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
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改名张廼莹(“廼”同“乃”)。
生父张廷举(1888~1959),字选三,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获奖励师范科举人,中书科中书衔,先后在汤原、呼兰等地任教并担任地方教育官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参加土地改革,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被定为开明绅士。
生母姜玉兰(1886~1919),婚后生一女三子,长女荣华(即萧红)、长子富贵(夭亡)、次子连贵(即张秀珂)、三子连富(夭亡)。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4年(3岁)
大弟富贵出生。
1915年(4岁)
大弟富贵夭亡。
1916年(5岁)
二弟连贵(张秀珂)出生。
随母回娘家省亲,二姨姜玉环得知外甥女大名张秀环,坚持要父亲为其改名。
外祖父姜文选将萧红的学名改为“张廼莹”。
1917年(6岁)
7月9日,祖母范氏病故。其后,萧红搬到祖父房间,祖父开始口授《千家诗》。
1919年(8岁)
三弟连富出生。
8月26日(农历闰七月初二),母亲姜玉兰不幸感染霍乱,三天后病故。三弟连富被送往阿城张廷举四弟家寄养。
12月15日(农历十月十四日),张廷举续娶梁亚兰。
继母梁亚兰(1898~1972),婚后生三子(张秀、张秀琢、张秀琬)二女(张秀玲、张秀珑)。
1920年(9岁)
秋,入呼兰县乙种农业学校女生班初小一年级就读。该校俗称龙王庙小学,后改称第二十国民小学、南关小学,现为萧红小学。
1921年(10岁)
三弟连富感染霍乱夭亡。
1922年(11岁)
弟弟张秀珂入龙王庙小学初小一年级就读。
1924年(13岁)
夏,初小毕业。
秋,入北关初高两级小学校女生部高小一年级就读。学校位于城北二道街祖师庙院内,后曾称为道文小学、第二初高级完全小学校、胜利小学校等。不久,张廷举出任该校校长。
1925年(14岁)
秋,转入呼兰县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即后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校的女生部,该校校址在今呼兰县第一中学院内),插班高小二年级。
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全国人民抗日反帝爱国的热潮风起云涌。受这股潮流影响,呼兰县中学联合会发起游行、讲演、募捐等活动,支援上海工人、学生们的斗争。萧红积极参与这一社会活动,并与同学傅秀兰一起到居住县城东南隅有钱有势的“八大家”募捐。
7月末,呼兰县学生联合会在西岗公园举行联合义演,答谢义捐民众。萧红在话剧《傲霜枝》中扮演一个贫苦的小姑娘。
1926年(15岁)
6月末,高小毕业,到哈尔滨继续上中学的愿望遭父亲、继母反对。萧红激烈抗争。
1927年(16岁)
夏,因抗争无果,扬言要到天主教堂当修女,张廷举终于妥协,同意萧红继续读书。
秋,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就读,该校前身为私立“从德女子中学”,现名为萧红中学。
1928年(17岁)
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五),祖父张维祯八十寿诞。
6月,张廷举出任呼兰县教育局局长。
9月中旬,张廷举转任黑龙江省教育厅秘书。
11月9日,哈尔滨市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发起反日护路游行示威活动,史称“一一·九”运动。萧红参加游行,主动担任宣传员。
1929年(18岁)
1月初,由六叔张廷献(张廷举的异母弟)保媒,萧红父将其许配给哈尔滨顾乡屯汪恩甲,两人正式订婚。半年后,萧红了解到汪恩甲的庸俗和吸食鸦片的恶习,萌生退婚之念。
6月7日,(农历五月初一),祖父病故,回家奔丧。
11月17日,苏军攻占满洲里和扎兰诺尔。是月中旬,参加“佩花大会”进行募捐。
1930年(19岁)
4月,陆哲舜从哈尔滨法政大学退学,就读北平中国大学。
春,萧红向父亲表达初中毕业后到北平继续读高中的愿望,遭到拒绝。
夏,初中毕业。父亲和继母主张萧红与汪恩甲完婚。在同学徐淑娟等人的鼓动下,萧红准备抗婚求学。
初秋,假意同意与汪恩甲结婚从家里骗出一笔婚费,出走北平,入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高中一年级就读。与陆哲舜在二龙坑西巷一小院分屋而居。家中震怒,给陆家施加压力。陆家劝说无果,断绝陆哲舜的经济来源。
冬,陆哲舜向家庭妥协。
1931年(20岁)
1月中旬,回呼兰,遭软禁,精神极度痛苦,后与家庭和解。
2月下旬,返回北平。
3月初,返回呼兰。
4月初,随继母搬到阿城福昌号屯,开始长达六个月的软禁生活。
10月3日夜,在姑姑和七婶帮助下,离开福昌号屯逃至阿城,旋即乘火车逃至哈尔滨。
10月上旬,开始在哈尔滨街头流浪,生活困苦不堪,再次与汪恩甲交往。
12月初,住进在东省特别区第二女子中学就读的堂妹张秀珉宿舍,经张秀珉、张秀琴姐妹斡旋,在该校高中一年级插班,十多天后发现自己怀孕不辞而别,与汪恩甲住进道外东兴顺旅馆。
1932年(21岁)
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
春,创作《可纪念的枫叶》、《静》、《偶然想起》、《栽花》、《春曲》等诗。
5月中,汪恩甲离开东兴顺旅馆,被家庭扣下。
6月中,因欠旅馆食宿费四百余元,萧红被扣为人质,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其卖入低等妓院抵债。
7月9日,向《国际协报》文艺副刊主编裴馨园发信求助。裴馨园随即带人到旅馆探访,并与友人商讨营救方案,未果。
7月12日黄昏,萧军受裴馨园之托到东兴顺旅馆探访。二萧第一次相见,相互倾慕。次日,萧军再来旅馆,两人迅速陷入热恋。
8月7日,松花江决堤二十余处,整个道外区顷刻一片汪洋,街可行船。
8月8日黄昏,舒群泅水前往东兴顺旅馆探望萧红。
8月9日上午,搭搜救船离开东兴顺旅馆,住进裴馨园家,不久,与裴家人产生隔阂。
8月底,在哈尔滨市公立第一医院(现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产下一名女婴,旋即送人。
9月下旬,被接回裴家。几天后与萧军一起搬出,住进欧罗巴旅馆。
11月中旬,二萧从欧罗巴旅馆搬出,安家于商市街二十五号。经金剑啸介绍,参加“牵牛坊”活动,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1933年(22岁)
年初,在萧军鼓励下,参加《国际协报》征文,开始文学创作。
4月18日,完成长篇纪实散文《弃儿》。该文连载于5月6日至17日《大同报》文艺副刊《大同俱乐部》。此后,陆续创作了小说《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看风筝》等。
7月,参加“星星剧社”活动,排演《小偷》、《娘姨》等剧目。
10月3日,与萧军的小说、诗歌、散文合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五日画报》印刷社出版,引起满洲文坛注意,作者被誉为黑暗现实中两颗闪闪发亮的明星,奠定了二萧在东北文坛的地位。
10月中旬, “星星剧社”解散。
12月,《跋涉》因有“反满抗日”倾向而被查禁,二萧在哈处境日艰。年底,与萧军计划离开哈尔滨。
1934年(23岁)
3月中,舒群来信,约二萧去青岛。
4月20日至5月17日,小说《麦场》(即《生死场》前两章《麦场》、《菜圃》)连载于《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
5月间,因病在萧军乡下友人家居住十多日调养身体。
6月12日,与萧军悄然离开哈尔滨。
6月15日,与萧军经大连抵达青岛。端午节后搬进观象一路一号。不久,舒群、倪青华夫妇搬来同住。
9月9日,完成《麦场》的创作。
10月初,二萧以萧军的名义致信鲁迅。不久,鲁迅回信,二萧备受鼓舞。
11月1日,二萧与作家张梅林乘坐“共同丸”客轮离开青岛,次日抵达上海。与萧军住进拉都路上的一个亭子间。次日,给鲁迅去信。
11月4日,得鲁迅回信,从此开始与鲁迅先生的书信往来。
11月30日,二萧与鲁迅全家在一家白俄咖啡馆见面。
12月19日,二萧赴鲁迅夫妇的宴请,结识茅盾、叶紫、聂绀弩夫妇等人。
1935年(24岁)
3月5日,在鲁迅推荐下,小说《小六》发表于《太白》第一卷第十二期。
3月中,开始写作《商市街》系列散文。
5月15日,完成系列散文《商市街》。
6月1日,散文《饿》在《文学》第四卷第六号上发表。
6月中,搬到萨坡赛路一九〇号唐豪律师家。
10月,因《麦场》公开出版无望,决定自费印行。《麦场》改名为《生死场》。
11月6日,与萧军第一次赴鲁迅家宴。
11月14日,鲁迅为《生死场》作序。
12月中,《生死场》作为“奴隶丛书”之三假托“荣光书局”自费印行,作者署名“萧红”。该书收鲁迅《序言》、胡风《读后记》。
1936年(25岁)
1月19日,与萧军、聂绀弩等人共同编辑的《海燕》创刊,当日售完2000册,鲁迅夫妇携海婴在梁园设宴庆贺。《海燕》创刊号载萧红散文《访问》。
3月1日,散文《广告员的梦想》载《中学生》第六十三期。此后,《同命运的小鱼》、《春意挂上了树梢》、《公园》、《夏夜》等多篇散文先后在《中学生》杂志发表。
3月中,与萧军搬至北四川路“永乐坊”。
3月23日午后,在鲁迅先生家结识美国作家史沫特莱。
4月15日,《作家》创刊号载萧红小说《手》。
春,陈涓回上海,萧军与其产生情感纠葛,萧红受到巨大伤害。
5月16日,鲁迅病重。月底,连续多日前往鲁寓。
6月15日,在鲁迅、茅盾、巴金等67位作家联合署名发表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
7月中,决定东渡日本一年,并期待与在日本留学的弟弟张秀珂会面。
7月15日晚,鲁迅夫妇设家宴为萧红饯行。
7月16日,黄源设宴为萧红饯行,饭后与萧军、黄源到照相馆拍合影一张。
7月17日,乘船赴日。
7月21日,抵达东京,在黄源夫人许粤华的帮助下,开始旅日生活。
7月26日,给萧军去信,告知弟弟张秀珂已于7月16日回国。
8月中,散文集《商市街》作为由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第十二册,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内收散文41篇。
9月初,为《大沪晚报》写作纪念“九一八”的散文《长白山的血迹》。
9月12日晨,遭日本便衣警察盘查。
9月14日,进入“东亚补习学校”学习日语。
9月中,散文集《商市街》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