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的悲剧不是巧姐的悲剧,巧姐的悲剧是王熙凤的悲剧,无论悲剧本身,还是造成悲剧的原因。王熙凤聪明了一世,但是最终的糊涂导致了女儿的被出卖,王熙凤还能再见到自己的女儿吗?不会了。要没有当年那个被众人嘲弄的刘姥姥的救助,恐怕巧姐以后的人生只能在青楼中度过了。巧姐是无辜的,自始至终她都是一个孩子,她没有害过别人,也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但是却落得被“狠舅奸兄”出卖的下场,怪谁呢?
遇难呈祥,逢凶化吉——《留馀庆》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是一个娇贵多病的小姐,在刘姥姥第二次到大观园中的时候,刘姥姥得以给她取名,王熙凤的理由是,“……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她。”刘姥姥听说孩子的生日是在七月初七,于是就笑着说:“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而脂批指出:“一愚妇之谈,实是世间必有之事。”
第五回中,贾宝玉在一座荒村野店中看到一个美人在纺织,而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中的“刘氏”则就是刘姥姥了,而此时的巧姐因为贾府衰败之后,无依无靠的她被“狠舅奸兄”卖入风月场所,而正好遇到了为她取名的刘姥姥才得以被救走,刘姥姥成了巧姐的大恩人。之后刘姥姥将巧姐招入家中,和板儿成为夫妻,之后板儿耕田、巧姐纺织,在小村庄中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或许这种结局对于巧姐来说是一个合理的归宿。
第四十一回中,巧姐和板儿的婚姻也设有伏笔,“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去取,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脂批:“小儿常性,遂成千里伏线。”“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
这首曲子名字是“留馀庆”,是在说王熙凤曾经救济过刘姥姥,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所以最终由刘姥姥从火坑中救走了巧姐,这似乎是一种因果报应。当时的王熙凤已经是“泥菩萨过江”,巧姐只能任凭别人发落。
至于对刘姥姥的描写,并不是将她作为引线,厘清贾府中的头绪;也不是为了闹出一些笑话,让众人一乐。刘姥姥的出现其实非常重要,书中的多处描写都是为了说明刘姥姥最终使得巧姐与板儿成亲,她也真正成为了贾府的亲戚。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当大势已去的时候,贾府的人从钩心斗角上升到了骨肉相残的境地,而此时出现援助的人却是当年那些不被人瞧得起的小人物,比如贾芸、小红、茜雪、刘姥姥等。刘姥姥虽然多次遭到全贾府的嘲弄,但她却是贾府兴旺到衰败的见证者,而她最终也是出面帮助贾府的人,她不但从火坑中救出了巧姐,而且还最终顶着封建道德的压力让她成为板儿的媳妇。脂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在最为关键的时刻,这个没有任何文化的老妇人却成为了人性最为闪光的人,她的行为高于那些所谓的“光鲜亮丽”的人。
巧姐在这位好心的刘姥姥帮助下,虽然丢弃了自己的千金小姐的身份,但毕竟保住了性命,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虽然她的青春生活和当年林黛玉她们吟风弄月完全不同,但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刘姥姥为巧姐起名时说的“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在此时也得到了验证。
当然刘姥姥本身背负着沉重的封建枷锁,所谓的“留馀庆”、“积得阴功”其实都带着一定的封建色彩,但是巧姐最终的结局却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留馀庆”出自《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就是“前任积德,后人沾光”。巧姐的年龄非常小,所以她只能沾自己母亲王熙凤的光,王熙凤虽然光耀一时,但最终惨败,小小的巧姐的厄运从此刻开始了。
而王熙凤曾经救济过过不了冬的刘姥姥,王熙凤对这个“芥豆之微”的亲戚始终没有瞧得上眼,但是她这无意中的帮助,却成为了本曲中的“积得阴功”,从此之后刘姥姥和贾府结下了缘分,刘姥姥曾经还恭维巧姐说:“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谁知道最终刘姥姥却成为了巧姐的贵人。
巧姐的这种结局是多方面的,从中也能够看到当时的人情冷暖:狠舅奸兄是落井下石的人,而所谓的“旁人”刘姥姥却成为了最终救助她的人。通过巧姐的结局能够看到曹雪芹先生的一些思想,在贾府之中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做和尚或尼姑,大观园中的子女们需要找到一个出路,而这种出路最好的就是归隐田园,难道这不是曹雪芹的思想吗?
但是曹雪芹向往的是真正的田园生活,而不是第十七回中贾政所描述的那样。贾政在这一回中说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贾政表达了自己对稻香村的喜爱,但是贾宝玉却认为这种农家生活不伦不类,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描写,“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贾宝玉向往的是真正的农村生活,可能会很清苦,但其中有一种自然之美,他乐于接受。
巧姐的故事很少,也很简单,但是寄托着太多的希望,一个被家族影响着的女子,最终在“馀庆”中找到了自己的希望。
家亡莫论亲——《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前八十回中出场的巧姐就是一个普通的贵族小孩,且其有着贵族小孩特有的娇生惯养:在第二十一回中出场,是因为她得了水痘;在第四十二回中出场,是因为对着风吃了一块糕点就发热,这些无非都是展现这个孩子的娇生惯养,连医生都说:“饿两顿就好了。”
不过,当读者们知道了巧姐的结局之后,就会明白原来这些细节的描写都是和其日后的生活做对比,展现了人物的命运在前后有着巨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