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方式也有可能将友情磨灭掉,那就是许多人结交朋友只是为了享受朋友之乐,却不乐意承担相关的责任。这种有些自私的友情会让我们发现,朋友的性格或特点自己也并不是全都喜欢。朋友间最忌讳的事情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每次形式都有所不同。就像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一样,有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特征存在于他们的性情中,那就是喜欢用普通或庸俗的眼光去看待各种事物。当然,也许正是这种心理让他们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取得了物质上的收获。很直接地说,不同程度的懒惰心理是很多英国人普遍拥有的,这可能也就是封建专制所遗留下来的毒瘤,一直到现在都存在于我们身上的原因。所以,我们对成功太过推崇,渴望得到人们的尊敬,想要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期盼得到成功人士的赏识。这所有的表现,都源于一个“利”字,所以才会让那些“无利”的朋友们望而生畏,不敢亲近。
在我印象中,曾经有一段原本可以建立的友谊,因为一方所有的一种习性而破裂了。我将那种习性称为“城市”,我想表达的具体意思是这个人太过崇拜阶级荣耀,这一认识上的偏差太过坚不可摧,无法改变。这人表现得有些与众不同,他总是喜欢结交有地位的人,还总是妄想从别人身上搜寻到懒惰的痕迹。我认为这是最为庸俗和原始的行为思想了。这种行为一般来说是来自于一种错误和不清晰的认识,但还掺杂了被自身高尚情操所打败而衍生出的一种自然的耻辱感。这个特例中的主人公一心想要甩脱这个误区,可是他却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高尚。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将自己殷勤、友善的一面展示在那些有地位的人面前。我觉得,只要他心中没有这样肮脏的想法,也就不需要将心思花在这上面,也许他反而真的能和一些达官贵人成为朋友。
总有一种截然有异的“懒散”,存在于一群善良又努力的朋友中间,这也是我常常说起的中产阶级职业化的“懒散”。这些人太过看重成功,只乐意结交一些达官贵人。随着了解的慢慢加深,他们会逐渐感觉到对方缺点所带来的不快,但却忘记审视自身的不足,这样下去就会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矛盾也不断出现。假如双方都能坦诚相待,正视自身的缺点,其实也是一件无足挂齿的事情。可是,他们都想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在别人面前,想让对方认识到自己要比他想象中的更加无私。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双方更加难以互相认同。于是,当他们交往到一定地步时,哪怕彼此都有着很好的性子,但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磨损终究还是会显现出来,而双方的情谊也会因此渐渐消亡。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从它当中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希望能从自己钦佩之人身上得到单纯的趣味,可是却又不愿意接受对方的不完美所带来的责任,更不愿意宽容地去接受这种不完美。这种友情吸引,最不幸的地方在于,它开始于某种过于理想的思想,而不是人之间公平的同志情谊。过分理想化的友情很容易出现危险,当双方都怀揣这种理想主义,起初彼此都会互相吸引,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但随着交往的逐渐深入,只要有一方感受到不舒服,便会格外地难受。这种友谊破裂的一个关键原因,一般都是由于理想主义的一方因为对方让自己感受到希望的破灭而倍感失望所造成的,但是对于自己曾把对方幻想成一幅理想的蓝图这一错误想法,他却没有任何自责。
这种类型的友情总是带着某种强烈的感官色彩。双方都是因为交往的深入而消沉,这就像卢梭所犯下的那个错误一样:他没有亲手抚养自己的孩子,而是将他们送到了育婴室。而错误的根源则在于,双方对于自然发展中的友情所产生出的结果都选择了逃避态度,说起来,最终还是因为自私,他们永远都只考虑到自己缺乏的和希望的东西,却忘记用感恩和平静的姿态去对待这份纯粹的友情。
人们总是会说,每个人都有责任告诫自己的朋友,让他们正视自己的错误。但我却认为这是一个被曲解的原则。它的本质触及了最纯真的友情,而自由则是其中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自由没有被义务所牵制,并非来自于某种责任。我当然不是在唆使人们只要索取,不要付出;而是在说,人们必须给予自己的朋友足够的尊重,这就表示,不要试图去引导自己的朋友,除非对方自己有所要求和希望。还是将朋友的错误留给那些更为严厉的批评者们去指责吧,就像谢里登说的那样,那些朋友们有着“该死的好性情”。不过,朋友必须要认同朋友所认为的美好与真理,哪怕他也许正在用另一种方式追寻。给予朋友鼓励与信任是朋友应尽的义务,反对与责备则不是朋友应该做的事情。双方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真心喜欢彼此,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意见或被强迫不情愿地喜欢某人。最关键的是,这必须是在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之下,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除了某项协议或合同,不然是没有什么能够将两个互相不欣赏的人,强行拉在一起成为彼此珍惜的好朋友的。说到底,人终归只会对上天负责。一个偏离正道的人,就好像一只迷路的小羊,除非这只小羊自己发出求救信号,不然另外的羊是没有义务和责任将它推回正途的。
也许大家会说,在现实中为我们指引道路的牧师或导师,却并没有和我们成为地位相等的朋友。假如真的在朋友间区分地位高低,那地位低下的人必须具有奉献精神,为对方无怨无悔地付出;而处于高位的那位则不能强迫对方去做他不情愿的事情,不然双方的关系就会变得不够公平,要想成为掏心掏肺的朋友就很难了。因为,无数平常的举止以及简单的话语才促成了这种纽带的形成。能够将两颗坦诚的心用真诚串联在一起,这种情形的出现是最为理想化的,这样一来,哪怕出现错误的行为也不会让彼此感到尴尬,这将会是世上最单纯、热烈与坚固的感情。可是,这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
最寻常的状态,往往是双方都含着一颗敏感或情绪化的心,在相处的初期会相互进行经验交流,将自己脑中最为美好和让人受益的东西作为话题进行谈论。希望彼此都能产生这种感受:这个人能让我轻松地展露自己,他的性情简直就是我最好的补充!假如真是这样,那将是一个非常奇妙和有意思的进程。打一个比方,当我们从远处观望城市,会觉得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景象,尖锐的塔尖与高大的城墙相互交错,透露出一股庄严的荣誉感;可是当我们真正走近它,会发现破烂崎岖的道路让人难以出行,暮气沉沉的集市上没有半个人影;阴沉沉的房屋凌乱地排列着,疲劳和满面愁容的人坐在门口,看上去怪异不堪、极不正常。走过大街,城内被废墟占据,阴暗潮湿的环境成了无数阴郁生物的乐园,随意翻开一块石头,所有怪异与神奇的东西都暴露在阳光下,打着滚仓皇而逃。我们开始认为,这好像并不是自己一开始想要到达的地方。原来,我们对于浪漫的想象不过只是流星赶月的那一瞬间的亮光而已,也不过只是我们心中升起的一种莫名的情绪而已。因为,我们为了找到心目中的那座城,重新出发。我们在地平线上看到了一座小山脉,后面就是一座新的城市了,我们马上就能脱离这个普通人生活的无趣之地了。可是,若想培养出真正的友情,就得从每条普通的大街小巷、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开始,持之以恒。只有我们真正走遍一座城镇,才会发现它的美好与魅力。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蕴藏在其中的那种灿烂又充满追求的生活,当我们居住其中,便能感受到这份乐趣。而那些点到为止的旅行者们,将永远都无法到达真正的终点。美妙的情谊在我们心中渐渐发芽,朋友间的爱也越来越壮大,因为我们的坚持不懈,生活将许多额外惊喜奖励给了我们。我们打开一扇门,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然后进入一座烟雾缭绕的庙宇,墙壁上的窗户落满了灰尘,在夕阳的照射下形成绚丽多彩的光影。祭台上人来人往,一场神圣的仪式正在举行。多么有趣又美好的画面啊!实际上,假如用一种旅行者的心态来看待友情,那友情将永远难以形成。这样一来,不停地寻求浪漫与美景成了此行唯一的收获。偶尔,也会有旅行者变得有耐性,停止游荡,在一个地方开始了安逸的生活,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最好的友情,往往都是从某种相似的习性开始稀里糊涂进行交往,而后随着交往的逐步加深,才渐渐开始发现当中的价值与美好。
为了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也希望人们能够给予我宽恕,我将自己的某些观点向两位英明、和善又宽容的女士进行了宣告。之后我们还有了更深层次的交往,她们都有着尊贵的社会地位,不过对于这些,我从不在意。对于她们对我提出的宝贵建议,我并不打算进行展示,我认为这是对她们的一种尊重。我坦诚地对她们说,这一章的写作我并没有完成。我需要某种灵感上的刺激,才能将本章的最后段落完成。在此,我不能照搬她们的原话。我觉得,阐述这个问题时她们采用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就好像两个极具创新意识的人,把祭台上的谷、酒、油都看作了另外一种美丽又神秘的事物,在朋友面前展示出来。不过,她们表示,虽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我只不过是对友情的一些外在表现进行了描写。她们表达了自己对于真正的友情核心所在的看法,对此,我认为自己必须毫无保留地表述出来。但当我要求她们举出某个表达友情纯洁与高尚的例子,或是两个同性或异性之间的友情逐渐完善与饱满,并且两人不能是情人或夫妻关系的例子时,她们却认为极其困难。
当我们在普通人的友情中间筛选时,发现总是会有一两个这样的情况出现,不过大部分都已经步入逐渐“凋落”阶段。事实其实是这样的:能够在情感领域形成这样最为高级纽带的主人公们,是多数女性和极少数男性。我们都认为,男性更喜欢从婚姻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因为个人情感需求对于他们来说不会形成某种依赖,而只是一种兴趣。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人生困扰、社会变迁、结构更新、观念进步、自然探寻,等等,这些都成为将男人们的精力逐渐消磨殆尽的因素。他们慢慢发觉,家庭才是自身情感最好的寄存处,因此,他们会觉得沉浸于其他情感关系中的男性太过于多愁善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