患者年事已高,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脑络,不通则痛,故头痛;瘀血阻滞经络,经气不利,故有右半身麻木,活动受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神失养,故有记忆力明显减退,精神不振,困倦嗜睡;舌暗边尖有瘀点,脉细涩无力为瘀血内阻之征。
2.辨证:瘀阻脑络证。
病机分析:本证由头部外伤后,瘀血内停,阻塞脑络所致。瘀血阻滞脑络,气血运行不通,不通则痛,故头痛如锥刺感;血不得正常疏布,脑失所养,则头晕、头胀时作;瘀血内阻,新血不生,面失所养,则面晦不泽;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神失养,故可见健忘、失眠、心悸等症;舌质紫暗,舌尖有瘀点瘀斑,脉涩有力均为瘀血内阻之征。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一、肺气虚证
知识点:肺气虚证
(一)单选题1.B 2.A 3.C 4.E
(二)双选题1.BD
(三)名词解释
1.肺气虚证是指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外不固,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四)是非题
1.×肺气虚证指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外不固,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五)问答题
1.肺病虚证包括肺气虚证与肺阴虚证,应从病因、临床表现与病机上加以鉴别。
(1)肺气虚证:多由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或因脾虚水谷精微化生不足,肺失充养所致。临床可见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动则愈甚,咳痰清稀,语声低怯,或有自汗,畏风,易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弱。肺气亏虚,宣降失权,气逆于上,且宗气生成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无力;动则耗气,则咳喘愈甚;津液不布,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则吐痰清稀;肺气虚,宗气衰少,呼吸功能衰退,故少气短息,语声低怯;面色淡白,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功能衰减之象。若肺气虚不能宣发卫气于肌表,腠理不密,表卫不固,故见自汗、畏风,且易受外邪侵袭而患感冒。
(2)肺阴虚证:多因燥热伤肺;或痨虫蚀肺,耗伤肺阴;或汗出伤津,阴液耗泄;或久咳不愈,耗损肺阴,渐致肺阴亏虚而成。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肺为娇脏,性喜清润,职司清肃,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灼肺,以致肺热叶焦,失于清肃,气逆于上,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咳出,甚则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肺阴不足,咽喉失润,且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阴虚阳无所制,虚热内炽,故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则盗汗;虚火上炎,故两颧发红;阴液不足,失于滋养,则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为阴虚内热之象。
2.肺气虚证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或因脾虚失运,生化不足,肺失充养所致。
3.肺气虚证多有久病咳喘、体弱等病史,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与气虚症状并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肺气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咳痰清稀,声低懒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5.由于肺气亏虚,呼吸功能减弱,宣降无权,气逆于上,加之宗气生成不足,所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耗气,肺气更虚,则咳喘加重;肺气虚,宗气衰少,发声无力,则声低懒言;肺虚,津液不得布散,聚而为痰,故吐痰清稀;肺气亏虚,不能宣发里气于肤表,腠理失密,卫表不固,故见自汗,畏风,且易受外邪侵袭而反复感冒;面色淡白,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不能推动气血,功能衰减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