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主要是基于人所具有的一种模仿的天性。尤其对宝宝来讲,许多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说话是从模仿开始,吃饭也是从模仿开始,对人的态度从模仿开始,做事的方式从模仿开始,就连很多性格都不能不说最先还是始于一种模仿。
模仿使宝宝学会学习,也使宝宝善于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随时观察到宝宝对于榜样的各方面的模仿,如行为模仿、言语模仿、衣着姿态模仿,甚至有思想观念及价值追求方面的模仿。
因此,爸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男宝宝的成长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爸爸应该争做好榜样,避免成为亲子教育中的坏榜样。
坏榜样会让宝宝跟着变“坏”
明明的妈妈最近发现儿子有点儿贪心,无论和家人,还是和外人相处,他总是要比别人多占便宜。妈妈以为明明比别的孩子聪明,是“心眼儿”多的表现,不肯吃亏。但是,渐渐地,妈妈发现,儿子变本加厉,竟然变得越来越自私了。
爸爸出差回来给明明买了巧克力,爸爸从瓶子里拿了一块塞到妈妈的嘴里,明明看着妈妈吃了“他的”巧克力,又哭又闹,最后硬是逼着妈妈从嘴里抠出了那块巧克力。
有一次,妈妈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朋友,便给朋友的孩子和4岁的明明买了两个雪糕。原本打算一人一个,但是明明说什么都不干,两个他都要,不让妈妈给朋友的孩子买,弄得妈妈很难堪。妈妈真不明白,明明怎么会这样自私呢?
直到有一天,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走在走廊里,听见老师问孩子们:“小朋友,吃饱了还要不要?”明明响亮而清晰的声音传了出来:“爸爸说了,吃饱了还要。”
童言无忌,明明一语道破了天机。当初爸爸的一句话,竟对宝宝产生了这么负面的影响。
宁宁从幼儿园回家后,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扯着嗓子喊口渴,并向爸爸要水喝。爸爸问:“你都3岁多了,能跑能跳的,为什么不自己过来拿?”宁宁回答:“你为什么每次都让妈妈拿?”
妈妈是个贤妻良母,家中里里外外所有家务都是妈妈一人操持。爸爸每次下班回来,总是把鞋一脱、衣服一扔,仰在沙发上,让妈妈沏茶倒水,然后自己悠闲地看着电视。无论妈妈做饭多忙,他从不主动帮一把。
在爸爸的行为熏陶下,宁宁也养成了坏习惯。
好榜样能让宝宝变得更“好”
幼儿园换了一位新老师,对孩子们说话声音很响,不如以前的老师温柔可爱。豆豆为此很烦恼。
有一次,新老师在批评一个孩子,豆豆很不服气,挺身而出大声地质问:“老师,你为什么要骂他?”
从那天开始,豆豆很抗拒新老师,每天出发去幼儿园他就要哭。他的反常情绪让爸爸妈妈很担心。经过耐心地询问,爸爸明白了豆豆的心事,但是,他没有顺着儿子的心思去批评那位老师,而是跟儿子商量:“其实,我们觉得新老师也很爱孩子呀,她可能是因为太忙吧。要不我们再试一个月,好吗?”
爸爸找了新老师交流,告之豆豆最近的情绪变化及原因,新老师了解后很惊讶,她没想到豆豆的情感如此丰富敏感。幸运的是,新老师很快地熟悉了孩子们的个性,调整了跟孩子们的交往方式。她主动跟豆豆聊天,让豆豆渐渐消除了抗拒心理。
不过,爸爸并没有把自己跟老师的交谈透露给豆豆,他只是鼓励豆豆继续观察新老师,让儿子自己去作判断。半个月过去了,豆豆有一天忽然对爸爸妈妈说:“我不想换幼儿园了,我觉得新老师一点也不坏,她也很可爱嘛!”
爸爸和妈妈都被逗乐了,豆豆能够从拒绝转为欣赏老师的“可爱”,爸爸从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观察到男孩对爸爸的模仿,从行为、言语,思想观念及价值追求方面,都可以看到爸爸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男孩是爸爸的影子”。
这不仅说明了宝宝最善于模仿,也说明了家长是孩子最易于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愿意与否,自己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等,时刻都在被孩子有意无意地模仿着。所以,爸爸应该特别注意一些生活细节的处理,努力做儿子的好榜样,身体力行地帮助宝宝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跟着儿子去探险
男孩是个不安分的小家伙,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无穷无尽的好奇,似乎什么都想扒开来弄个究竟。探索、冒险是男孩的天性。有的宝宝,不管你给他什么,他都会先往嘴里塞,其实不是他想吃,而是想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一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有的宝宝,无论看到什么,都想伸手去摸,没有他爬不到的地方,没有他不敢碰的东西。
探索是一件好事,不过也会累坏家长。稍错眼珠,宝宝可能就会闯祸了。因此,家长总是要小心看护,既要保护他的求知欲,又不能让宝宝在“探险”的过程中受到伤害。
怎么办呢?做为爸爸,就不如和儿子一起享受这样的探险旅程,全程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儿子如何开始,如何汲取有益的知识,如何保护自己,还有如何善后。
比如,宝宝喜欢摆弄钟表,爸爸可以和他一起拆开来看,用宝宝可以听懂的语言,为他讲解原理,满足他好奇心的同时,又能让他明白一个新知识。
爸爸与儿子互动的“毛毛虫”游戏
谦谦2岁了,很喜欢在家里的地板上爬来爬去,自己做出各种小动物的样子,口中还学着它们的叫声。不过,由于家电很多,到处都有电线和插座,这么爬也不安全。
于是,爸爸想出一个办法,和谦谦一起做一个手脚并用的“毛毛虫丛林大探险”的游戏。开始时,爸爸唱儿歌:“毛毛虫,真可爱!”并且和宝宝一起,伸出双手的食指,有节奏的一曲一直。当唱到“爬到爸爸身上来”的时候,爸爸和宝宝将“毛毛虫”(手指)往对方身上爬,然后“爬呀爬,爬呀爬”,变成手膝着地的自由爬行。
“爬呀爬,爬呀爬,爬到恐龙那里去”,爸爸和宝宝迅速爬向玩具“恐龙”。玩游戏的过程中,每当看到电线和插座,爸爸就告诉谦谦:“这个碰到了,会让你的手很痛,千万不要碰呀!”此时的谦谦,当然很听话地记住了爸爸的告诫。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玩具来替换“恐龙”,方式是一样的。通过这种父子参与的游戏,使宝宝在探索过程中,能够锻炼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培养其良好的方位感,顺便还增强了宝宝的安全意识。
而且,爬行还有利于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是男孩特别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手指的屈伸可以有效地促进宝宝小手肌肉的灵活与协调性,促进大脑的发育。
在爸爸的带动下,宝宝也玩得更高兴、更投入,收获也是最大的。
教宝宝在冒险的错误中学习
爸爸带着两岁大的奇奇去一位美国友人家做客,聊天时,儿子突然打翻了桌上的水杯。爸爸皱着眉头,教训儿子:“你看看你!还不赶快把杯子拿起来!”他边说边试着找寻可以擦拭的东西,完全不理会当时已经“吓呆”的奇奇。
这时,美国友人拿来了两样东西:一是厨房纸巾,二是海绵。爸爸赶紧接过纸巾,开始收拾残局。友人却把海绵递给了他的儿子。已经吓呆的奇奇,始终不敢移动,只是看着友人跟爸爸,而爸爸也不明白朋友的意思。
友人干脆亲自示范,把海绵往那摊水上一放,立刻就有“积水”被吸收了,他还把海绵往那已经被倒空的杯子内一挤,水又流了出来。
奇奇见状,立刻有了兴致,他尝试用海绵吸干他刚刚不小心打翻的一片“汪洋”。之后,友人还继续让奇奇玩。他把其他杯子里的冰块拿出来,要奇奇随时留意,如果冰块融化变成水之后,就立刻用海绵将水吸干。这下子,奇奇有了任务在身,更加着迷,也不再惊慌了。
爸爸虚心向友人请教,友人说,这招(指海绵吸水)是他多年前当幼儿园老师时,教学生学习处理善后的方式。他还说,孩子,尤其是爱冒险的男孩,多半都是在尝试及错误中学习,“犯错”是一定会有的,不必太在意,教他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善后,积累经验,得到意外的收获,才是家长最需要做的。
我们的建议:
1.爸爸应该成为儿子探险精神的鼓励者,而不是破坏者,动辄以粗暴或嫌弃的态度吓阻孩子的尝试,只会适得其反。
2.带着儿子去探险,不是让你带着宝宝去跋山涉水,而是希望爸爸参与宝宝的探索过程,和他互动,对他进行启发和教育。
3.爸爸要允许宝宝对一定危险情境的探究。通过对危险情境的探究来培养宝宝的冒险精神,增加他的安全感。最好,爸爸能够成为某些特定情境的设计者,对宝宝进行有计划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