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范蠡急流勇退的做法,史家说法不一,褒贬皆有。但作为一个智谋家,范蠡是非常懂得权衡利弊关系的。在国家大局已定,勾践和国情即将发生大变化之前,他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结果保命修身,成为后人称颂千年的英雄。现在看来,他当初的所为不失明智,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大气。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功成身退”的思想在今天已经不太灵验,因为它会使人失去积极的进取心,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处世之道。其实不然,老子曰:“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其意思是说:成就功业,退位收敛,这是合于自然规律的。为什么说“功遂身退”合乎天道呢?太阳东升西落,大海潮起潮落,四季正常轮换,才有了这变化万千的世界,如果太阳不落、四季不变,那将会如何呢?势必走了极端,物极必反。我们知道,非分之想是人性的致命弱点。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一种过度的表现,如果不常加以祛除,听之任之,势必会前功尽弃,损失无数。
如何才能保住胜利的果实,让人生没有遗憾呢?那就要在急流当中选择勇退。由此可见,这种“退”既不是无原则地屈服,更不是软弱地退却,它是在充分了解对手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退守的策略,是暂时的缓兵之计,为的是保护好前一阶段的胜利果实,这实乃做人的至高境界。
的确,人们往往在成功的时候不能够清醒面对自己的处境,一味地留恋功名。懂得功成身退的人是识时务的人,他们知道如何保全自己、成就别人,这是一种高深的处世哲学,更是一种难得的儒雅之风。
慧心物语
在急流当中选择勇退,这既不是无原则地屈服,更不是软弱地退却,而是一种退守策略,暂时的缓兵之计,为的是保全自己,成就别人。这种谦逊脱俗、豁达大度,真乃大家风范,亦不失为明智。
004 该转弯时要转弯,切勿一条道走到黑一只老鼠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它跑不出来,却还拼命往里钻。
牛角对它说:“朋友,请退出去,你越往里钻,路越窄了。”
老鼠生气地说:“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有前进,绝不后退的!”
“可是你的路走错了啊!”
“谢谢你,”老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一生从来就是钻洞过日子的,怎么会错呢?”
不久,这位“英雄”便活活闷死在牛角尖里了。
“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有前进,绝不后退的!”这只老鼠因为坚持而葬送了性命,相信很多人会笑它的迂腐和无知,但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一味地坚持,刻意地执着于一件事情、一个地方、一段情感……永远无法释怀,永远解不开那个结,结果身陷泥潭,不能自拔。
现实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奋力坚持,才能取胜,但如果一个人的目标不对却坚持一条道走到底,因不舍得放弃而坚持不该坚持的,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再说这个人是执着了,只能说他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冥顽不化。
梦凡爱上了一个已婚男人,这样的恋情自然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但梦凡不惜和父母闹崩,离家独居。从22岁等到了26岁,四年的美丽青春年华里,她一直等待着男人来风风光光地迎娶自己。
而那个男人呢,许诺的离婚竟遥遥无期,像水中月一样,看得见却触及不到。朋友都劝说梦凡:“分了吧,你有多少青春可以这样等待,还要等多久?”但是,梦凡态度坚决地说:“不!他答应过我的,我要一直等下去。”男人始终没有娶梦凡,而且对她越来越冷淡。
渐渐地,梦凡开始变得不平、愤懑、幽怨,她有时会自卑地问朋友们:“难道我真的没有他老婆好?不如她漂亮、贤淑?”梦凡心情很不好,工作也干不好,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团糟,但是她还是不肯放弃他。
死守着一份不属于自己的爱情,在那里苦苦挣扎,让自己心力交瘁、身心疲惫,是在折磨自己也是在折磨他人,还有可能错过很多原本属于我们的爱情,从而也阻断了追求真爱的路,何必苦守?
一条路走不通却硬往里钻,这是一种无奈的消极等待,实在不是英雄所为。不如从容一点儿,勇敢地放弃。要知道,放弃是一种自我调整,是人生目标的再次确立,如此才有可能绝处逢生,这正好应了文学大师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的那句话:“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
当然,放弃自己的坚持,寻找新的出路,怎么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需要我们有断臂割肉的勇气,需要我们有“急转身”的底气。真情的人懂得牺牲,淡定的人懂得超脱,智慧的人懂得放弃。
那些钻进牛角尖的人,为什么不回头看一看呢?如果通过长期努力仍不能达到设想的目标,感到走投无路,感到一筹莫展,那么就该分析一下,这个目标对自己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不如及早抽身,设立新的目标。
为此,我们应该学一学水的智慧。你看,河流行经之地总有各种的阻隔:高山、峻岭、沟壑、峭壁,但是水到了它们跟前,并不是一味地一头冲过去,而是很快调整方向,避开一道道障碍,重新开创一条路。正因为如此,它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也缔造了蜿蜒曲折、百转迂回的自然美。
人生百味,何必苦守一处风景?当感觉走投无路、手足无措时,不如勇敢地来个急转身。放弃那些没有结果的爱情,以免独自饮泣;放弃那些无法胜任的职位,以免心力交瘁;放弃无法实现的空虚梦幻,以免徒劳无益……这时候,你已经从牛角尖的最细微处走向生命的开阔之处了。
慧心物语
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于轻易地放弃了本该坚持的,却固执地坚持了本该放弃的。只有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从容取舍,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不过这需要我们有断臂割肉的勇气、“急转身”的底气。
005 掂清自己的斤两,不要瞎逞能
做人要智慧通达,也体现在一个人能否识大体上。识大体就是清醒明智,客观地评价自己,掂出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去不假思索地瞎逞能。能够这样做人,即使不建功立业,也往往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有一位登山运动员,他曾经有幸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珠穆朗玛峰最高海拔为8844.43米。当他爬到海拔6400米的高度时,他的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于是他停了下来,返回了基地。
事后,许多朋友都替他惋惜,很多人说:“已经走了3/4的路程了,你为什么要放弃呢?如果能咬紧牙关挺住,再坚持一下,或许也就上去了。要知道,有多少人梦寐以求站在珠穆朗玛峰上啊!”
可是这位运动员却不以为然,他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如果我再攀登的话,可能就会丧命呢。所以,对此,我一点儿都不会感到遗憾。”
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极限,即最大的承受能力,一旦超过极限就会物极必反。对于这位登山运动员来说,6400米就是他的极限和最大的承受能力,就是他攀登生涯的最高高度,再向前或许就是死亡。他懂得放弃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谁能说,他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呢?
当我们在成功路上屡屡摔跤、对某件事情力不从心、倍感失意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而是应该静心沉思:我们是不是为了标榜成功而不甘心放弃,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做了自己无能为力、力所不及的事情?
比如,你现在是一个技术型的员工,不懂管理,但你却忽略了自身优势的发挥,一心想往行政职务上升迁,那么即使你再努力,进步也是非常慢的,很难得到公司的提拔。即使你真的有幸被提拔为管理人员,你的能力也很难适应新的岗位,很难做出理想的业绩,迟早还会退下来。
由此可见,过于苛求自己、不懂得放弃,挑战自己的极限,只会在成功路上屡屡摔跤,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认识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后,我们在遭遇无奈之事时就要静下心来检视自己,承认自己的能力和局限。
办企业的人可以获得成功,进行金融投资的人也可以获得成功,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实力的了解和把握;办企业的人没有去炒股或者投资房地产,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是办企业,其他的领域就是他们极限范围之外了;进行金融投资的人没有去办企业,那也是因为他们只做自己能做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长处与短处。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的完美而取得了辉煌,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只做自己能做的事,进而能把长处发挥到淋漓尽致。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量力而为,为人的洒脱与气魄也就得以体现了。
从中学时期,比尔·盖茨就迷上了电脑,从此就无心上其他课,每天都和电脑泡在一起。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后,他更是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待在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打游戏,后来他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盖茨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都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他们一直希望盖茨能够做个出色的律师,但这次他们并没有再责怪他。父亲跟校长见过面,了解完所有情况后对盖茨说:“既然你不喜欢做律师,那么大可以不做。”
“学习电脑,这是我能做而且该做的事情。”盖茨如此说道,“小时候父母常鼓励我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如游泳、橄榄球和足球。那时我觉得这样没意义,但后来它的确给了我许多展现领导才能的机会,并且让我懂得很多事情我并不拿手,而不是让我什么拿手就只做什么。”
20岁时开始领导微软,31岁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9岁时身价一举超越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而成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了,美国也许因此失去了一个出色的律师,但却多了一位伟大的商业领袖。
“学习电脑,这是我能做而且该做的事情”。比尔·盖茨为了学习电脑,放弃了在哈佛的法律学业,放弃了父母早早为他安排好的工作,他做了他能做的事,同时不做他不能做的事,他成为了自己那个领域内的英雄。
如果你足够聪明,就应该学会选择;如果你足够勇敢,就应该学会舍弃。不要做那些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如此你就具有了从容淡定的“范儿”,也就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慧心物语
理智客观地评价自己,掂清自己的斤两,承认自己的能力和局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胜任的事就不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量力而为,为人的洒脱与气魄也就得以体现了。
006 亲力亲为不如大胆授权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常常能看到一些管理者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像是陷入了忙碌的旋涡之中。仔细分析,有些事忙得合理得法,有些事忙得并不得法,工作不见得有什么大成效。究其原因,不懂“授权”首当其冲。
没有人是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即使再优秀的人,其精力和体力也是有限的,也不可能把公司所有的职权紧抓不放而事必躬亲。如果凡事苛求自己,不能或不愿授权给他人,事必躬亲,势必容易身心皆惫,而且等于是在组织中制造许多障碍,让有能力者无法跨越,最终使整个组织陷入无助境地。
关于诸葛亮,大家都不陌生。在辅佐刘备的二十多年里,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的诸葛亮鞠躬尽瘁、事必躬亲,将行政与军事大权集于一身,特别是在刘备去世后更是如此。他始终不肯放下手中的权力,事必躬亲,日理万机,乃至“自校簿书”。
结果,诸葛亮虽有面面俱到之心,却无分身之术,累垮了自己不说,还使刘禅、魏延、姜维等人都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潜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最终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人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与诸葛亮的不善授权不无关系。试想,如果诸葛亮将众多琐碎之事合理授权于下属,专心致力于军机大事、治国之方,又岂会劳累而亡,导致刘备白帝城托孤成空,阿斗将伟业毁于一旦?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这样说过:“一位称职的管理者应该只做自己该做的,不做部属该做的事。”:这就说明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得懂得授权,不要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适当地把一些职权交付出去,使自己从那些本不应亲自出马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而从容不迫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孔子的弟子子贱凭着自己的才能,在某一个地方当上了官吏。上任后,他经常弹琴自娱、饮酒游玩,很少过问政事。但是,他却将管辖的地域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对他赞不绝口。
其他官吏不明白,为何自己起早摸黑忙于政务却没有子贱治理得好,便向子贱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