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0800000020

第20章 中国商人的“厚黑学”——“厚而无形,黑而无色”(1)

忍得火海过,方把金砖抱

怀有冲天之梦,却无奈身陷世俗之门,周围障碍重重,罗网密布,稍不注意,就可能遭人暗算,为别人做了嫁衣裳,奈何?大事欲成,就要学会隐忍之术。忍不是目的,是手段,积蓄能量,修炼功力,寻找机会。

真正的智者,知道何时该忍,因何而忍,该忍就忍,然后忍而后发,卷土重来。忍过一时的情不得已,就可万般风光,一吐晦气。

淮阴人韩信,年轻的时候既穷又遭人耻笑,腰里佩把宝剑,却没什么事干。有人就欺负他,说:“你若不怕死,就上来一剑刺死我;若怕死,就从我裆下钻过去。”

韩信一想,我若杀了他,我也得被官府处斩。他二话没说,就从那人的裤裆底下爬了过去。人们起哄而笑,前仰后合,嘲笑他怯懦无胆,贪生怕死。可是不几年,韩信就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统领全部汉军,旗指之处,三军听命,帮助刘邦建立了四百年大汉王朝。

越王勾践,弱小之时被吴王夫差视作奴仆,他并不生气,反而处处表现得以此为荣,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终于成就千秋霸业。

为商者,亦是如此。商场强弱千变万化,顺逆两境反复转变。强者要擅长忍一时之忿,度过逆境,韬光养晦,等候翻身的时机。

为人处事又何尝不需要这种高超的忍术?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才是智者的做法。“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出头鸟总是先死,后来者却常先得。只有学会长久地潜伏下来,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忍能驱走灾难,避开祸端。无论做下属,还是当领导,都要学会在特定的时刻忍辱负重。

欲成大事,必有小忍。不过人生并不能没有底线地一味忍下去,那就成了没有出头之日的乌龟。忍字当先是为了等待机会,成就大事。不自忍,必败;只会忍,却永无胜机。

此为在中国做人做事排名第一的潜规则:忍得火海过,方把金砖抱。

难得人糊涂,安全把人做

人这一生的交际圈子十分复杂,可谓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在单位,同事,上级,下级,客户;在家还有亲戚,朋友。这么多的人围在你的身边,难免会有一些争执来请你做一个执掌是非的判官。这是个苦角色,可有时,这种事对你来说又意味着得到或失去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

怎样才可辨明是非?最好的办法是:“难得糊涂,明哲保身。”宁可装着糊涂不行动,也不要装聪明轻举妄动。

不管是作为领导,商人还是普通之人,有时候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倒能办成大事,解决问题。

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找人来判明对错。西方人会直言不讳:“甲对。”或者“乙对。”而聪明的中国人却会说:“都有道理。”而不会把心里想的说出来。因为中国人知道,日后与甲、乙二人还要见面,如此回答岂不讨好了一个而得罪了另一个?

若非要害问题,难得糊涂是一种做人的大境界。糊涂难得更是几十年才能修炼出来的真品行。老子说:“无为无不为。”我们说:无可无不可。西方人是二分法,我们是三分法,除了对与错,是与非,我们还有第三种判断,既非对,又非错。

做人,生活,经商,为人处世,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某种特别的考虑,说得含含糊糊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

不过,含糊之法绝不能随便使用,它是在特殊情况下迫不得已的选择。切忌弄巧成拙,本想两边不得罪,却弄个两边都不爽。

此乃排名第二的潜规则:难得人糊涂,安全把人做。

大树好乘凉,遇事贵人帮

一个好汉还需要三个帮,更别谈我们普通人。大树底下好乘凉,如果能找到贵人相助,为己撑腰,无论仕途还是商路,都会畅通无阻。找到一棵大树,就像鸟儿展开双翅飞上了天空,火箭加满燃料点火成功,强大的推力助它勇往直前,安全无忧。

清朝大奸臣、大贪官和珅,倒台的时候民间唱了一首民谣:“和珅一倒,嘉庆吃饱。”他贪污的银子足够嘉庆皇帝三年之用,比国库的钱还要多。和珅如此大胆,就是因为有个靠山叫乾隆。

乾隆当了奸臣靠山,不是清朝第一例,他的爷爷康熙就干过。明珠小时候在宫中当过侍卫,和康熙的关系走得很近,用现在的话说叫发小。正由于这层关系,明珠仕途一帆风顺,鼎盛期官至兵部尚书。等到明珠最终一日被人告发,康熙也仅仅是免了他的大学士之职。并且,很不忍心,没过多久,就又把他招到身边,充当了内大臣。

和珅与明珠都是可憎可恶之人,既贪污,又弄权。这两个人物是反面例子,我们可以从他们成功的背后去寻找答案。如果不是乾隆和康熙这两棵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两个大奸臣恐怕早已经成为满朝文武的众矢之的,脑袋搬家了。

清末巨商胡雪岩,早年放牛,背景为零,没什么强有力的亲戚可以依靠,但他本事大,可以自己培养靠山。他用五百两银子解了王有龄的燃眉之急,帮他得到了巡抚之职。

身居政府高官的王有龄为了报恩,就成了钱庄老板胡雪岩的第一个大靠山,一系列的操作,助他成了江南大富商。王有龄临死之前,又书信一封,把胡雪岩介绍给了枝更壮叶更旺的另一棵大树,左宗棠。

能找到两个大靠山,加上胡雪岩本身的聪明才智,他不想成功都难。

此为排名第三的潜规则:大树好乘凉,遇事贵人帮。

以德来报德,以直来报怨

忍到不能忍,那就无须忍。我们知道,见人应该说人话,见鬼就应该说鬼话。所以古人创造出了诸如“以牙还牙”、“以毒攻毒”等词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别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你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回敬过去。

胡雪岩跟洋商在蚕丝行业的强硬对抗,就是典型例子。洋人欺我太甚,不仅不让我赚钱,还要在中国的土地,控制中国的产业,经济命脉。蛮横无理,丛林法则,压榨蚕农,勾结官府。

没法活了,那就反抗,至于结果,已经不重要。胡雪岩挺身而出,和洋商展开了殊死搏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骨气,是仁义的最高体现。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遇到不讲理的人,你让一步,他进一步;让两步,他又进两步。你再让,后面就是悬崖了。第一潜规则是忍术,教我们欲成事忍当先。忍,是为了能成就一番事业,不得已的妥协之术。如果别人要置我们于死地,那就不要犹豫,不能忍,忍则必死。

为人当学会该软则软,该硬则硬。得到一个微笑,送还一杯暖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在商战中,如果你受到了接二连三的挑衅,对方又毫无止步之意,非要把你吞并了事,那就没什么二话,舍利取义,拿出血性,该争则争,以智慧和霸气打垮对方。这样一来,胡雪岩既为自己获得了利益,又迎合了民心,真可谓一箭双雕。

此为排名第四的潜规则:以德来报德,以直来报怨。

面子无常价,是宝也是草

“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是爱面子爱到要死程度的人。要在中国社会生存,不能不讲面子,中国人最讲面子,但聪明人一定会爱面子爱到恰好不会死的地步。

面子很重要,可是求人办事,太要面子也什么都办不成。有时厚一下脸皮,造就一副能屈有伸、能直能弯的性格,才能达到目的。我们说,中国社会的另一大潜规则就是你必须给别人面子,当你需要强者的帮助时,你需要让他有面子,而你则只好厚颜无羞。

死守面子的人,既办不成事,达不到目标,还可能损失长远的利益,不仅得罪人,更可能伤到自己。

李先生从小就和刘老板是伙伴,关系非常好。刘老板开公司发大财以后,李先生上门找到他,说:“你看真不好意思,来麻烦你了,我儿子还没有工作,不知道你能不能给他口饭吃。”

刘老板明知李先生的儿子不争气,但念在多年故友的面子,就让李先生的儿子来公司帮忙了,还给了他不低的工资。谁知道李先生的儿子不仅好逸恶劳,游手好闲,还坑蒙拐骗,无恶不作。不但工作不努力,还以公司的名义在外面招摇撞骗,给公司带来了一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刘老板一气之下,将他开除了。正在刘老板绞尽脑汁寻思如何向老友交待的时候,没想到李先生却在外面造他的谣,说他的公司有问题,自己的儿子是为了不变坏才自动离开公司的。刘老板至此后悔不已,但却无计可施。

为了给老友一个面子,他损失巨大。一事当前,面皮薄,该开口的不开口,该要求的不要求,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拒绝的不拒绝,结果失去了大好时机,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一种说法叫“面子杀人”,意思是说,有时候为了面子,可能伤害了自己,甚至牺牲了自己。

田中角荣年轻的时候,曾经干过给房顶铺瓦的体力活。一次不小心,他踩碎了一块瓦,被工头撞见了,对他一顿好生的责备。田中角荣一怒之下踩碎好多块瓦,头也不回地辞职而去。

这个故事说明:有时也不能为了现实的需要而损害自己的面子。如果这件工作确实不适合你,这件事做起来难度极大,那就不要犹豫,转首说拜拜。

面子问题要灵活运用,该要的时候一定要留有颜面。恰当的运用,双方皆大欢喜,面子能解决很重要的问题。不该被面子束缚的时候,则一定要铁面无私,以自身利益为行事准则,不管东西南北风,我就是寒霜满面,说什么都不好使。

此乃排名第五的潜规则:面子无常价,是宝也是草。

正话需反说,曲迎实惠多

每个人都喜欢听奉承之言,哪怕他最厌恶别人做拍马之事,对于恰如其分的奉承,也不会有拒绝的心理。巧用溜须拍马之术,找对人,拍对事,夸得巧,用得妙,就能扩大交际人脉,结下雄厚的人缘。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形容一个人听到好话,冬天也觉得温暖;听到坏话,即使炎热的夏天也会觉得心寒。在为人处事、商业交往的过程中,此计的核心便是攀谈中适当贬低自己,抬高对方,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既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同类推荐
  •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幸运的格言》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了幸运是什么,幸运不是上天给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本书以名人的口说出了关于幸运的真谛,道出了幸与不幸有时只是由于自己某一瞬间的决定造成的。
  • 走出难日子 活在幸福里

    走出难日子 活在幸福里

    本书教你怎样摆脱通货膨胀 胜出于M形社会,教你怎样才能成为公务员。小人物如何在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跳跃人生龙门。指出解决房价、医疗、吃喝、就业之妙招,给你节省巨量血汗钱,让你健康长寿,美好一生的方法。教你怎样把握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却被忽略的幸福。告诉公务员们如何保住辉煌前程。
  •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进行理性规划和管理,并用心去经营。《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站在人生的基准线上,从人生定位、调整心态、选择放弃、失败挫折、珍惜时间等方面入手,深刻而细致地为你解读人生的主宰,成败的关键,让你在振奋人心的阅读中给自己一个清楚而准确的定位。
  • 做事别缺好心志

    做事别缺好心志

    成功的“馅饼”往往不是伸手就能得来的。大多数人失败并非由于才智平庸,也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是由于在事业长跑中没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志,使得自己最终无法触摸到成功的终点线。
  • 巴菲特投资学大全集

    巴菲特投资学大全集

    本书作者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揭开了巴菲特传奇人生的面纱,既真实记录了巴菲特的成功历程,同时整理了巴菲特大量精彩的投资智慧妙语,并对其投资的经典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其投资策略的精髓。
热门推荐
  • 金陵梦靥

    金陵梦靥

    一幢神秘幽暗的古宅冷面如霜的管家形容枯槁的女人面容锋利的的男人一心想要找寻真相,却又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旅程………
  • 千灵记

    千灵记

    传说中俯瞰大地的神祗不知为何陨灭。万年之后的斯帝罗兰大陆上,充斥着神秘而恐怖的灵术。一个命运不济的倒霉少年,从地球来到了这里。在强者不朽的欲望与惊天的阴谋中,少年被宿命卷入其中。当他逐渐触碰到那些禁区,逐渐得知自己的身世,不甘被宿命囚禁的少年,终将逆命而行,改写自己的命运!
  • 别让我死

    别让我死

    一个平平无奇的地球女孩,在转世后,竟然肩负着毁灭一个帝国的命运。是遵从母命,还是与命运抗衡呢?出生的第一幕便是再次离世,是喜还是忧?当发现自己身上秘密,这个地球女孩将会如何履行复仇大计呢?
  • 天上有仙

    天上有仙

    遇仙者,得机缘,修仙者,得长生,弑仙者,掌乾坤,定万物!道友留步,敢问仙在何处?“巴蜀之地皆是仙!”道友此话怎讲!日你仙人板板,俄浪个晓得!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奥特曼里的小怪兽

    奥特曼里的小怪兽

    穿越到了奥特曼的世界,是不是应该有一个酷炫拽的系统啊?系统是有了,可为什么是怪兽养成系统,你有没有搞错啊!
  •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这里辑录的是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同胡乔木以及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进行的谈话,共二十四次。其中十五次是邓小平与胡乔木单独谈话。这二十四次谈话,具体地记录了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中亲自组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并直接领导它同“四人帮”进行斗争,推动各方面整顿的历程。
  • 杨红军的幸福生活

    杨红军的幸福生活

    古穿今。一个杀猪少年的幸福生活。一部好看的都市小说。让80、90年代的人回味起青春年少,让00、10的新生代了解旧日时光一份深沉的情结,待你轻轻点开……
  • 七罪之王

    七罪之王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大陆叫七罪大陆,其中,有七个王统治着这个大陆,这七个王分别是欲望傲慢贪食愤怒懒惰贪婪嫉妒,这七宗罪,但这七个王曾伤害过大陆一次,人们祈祷封印王的力量,并让王转世,七罪判处组织行动了,他们把王封印了起来,但王却提前转世了,为了寻找提前转世的王,组织开始了行动......
  • 古马:种玉为月

    古马:种玉为月

    对于“青春”的定义,如果我们不准备深文周纳,做一种不说倒还明白越说越糊涂的无效劳动的话,那么,它的最简明的定义应该是:“只有一次,不再回来。”而中年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从其表征来看,其含义也许更接近罗兰·巴尔特所说的秋天写作状态,即写作者的心情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事物之间,在深信与质疑之间,在关于责任的关系神话和关于自由的个人神话之间,在词与物的广泛联系和精微考究的幽独行文之间转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