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是战场,婆媳没有战争
当带着爱的喜悦迈进婚姻的殿堂,两个人站在了世界中央,两人的世界从此交联,才发现,没有人能在婚姻里完全拥有对方。那些人、那些事,让你苦恼,让你斗争,甚至让你哭泣与绝望。你才明白,两个人的婚姻原来也是众人之事。
父母们都期望将来老了的时候,孩子能对自己好;作为子女,成家立业后,也会想到父母多年养育的艰辛,想在父母面前要尽一份孝心。孝顺,这个中国传承多年的人伦要求,现在仍然是生活里的道德要求。
父慈子孝,母慈子亲,一家人和和美美,那当然是最美好的家庭了。可是,孝顺却总会在不经意间改换了面目,呈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模样。
有人在网络论坛上发帖子,抱怨自己的丈夫太孝顺,让她感觉很不爽。寥寥几句话,引起了很多跟帖者,有跟楼主一起抱怨的,也有批评他们不尽孝心的,还有的说这的确是个难解的家庭问题。
仔细看了看那些孝顺的事例,发现有些很正常,没什么可抱怨,然而有些却让人惊诧了。
有一位网友举到了丈夫孝顺的例子,说丈夫对他父母唯命是从,从不违逆,就算他的父母错了,也不反驳,而是绝对顺从。她说到装修新房时,就恼火了一阵子。她跟丈夫已经确定了大致的装修风格,找了装修公司准备着手进行。在施工前,公公跟婆婆跑去新房看,因为他们也要住进去的,就跟施工队提了很多自己的要求,房间什么颜色,厨房什么的大致怎样。施工队打电话给她丈夫,问究竟怎么弄。因为孝顺,最后还是参照老人的意思进行了新的装修设计,为此闹得施工队也很麻烦。
她生气的是,刚开始向两个老人问装修意见,他们都很好商量地说“你们看着办”,结果又插这么一手。她跟丈夫争吵,丈夫反而说她太多事,不就是个房子吗,怎么装修不都能住人。
这也算了,住进新房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她的婆婆掌握了厨房大权,早餐晚饭都是她来做。刚开始她觉得也好,自己省心,免得做饭不合他们口味,又是矛盾。过了几天她发现,他们做饭是根本不考虑她的口味的。老两口爱喝豆浆,天天早晨打豆浆,她希望早餐能多几个花样,婆婆却说改花样太麻烦。晚饭的时候,饭桌上的菜肯定炒得过熟,而且调味很淡。他们说要养生,不能吃太硬的,口味也不能重。她嘴上不好说什么,可饭菜吃在嘴里很不是滋味。
她看得出来,丈夫也受不了这样的饭菜,经常找借口在外面吃饭。她跟丈夫说:“能不能跟你妈好好说说,别这样炒菜了。或者你让她备好菜,我回来做也行。”但丈夫就不说这话,还让她多忍耐,说父母年纪大了,顺着点好。
公公婆婆爱儿子,她看得出来,可那种爱法有时让她受不了。丈夫好歹都结婚了,可公婆却经常要丈夫去他们的卧房聊天,等他们睡了再回自己的卧房。奇就奇在她丈夫从来不抱怨,真的就那么听话。“这究竟算什么?”她生气地发问。
有人说生活里就是存在各种各样我们想不通的人和事,在我们看来很古怪的地方,也许人家就觉得正常。这真是没错。还有人说对这样的家庭问题,要么忍耐,要么解决,发牢骚是最没用的,只会让自己更生气,跟丈夫的关系越来越糟。
的确如此,对于婚姻中的这些具体问题,与其积压在心里变成难以化解的疙瘩,不如坦然面对,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发牢骚、抱怨是没有用的,不如坐下来想一想,谈一谈,寻找解决的方法。
有人提议楼主跟老人分开住,这也许是个不错的办法。只要对父母有那份心意,惦记他们,经常去探望他们,必要时帮助他们,这不也是孝顺吗?
上了年纪的父母,如果身体健康,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习惯,那么分开住也有好处。不需要再为子女操持家务,不需要再围着子女团团转,这既让自己休息了下来,也让子女能够迅速成长,去建立他们的家。
如果两代人真的需要住在一起,那么理解和沟通就变得非常必要。人们说一定要孝,但不一定要顺,必要时跟丈夫协商,跟公婆交流,别让孝顺变成扭曲的模样,损害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还有正常的家庭幸福。
男人不需要一味地盲从,表现自己的孝心,女人也不需要为这个大动肝火。老人希望的也许就是那一点点被关心被照顾的感觉,多了解他们的心愿,多体会他们的心情,孝顺就能孝到重点上,让大家都合心满意,不再矛盾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