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对于这种计谋和策略的使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大闹宁国府是这样,鲍二家的事件被揭发之后,这场轩然大波最终只能让贾母去裁决,但是贾母是偏袒于贾琏的,王熙凤虽然争到了面子,可是最终的结果还是贾琏获胜。回来之后,贾琏问:“你仔细想想,昨儿谁的不是多?”其实这件事情应该是贾琏的不对,王熙凤过生日他不来也就算了,居然和鲍二家的偷情,而当王熙凤遇到这个询问的时候,她已经无法理直气壮了。她不能够直接斥责贾琏,只能通过“二爷要杀我”的借口到老太太那里去闹。这是王熙凤的屈服,她只是屈服于贾琏这个封建家长,她懂得什么时候收。而最终她会将锋芒指向和自己争宠的平儿、鲍二家的,她会将矛盾转移到她们身上,从而让她们成为最终的牺牲品。在这里王熙凤成功将夫妻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妻妾之间的矛盾,虽然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制约贾琏,但是起码能够释放自己的怨恨,这就是一种策略,因为她知道她对贾琏无可奈何。
王熙凤聪明了一世,但是她的这种聪明最终连累了自己,这首曲子就是表达此意。
王熙凤在整部书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是着力刻画的人物,同时也是塑造最为成功的典型。在荣国府她实际上是最具有实权的人,形形色色的人都围绕着她而活动,而对于她的评价也是种种。比如在第六十五回中,贾琏的心腹兴儿对尤二姐说:“若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皆因她一时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她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她讨好儿。估着有好事,她就不等别人去说,她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她自己错了,她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她还在旁边拨火儿。”还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曹雪芹借助兴儿的嘴巴将他的观点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王熙凤这个人物展现了出来。
在“弄权铁槛寺”中,王熙凤对老尼姑说:“你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而为了三千两银子,她通过自己的小手段害死了张金哥和长安守备的儿子。
王熙凤是贾府的顶梁柱,同时也是贾府的大蛀虫,就连她自己也承认,“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毒行了,也该抽回退步。”但是最终她没有抽身离开,而断送了卿卿性命,她的离世是凄惨无比的。
哭向金陵事更哀——《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通过王熙凤的出场就能够看出她的性格。在第三回中,林黛玉刚刚来到贾府,她正在和贾母谈论自己的身体以及常吃的药,“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虽然接着没有直接交代是王熙凤出场,但是这个气势已经足够,“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曹雪芹还没有开始描写王熙凤,就通过这段将这个人物的性格展露无遗,人物内在的神奇全部表现了出来。而在如此庄重的贾府中,尚且有人能够这样说话,可见这个人的地位不一般。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珮……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曹雪芹对这个少妇的描写显得非常写实,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展现了出来,而通过“一双丹凤三角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能够看出这个少妇的心机深沉,似乎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别人。
即便是到这个时候曹雪芹还没有交代出这个少妇到底是谁,而是通过贾母的嘴介绍说:“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通过这一段介绍表现了贾母对这位少妇的宠爱,同时也揭示了王熙凤因为懂得人情世故,从而能够得宠的原因。
而王熙凤出场之后,满屋子都没有人说话了,她先是赞美林黛玉的“标致”,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在恭维贾母;紧接着因为林黛玉的遭遇而落泪,她的这种做法同样也是为了得到贾母的欢心;而在贾母说她不应该说这些伤心话的时候,她又立即“转悲为喜”,然后自责说:“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看看,这三个细节的描写,王熙凤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接着王熙凤又重新恢复了她“大当家”的身份,一方面安顿了林黛玉,另一方面吩咐着众位婆子们,她的这种做法同样是在炫耀自己的地位。即便读书再怎么不认真的人,读完这一段肯定会对王熙凤这个形象记忆深刻,因为她已经不是纸张上的一个人,她已经活脱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王熙凤是聪明的,只不过她的这种聪明很少像上面这个情节中一样,只是应用于人情世故中。她的聪明更多地和“残忍”联系在一起,比如在上一节中介绍到的情节。
不过再怎么说,王熙凤是具有管理才能的,尤其是在第十三回和第十四回中,王熙凤协助管理宁国府,就非常生动形象地展露了一个女强人的形象,虽然手段“辣”了一些。
不过王熙凤毕竟能力有限,她无法像探春一样提出整体改革的方案,或者说她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愿意提出这种方案,所以最终她的治理只能限于“标”,而不是“本”,治标不治本的最终结局只能是流于失败。《红楼梦》为的是通过四大家族的衰落而揭露封建社会的衰落,王熙凤协助管理宁国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这种成功只能是整个衰亡过程的小插曲,不能成为主体。
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少见的人物,她本身的确具有主见和胆识。因为她缺少正统伦理的熏陶,所以她比身边的其他小姐和媳妇们更加有胆识,这种个性素质在封建社会中非常少见,就算是在男子中同样少见。在封建社会的贵族男子大多享受着祖宗的庇荫,养成了不务正业的习惯,整天生活在王孙贵族的温柔乡里,尽情享受着荣华富贵,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最终让他们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
为了证明王熙凤的胆识和能力,我们且来看看她在协助管理宁国府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首先,王熙凤在宁国府指定了全新的规矩,打击和惩治了一些人。她对来升媳妇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王熙凤的规矩使得人人平等,并且她懂得给管事的人一定权力,让其能够灵活处理问题,从而杜绝了很多问题的出现,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任无大小,苦乐不均”。
王熙凤要求管理者能够起带头作用,她就对来升家的说过,“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
其次,王熙凤重新规划了大部分人的职责,并且确定了赏罚。为了能够规避宁国府的弊端,她采取了定岗定责的措施,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让每个人都有职责,同时每个岗位都有人负责,她将做事情和管理结合在一起,耽误了事情就要接受惩罚,遗失了东西就需要赔偿,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措施。
最后,王熙凤严格执行自己定的规矩。王熙凤刚到宁国府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要求,所以当她第一天“卯正二刻”到宁国府的时候,“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们得到齐。”她自己也说:“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
为了能够快速扭转宁国府的面貌,王熙凤每天早起点名。有一次,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就差负责迎送亲友客人的人,于是她说:“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此人被拉出去打了二十板子。此时大家才知道了王熙凤的厉害,从此之后众人再也不敢偷懒了,他们都兢兢业业,做事情也都非常认真。王熙凤是恩威并用,一方面能够维护自己的威严,另一方面也能够笼络人心,王熙凤就说过:“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王熙凤对宁国府的管理非常成功,只不过如同上文所说,她的这种成功只不过是局部的,不能整体扭转溃败的贾府,这个封建家族衰败的结局早已注定。
在整部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人,就算是贾母对她也另眼相看。王熙凤也很懂得讨贾母的欢心,这也使得贾母成为了她在贾府中的最大靠山。
另外,虽然贾政是贾母的次子,但是贾政、王夫人和贾母住在正房,由此可见贾政和贾母的关系非常好,而王夫人是王熙凤娘家的亲姑母,所以王夫人对王熙凤的态度也不一般,她们两人经常互相帮衬。
而且,在宁国府出事的情况下,王熙凤受到了贾珍的邀请,从而协助管理宁国府,也就是说她得到了宁国府的“尚方宝剑”,她在宁国府有一切的权力。
通过上面三点可以看出,王熙凤的确很会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使得贾府上下没有人不喜欢她、不亲近她。
历史是公正的,对于王熙凤这个小说人物的评价,历史上褒贬不一。
王熙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她的身上能够看到生活,她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女子,而不是林黛玉这样的类型。王熙凤很真实,所以当几百年之后的后来者在看待王熙凤的时候,眼光和标准要有所不同。
就比如在贾瑞和尤二姐的死上,王熙凤的确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如果以此将她塑造成一个众人唾骂的形象,显得有点过于残酷了。事实上无论是贾瑞还是尤二姐的死都是各种原因结合之后的结果,王熙凤只不过是其中的催化剂而已。如果隔离了种种客观原因,将此归咎于王熙凤,对王熙凤来说是不公平的。
而且在王熙凤身上还能够看到封建女性所少有的独立意识,而且她对封建社会的男权非常痛恨,她对贾琏有着一定的痛恨感情,但是她的表现却不敢过于激烈,她只能通过自己犀利的语言来痛骂或挖苦。而王熙凤本身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虽然她有可憎的一面,这些在上文中分析过,但是她本身也是值得同情的。
虽然很多人将王熙凤的风风火火解析为“奉承”,但个人认为她的这种性格反而展现了她可爱的一面,她本就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无论是能言善辩也好,还是能说会道也罢,总之她的快人快语也有可爱的一面,不是百分之百的“奉承”和心机。
王熙凤是个特殊的女子,可能她不像林黛玉,提起来就让人同情不已;也不像探春,总是感觉充满着能量和气质……王煕凤的特殊是她所处的地位给予的,不要将王熙凤看成是时代的执掌者,她同样也是值得同情的苦命女子。
王熙凤女子的悲苦被她男性的能力所掩盖,所以很多读者看到的是她的胆识、谋略,甚至心机,但是最终却遗忘了她女性的一面。当她在向男权社会进行挑战时,会让人感到扬眉吐气;可是当她玩弄权术,个人欲望无限膨胀时,甚至践踏其他女性的人格和尊严时,又会让人唏嘘不已,乃至深恶痛绝。可无论怎样,人们在看到王熙凤的时候,很少看到她作为女子温柔的一面,这是悲哀的,她的这种悲哀同样没有人能懂。
不管怎么样,王熙凤最终同样要遭受难言的痛苦。就像判词中说的一样,虽然王熙凤是男权社会中少见的女子,但是她还是对贾琏言听计从,最终也难免被“休”的结局,最终只能“哭向金陵事更哀”,自然她独揽大权的贾家也是大势已去,最终她还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可怜的王熙凤虽然要强了一辈子,但是最终却落得个这样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