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指责的话一旦说出口,如果别人没有及时反驳,抱怨者就会更加认为自己没错,于是,他们渐渐形成了习惯,常常“出口伤人”,殊不知,自己给他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故事中的司先生曾经有一群宽容的下属,他们愿意容忍司先生的脾气,但是换个地方,这种脾气无法宣泄,如果抱怨和指责没有任何凭据,谁愿意做另一个人的“情绪垃圾桶”?
抱怨指责反映了一个人的脾气禀性,不论是抱怨他人做得不够好,还是指责他人做得不够多,被抱怨者难免产生同样的怨气,甚至反问那个抱怨的人:“你自己做得如何?你以什么身份抱怨或指责我?在你抱怨或者指责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这些问题往往都不在抱怨者的考虑范围,可见,抱怨者太过自我,只看重自己看到的那一部分,考虑不到别人,长此以往,就会抱怨成性,遭人厌恶。那么,如何克服抱怨和指责?
1. 想要抱怨,先检讨自己的不是
抱怨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对于喜欢抱怨的人,气温升高一度也有可能成为抱怨的理由。每个人都会抱怨,遇到倒霉的事,抱怨两句不是什么大事,怕的是一直抱怨,把抱怨当成生活的全部。
想要抱怨的时候,不妨先想想眼前的“倒霉情况”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自己有没有责任,有什么责任。只要认清自己的责任,抱怨自然就说不出口,明明自己有错,怎么能去抱怨别人呢?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克服抱怨的第一步。
2. 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先想想别人的优点指责也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当别人犯了错误,作为上司、朋友、长辈、同事甚至陌生人,都可以指责,但要把握指责的“度”。特别是熟人之间,口无遮拦地指责会伤害到彼此的感情。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不妨先想想别人的优点,想到优点,口气自然会变好,说话用词也会更加委婉,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3. 想要抱怨指责的时候,立刻逼迫自己去做其他事不论抱怨还是指责,都是应该克服的习惯,想要克服并不难,只需要付诸行动。抱怨或指责的话到了嘴边,立刻闭嘴,去做别的事,工作、娱乐甚至看看风景,什么事都可以。一件事当时没抱怨,过后就不好再跟别人抱怨;当时没指责,也不好再“秋后算账”,如此一来,就会慢慢改掉这个习惯,让它再也不会困扰自己或他人的生活。
4. 常常思索抱怨内容,想想解决办法
很多人习惯性地对生活抱怨,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抱怨什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公司薪水低、工作累、没有发展,他们只知道抱怨,却不会因为这种状况试图改变自己。其实这不是在抱怨,而是在逃避,逃避进取也逃避机会,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惰性,一方面不满意现状,一方面又不知如何改变,也害怕改变现状。
抱怨和指责大都来自不愿改变现状的惰性,如果能常常想想自己究竟在抱怨什么、指责什么,想想如何解决这些麻烦,人们的心思就会不再为自己和他人的一时错误纠结,目光也会更长远。这个时候,事事不顺就会被看作一种考验,而不是一种不公正,如此,人们会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困境,积极解决,不顺自然也会变为顺利。
是是非非,何必纠缠不休
做事有打算、说话有分寸,都是成熟的一种表现。话在肚子里的时候只有一种:心里话。话一旦出口,就会被人认定某种性质,例如客气话、场面话、掏心话……有一种话常常作为日常生活的调剂,如果说得不多,它会成为人与人关系的缓和剂,以它的幽默和狡黠让交谈双方会心一笑;但一旦说多了,就成了让人反感的挑衅,甚至会成为拌嘴的导火索,这种话俗称“抬杠”。
抬杠的人有的是因为喜欢耍贫嘴,习惯性地和人唱反调;有的是喜欢认死理,别人说“是”,他们非要说“不”。抬杠到最后,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立场,只要对方说对的,他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证明不对,这时候,另一方也许已经经不住他们的咬文嚼字,干脆结束话题;也许从此对他们心怀芥蒂,成为日后相处的障碍。
抬杠不但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会让人损失很多东西,抬杠的人每天会把很多脑力和精力用在耍嘴皮子上,他们太过注重口头上的是与非、得与失,以致很难把精力集中到正事上。他们似乎把该办正事的精力全放在口头上,让人们怀疑他们为什么不去加入辩论队,如此也许能“发挥特长”,这并不是夸奖他们口才好,而是在讽刺他们只会嘴上功夫。何况,辩论的人能始终坚持自己的论题,使所有话都为自己的论点服务,抬杠的人只知道反驳对方,常常强词夺理,哪里有辩论的架子?
某所高中的两个老师喜欢抬杠,他们教的都是语文,在同一个办公室里,每天都能听到他们抬杠。一个夸A班的某学生作文好,另一个一定要抬出B班的另一学生,说他的文章更好。他们两个口头功夫下了不少,可是,两个人带的班级的平均成绩远远不如同一办公室的何老师。
何老师从不和两个同事抬杠,她知道这两个人抬杠成性,每次讨论课件的时候,她都会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你们说的那两套方法不错,现在我要说的是我的看法。”一句话堵住了两个同事的抬杠念头。何老师私下对朋友说:“他们每天都会为谁好谁坏抬杠,同样的时间,为什么不用来备课呢?何况,总是抬杠,没有实际意义不说,还影响同事间的感情,真不明白他们整天在想什么。”
抬杠的人有个特点,他们的思维灵活,反应也比平常人快,口才还很好,兼具刻薄和幽默,这些都让他们在抬杠中有话说。不过,“有话抬杠说”不如“有话好好说”,善意的言辞永远受人欢迎,而抬杠的人抬杠久了,总让人觉得不耐烦,不是认为他们在看笑话,就是认为他们在泼冷水。其实抬杠的人未必有这个意思,他们只是养成了凡事都要多说几句的习惯。
就像故事中不停抬杠的两个同事,他们的抬杠只是为了和对方过不去,无形中浪费的是自己的精力,还影响了同事间的关系。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好的学识、好的口才也是如此,抬杠的话说一两句尚可以表现自己的机智风趣,多了就成了令人厌烦的贫嘴,还是少说为妙。那么,如何“打住”抬杠的念头?
1. 克制自己的好胜心
抬杠其实是好胜心在作祟,凡事不愿落在下风,即使在口头上也不愿被人占了便宜,所以才会一句跟一句地和人抬杠。其实,口头上的胜负最不实用,就算抬杠赢了也不能显出你的真才实学,只会让人觉得你会耍嘴皮子。
好胜心人人有之,不甘落在下风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抬杠的人常常会给人一种感觉:这个人没有实力,只会抬杠。其实,这个抬杠的人未必没有实力,但他长久地和人抬杠给周围人形成一种错觉:抬杠是为了掩饰他在其他方面的贫瘠。有实力的人往往比较稳重,很少有多余的心力与人抬杠。
2. 拿实际成绩说话,不要耍贫嘴
抬杠又被称作耍贫嘴,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这种行为的不赞赏。耍贫嘴的确能给他人带来一些笑声,给生活带来一些调剂,但贫嘴耍多了,耽误的是自己。
真正好胜的人在意的不是口头上的长短,而是实打实的成绩。口头上的胜负不会被人记住,就算记住,也只能记下“那个人口才不错”这类算不上特长的表扬,但是,把口才用作抬杠,未免大材小用,不如将自己的好胜心用在该用的地方,还能做出一番成绩。
3. 不要总是否定别人
抬杠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喜欢否定别人,否定别人的话、否定别人的提议,他们没有什么原则立场,只是习惯性地否定一下他人,而他人知道他们在抬杠,也从不重视他们的意见。长此以往,抬杠的人说的话越来越没有分量,有时候说句正经话,别人以为是在抬杠,不予理会,换来他们自己的郁闷。
抬杠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偏见和误解,甚至会和他人结下芥蒂,而且这种芥蒂一时之间不会显现,等到显现的时候,二人已是结怨已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时时抱有尊重他人的心理,即使有时会说几句逗趣的话,也不要发展成抬杠。其实,抬杠的话到嘴边,缓和一下就可以变为一种幽默的调侃,喜欢炫耀口才,短时间又无法改变的人,不妨先试试这种方法。
好奇心,要适可而止
在人际交往上,人们较喜欢和成熟的人接触,因为成熟的人最会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分寸,你根本不用担心他们问出不合时宜的问题。而那些不成熟的人有时像是追踪新闻的记者,又像是哪个机构派来的人口调查员,一旦和他们谈话,并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的问题就会像机关枪射子弹一样,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你袭来。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从家庭到学习成绩,从交友到恋爱观,不论你如何表示不想回答这些问题,他们都会问个不停,一定要挖出答案。你不回答,他们誓不罢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
大概每个人都有过当“砂锅”的感受,不管你有多不情愿,对方就是不停地问你,不许你不答,换着花样逼问答案,你如果不告诉他们,他们会嗔怪你“不够意思”;你如果因此发怒,他们会说“开个玩笑,这样就生气”;你如果干脆不理,他们会说“装什么装,又不是什么秘密”……明明是他们不重视隐私,随口就问,到最后,错误都怪到了“砂锅”身上。
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就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也把别人当成过“砂锅”,有时候,你问别人一个问题,可能是出于好奇,可能是出于挑起话题的需要,那么你是否注意到别人听到问题时脸上闪过的一抹不自在?你是否留意别人在回答时字斟句酌,根本不想深谈?我们也都在不经意间提出过不受欢迎的问题,给别人带来不便。
小怡出国留学两年,回国后受到父母朋友的交口称赞,都说小怡“长大了”、“会说话了”。小怡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以前好奇心太强,在外面两年,碰壁多了,自然就学会了看眉高眼低。现在不会像以前一样,拉着人家问个没完。”
过去,小怡是个热情得过了头的女孩,特别是对初次见面的人,她怕冷落了对方,让对方不自在,总会抓着人问东问西。小怡是直性子,对“体重”、“年龄”、“收入”、“家庭状况”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不知道回避,常常让人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
现在,小怡仍然很热情,但不会让初次见她的人不自在,她会问一些轻松的话题,例如,“你今天穿的裙子好漂亮,是在哪里买的”、“听××说你擅长工夫茶,传授一点‘功夫’吧”等无伤大雅又能提起别人谈话兴致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从前小怡问问题,只要问题出口,不得到答案誓不罢休,现在,发现别人不想回答,她会聪明地换一个话题,让双方都不尴尬。
好奇心如果没有尺度,就会变成人人惧怕的八婆,即使你出于关心想要了解别人,也会被人理解为打探隐私,甚至怀疑到你的人品。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切忌交浅言深,不要在与别人不相熟的情况下就问东问西,这涉及一个人的修养。试想,如果一个陌生人对你问个没完,你会不会反感?会不会觉得这个人别有用心?
即使对熟悉的人,太强的好奇心也没什么好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秘密,不要以为你们的关系好,他就必须对你坦白。尊重别人的秘密是一种成熟,如果你们是朋友,你应该比他人更加尊重朋友的隐私,不要强迫朋友说不愿意说的事。任何时候,都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妨用下面几点来要求自己:
1. 不要打听别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