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芒画室坐落于巴黎一个不起眼的街道上,但是进入这个房间的人后来都在艺术史上留下赫赫的大名:高更、凡尔纳、梵高。当提奥引着梵高进入这个画室里,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对于这些先锋艺术家来说,提奥支持创新,思想开明,为人热情大方,是他们的好朋友。
“大家停下,提奥又来看望我们了。”一声兴奋的叫喊,把正在忙的画家们引了过来。
“大家好,今天我带了我的亲哥哥过来,他就是我说的那个画家。因为一直听我提到你们,所以也想来这儿向你们学习学习。”
“哦?是啊,提奥经常在我们面前提起你,文森特是吧?欢迎来到科尔芒画室。”
“你这身装扮可够个性啊,不过我喜欢,是艺术家的打扮。对了,你以前的老师是谁?”
“是毛威,他也是我的表兄。”
“哦,是呀,他可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的另一位大师呢。听提奥说你以前也在古比尔画廊做过事。这样说,你们家族的艺术积淀好浓厚啊,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肯定很幸福。”
梵高不置可否地耸了耸肩:“来看看我的画吧。”这明显是在转移话题,然后展开了他随身带的《吃土豆的人》的复制版。
旁边的画家一起围了上来:“啊,这真是你画的吗?不好意思,但是我想问一下你在画画中有没有受到米勒的影响?”凡尔纳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幅油画,抛出一个问题。
“好眼力,我确实很喜欢米勒,也经常临摹他的作品,因为我觉得他是个脚踏实地而且体贴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画家。”遇到了知己,梵高的语调格外兴奋。
“是啊,他的《拾穗者》确实很受欢迎。”
“那都是过去一个时代的事情了,现在哪还有人去学习他的画?颜色灰暗,一味追求真实,在现在的艺术圈都是过时了的。”旁边传来一句不以为然的话。
梵高扭过头,看到一个身材壮硕、毛发浓密、穿着西装抽着烟斗的男人。
“是啊,提奥也告诉我现在的艺术潮流不再是米勒式的现实主义了,所以我来到这儿啦,希望你们带我开开眼界。”
“那你可来对地方了,我们这儿可是引领了全巴黎最先进的绘画潮流呢。”此人自信满满。
“梵高,来看看这幅《日出》,这可是艺术新星莫奈的成名作,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凡尔纳热情地引梵高到一幅画前。
“这是什么啊?这幅画不是叫日出吗?为什么不去描绘太阳的形态,反而画出这么一团乱七八糟的颜色?”梵高皱了皱眉。
“你这个乡巴佬,你以为把画画成像你笔下那样,像照相机一样,画出一模一样的姿态就是好的了吗?你仔细来看看,不附图,绝对和过去的不一样。”
画上的景色与其说是他嘴中的日出,倒不如说是一团迷蒙的酡红色,这与传统的相机似的写实派截然不同。但是仔细观察,又能看出酡红、浅红、白色、灰色等颜色的变幻。盯着它看一会儿,就会神奇地发现这些颜色仿佛活了起来,那一团颜色不断在眼前放大、旋转、晕染,在人们眼前编织出一幅太阳被云层笼罩、努力冲破黑云束缚、一跃而出为天地带来光明的动态图景。可以说,正是内容的朦胧性和用色的过渡性产生了这种神奇的观赏效果。梵高愣愣地看着,仿佛沉浸在黎明日出的那种清新、活力的氛围中。“天啊,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啊?”梵高沉思了半天,只跳出这样一句赞叹和惊奇。
“再来看看修拉的这幅画。你感觉怎么样?”科尔芒老师热情地把梵高引入另外一幅画前。
“这又是怎么做到的?感觉和刚刚看到的《日出》又不一样。”
“是啊,他是一个画家,叫修拉。但是我们私下里又称他为数学家和科学家。你没发现这幅画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吗?是颜色。他这人倒是有一套,他从来不用调色板,你看到的颜色都是他用图形和点点在画布上自己调出来的。在上次的画展上,他真是出尽了风头。不过我还挺佩服他的,确实有两把刷子。”
几个人像导游一般为梵高介绍画室里陈列的“引领巴黎绘画潮流”的画作。梵高像第一次进入城市的乡下人,见识到五光十色的艺术世界:莫奈、塞尚、修拉、印象派、点染、光影……这些他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名词从这些人的嘴里蹦出来,让他陌生和困惑,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急切地吸收新知识的迫切感。
“科尔芒老师,我最近在巴黎看到了太多以前没有看到的画作,需要消化一下。你介意我在这儿当你的学生吗?我想和你们在一起,画出那些让人惊讶的画。”于是,梵高又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活。可是他这次的学徒生活同样只维持了三四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