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其他相关理论简介
本着古为今用、博采众长的原则,在本书中我们较多地融入了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并且注重对国外(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管理思想和最新理论动态的介绍。本着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力求全面、系统的同时,更加注重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全面介绍管理职能的情况下,重点介绍管理思想、决策、组织、领导等内容。
1.白圭的经营三原则
第一,根据生产季节,抛出手中现货,换取行情疲软但预期价格上涨的货物。
第二,减少耗费,降低经营成本。
第三,与手下的人同甘苦,团结有能力的人。
2.墨翟的分工思想
公元前468-376年,墨翟就曾提出分工合作的思想,他说:“比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则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
3.董博霄的百日运粮术
元代的董博霄提出了百日运粮术,即每人行十步,三千六百人可行百里。每人负米四升,以布囊盛之,用印封识,人不息肩,米不差地,排列成行,日行五百回,计路二十八里;轻行十四里,重行十四里,日可运米一百石,每运给米一升,可供二万人。
4.丁渭的一举三得
据沈括枟梦溪笔谈枠记载,宋真宗相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宰相丁渭负责主持修复宫室的任务。因嫌取土太远,丁渭下令选几条主要街道,挖成渠道,从中取出大量的土就地烧成砖瓦,同时引汴水入渠,由水路使用竹排木筏,运进建筑材料;待宫室修复任务完成后,又将建造中弃置的断砖破瓦和灰土等填入渠内,修复路面恢复街道。真可谓一举三得,反映出古代系统工程思想的萌芽。
5.张之洞的商术
清朝的张之洞对于商术有如下描述:“其精于商术者,则商先谋之,工后做之。先察之何器利用,何货易销,何物易变新式,何法可轻成本,何国喜用何物,何术可与他国争胜,然后命工师思新法,创新器,以供商之取求。”
除此之外,还有着名的长城、大运河以及四川的都江堰等工程,都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实践性杰作。因在许多书上都有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修身”对现代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2.结合实际谈谈“义”与“利”的关系。
3.谈谈“中庸之道”在现代管理中的利弊。
4.谈谈管理中“权变”与“经常”的辩证关系。
5.如何运用“五事”中的主客观因素获得成功的管理?
6.举例说明“知己知彼”在商战中获得成功的重要性。
7.“任势”和“造势”在现代管理中如何运用?
8.现代管理者应如何运用“无为”这一原则?
9.“退让求和、不争之德”与现代商战强调的竞争精神是否矛盾?为什么?
10.小企业能从枟老子枠的“弱用”理论中借鉴哪些内容?
11.薄利一定能多销吗?应该如何把握薄利多销的时机?
12.现代商业交往中,应如何处理“择人”与“任时”的关系?
二、填空题
1.儒学最核心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的“仁爱”分为三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家的“矩之道”就是________________。
4.人性论包括孟子的________、荀子的________、董仲舒的________和韩愈的________。
5.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最关键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未战先算的“五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五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任势”意为:________;“造势”意为:________。
9.“无为”意指:________________ 。
10.“务完物”即:________________ 。
西方管理思想及理论
3.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
西方古代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伟大的古代建筑与中国的万里长城一样,被称为世界古文化中的奇观。
其中,埃及金字塔建于公元前5000余年,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古国在汉穆拉比国王时期,已经制定出关于个人财产、贸易、家庭、劳动、契约等各种法规,形成了最早的“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3世纪,古罗马帝国建立后,为加强其对帝国领域的控制,扩大等级制度,形成了分层次授权的集权制,这种帝国行政权力组织形式,成为以后行政组织管理的先驱。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亚当·斯密是较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协作理论。他认为:①劳动是创造国民财富的源泉。各个国家的人们每年消费的生活必需品来源于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在工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盈利的惟一源泉,而工资与盈利之间存在着矛盾,工资越低,盈利越高;反之,工资越高,盈利就降低,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营管理中的剥削本质。②科学的劳动分工与协作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使得每一个生产者的操作变得简单,容易掌握,便于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劳动分工也节省了生产者改变生产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另外,劳动分工使得复杂的生产分解为许多简单的操作工序,便于创造新的劳动工具和生产设备。
2.英国人查理·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一些学术论点,阐述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方面的科学管理思想。巴贝奇原来是一名数学家,他设计出小型差数机和计数机器,并将计算技术首先应用于管理实践。他制定了“对制造业进行观察”的方法,认为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弄清每种作业在一个小时内重复的次数,应该确定每种工序的精确成本。他在1832年发表的枟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枠一书中,论述了专业分工、工作方法、机器与工具的使用、成本记录等管理理论。他同意斯密关于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还进一步提出分工可减少工资支付的论点。巴贝奇通过对制针业的调查,证明了他的论点是正确的。
巴贝奇强调劳资合作,他认为劳资双方存在利益共同点。在工资分配上,他提出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制度,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使员工的利益与工厂的生产效益挂钩,使每个员工都来关心生产和管理问题。他认为员工的收入应该由以下三部分构成:按照不同岗位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为提高生产效率而提出的合理建议所得的奖励。
3.美国管理学者普尔(Henry V.Poor,1812-1905)他提出企业管理不能依靠创办人和投资者,必须聘用专职管理人员进行。他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以下几条基本原则:①科学组织。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在企业内部,从总经理到一般员工都必须有各自的职责分工,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直接领导负责。
②信息反馈。企业内部应规定各种报告制度,如生产报告制度、会计报告制度等等,这样可以使企业领导能连续地、确切地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③情报资料。企业必须编制保存有关成本、收益、定额测定等多方面的系统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计算分析来改善管理工作。普尔对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他在泰罗之前就提出了专职管理与管理制度的问题;在梅奥之前就提出了重视人的因素的问题。
3.2 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3.2.1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 B.Gilbreth,1868-1924;Lillian M.Gilbreth,1878-1972)以及甘特(Henry L.Gantt,1861-1919)等。
1.泰勒的贡献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出身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了哈佛大学法律系,但不幸因眼疾而被迫辍学。1875年,泰勒进入费城的一家机械厂当徒工,1878年转入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当技工,1884年升任总工程师,1898-1901年受雇于宾夕法尼亚的伯利恒钢铁公司,1901年以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写作和演讲上,1906年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长。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作定额。指出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方法是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将最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然后将完成这些基本动作的时间汇总,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要根据能力的差异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并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即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则定额内的部分连同超额部分都按比正常单价高25%计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勒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计划部门的具体工作包括: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选用标准化的工具;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对照标准,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等。
2.其他人的贡献
与泰勒同时代的人,如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为科学管理作出了贡献。
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莉莲·吉尔布雷斯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起初,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在建筑行业中研究用哪种姿势砌砖更省力、舒适、有效率。他们通过试验得出了一套标准的砌砖方法,使砌砖的效率提高了200%以上。后来,吉尔布雷斯夫妇又在其他行业进行了动作研究,并把工人操作时手的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与泰勒相比,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更加细致、广泛。
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甘特是泰勒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和伯利恒钢铁公司的重要合作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甘特图”——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现在常被用来编制进度计划。甘特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即对于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除了支付给他日工资,超额部分以计件方式发给奖金;对于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只支付他日工资。这种制度优于泰勒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因为它使工人感到收入有了保证,劳动积极性因而提高。这说明,工资收入有保证也是一种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