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尼先生牵着那两匹驮着我们所有人行李的马,此外他瘦削的肩上还扛着一柄重重的来福枪,这是用来防范熊和狼的攻击的。今天和第一天的天气几乎一样,同样是酷热难当且尘烟弥漫。我们今天要赶的路是翻过一道道平缓的棕褐色丘陵,这一路的植被同第一天并没有大的不同,只不过我们还看见了长得十分奇特的塞宾松树(Pinus Sabiniana)。塞宾松树在这里不是散长在蓝色的橡树中间就是自己形成了一片小小的树丛,它们的枝干长到了15~20英尺高度的时候就会分叉成两支以上的枝丫,有的笔直生长,有的斜着生长,每个枝丫上都长满了长长的灰色针叶以及凌乱的枝杈,这些都不足以形成阴凉的树荫。塞宾松树和其他的松树长得并不相似,它更像是棕榈树。它的松塔会长到6~7英寸那么长,直径也大概有5英寸左右,重量比一般的松塔重,就算从树上掉下来很长时间它都不至于完全腐烂。所以塞宾松树的树下一般都铺满了掉下来的松塔。塞宾松树的松塔里富含油脂,可以用来生火或是烧篝火,它的照明效果在众多的燃料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我所知道的只有玉米穗能比它强。“堂吉诃德”德莱尼先生告诉我,掘食印第安人喜欢大量收集塞宾松树的松塔,因为他们以其中大小同榛子一般的松子儿作为食物。太神奇了,他们居然拿同一种果实既作为供奉神的食品也作为燃料!
1869年6月5日
今天早上,羊群就好比是移动着的云朵一般随着我们在山麓上攀爬了好长一段时间。几个小时过去,我们和羊群到达了皮诺布兰克山(Pino Blanko)侧面的一块台地,那里轮廓分明,可以让我们休息一下。突然我对塞宾松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忍不住要为这种长得像棕榈树一般奇特外形且身姿挺拔的松树画上一张素描。可是如此兴奋过头的我显然画不出好的素描。幸运的是我有足够的时间在那里停留,最终我还是完成了一张让自己比较满意的素描,画里除了有塞宾松树外还有从西南角俯视下的皮诺布兰克山峰的美丽风景。言归正传,台地上还有一块小小的田地和一片葡萄园,它们边上有一条小溪,可以满足灌溉的需要。溪流顺着峡谷而奔涌直下,挂出了一道风景瑰丽的瀑布。
就在我爬上台地最高最开阔的顶部时,海拔1000英尺的高度所带来的开阔视野叫人油然生出一份兴奋,而那些收入眼底的景致也叫人有了诸多的憧憬。默塞德山谷中的一段就位于被人们俗称为马蹄弯地(Hourseshoe Bend)的地方。站在高处,这一地带的雄壮恢宏都可以尽收眼底。在我看来,这一地带仿佛正混合着1000种优美的乐音来发出自己最为磅礴的呼唤。在那陡峭的斜坡之上,松树就仿佛羽毛一般装点着山坡,还有那丛丛的石兰科常绿灌木,阳光洒满了它们中间的空地。更有那层层叠叠,带着优美体貌的山丘和山脊,在向远处绵延时越来越高,渐渐地同远处的山峦融在了一片朦胧之中。还有一簇簇的沙巴拉灌木生态群(Claaparral)覆盖整个山间,这其中有不少是藜科属植物(Adenostoma),它们很是奇特地生长着,彼此紧紧地挨着,密得就仿佛是地上覆盖上了一层细腻柔软且丰厚的毛绒,这其中没有高大的树木,更没有裸露的地。远远望过去,那起伏连绵,布满毛绒的山峦就像是绿色的海洋一般向前延伸,很有规律,它有机地将高山的雄伟壮观都融合在了一起,此外还加上了水光潋滟的河流在其中衬托点缀,水的柔软流进了山脉优雅的褶皱当中,它填补了每一个可能裸露在外岩石的夹角,那所有变质板岩中的凹槽和凸脊也好比是它一点点用砂纸仔细打磨和雕刻出来的。地貌整体的设计所呈现出来的无一不是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它所传递出的艺术美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何等的神奇啊!我怀着敬畏之心,久久地注视着眼前的景象,哪怕让我放弃一切我也愿意。我在这艺术设计当中竭尽全力去找寻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淬炼了如此的特色,如此岩石、植物、动物和天气之间的搭配。这几乎无处不在的美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上到天边,下到山间,不论是已经造就的,还是正在造就的,绵延千万年,生生不息啊!我凝视,我怀想,我憧憬,我渴望,我的思绪都在这当中,一直到羊群远离了我的视线,这才回过神来匆匆画下了一幅素描。只是这些仿佛都是多余的,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深深地烙印下了那片充满神圣色彩、线条和风貌的景致,永远地镌刻在了记忆当中。
这一天叫人陶醉不已,尽管到了晚上,天气变得清凉,天空中几乎没有云彩,可是我不熟悉的闪电却一直在其中闪耀着,仿佛是光团一般射入了树丛和灌木丛当中,一瞬间让人有一种视觉上的误差,似乎看到了无数只那种来自于威斯康星州牧场的萤火虫,振翼高飞而非我们所常见的“野火”。马尾上的长毛和毛毯上闪耀着的火星就在向我们表明因为有了这闪电,空气中的静电无处不在。
6月6日
我们一路翻过了一座座如小小波浪起伏一般的小山之后,最终到了这山脉里的第二块台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同此前并不一样的植被。部分开阔的区域生长着不少低地植物,其中有漂亮的大百合(Mariposatulip)以及其他品种的百合科植物,这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发现。我们之前在山麓丘陵上最为常见的蓝色橡树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加州黑栎树(Ouercus Californica),这种树相比橡树又大又美,且年年落叶的它们长着如手掌一样深深分裂开的叶子,这便是裂片。树上方的树干分开,很是挺拔,树冠广阔厚实,也会有裂片出现,造型看起来很是秀丽别致。这里的海拔已经高达2500公尺,因此一座大大的针叶树林长在这里,我们来到它的边缘,发现其中大部分生长着的都是黄松(Yellow Pine),当然还有一小部分的糖松(Suger Pine)。
那一刻我们被群山包围着,群山和我们一下子就融在了一起,它们引爆了我们的热情,还触动了我们的神经,将我们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都填满。身边的美将我们的肉体变成了如玻璃一样透明的物体,生动地成为这美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和空气、树木、溪流和岩石一样,在太阳的照射下以同样的方式颤动着。大自然和我们合二为一,这时的自己不再有老态龙钟,也不会有青春年少,身体既没有疾病也无所谓健康,总之一切都处在了不灭的永恒当中。此时我仿佛和大地蓝天一样,不再需要食物或是呼吸,天啊,这个变化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突然,那样的彻底啊!曾经的肉体牵绊在记忆当中已经慢慢模糊,只不过剩下来作为了我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的凭据罢了。因为生命所处的环境发生如此突变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啊!
松林中有一块空空的牧场,沿着它远远望去,我看到了优胜美地(Yosemite)上对着皑皑白雪的山峰,它就在莫赛德河源头的附近。蓝色的天空下,更确切地说在蓝色的空气中,我感觉它们离我是那样的近!此刻它们的轮廓是那样的清晰!这蓝色的天空,蓝色的空气好像和它们也融为了一体,它们用一种令人难以自持的撩拨引诱方式来勾着我,我在思考自己是不是要前去看看。为此我每日每夜都在虔诚地祈祷。如此的机会几乎让我无法相信它确实真真实实地存在着。能承担此神圣任务的人必是贤达的人,自然可以欣然前往,可是我呢,只不过是流浪在这爱情纪念碑当中的一个普通人,但我也愿意成为一个最卑微的随从随之欣然前往。
考尔特维尔附近有一丛藜科植物,我在那儿的背阴处找到了一枝卡勒修图斯属百合(Calochortusalbus),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在百合的另一边有一株智利铁线蕨(Adiantum Chilense)。卡勒修图斯属百合花为白色,底部内侧微微泛紫,因此花儿看起来好比雪的结晶一般纯净,见过的人都过目不忘。如此圣洁的花朵,有谁见过能不爱上它呢,何况它的芳泽足以让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纯净。粗鄙的登山者见到它之后行为会变得检点。有了它的存在,即便没有其他植物世界也会变得丰饶富足起来。它们在路边生长着,仿佛在向我布道,追上那如云朵一般的羊群确实困难重重啊!
下午我们路过了一块草木丰沛的草场,挺拔高大箭镞形的笔直黄松将其环绕,这其中还不乏一些形貌高贵的糖松。和黄松截然不同的是,糖松的枝丫羽翼一般向高处伸展着,盖住了其他松树的枝头。糖松看起来十分尊贵,松塔大概有15到20英寸左右,挂在枝丫的末端,像摇曳着的流苏,有着华丽的装饰效果。曾经在格里历锯木厂(Greely Mill)我见过糖松的原木,木头除了底部因为砍伐而造成几处支棱和参差之外,其他的原木部分还都保持着浑圆匀称的样子,看上去就像是加工过的。锯木厂和伐木厂满满都沁着糖松甜丝丝的味道。在糖松的树下硕大的松塔和纤细的松针铺满地,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绚丽。松塔掉下来时鳞片一般的鳞针(Scales),还有种子的翼瓣(Seed-wings)、果壳等都掉落在树下,那是松鼠们大快朵颐的最佳地方。松鼠们从鳞针那规则排列的螺旋状处一点点剥离,露出松子,那就是它们的口粮。一般鳞针的底部会有两粒松子,一个松塔上就包含有一到两百粒松子,这足够松鼠们开心地饱餐一顿啦!道格拉斯松鼠(Douglassquirrel)吃松子的方法则与众不同,它们更喜欢把黄松以及其他松树掉落下来的松塔倒着在地上一直滚,滚到松子露出为止。
松鼠喜欢背贴着树身坐着,这是它们的习惯动作,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吧。只是奇怪它们这么做却从来不会贴得满身都是树胶,即便是爪子和腮边的胡须也从来没有弄脏过,更重要的是它们还习惯把自己吃过的松塔壳、屑都一点点整齐地堆起来,和古人堆积贝壳和陶器成贝当堆(Kitchen-middens)那样,非常整齐利索,还十分赏心悦目。
那布满了朵朵白云且流淌着清凉溪流的地区,我们正一步步接近。中午时分,我们突然发现优胜美地上空出现了壮观的积云。这片广阔的莽原被漂浮流动的泉水滋养着,道道溪水在层层叠叠的山峦当中发源于珍珠色的小山和溪谷间,然后在碧空之下流经大地,给予这片土地最甘甜的云影和甘雨。天空中此时的云朵变化多端,美不胜收,不论地面上的岩石线条如何多样,造型多么精致细腻都无法与之相媲美。云彩构成的苍穹同高耸的山峰一同膨胀升起,形成一如优质大理石那样洁白且轮廓鲜明,又仿佛初创世界时所展示出那样叫人难以忘怀。雨云尽管都转瞬即逝,可是它却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足迹在千万繁华绿树中,它们因为有了雨云而有了生命,溪流和湖水也有它们的足迹,它们因为有了雨云而丰沛。不管我们是否察觉,岩石上也有雨云深深的足迹。
我始终在细致观察藜科灌木丛(Adenostonma Fasciculata),只因它很是奇特,见了它之后我就忘不了了。第一次它吸引我注意力是在马蹄弯道附近,就在靠近考尔特维尔第二台地的低洼山坡那里,藜科灌木丛在那里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几乎已经成了一片无法跨越的丛林,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晦暗的黑色。藜科灌木属于蔷薇科(Rosefamily),大概有6~8英尺高,而其中有8~12英寸左右的白色小花按照总状花序(Inracemes)排列。它叶子的形状是圆形针状,树皮微微泛红,树龄大的灌木就会有很多斑驳的条纹出现。炎炎烈日之下,灌木生长在暴晒的山坡上,和草地一起都被骄阳烈焰所灼烧,可是它能由根部再生。可是很多生长在灌木丛中的树木却在炎热的暴晒下失去了生命。无疑,这顽强的灌木丛最终会长成一片绵延不断的灌木林带,当中不会有其他的树种,秘密就在于生命力的差异。能和它们一样的还有几种石兰科植物,它们同样能浴火重生,只有它们能与藜科灌木相生。此外,还有一部分菊科的植物在灌木丛当中,譬如巴夏利属(Baccharis)和麻苑属植物(Linosyris),另外还有百合科的植物(Liliaceous),譬如卡罗修图斯属和布罗迪亚属(Brodiaea)植物。它们之所以能存活是由于自身的鳞茎深深地扎在了土壤最深处,因此似火的骄阳对它们来说没有巨大的摧毁力。还有不少鸟类会选择在这片巨大的灌木丛中栖身,就如彭斯所说的“小巧、油亮、怯生生的胆小动物”。在这片灌木丛边缘有一些空旷洼地和小径,冬天的时候因为躲避暴风雪而从高山牧场里下来的鹿群在这里找到了食物和避难所。这植物太让人敬佩了!它们此时正是花期,于是我摘下了这些美丽且散发着香气的花儿,并扣在我的扣眼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