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一个带发修行的妙龄尼姑,一个出身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一个性格孤僻的美人,一个知识渊博又才华横溢的才女……妙玉喜欢庄子逍遥的生活,却又不得不听从命运的安排穿起袈裟,躲在青灯古佛下每天敲打木鱼。她对政治和权力没有任何兴趣,她对名利和尘世也早已看淡,她不合群,但是她渴望爱情。她是孤独的,也是被迫享受孤独的。妙玉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栊翠庵,一个隔绝了繁华的清苦之处,这种隔绝不仅仅是地域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过洁世同嫌——《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
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
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在大观园里,妙玉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她本身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从小多病,所以皈依佛门,开始了带发修行的生活。邢岫烟曾经评价妙玉说,“为人孤癖,不合时宜”。的确她是一个有很多怪癖的人,比如刘姥姥来到大观园,在栊翠庵喝了一口茶,而妙玉就嫌刘姥姥用过的成窑小盖钟脏,索性就丢了。
妙玉认为自己是“槛外人”,但其实她一直没有迈出尘世的门槛,她的师父在圆寂前曾经规劝她留在京城,到时候自然会有结果。谁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妙玉被人劫持凌辱。
妙玉因为出身官宦之家,所以从小有了雅洁之气,可是她同样拥有不幸的身世,出家之后不久父母双亡,为了能够看到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跟随师父从苏州来到了京城。正值贾府为元春省亲聘请尼姑,于是其“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最终被请到大观园的栊翠庵。
虽然妙玉有很多怪癖,但是在贾府中尚有邢岫烟、惜春、林黛玉和贾宝玉与其交好,但是几人之间并不是相契无间。妙玉和邢岫烟之间大多是一种师生情,妙玉之前教邢岫烟识字,妙玉未必真心看重邢岫烟;惜春虽然和妙玉有共同语言,但是其本身年龄尚小,两人在一起谈论佛经尚可,要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则难于上青天了;林黛玉同样是一个高洁且拥有怪癖的人,或许她们两人之间才能成为知己;而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儿女之情,而对妙玉则是一种友情,二人也可能是知己。
妙玉同样是曹雪芹非常珍爱的人物,虽然在前八十回中妙玉只出现了两次。妙玉是一个喜欢读庄子的尼姑,她认为自己是畸零之人,她对政治和权力没有任何的兴趣;对社会和名利更是早已看破。她有些不合群,宁愿享受孤独。她认为自己能够和天地、宇宙、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她是高贵的,是有尊严的,是不可被亵渎的。
对于妙玉的身世,曹雪芹也只是通过林之孝家之口提到,“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而她每次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都能够拿出连贾府都无法抗衡的古物,由此可见妙玉家的地位甚至要高于贾府。
当然妙玉并不是嫌贫爱富的女子,如果说她嫌贫的话,那她就不会和邢岫烟接触了,当时邢岫烟家中已经非常疾苦,但是两人犹如邢岫烟自己说的“关系极好”。妙玉也不爱富,虽然之前她给贾母用成窑小盖钟泡过茶,但是这并不代表妙玉有意接触贾母,而且给贾母泡茶的水也不是最好的水,之后她就和林黛玉、薛宝钗一起喝茶去了,而这一次无论茶具还是水都要远胜于贾母的。
妙玉是这样一个人,她欣赏谁就会接触谁,她不会因为贾母的地位而巴结贾母,同样她也不会因为邢岫烟家穷而远离她。
我们来看一个鲜明的对比:当贾母等人吃完茶离开栊翠庵的时候,妙玉“并不甚留,回身便把寺门闭了”;而在第七十六回,在联完诗之后,妙玉将史湘云、林黛玉一直送出门,直到看不到她们的背影时才将院门关闭了。由这个对比就能够看出妙玉的性格。
不过妙玉也有缺点,那就是有点洁癖,她并不是真心讨厌刘姥姥,只是因为怕脏,所以她会和刘姥姥保持一定的距离。
妙玉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有一次当贾宝玉拿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贺帖去找林黛玉的时候,正好遇到了邢岫烟,当时邢岫烟去找妙玉,她不可能没有得到邀请而擅自去栊翠庵,因为妙玉的脾气邢岫烟是知道的,而邢岫烟又是一个聪明灵秀的女孩儿,所以这种贸然拜访的失礼之事她不会去做,那说明妙玉没有忘记邢岫烟的生日。
关于送贺帖这件事情上,虽然邢岫烟在和贾宝玉说话的时候批评妙玉“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但是她所针对的不是妙玉送贾宝玉贺帖这件事情,邢岫烟所批评的是妙玉在帖子上写别号的事情,通过这一点也能够看出邢岫烟果然是妙玉的知音,她能够理解妙玉的心情和所想。而妙玉的感情也会在诗歌中表露出来,比如中秋夜,她和林黛玉、史湘云联的“十三元”,如果一个不懂得感情的人,又怎么可能完成如此诗歌。
妙玉喜欢老庄,而且对老庄研究颇深;在清苦的修行生活中,她同样有一份属于妙龄女子的情感。妙玉一直在抗争,抗争灭人欲的封建礼教,这本就是妙玉的生存方式。
但是妙玉的很多性格特征是不被当时那个社会所容纳的,而《世难容》就是在唱妙玉的不被接受。
妙玉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女子,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原本会在闺阁中获得幸福,但是很多的不如意压迫着这个弱小的女子。
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林黛玉和史湘云一起赏月作诗,她们尚且要恭恭敬敬地请教妙玉,黛玉还称呼妙玉是“诗仙”,对于林黛玉这样清高的女子怎么可能随便夸赞别人?妙玉有洁癖,刘姥姥站过的地方她都要用水洗刷一下。对于送水人她也不让跨进栊翠庵,她的这些习惯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是通过她的遭遇和她的身世,我们绝对可以理解她的这种行为。
妙玉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她聪慧无比、美貌脱凡,却自幼与世隔绝,她的苦闷谁又能理解?没有经历过苦闷和寂寞的人无法理解妙玉的心境。而即便这样也就算了,偏偏她住进了大观园,所有的贵族小姐们都可以在花团锦簇的繁华中度日,可自己却只能独守青灯古佛,她是个妙龄女子,是一个需要人怜爱的女子,至少是需要灿烂生活的女子,但是命运给予她的全都是残酷。大观园的女子们日后尚且有一段快乐能够回忆,这段甜蜜的生活尚且能够慰藉她们的一生,但是妙玉呢?
在最后讲道“王孙公子叹无缘”,这个王孙公子或许就是贾宝玉,妙玉对宝玉有着另外一种感情,宝玉尊重她,妙玉也赏识宝玉,可惜这些都只能停留在这里。
“世难容”仅仅三个字就概括了妙玉很多方面的性格,同时也将她曲折的一生展露了出来,妙玉的思想性格是“世难容”的,妙玉的生活道路同样“世难容”。这些不仅包含着发人深思的思想内容,值得几百年之后的读者认真品读,同时其中也蕴含着太多的社会意义,这些同样值得后来者寻味和品读。
妙玉所处的地位很尴尬,她是一个妙龄女子,同时又是一个幽居的尼姑,我们能够在她的身上感受到这个女子处于“槛内”与“槛外”的痛苦和无奈。
不过妙玉似乎也是幸运的,林之孝家的曾经介绍妙玉时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也正是因为她出了家,避免她直接投身于封建政治和礼教的斗争中,于此一点妙玉是幸运于林黛玉的,年弱多病、少小无依的林黛玉却不得不直接面对这种斗争,她不得不卷入这样的旋涡之中。
宝玉和惜春在最后是看透了红尘,所以他们选择遁入空门,而妙玉的出家是因为她的自幼多病,她作为一个美丽的少女,内心依旧渴望爱情。
在思想上,妙玉喜欢的是庄子,自称“畸零之人”,精弈道,谙音律,举凡花卉盆景,古玩茶饮,无一不是高水平。妙玉喝茶要讲究水、茶具,她有自己独到的品位。
妙玉不同于“癞头和尚”、“跛脚道人”们的“渺渺”、“茫茫”;也不会有马道婆和张道士们的虚伪、无赖之气。她充满着聪慧的灵气,“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这才是对她的评价;虽然她孤独,但是她高傲,她能够“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虽然处于这种境遇之中,但是妙玉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友情、爱情的渴望,这本就是人最大的依赖,她对这种感情依依不舍,所以她无法完全遁入空门,她做着灵魂、肉体上的痛苦挣扎,这样的一个大家闺秀本应该生活在“红粉朱楼”中,但是现在只能在青灯古佛面前守着木鱼和经卷,她的抗争和奋斗都是能够理解的,所以她在傲然看着这个世界的同时,又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她懂得以此来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权益。
每日,清冷忧似冬日,在这样的早晨里,妙玉就如同孤院中的寒梅、深山中的石碑,虽然外边的大观园充满着繁华和欢愉,但是一道栊翠庵的大门将此隔成了两个世界,妙玉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回属于自己的青春,让自己告别空虚,所以她懂得抗争。
妙玉的感情世界充满着矛盾,她是喜欢宝玉的,但是她面前摆放着礼教条规和孤傲性格的戒尺,于是她克制自己对贾宝玉那种若有若无的情感,然后继续以古怪的个性面对人生。
一个深居于栊翠庵的空门女子,在偶然的时机动了爱的弦音,这种音乐对这样的一个女子来说本应该是福音。但就是这样一个清风一般的女子,最终却被强盗掳掠,这或许又一次验证了她“世难容”的生活道路,而她最终的结局也成为了她的“世难容”。
可怜金玉质——《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在《红楼梦》的第四十一回,妙玉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出现,在这一回中,贾府中几乎所有的头面人物在贾母的带领下造访了栊翠庵。虽然妙玉的出场比较晚,但是她的出现阵势并不弱。
试想贾母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整个贾府的总管家,每日有多少事情需要她去裁决,她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带着一帮子人去大观园以及栊翠庵?而且贾母是有地位、有年龄的人了,她平常也是深居简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根本不愿意出门,而此时的到来,很明显说明了她所到之处的重要性。本来大观园是皇妃省亲居住过的地方,这种地方自然是马虎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