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超脱尘网的“灵药”。
白雪公主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诱惑就像恶毒王后手里的苹果,美丽却有毒。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稍不慎重,就有可能像白雪公主那样走进别人设计的“圈套”,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五彩缤纷的诱惑中,我们要想对诱惑多一份抵抗力,超越红尘之事的干扰和影响,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就要屏息静气、站稳立场,摒弃过分的物质追求和物质享受,心无所求且无所欲,守住自己的内心。
“无欲自然心似水”、“无求胜于三公上”,这是古人总结出的人生哲理,旨在告诫我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蔽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则徐的至理名言。正是因为他摒弃了私欲,没有任何的私心,才无所畏惧、一身正气、刚直不阿,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英雄人物。
林则徐正气凛然、执法严明,对腐败深恶痛绝。他屡次论斥权幸大臣,严厉打击邪恶势力,皇亲国戚、佞臣奸党无不惧怕他。林则徐每到一任,都使得贪官污吏心惊胆战,土豪恶霸威势顿挫,穷苦百姓欢欣鼓舞。
公元1838年,林则徐抗英禁烟。外国烟贩与和他们勾结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林则徐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认为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些银子,就没有过不了的关。可这一回,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林则徐大举没收鸦片,并亲自监督鸦片的销毁。
林则徐的“刚”源于“无欲”。他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为官几十年,他一日三餐只吃“落斛粥”(次米熬成的粥),一切唯温饱能居而已;外任时不吃沿途州府官吏为其安排的饮食,认为为官者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林则徐对个人、对生活从无他求,因此不畏权贵、了无牵挂,不怕丢官,不怕杀头。
无欲要求的是人们不贪得、不妄求,而不是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庸人哲学,而是克制私欲、淡泊明志、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无欲则刚是超脱尘网的“灵药”。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可将这一警语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无欲才能宽心,事事容得下、放得下,身心自然清澈了,又岂有贪婪之念?
有一位诗人为了追求心灵的满足,不断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他的一生都是在路上、在各种交通工具和旅馆中度过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座房子,这只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
后来,由于诗人在文学艺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关部门给他免费提供了一所住宅,并决定聘用他为文化部的干部。但是,诗人拒绝了,他说:“如果我接受那些外在的房子、物质等,不仅要为之耗费精力,还很有可能受到诱惑,杂念和烦恼自然就会束缚我的内心,同时也束缚了我的生活。”
就这样,这位独行的诗人在旅馆和路途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诗人死后,朋友在为其整理遗物时发现,他一生的物质财富就是一个简单的行囊,行囊里是供写作诗的纸笔和简单的衣物以及十卷极为优美的诗歌和随笔作品。
这位诗人正是放下了过多的欲望,排除了外物的各种诱惑,内心一直处于十分平静的状态,杂念和烦恼无安身之地,最终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将事业进展得更为顺利,为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守住自己的内心,“无欲则刚”将使我们在障眼的迷雾中辨明方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克敌制胜;将使我们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雨暴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
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如果我们能够时时静下心来,舍弃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蔽双眼,心无任何所求,也就获得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