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000000009

第9章 儒家经典

第八章儒家经典:《论语》

提起《论语》,大概是最为人熟知的儒家经典,可以说,《论语》甚至在今天的中国也是个

人修养中的

基础部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写道:“《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

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圣人言行弟子编纂

《论语》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一生言行,包括孔子与弟子、时人相互问答或弟子间相互问

答之语的著作。这些话当时被随时记下来,孔子死后,弟子门人把它收集起来,编辑成书,

即是《论语》。在汉代,《论语》有三种本子。其中《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

古论语》为西汉景帝子鲁恭王刘余为建宫室,毁孔子旧宅

得。因其不用汉代隶书,而用战国时通行文字书写,故称《古论语》。东汉末,大经学家郑

玄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以后还有一些人为之

作注。三国魏何晏集众注之善者,作《论语集解》,与郑玄之《论语注》并立学官。至唐代

,郑注亡佚。而何注留传了下来。

对于《论语》的编纂者为谁,成书于何时,有不同的说法。郑玄以为“仲弓、子游、子夏等

撰”。柳宗元《论语辩》以为是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子思之徒者为之尔”。“孔子弟子尝

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就《论语》中提供的一些信息推断,此书不是

一人一时完成,而是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经过约80年时间的努力陆续编成的。最后成书

当在公元前400年左右。

《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

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

它是我国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这样说,《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籍。

《论语》的成书时,正值奴隶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走向全面崩

溃,新的封建制不可遏止地形成和壮大起来,社会的各种矛盾表现得空前尖锐和激烈。奴隶

社会的基本矛盾,即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更加激化,奴隶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风

起云涌,已经壮大起来的新兴地主阶级展开了向奴隶主贵族夺取政权的斗争,城市中的自由

民,即所谓“国人”,掀起了反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各条战线上的斗争,汇成了强大的洪流

,猛烈地冲击着腐朽没落的奴隶制。天下大乱,“礼坏乐崩”。这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

实行剧烈变革的大转变的时代。《论语》就是这个大转变时代的产物。

集大成作儒学圣典

《论语》每篇取第一章中的两字或三字作为篇名,如《学而》、《为政》、《

公冶长》等。《论语》包含的内容很广,涉及到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

德等各个方面。

《论语》一书的核心就是“仁”,“仁”的伦理学意义是“爱人”。

用“仁”这个基本范畴把“为政以德”,即取“为政”为篇名,

以下类此。除个别篇有个大致中心,如《学而》讲做人的根本,《八NC031》、《乡

党》讲礼

乐制度外,作为语录体著作的《论语》,多数篇章没有中心,各章之间也没有内在联系。

《论语》语言简约、凝炼,善于用简短的词句表达深刻的意蕴,令人玩味不尽。宋代理学家

程颐说:“顾自十七八谈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论语》中的

一些词句,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在人民中广泛流传。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欲速则不达”,“三思而后行”,“任重而道远”等等,这些简练的语句,表

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论语》中提出了儒家思想最重要的道理规范是忠、孝、悌、信、恕。忠是臣对君以及一般

人相互交往的行为规范。孝与悌是维护家族、宗族之内人与人关系的规范,是维系宗法关系

的纽带。孝是对父母的敬养和服从,规范着族内、家内成员对族长、家长的行为,以维护族

长、家长的绝对权威。悌是尊重兄长,规范着族内、家内同辈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宗子

、长子在子辈中的绝对权威。孝与悌都包含着下对上的自觉服从。信,就是诚实不欺,信守

诺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关于“信”的。孔子认为,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

是处理君臣朋友等关系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

孔子很强调礼对各种道德行为的节制作用。礼作为礼节仪文,是实践仁德的外在形式,不同

的道理规范正是通过相应的礼的实施而体现出来。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为国以礼”,是讲用礼来建立统治秩序,

使等级关系固定化,使阶级关系达到和谐。

“为政以德”意思是用道德准则作为处理政务的指导方针和主导,即德治。认为礼德之治能

触及人们心灵,比刑政之治更为有效。

实行德治,首先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先“修己”,后“安人”。统治者“修己

”,一方面是培养爱人的道德情感,这是执政者所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是形成道德形象以

感化民众。用德处理政务,就好像北极星处在它座处的位置,而周围群星环绕一样,只要统

治者“居其所”,老百姓也会自然地拥戴他们。

孔子最为憧憬的,是达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和“安百姓”,他认为这是连尧

舜都还没有完全做到的,然而是应该实现的理想。

孔子的人生价值观是“仁,无以尚之”的价值尺度。追求仁德并不是个别人的倾向,而是人

们共同的意愿。

既然仁德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追求,那么,当人们进行价值选择时,很自然地,应该以仁德为

尺度,决定取舍。

孔子高度赞扬维护道理原则、实践道德理想的献身精神,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过重大影响

。

为了实现“仁”的理想,孔子提出了以“中庸”为核心的方法论。所谓中庸,指观察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和原则,包括执中与用中两个环节。过与不及是相对于中的两端,它说明一定事

物在时空中的运动,当它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并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

是“中”。因此,这个“中”可以理解为“度”,事物的真理性就在“度”之中,没有达到

或超过这个“度”都会陷于片面性或谬误。孔子还认为“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在不

同的时间、不同的事物中,适中关系并不一样。

孔子对社会生活中一系列对立两端的辩证认识和处理,体现了“中庸”这一方法和原则的运

用。在治国的理论中,孔子提出宽与猛、惠与费、劳与怨、富国与富民等矛盾进行考察。他

在处理这些矛盾时,不是对矛盾的两端进行抑制,而是寻求调节点,采用适当的途径使双方

的利益联结起来,共同得到满足。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打破“官学”,“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

孔子

“学而优则仕”、因材施教、循循

善诱、虚心求教、学行并重、学思相济的教育

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在教学实践、教学方法上总结

出的可贵经验,在我国教育史上确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儒学家说,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学说,《论语》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到南

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到了

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

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

整个封建时代,尤其是汉代以后,孔子开创的儒学始终处于显学独尊的地位,因此,作为儒

学主要经典著作的《论语》,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自然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

是封建士大夫和莘莘学子的必读书,无论是精华面还是糟粕面,都深深地渗透进政治、道德

、文教等各个领域里。它既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国民性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

被历代权势者扩大与利用其中的消极面,改造成为统治与奴役人民思想的手段,这种同样明

显的正负社会效应,就使对《论语》的评价众说纷纭,甚至尖锐对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

的:《论语》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而且其影响已越出国界,遍及东方乃至世界

。古今中外,关于《论语》的著作简直是“汗牛充栋”,仅日本学者林泰辅博士在《论语年

谱》中所著录的就达3000多种。

同类推荐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童兵自选集

    童兵自选集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独立学院管理概论》基于激励理论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宏观的研究,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独立学院的演进历程、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独立学院的组织管理、独立学院的战略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师管理、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独立学院的社会服务以及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跨过千年来爱你

    tfboys之跨过千年来爱你

    tfboys,三个现代明星,萌正太,无意中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大兴王朝,在这里,相识.相知.相恋,冥冥中注定的天意可否让真爱不悔,能否不枉这千年而来的约定……讲述了一个来之不易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阶级,跨越时空和一切阻隔,浪漫唯美。
  • 血舞九霄

    血舞九霄

    开荒纪元,灵修世界,自古强尊者胜。细如蝼蚁,怎从此意,怒涛挥剑血洒。手持刃剑,冷眸肆杀,只为守护天下。傲视群雄,主宰苍生,万人挤拥高牙。伊人紫兰君,心早繁涟漪。待尊行,定伴君血舞九霄。
  • 纪元崛起

    纪元崛起

    无限世界土著的逆袭!在自来水管投放生化病毒,在电视台播放贞子录相,在城市里投放异形卵,仅仅是为了刷分和完成任务。只见到一批又一批的无限流玩家在各个世界胡作非为,把世界玩坏玩崩,有谁注意到土著居民的眼泪?这是讲述无限世界的土著们,逆袭无限轮回者,逆袭主神空间,逆袭主宰者的故事。。"
  • 三国之大汉逍遥王

    三国之大汉逍遥王

    泱泱大汉,唯我逍遥,我是刘德,我以德服人,曹腹黑,刘厚脸,孙碧眼,还我大汉江山。
  •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打开尘封的历史,可以阅读文明的厚重,可以追寻时光的脚步,可以增加人生的领悟。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们读历史,不只是为了寻求知识,追寻事情的究竟,怀念伟大的古人,更重要的是寻找进步的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 汉玉

    汉玉

    汉族伟大的民族,纵观其历史却是数不尽的血泪,被一个个野蛮族肆意凌辱......我们不要被欺辱!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代雄主—汉武大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恒久未变的名字.....在这里你能看到农耕民族,不再软弱可欺,让犯我华夏者尝尝我大汉民族的怒火,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在这里会看到我们伟大汉民族复兴之路,汉民族的荣耀之光将光耀中华!看我聪明勤劳的汉族人创造璀璨的华夏文明,看我汉人民如何把汉文明与汉威望传播四方,笑看四方之夷来朝,逞我汉之威风,建我华夏万世之基业......这是我的大汉,也是你的大汉,你我共同的大汉,我们的《汉玉》。
  • 行罚

    行罚

    宅男因不知名的意外穿越,从而展开了他替天行罚的一生。无数的恶人,你们的鲜血将是对我最好的回馈!武者修炼分境界,徒者师王尊,宗皇帝圣神。
  • 云雾城

    云雾城

    无涯海上云雾城,青冥天下仙人行仙人必定是生而为仙的么
  • 源战纪之位面战争

    源战纪之位面战争

    宇宙文明纷繁杂多,根据文明高低程度大致分为五级——行星文明,恒星文明,星际文明,星系文明,还有无人能印证的神之文明。在遥远的古老传说中,还有一种文明凌驾众生之上,甚至连神之文明都要退避三舍。
  • 英雄蜕变

    英雄蜕变

    陈云飞,一个在校园里的男生,如何变得如此暴力?血腥?是什么改变了他?一个普通人走向世界巅峰路上的辛酸,一个普通人怎么能让世界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