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700000006

第6章 陆澄录——格物无动静之分(1)

1主一之功

【原典】

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

先生曰:“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译文】

陆澄问:“什么才算是专注的功夫?就像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用功夫,接客就一心在接客上用功夫,这能否称为专注呢?”

先生回答说:“贪色就一心在美色上,贪财就一心用在财物上,这能称专注吗?这只叫逐物,不叫专注。专注,是指一心只在天理上。”

王阳明的功夫论必须指向修炼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存天理”。主一的核心意思在“天理”上。没有天理,只是逐物。

2念念存天理

【原典】

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译文】

陆澄向先生请教怎样立志。

先生说:“只要念念不忘存天理就是立志。如果能时刻不忘这一点,日子一久,心自然会在天理上凝聚,这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天理意念常存,逐渐能达到孟子讲的精美、宏大、神圣的境界,而且也只能从这一意念存养扩充延伸。”

“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静坐;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地修炼自己。”

志向决定了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高度。阳明先生说,要“念念存天理”,要有一个本心,一个本体,再去扩充,让自己有一个远大的境界目标,然后再去充实、检验、凝聚、累积。

3相下得益,相上遭损

【原典】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功夫请正。源从旁曰:“此方是寻著源旧时家当。”

先生曰:“尔病又发!”

源色变,议拟欲有所辨。

先生曰:“尔病又发!”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些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

【译文】

与朋友相处,务必谦虚甘拜下风,这样就能得到益处;如果相互争高低就会带来损失。

孟源有自以为是、贪图虚名的毛病,先生多次批评他。一天,先生刚刚责备过他,有位朋友谈了他近来的功夫,请先生指正。孟源在旁边说:“这事正是我以前最在行的。”

先生说:“你的毛病又犯了。”

孟源听了脸色就变了,想为自己辩解。

先生接着说:“你的毛病又犯了。”并且打一个比方给孟源听:“这正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缺点。比如在一块一丈见方的地里种一棵大树,那么平时雨露的滋养,土地上的肥料,都用来滋养这个树根了,如果你想在旁边种些有用的谷物,上面被树叶遮蔽,下面被树根盘结缺乏营养,它又怎能生长成熟呢?必须砍去这棵树,连须根也不留,这样才可以种植谷物。否则,任凭你耕耘培土,也只是在滋养这个树根罢了。”

立世为人,心可高,但气不能傲。与人相处,倘若总是盛气凌人、自傲失礼,不仅会使对方反感,有时甚至还会惹火烧身。有修养的人,就算心再高也能做到谦恭温和、敬人如师。只有这样,人生的道路上才能少一些羁绊,多一些顺畅。

4人心天理浑然

【原典】

问:“后世著述之多,恐亦有乱正学。”

先生曰:“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后世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模仿誊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远矣。”

【译文】

陆澄问:“后世著述纷繁,大概会扰乱正宗的儒学吧。”

先生说:“人心和天理浑然一体,圣贤把天理著成书,如同给人画像,只是展示给人一个基本的轮廓,使人们依据轮廓而进一步探求本人。至于人的精神风貌、谈吐举止,本来就是不能完全通过文字来传达的。而后世的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的模仿抄写,再妄自加以分析增减,以炫耀自己的文才技艺。这就离圣人所要传达的精神越来越远了。”

明代论学时语录体流行,文本对话简洁直白,似乎人人皆可以不依赖于经典的指引直达内心深处。但阳明更注重经典文本中透露出的圣人形神,而非纯粹的知识传承。

王阳明认为,著述示人以形状大略,才是质朴纯真的表现,稍有冗繁,即犯了文敝之病。

5心如明镜

【原典】

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却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周公制礼作乐以文天下,皆圣人所能为,尧、舜何不尽为之而待于周公?孔子删述《六经》以诏万世,亦圣人所能为,周公何不先为之而有待于孔子?是知圣人遇此时,方有此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唯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译文】

陆澄问:“圣人能应变无穷,莫非是他们预先探究谋划好了?”

先生说:“怎么能探究谋划那么多呢?圣人的心犹如明镜,只因为它很明亮,使它感而必应,无物不照。不可能先前所照的物象还在镜子里,没有照过的物象已经预先出现在镜子上。若按后人的说法,圣人对什么都事先研究过了,这与圣人的学说大相背离了。周公制作礼仪音乐以教化世人,是圣人们都可以做到的,为什么尧舜全部做了而要等到周代让周公做呢?孔子删述《六经》教化后世,也是圣人都能做的,为什么周公不先做了而要等到孔子呢?可见,所谓圣人的光辉事业,遇到这样一个时机,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怕心镜不明,不怕物来了不能反照出来。探究事物的变化,与镜子照物的道理是相同的,然而学者必须先下工夫使自己的心如明镜。对于学者来说,只怕自己的心不能明亮如镜,而不用怕明镜一样的心不能穷尽事物的变化。”

阳明先生将心明比喻为明镜,以镜照物,事理无有不明。世事变化多端,但如果心明如镜,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圣人根据现实情况而论道,就如以明镜照物一样,没有镜、没有物,物之形都不可能在镜中显现。自己的内心不明不能照物反而被事物所牵引、蒙蔽,这种人即使能活千年,“知识”撑满脑子,也无法穷尽现实,不但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还会被外物所支配。

6义理无定在,无穷尽

【原典】

曰:“然则所谓‘冲漠无朕,而万象森然已具’者,其言何如?”

曰:“是说本自好,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

他日又曰:“圣如尧、舜,然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使桀、纣未死,恶宁止此乎?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见’?”

【译文】

陆澄说:“那么程颐先生所说的‘宇宙间还是一片混沌时,万事万物的理已经在冥冥之中存在了’,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先生说:“这句话本来说得很好,只是颇让人费解,于是便有了问题。”

“天理没有固定不变的,是无穷无尽的。我与你交流,不要因为稍有收获就以为不过如此而已。即使再与你谈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也没有止境。”

有一天,先生又说:“像尧、舜已经够圣明了,然而在尧、舜之上,善也无穷尽;像桀、纣已经是够可恶了,然而在桀、纣之下,恶也无穷尽。倘若桀、纣不死,恶难道就到他们这儿为止了吗?倘若善能穷尽,周文王因何还要‘期望得到天理却好像从来没有见过天理’呢?”

世界上的许多事情,虽然我们从文字上看,可能认为已经理解透彻了,其实未必。善无止境,恶无尽头,理更无定在无穷尽,希望我们不断深入体会,连周文王都有‘望道而未之见’的感叹,可见理、道,真的没有尽头。

7人须在事上磨

【原典】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

陆澄问:“安静时我觉得自己的某种思想很好,可是一旦碰到事情,就不能按那种思路去做了,这是什么缘故?”

先生说:“这是因为你只知静心修养,而没有下克己功夫。这样,遇到事就会脚跟站不稳。人应该在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静止时有定理,行动时也有定理’的境界。”

阳明先生的这段回答,其中阐明了,修为不仅仅在养心上,理智与潜意识的调和上,更主要的是在“知行合一”的方法上。

8下学与上达

【原典】

问上达工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译文】

陆澄向先生请教参悟天理的功夫。

先生说:“后世儒生教学生,涉及一些精微的东西,便说是上达而不便学,而只去讲下学。这是分下学与上达为二物了。凡是眼能看到的,耳能听到的,口能说出的,心可想的,都是下学;眼不能看到的,耳不能听到的,口不能说出的,心不能想的,是上达的学问。就像种树,栽培、灌溉属于‘下学’,至于树木日夜生长,枝叶茂盛,才是‘上达’。人怎能在上达方面加以干预呢?所以凡是可以用功的,可以用语言说的,都是下学,而上达的学问也只在下学里。求学的人只需从下学上用功,自然可以上达,不必另外去寻找上达的功夫。”

这段话中,阳明先生说,儒者只需要认真下学自然可以上达。下学的功夫到位了,上达自然水到渠成。比如种树,只要施肥、浇水、接受阳光,树木迟早会枝繁叶茂。

9唯精唯一

【原典】

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译文】

陆澄问:“唯精唯一,应当如何用功?”

先生说:“唯一是唯精的目的,唯精是唯一的功夫,并不是唯精之外又有唯一。‘精’字偏旁是‘米’,姑且用米来打个比方。要让米干净洁白,是唯一的意思,是主旨是目标,但是如果没有舂簸筛拣的功夫,米就不能干净洁白。舂簸筛拣,是唯精的功夫,但也不过是为了让米干净洁白而已。像博学、审问、慎问、明辨、笃行这些,都是要通过唯精达到唯一。其他的如博文是约理的功夫,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说法了。”

做事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我们做事情首先是要确定一个目标,这个称之“一”,就是目标专一,目标不随意改变。那么确定目标之后,怎样才能达到目标呢?必须努力用心地去做。这个称之为“精”。王阳明认为,唯精之外并没有唯一。因为唯一能否实现,关键还是看唯精,没有唯精,就不可能有唯一,即使有,也只是属于海市蜃楼罢了。

10知行不分

【原典】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夫子说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曾点言志,夫子许之。圣人之意可见矣。”

【译文】

知为行的开始,行为知的结果。圣学只有一个功夫,知行不能分开当做两码事。

孔子的学生漆雕开说:“我对做官还没有自信。”孔子听后十分满意。子路指使子羔做费城的邑宰,孔子认为是害人子弟。曾点谈论自己的志向,得到孔子的称赞,圣人之意一目了然啊!

王阳明认为,知行不可分,行需要知的认识做指导,而知只有经过行的实践才能实现或完成。他反对先知了再去行,认为知与行不过是一个过程的两面。如果只知不行,就是悬空思索;只行不知,就是盲目冥行。

同类推荐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庄子品读

    庄子品读

    庄子的哲学让人们追思_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_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使心灵可以自由遨游的精神家园。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成就了多少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热门推荐
  • 架空洪荒

    架空洪荒

    九州世界一万三千年后,修仙体系职业化。金系灵根可以选择成为剑仙,御剑飞行,千里之外斩敌人首级。很帅有木有?木系灵根可以成为炼丹师,修仙者中的高富帅。嫉妒吧?火系灵根可以选择成为炼器师,无论哪个世界,军火生意都是暴利。看!托尼土系灵根可以成为建筑师,开发商永远都是大爷。看我大天朝。
  • 乾坤宿命之无畏先锋

    乾坤宿命之无畏先锋

    一个被阎罗王送到了符文之地的少年,该如何完成心中的那份执念!!!
  • 你是我的光,之重启

    你是我的光,之重启

    你是我心中的神话-顾浅曦你是我不敢沾惹的毒-夜北零“夜北零,你等着我!等我把你追到手看我怎么玩你!!”“好,我等着,等着你主动”某男邪魅的笑了,某女顿时心中警铃大作,跑~
  • 穿越之蓝蝶魔妃我爱你

    穿越之蓝蝶魔妃我爱你

    一个普通高中的女孩在一次古怪的天气中华丽丽的魂穿到了一个魔幻世界,成为了那个世界的顶级强者,认识了一个极品妖孽男,从此她的生活五彩斑斓,本文美女帅哥N多,结局一对一,不NP的
  • 巡礼空间

    巡礼空间

    飘渺宇宙,浩瀚无垠。传闻在遥远星河,有一处神秘无边的原野,那里没有饥饿,没有斗争,没有痛苦和悲哀……那是从一切痛苦和烦恼中解放出来的永久净土……那是人们向往之地,名为――巡礼空间。
  • 网游逆战天下

    网游逆战天下

    小老大,小组织,都是一口信念演绎着兄弟情。写这个就是为了救赎我自己,真的,主啊!我有罪,我看的书全都找盗版的,我吸的烟全是二手烟,我看的片片都小编剪辑完的,就连我结婚都得等我丈母娘生完的。
  • 霸道仙姑

    霸道仙姑

    时空罪犯一朝穿越失误,来到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拿枪扛炮小能手变成身体孱弱病少爷。没关系,换个世界换样活法,修仙打怪,小事情,先叫声修仙科学家来听听!
  • 走下楼梯的裸女

    走下楼梯的裸女

    围棋冠军柯宇祁与未婚妻在花园迷宫酒店吃饭时,其准岳父逻辑学教授倪思楠在家中被杀,警察荆柏智怀疑此事与黑社会头目蔡崇义有关。因为荆柏智以前的破案搭档公安局牛芮安局长是蔡崇义的舅舅,寻找蔡崇义犯罪的直接证据,是相当复杂而谨慎的;其间线人聂子善的失踪,更使案情扑朔迷离。与此同时,副市长叶一炜与妓女白鸽有过一夜情,受蔡崇义团伙要挟,一个杀人合同在不折不扣地实施中。白鸽与同伴朱琳的反跟踪,始终巧妙而机智,但最终仍是一场惨不忍睹的悲剧。另外,送奶工苗海根受到蔡崇义马仔周小华的讹诈,抱着不能给恶人欺负的念头,找报社、派出所无果,最终采取极端手段,一并结束这几个案子,同时也结束这个故事。
  • 君已寝,夜已深

    君已寝,夜已深

    千笙回到千万年前再爱。为自己的儿子找后爹~“女人,你招惹到我了,还想跑!”某男黑着脸,看着某个扒了他衣服的女人,“呵呵,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嘛!我只是想看看你肩膀上有没有胎记啦!”“哦~结果呢!”“谁知道真有!”某女小声嘀咕道,“那竟然看到了,你是不是该补偿一下我呢!”“唔!”还没来得及反驳,某女就被某男拆入腹中。“爹娘在干嘛呢!”某宝趴在门上问道,另一宝黑黑着脸捂住她的耳朵“人家在造人!”
  • 咒魂珠

    咒魂珠

    他是一个孤儿却身怀异能,勇闯鬼门关;她身世平常,为何无数怪事总是朝她靠近,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诡异的咒魂珠到底藏着多少秘密,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剥开层层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