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是贾政的嫡长女。因为其出生于正月初一,所以被命名为元春,后来因为“贤孝才德”而被选入宫中,之后被加封为贤德妃。在《红楼梦》中详细描写了其省亲的场面,但是在元春的眼中,皇宫根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樊笼,让她失去了自由,让她有了难以言状的辛酸。元春出现的地方不多,但是其成为了贾府的政治靠山,同时也是“金玉良姻”的支持者,她给众人赏赐的礼物中,只有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相同,这也显示了她在这个问题上的倾向。
故向爹娘梦里告——《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红楼梦》中讲到了四大家族,而贾府是居于首位,贾家的财富最多,势力也最大,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大靠山,那就是贾元春,虽然贾府的祖上曾经有过战功,但是现在依靠着元春成为了皇亲国戚。所以在整部《红楼梦》的前半部分介绍到了“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可是这种繁华和元春的遭遇并不是对等的。“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元春回家省亲的时候,其在私室和亲人相聚的时候,让所有的读者看到了荣华富贵之后的骨肉分离,元春甚至到了“说一句、哭一句”的地步,她将皇宫中的所有的事情说了出来,她认为那里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在她的眼中,那里就是一个巨大的樊笼,那是一个囚禁自己的地方。其实曹雪芹是通过元春的遭遇,揭示了封建阶级所羡慕的生活,对于元春这样的女子来说是一种深渊,她们不得不因此而丧失了自由。
之后,在省亲之后,元春重新回到了皇宫,看起来这是又一次的分别,实际上这是一次“死别”,这一次她丧失的不仅仅是自由了,连生命都丧失了。通过揭示贾府现在的盛况是由元春带来的,预示了之后元春的死亡导致贾府的败亡。元春的死是整本书的关键之处。
我们来看这首《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指代的就是元春的入宫,而贾府也因此显赫一时,贾府成为了皇亲国戚。
“恨无常又到”则指代的是元春的死亡。“无常”,指的就是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虽然元春做了贵妇,但是这些都是短暂的,最终这些荣华富贵都会逝去。
“芳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而憔悴,虽然元春的魂魄托梦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其中不难看出元春的悲伤。
“望家乡,路远山高”,通过这一句可以看出元春的死亡地点并不是在宫中,而是在比较远的地方。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通过这几句也能够看出贾府的衰败,元春是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预示着贾府中其他的儿女也不得不吞下悲剧的苦果。
在《红楼梦》中,很多人都是短命的,而且他们的短命都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只有元春的死亡显得不明不白,这本身就值得读者深思。通过判词中的“虎兕相逢”根本无法一探究竟,曲子中很多的句子显得都很蹊跷,比如“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倘若元春后来死于宫中,对于筑于“帝城西”的贾府并不算远,“路远山高”、“相寻告”云云,都很难解释得通的。
在曲子中,元春托梦告诉自己的父母“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其实就是让父母能够以她的死亡作为前车之鉴,从而快速从官场中脱身,要不然就会大祸临头。
元春的死亡并不是简单的死亡,其预示着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在政治上的全面失利,从而敲响了贾家的丧钟。而元春本身也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相互斗争的牺牲品。曹雪芹是通过元春的死亡来大胆揭示政治斗争的可恶,从而让人们通过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遭遇,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封建统治阶级各派势力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显得不择手段,如同贾探春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三春争及初春景——《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看了整部《红楼梦》,林黛玉是悲伤的,薛宝钗是悲伤的,探春是悲伤的……其实连贵为贵妃的元春同样悲伤。我们来看看属于元春的判词。
“榴花开处照宫闱”,很多读者问我,这句判词是不是只是一句简单的景观描写,没有实际意义,其实这句话中能够破解出来的意义同样非常深厚。或许有人认为我的这种破解方法有点牵强,但以我对《红楼梦》的了解,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榴”自然指的是石榴,石榴是一种多籽的植物,为什么在紫禁城中种植这么多的石榴树呢?在封建社会,无论是皇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希望多子多孙,康熙皇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有很多子女,所以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多子多孙才是有福气的象征。“榴花开处”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是贾元春已经有了皇帝的骨肉,所以其才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一般来说,如果皇帝宠爱一个妃子的话,那就是因为这个妃子能够为自己生儿子,可是最终元春却失宠了,很有可能是因为其没有能够顺利为皇帝生下儿子。
“三春争及初春景”,很多红学研究者都认为,这句话是指其他三春的地位都不如元春显赫。这四个女性本就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因为四个人的名字连起来是“原应叹息”,后来的读者“原本就应该为她们叹息”啊!曹雪芹为这四位薄命的女性做了一个艺术概括。她们的名字中都有“春”字,我们可以认为她们是“四春”,所以有人认为“三春争及初春景”是在说,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人都不如元春,元春能够成为贵妃,但是其他的三个人只能望其项背。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第五回中关于十二钗的判词是对她们一生的评判,而不是一个时期,判词是为了点名她们的命运和结局。
以结局来说,迎春应该是最苦的一个人,因为其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很快就被折磨致死;虽然探春和惜春一个远嫁、一个做了尼姑,但毕竟保全了卿卿性命;元春也是悲惨地死去。
在第二十二回中,元春所作的那首灯谜诗,也能够看出她的惨死,“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到底元春是如何死的,其中具体的细节和情节都不得而知了,因为曹雪芹先生的书稿后半部分已经遗失,后来的续书者又怎么可能有曹雪芹的性情。
但无可厚非的一点就是,元春的结局是悲惨的死亡,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故此,四个人的结局中元春和迎春才是最惨的,所以“三春争及初春景”中的“三春”断不可理解为迎春、探春和惜春。
其实在整部《红楼梦》中有多处“三春”的描写,比如“勘破三春景不长”、“将那三春看破”等,通过理解全书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地方的“三春”并不是指三个人。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三春争及初春景”中的“三春”是指三年,一般情况下人们会以“三冬”表示三年过得不好,而以“三春”表示三年过得还不错。因为冬天总是让人感觉到寒冷,而春天毕竟是一个让人感觉舒服的季节。
“三春争及初春景”中的“三春”指的就是元春经历的最为美妙的三年时间,其中最为美好的就是第一年她被封为贤德妃,所以应该是“初春”,而这一年她也能够省亲,显然这一年对于她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对于深居后宫的元春来说,省亲才是最为幸福的事情,所以“初春”的光景才是最为幸福的一年。
“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诗的理解在红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那么这句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这句诗词在很多版本中是“虎兔相逢大梦归”,不过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虎兕相逢大梦归”更为合理一些。
“虎”本身就是一种凶狠的野兽,“兕”是一种类同于犀牛的野兽,其本身非常凶猛,身体的体积也很大,而且力量非常大,其和老虎之间的争斗非常惨烈,说不出谁能够获胜。
但是在高鹗的续书之中,其写到元春是“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也就是元春得了诸如肥胖症之类的病症,从而“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偶沾寒气”以后,就“勾起旧疾”,“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最后离开了人世。虽然这种说法能够站得住脚,但是前面的《恨无常》、其所作的灯谜诗又如何理解呢?在高鹗的眼中,元春在后宫中过着很太平的生活,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管不住嘴巴,吃得太多了,最终导致丧命!这种说法显得牵强很多,毕竟《红楼梦》中任何一个人物不能够随意去处置,况且是元春这样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