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间,枫杨利用出差的机会回过几次如东老家,最近,她又回到了老家,而且一住就是好多天。家乡的一切都在变,公路变宽了变平了;房屋变高了变美了;家乡人的观念在变,变得她无法寻找少女时美好的记忆,而只有一样似乎像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那就是哥哥和他的水牛。
哥哥已经七十岁了,身体好像瘦了许多,可精神依旧是那样矍铄,身体依旧那样硬朗。哥哥依旧是一大早就牵着水牛(当然早已不是四十多年前的那头了)去田边地头吃带露珠的青草,接下来还是洗呀刷呀忙个不停,好像水牛身上有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在迷惑着哥哥,吸引着哥哥。
枫杨大惑不解,现在农村已是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的时代,哥哥为什么还自找麻烦侍奉一头毫无用处的水牛?问哥哥,哥哥笑而不答。问嫂子,嫂子说,那牛是你哥的命根子。你哥七十多岁没有一天离开过牛,要是半天见不到牛就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相思病一样。有一年你哥去给人家犁田,那头水牛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发起怒来,冷不防地把你哥用犄角挑到空中又摔在水田里,然后猛扑过去用犄角在身上一阵乱扎。当时幸亏有人及时赶到,你哥被送到医院经过诊断,发现右肋断了两根,右肺穿了个洞。三天后你哥苏醒过来,大家建议把那头水牛杀了,你哥一听着了急,说你们干脆把我杀了吧。大家只好作罢,两个月出院以后,你哥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照样跟那头水牛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嫂子还说,像你哥这样的养牛人在如东农村还有不少,他们在每月逢十都要聚集在一起,边品茶边相互交流他们的养牛经和牛市行情。
枫杨问哥哥你们养牛人聚会有什么名称吗?哥哥说没什么名称。枫杨说现在城市里有“养鸽协会”“养鸟协会”,你们就叫“养牛协会”吧,哥哥只是嘿嘿地笑。哥哥对枫杨说,你要是对我们养牛人感兴趣,后天是二十日,我们还要聚会,你跟我去看看。枫杨欣然答应了。谁知两天后的早上突然下起大雨,枫杨打了退堂鼓,可哥哥依然穿着雨衣,打着雨伞,去参加养牛人的聚会了。
回到新疆已经数日,哥哥消失在雨雾中的身影始终定格在枫杨脑海中,现在她似乎才明白,如今城市出现了一股宠物热,什么养信鸽的、养金鱼的、养巴儿狗的、养蛐蛐的、养波斯猫的,甚至还有养观赏蛇的,真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哥哥虽没那种雅兴,没那种闲情逸致,可哥哥也有宠物,哥哥宠爱的是千百年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人类播撒着五谷的老水牛。
(作者已故,生前为著名作家,曾任哈密地区作家协会主席、《哈密文·艺》主编)
我的世纪之梦
达忠书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上学后听说有钢琴,很不理解。后来看外国电影,听到钢琴的声音,美妙动听,却不知“美”从何处来。弹钢琴,拥有钢琴的梦在那个时代极为渺茫,后来大孙女上学了,我为她买了一架钢琴,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自己上初中时,才听说有钢琴。钢是制作机器、搞大型建筑用的,那么笨重和坚硬,怎么做琴,怎么弹奏……觉得真不可思议,那是弦外之音,实在让人费解。孙女四岁时,我听到她唱了一首曲子,发音、拍节·都很准,就试着给她教简谱。她学得很快,记忆也很牢,就想给她买个玩具小琴,可跑了好多地方都未寻着。无奈,只好找来一尺多长的小竹板,在上面依次刻了十三令音符(从低音嗦到高音咪)教她弹我唱,她弹哪个音符,我就准确地唱出哪个音符。后来她弹奏熟练了,我就唱她记住的简谱让她跟着弹竹板,我看着孙女弹不发声音的竹板的认真劲头,自己有时也觉得有点可笑。老伴心疼孙女说:“你呀,太能折腾孙女了。”我说这样一是开发智力,二是发掘她的音乐天赋。
孙女读二年级时,她爸爸利用出差机会,从乌鲁木齐给买了一台电子琴。有了发挥她特长的条件,孙女对弹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利用一般小孩子用来玩耍的时间背诵曲谱,练习弹琴。她爸爸、妈妈对她抓得很紧,规定孩子练琴每天不少于两小时。他们常常陪孩子练习到深夜,孩子累了,他们给孩子鼓劲。我也给孙女买了不少音乐方面的书籍、录音带等。有时,还讲些有关音乐的故事,一些音乐人的突出事迹,以引起孙女对音乐的更深刻的认识。由于孙女的努力,她弹奏电子琴入了门,也得到不少人的好评。
鉴于这些情况,我产生了让她学钢琴的想法。但这需要解决好几方面的问题,亲友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总之,少数人支持。但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自己因为种种原因,许多事情想做而没有做成,留下许多遗憾。儿孙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应该创造一切条件,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于是我在2000年给孙女买了架“星海”牌钢琴。有了自己的钢琴,半个世纪的梦想成真,全家人不知道有多高兴。
我把读小学四年级的孙女从巴里坤接来哈密住在我家,一要保障孙女学琴练琴的一切有利条件,二要照料好孙女的学习和生活,三要做好独生子女离开父母后正常的感情联络。在孙女学琴练琴上自己花了不少心血,先是请家教让孙女在家中学,后进入“斯坦韦”,每周接送一次。夏天在骄阳下行走,冬天在严寒中奔波,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我带着孙女学琴,自己在音乐方面也有所提高,学到了一些原来不懂的音乐知识,学会了五线谱。孙女学琴非常刻苦,深夜有时瞌睡了,她就把头伸进冷水中冲一会儿再练。有一次她的脚摔伤了,走路都很困难,却不间断练琴。她进步很快,掌握了技巧,参加全国统考时,每次都能顺利通过。几年中,她连续过了九级,在一批学琴的孩子中是个佼佼者。其他功课的学习,也相得益彰。她参加全地区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曾有好几次获奖。
我的钢琴世纪梦想,在孙女身上实现了。
(作者系哈密地区畜牧局退休干部)
外孙女趣事
达忠书
我外孙女出生后,她爸妈给她取名天天,意为长大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聪明伶俐的外孙女今年六岁了,两只眼睛虽不大,却很有神,看起来好像会说话似的,睫毛又长又弯,浓浓的眉毛很有风采,她上高中的表姐说:表妹的眉毛像扇子一样。平时看不到双眼皮,每当睡醒时双眼皮妩媚动人……有熟人说,你女儿女婿都是大眼睛双眼皮,外孙女以后会变得更漂亮。我想:人并不是因为漂亮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漂亮。我觉得这个孩子太招人喜爱了,下面采撷她的一些趣事:两岁时,一般话都可以讲了。冬天,她刚换上新棉裤,我给她剥瓜子仁吃,她边吃边玩,有的瓜子仁钻到棉裤褶皱中不见了,她问我:“姥爷,瓜子仁呢?”我随便说:“在你的腿上呢。”她说,这不是腿,是裤子。我笑着问她,那么腿呢?她利索地挽起裤脚,用小巧的手指指着白嫩的小腿“嗯”了一声,我夸她,我孙女说的话很准确,裤子和腿确实要分开。
有一年过春节,聚餐时有一道哈萨克族朋友熏制的马肠子,因为平时并不多吃,有的人甚至是第一次吃,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太油腻了;有的说,有点老,嚼不动;还有的说,有股烟熏味……外孙女不慌不忙、有板有眼地说了句:“难闻好吃。”四个字虽不能说是语惊四座,却都一下子被镇住了,大家都觉得这既是对马肠子最简洁而又准确的概括,又是代表大多数人的评论,在座的没有一个不佩服这个四岁孩子的语言概括能力。
春节后的一天,我到她家下午要回·去,她要送我到楼下,我说:“天气冷,你穿得薄,又是拖鞋,上下楼梯不方便,就不要送了。”她坚持要送我,说:“我就送你到楼门口,不冷。”我正踌躇着,想一个好的计策,外孙女已经出了门,她说:“姥爷快走,不然误车了。”我走在她后面,她穿着宽松的睡衣,脚上的拖鞋发出呱嗒呱嗒的声音,很有节奏,使人感动。
到了楼道门口,我说:“你回去吧,不要着凉了。”她说:“不行,我要等你走远了才回去。”我走了很远,她还站在那里招手,大声说:“下次和姥姥一块儿来。”我真有点不忍心离去。
夏天最热的时候,晚上八点多我们都在看电视,外孙女热得一会儿坐在这里,一会儿又坐在那里。不一会儿又坐在姥姥的怀里,屁股挨着姥姥,只一会儿工夫,她的短裤就湿了,姥姥就用扇子给她扇,她说:“真凉快呀。”索性撅起屁股,把短裤脱了,露出圆墩墩、胖乎乎的屁股蛋让姥姥给她扇,她在那里洋洋自得地纳凉,真是有趣极了。只有在她这个年龄才能这样。
孩子们都来了,大家玩得很开心。梦梦从安徽远道而来,她是王天天尚未过门的小舅妈。不几天,王天天就和她混得很熟,并让她梳头打扮。本来就像小花朵似的孩子,被她精心刻意打扮,真是如花似玉。打扮好的王天天在镜子里照了又照。忽然她大声说:“我有三个妈妈。”大家都笑了起来,梦梦问王天天:“你咋会有三个妈妈呢?”王天天似乎很有准备地回答:“你是我的小舅妈妈,这是一个妈妈;我还有个干妈,那是又一个妈妈;还有生了我的亲妈妈。这不是三个妈妈吗?”每说过一个妈妈,总引起一阵笑声。
她这样的回答,虽然不很完美,却也无懈可击。家里人都夸她懂事,会讲话。
她说:“我都是跟你们学的。”又引来一阵笑声。
《李小龙传奇》播了十几集后,王天天说:“这个李小龙和王一民有点像。”我问她哪里像,她说:“他们干的事情一样。”我的潜意识忽然一亮,这不到五岁的孩子真有点不简单,王一民是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的主角,要在形象上和李小龙相比,只能说大体有点像,要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上说是一脉相承的。《夜》剧播过已经两个多月了,王天天还能把剧中主要人物记得那么清楚,准确地说出两剧中主人公的相似点,不能不让人惊叹她的记忆力之好。
(作者系哈密地区畜牧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