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遭遇过的输赢,它让你大气磅礴俗语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人这一生同样如此,有飞黄腾达之时,亦有名落孙山之际。不管经历怎样的境遇,都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风景,都是我们收获的财富。从起起落落中,我们体验到不同在滋味,也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洗礼和净化,胜时不骄,败时不馁,宠辱不惊,淡看沉浮。
001 淡然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
俗话说“三起三落是人生”,人生有太多的意外,亦有太多的不可知,并不总是处处遂人所愿。这时我们陷入痛苦的情感之中实属自然,但是若让痛苦主宰自己的生活,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吉米是某公司管理科的一名普通职员,他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上进心,大家都认为他很想升为科长。公司经理对吉米的工作很认可,后来真的提拔他做了科长。每天办公、开会,忙进忙出,吉米在兴奋中难掩骄傲的神色。
可是过了一年,公司人事变动,吉米又“下台”了,被调到业务部当职员。这一打击使他难以承受,重新当了职员后,他时常哀叹命运不公,日渐消沉,后来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再也没有升过官。
先上台又下台,吉米沉浮的职场境遇值得同情。但是,上台时非常自在,下台却黯然神伤,他的这种反应不值得提倡,因为他没能用平常心应对人生中的起伏,也没人会欣赏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人。
其实,茶和人生很像。凝神观看杯中那沉浮的茶叶,同样是上好的铁观音,用温水沏成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面上,没有沉浮,茶叶便不能散发清香;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浮了又沉,沉了又浮,茶叶就释放出它春雨般的清幽、夏阳似的炙热、秋风似的醇厚、冬霜似的清冽……
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历起起落落的人,一辈子很平顺,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茶,沉沉浮浮中溢出了生命的一缕缕清香。
如果把人生比作舞台,那么上台下台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上台当然自在,下台难免神伤,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只有上台下台都自在,主角配角都能演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自在的心情是面对人生一种能屈能伸的弹性,而这种弹性不但会让你的人生获得安顿,也会为你寻得再放光芒的机会。
事实证明,世界是公平的,观众是公正的,不是还有“最佳配角奖”吗?一个优秀的配角总比一个蹩脚的主角要光荣得多,观众也乐于钦佩那些台上台下都自在的人。用平常心应对人生起伏,扮演好配角,并且想办法精练你的“演技”,一样会获得掌声,再度独挑大梁的机会终有一天会不请自到。
真正演戏的人可以拒绝当配角,甚至可以从此退出那个圈子。可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要退出并不容易,你需要生活,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现实。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身上必定有一股从容的气度。他们淡看人生起起伏伏,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阻碍所困扰。
总而言之,人生的际遇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都逃不过起起伏伏。碰到这种时候,我们就应有“台上台下都自在,主角配角都能演”的心态,这种进退自如就是《菜根谭》所谓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心怀和气度。
慧心物语
升起时当然自在悠然,下降时难免萎靡不振,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只有淡然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才算是拥有一种能屈能伸的弹性,才是做人的成熟和智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既获得人生的安顿,又寻得再放光芒的机会。
002 笑对失败,为成功积蓄能量
自认为非常完美的策划,结果被公司上层说得一无是处;自信满满地参加某一场比赛,却以没有入围而终;第一次谈恋爱,却以分手告终……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品尝失败的滋味了。
但是,在这风云四起、变幻莫测之时,我们不能沉沦于失败的打击中一蹶不振,无法自拔,否则失败的心理阴影会一次又一次地遮盖未来的天空,使我们不知不觉地重复失败的老路,如此也许将永远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正如《圣经》里的一句箴言:“你若在失败之日胆怯,你的力量就要变得微不足道。”
例如,楚汉相争,刘邦败多胜少,而项羽是胜多败少,甚至只败过一场——垓下之围。面对失败,堂堂七尺男儿项羽完全可以忍辱负重,东山再起,毕竟“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是,他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上演了一出“乌江自刎”的悲剧,被失败一次性打垮。
事实上,面对失败,正确的方法是坦然处之、微笑面对。
纵览古今,但凡能有一番成就者,在他们的漫漫人生路上并非鲜花满地,反之倒是荆棘更多一些:事业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但是,他们却拥有一份难得的气度,在艰难和不幸的日子里能伸能屈、宠辱不惊,成败坦然,进而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地前行、再前行。
施利华是一名叱咤泰国商界的风云人物,他曾是一家股票公司的经理,后转而炒房地产,把所有积蓄和银行贷款全都投入到了房地产生意,甚至在曼谷市郊盖了十几幢配有高尔夫球场的豪华别墅。
但是时运不济,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别墅卖不出去,贷款还不起,施利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别墅被银行没收,自己的房子也被拿去抵押。除了一身债,施利华这个昔日的亿万富翁变得一无所有。
面对失败的打击,施利华没有沮丧或者抱怨,而是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沿街叫卖三明治。几年后,施利华的小本生意越做越好,实现了东山再起的梦想。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结果,施利华名列榜首。
对于自己的成功,施利华解释道:“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你奋斗了、努力了、拼搏了,但你依然屡遭挫折、连栽跟头,也不用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要笑对失败。如果没有那次失败,我就没有机会享受从头做起的快乐,更没有时间享受和爱人一起吃苦的幸福,所以我得感谢那次失败。”
失败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从头再来。能够这样想的人,心中总有一股强大的信念,必是心胸宽广、眼光高远、潇洒自信之人,他们会将暂时的失败忘记,从失败的痛苦阴影中走出来,这样就为发展积蓄了能量,为成功奠定了基础。
下面是一位美国人的“败绩”,看完之后,你是否会觉悟点儿什么?
8岁时,被赶出居住的地方,他必须靠做工作谋生;21岁时,经商失败;
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24岁时,向朋友借钱经商再度失败,后来花了17年时间才把债务还清;26岁时,爱侣去世;
27岁时,精神崩溃,卧床六个月;
29岁时,参加国会大选失败;
36岁时,角逐联邦议员,再度失败;
40岁时,寻求众议员连任,失败;
41岁时,想担任州土地局局长,但被拒绝;46岁时,竞选国会参议员,再度失败;
47岁时,争取副总统提名,落选;
49岁时,再度竞选国会参议员,再度失败。
这个一再失败的人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他当选总统时已52岁。无数次的失败并没有击倒林肯,而是终于把他推向人生的高峰。假使没有遭遇过失败,他恐怕反而不能得到最终的胜利。对于有骨气、有作为的人,失败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决心与勇气。许多人的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种种失败。
所以,不妨坦然笑对失败,最关键的是要冷静下来,理智地接受和承认现实,并进一步分析原因:“这次我为什么会失败”、“我应该如何做才能将失败的损失降到最低”、“我能够从这次失败中学到什么”、“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应该怎么做”…… 从每一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在下一次能有较好的表现。
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换言之,成功包含着失败,失败是有价值的。失败是一次次检视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进而完成一次次难得的自我蜕变。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以失败为阶梯。所以,我们要感谢失败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感谢失败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莎士比亚说:“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却情愿去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对自己的失败坦然一笑,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不得不说,这种气度真的很难得,这种人比任何人都值得尊敬。
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爱迪生几乎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在了试验上。为了寻找到制作灯丝的材料,爱迪生先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先后共进行了5000多次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
有人对爱迪生劝诫道:“爱迪生先生,您已经进行了5000次实验,失败了5000次,放弃吧。”
爱迪生轻轻一笑,回答道:“先生,你错了,我没有失败5000次,是成功了5000次,我成功地证明了那50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而已。”
1879年12月31日,爱迪生向世界展示了用电灯发光。
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
事实上,爱迪生失败了不止5000次,才最终发明了灯泡。作为史上最富创造力、最多产的科学家,他的一条名言是:“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
是雄鹰,就应该搏击长空,不畏失败,在蓝天的怀抱中释放生命的振奋;是猛虎,就应该腾跃于丛岭,不畏失败,在大地的胸膛上体验生命的昂扬;是蛟龙,就应该叱咤于深水,不畏失败,在大海的血液里成就生命的灵性。
一个人是否会在失败中沉沦,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拥有足够宽广的心怀、能否善待自己的失败。面对失败,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忧虑;多一些微笑,少一些苦闷;多一些总结,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坚强,少一些懦弱;多一些奋斗,少一些松懈。懂得了这个道理,失败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慧心物语
每一个人都体会过失败的痛苦,但失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我们拥有足够宽广的心怀,笑着认真面对失败,那么就能从失败的痛苦阴影中走出来,为发展积蓄能量,为成功奠定基础。
003 得志时切勿得意,不然失败会降临
从古到今,从伟人到平民,每个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得意之时,如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受到上司的重视和重用、买股票狠狠地赚了一笔钱等。得意是生活给我们的奖赏,平心而论,得意的事情越多越好。
但是,如果被一时的成就冲昏了头脑,被各种荣誉、鲜花和掌声包围,心变得浮躁起来、激动起来,变得飘飘然,甚至忘了自己是谁,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使恶念和恶行乘隙而入,那么就可能离失败不远了。想来,人生遗憾之事,莫过于此。
得意忘形带来祸殃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比如,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对于汉王朝的建立可谓功莫大焉,正如司马光所说:“汉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韩信之功也。”但是,刘邦对韩信并不感恩戴德,反而毫不犹豫地向他举起了屠刀。这是为什么呢?韩信之所以不得善终,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欠缺坚定的意志力,没能跨越得意之坎儿。
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将领,韩信实在厉害,他熟谙兵法,用兵灵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无一败绩,伐魏、灭赵、平齐,替刘邦拿下了大半壁江山。
随着功劳渐大,军权渐重,韩信开始居功自傲、得意忘形。有一次,刘邦与韩信一起散步,谈论众将之才,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回答说:“最多不过十万。”刘邦心有不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多多益善。”
韩信自以为功高,以此自矜,且又盛气凌人,出入带有严密的警卫,甚至公然违规使用仪仗队,屡次违背刘邦的意思。特别是当刘邦被围荥阳的时候,他居然威胁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天下已定之时,他放不下昔日的光芒,放不下占据政治中心舞台的欲望,时不时地还想谋反、自立为王的事,这些都犯了为人臣之大忌,韩信的人生悲剧已经注定,最终因“图谋造反”罪被杀。
古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个人春风得意时往往会高兴得忘乎所以。其实,人生最险得意时,人恰恰在得意时更须培养一种气度,保持自持与自制,得志而不得意。
得志之时,往往手捧花环、万人簇拥。这时候,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冷静理智地看待自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那些看透人生原本存在不完美之人,则多能保持自制、矜持低调、不事张扬,以淡然的心态看待一切,进而正确地判断局势,做出合宜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