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会让你获得心灵的宁静,事业却让你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一个已婚的人,可以拥有家庭和事业,但是在家庭与事业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你要家庭,还是要事业?
这恐怕是很多女性都面临的问题,但不同的家庭条件促使不同的女性作出不同的选择。选择家庭也罢,选择事业也罢,只选其中一个都会让人的心里充满缺憾。最好的方法是尽量平衡这两方面的冲突。
可能有人觉得太难了,这简直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在必要的时候作出必要的选择和让步,这就不是不可能的事。
当教师的朋友说起她的经历,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要解决起来并不难。
朋友结婚晚,在结婚前就以工作认真勤奋而出名。结婚后她继续工作,直到怀孕生产前一个礼拜,才向学校申请了产假。因为晚婚晚育,学校给了她八个月的假期。孩子长到六七个月断了奶,就没有那么难带了,她不再忙到喘不过气来,可休息两天后,她就觉得整天闷在家里很难受,盼着能早早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有婆婆跟公公照料孩子,她上班很放心,重回岗位后,很快她就全心投入了工作。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正是黏着父母的年龄,每次看到她要走,孩子都哭哭啼啼要妈妈。她虽然心里有点小难受,但想每个小孩都这样,就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新学期开始,她带了高三毕业班,又是班主任,又是备课组长,压力变得非常大。
她是那种压力越大,越要争口气的人,一工作起来,真是什么都能放下不管。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不再黏着她了。很多次,她走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等她从学校回到家里,孩子又已经睡着了。她有时看着熟睡中的孩子有些愧疚,可一想到将来还有时间相陪,就安心了。
到了放寒假的时候,学校里补了几天课,她又开这会、开那会,等到终于回家时,都已经接近年尾。丈夫抱怨她,说她对工作也太关注了,这个家简直就成了她过夜的旅店。她让丈夫多体谅她,说高考压力这么大,她今年扛过去,明年就有空了。丈夫说:“我体谅你,孩子都要不认得你了。”
听了丈夫的话,她心里一惊。可不是,现在孩子真的跟她疏远很多。有时她逗孩子玩,孩子都很勉强,一看见爷爷奶奶,就亲近得不得了。看着孩子在老人怀里撒娇,抱着爷爷奶奶的亲热劲,她莫名地有些失落。
寒假很短,没等她跟孩子建立起新的亲密关系,繁忙的工作又开始了。她不知不觉重新陷入原先的状态,每天早起晚归地督促学生,组织备课小组的活动。作为班主任,班级里的事情需要及时处理,还要跟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各种问题。这些事务让她日子充实,也让她筋疲力尽,一回到家就软软地躺在床上不想动,更别提照顾孩子或者处理家务了。
春末夏初的周末下午,她休息在家,跟丈夫一起看孩子,让公婆出门去转一转。公公婆婆刚走没多久,她的手机就响了,是学校打来的。她班上的两个住校生在宿舍打架,政教处值班的老师已经赶过去处理了,可想到她是班主任,这事还得通知她一下,就打了电话。
事情已经暂时得到处理,她却在家里坐不住了。这两个学生都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如果情绪有问题,肯定会影响到成绩。她左思右想,心里放不下,还是决定去学校尽快处理问题。留下孩子跟丈夫,她急急忙忙出了门,没在意丈夫的不满和孩子的哭声。
那天下午忙完就到了晚自习的时间,她又坚持到晚自习签到后,才回家。一回到家就发现家里气氛不对,人人都拉着脸,丈夫更是愤愤不平的样子。她一眼看见坐在沙发上玩耍的孩子,发现孩子脑门上裹着纱布。她急忙走过去看,问孩子怎么受伤的。公公说是从小板凳上摔下来,磕到桌子角了。她生气地斥责丈夫:“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要留下伤疤怎么办!”忍了很久的丈夫发作了:“你是妈妈,你管过孩子几天?摔伤了就怨我?你根本就不是个称职的妈妈。”
她想跟丈夫吵,被公公婆婆拦住了,说别吓坏了孩子。这之后,她跟丈夫的关系也出现了不合。
高考结束,她终于可以休息几天了。可这时已经两岁的孩子跟她相当疏远,她怎么哄,孩子也不愿意跟她多玩会儿。丈夫的不理解她还能忍受,可孩子的疏远让她十分难过。
在大家聊天时,她说到自己的这些苦恼。我们都认为是她没有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工作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失去母亲陪伴的童年,对孩子来说是损失,对母亲来说同样是。“难道你的工作就真的那么需要你,而抽不出一点多余的空闲吗?”她陷入沉默,许久以后才决定,要回到孩子身边。
新的学期开始了,她辞掉备课组长的职务,承担了压力较小的低年级课程,这样就可以有时间多陪陪孩子。早晨不用太早到校的时候,她就送孩子去幼儿园。周末除了必要的工作外,她省掉了一切事务,跟孩子在一起。渐渐地,她又融进孩子的生活,孩子跟她这个妈妈也亲近了起来。
对我们来说,工作重要,做好工作也很必要,但不要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工作上,因为工作不能成为一个人的全部。生命的历程只有一遍,孩子的成长不能逆反,当你沉浸在无休止的工作中时,别忘了孩子会悄悄地长大,等你回身再注意时,他们可能已经远离了你。
放弃一些无所谓的职责,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相信你就会多出很多时间陪陪孩子,陪陪家人。这并不难做到,只要你适时地说“不”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