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92900000018

第18章 母恩似海(5)

家中至今保存着一张母亲刚来新疆时的照片:很是稚气的脸上,生着一双对未来满是期冀的水灵灵的眼睛,一张紧抿着显得倔强的嘴……那是1966年,母亲刚刚十九岁。那时的母亲,是那样年轻、美丽,朝气无限。我相信,当她千里迢迢从湖南支边来到新疆时,一定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梦。但那个梦到底是什么?我不敢问。我怕她伤心。因为我知道,梦里的她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张照片母亲很少翻看,我看完也只是怀疑、只是感慨,不敢相信母亲也曾如此年轻美丽;或者说,那样年轻美丽的母亲也会苍老不堪成现在这个样子……

如今,母亲年纪大了,家也从七角井搬到了哈密市区。被母亲一起带到哈密市区的,还有她那越来越大的烟瘾。

小时候,我并不觉得母亲吸烟有什么不好,可现在,自从女友第一次到家就对母亲的烟瘾表示出诧异和不解后,我也对此表示出了从所未有的关心,甚至可以说是不满。内心深处更加不满而又说不出口的,是母亲以及我的家庭已经无法给我任何的帮助,无论是我的工作还是生活。

为母亲的健康着想,让母亲戒烟,我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说了,还买来一大堆瓜子、花生之类的吃食。母亲听了,也吃了,从此不在我面前吸烟。

可我没想到,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雪,她会躲着我,偷偷地到门外去吸。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许多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那时父亲上班忙,我和哥哥、姐姐都还小,家务活儿全靠母亲。她干完那么累的体力活儿,回到家,手一洗便要做饭,等我们吃上饭了她才来得及抽上一支烟,然后匆匆忙忙吃罢饭,收拾好碗筷,还要洗衣、缝补,忙别的家务。母亲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三个孩子,确实已竭尽全力。在我的记忆中,我不记得母亲还有什么清闲,除了吸烟的那一刻。

“外面冷,进屋吧。妈!”不知过了多久,我冲母亲点点头。我已经想好,进屋后,一定要亲手为母亲点上一支烟。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十三师新闻中心)

迟到的亲情

六月冷雪

那个灿烂的五一节,是我永远的记忆,因为妈妈与亲人四十年别离失散,在那一刻,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想起当初即将起程寻亲的那些日子,我们一家都处在极度亢奋的状态之中,任凭飘飞的思绪无数次地演绎寻亲的每一个细节。思亲心切的母亲早早准备好了行装。

四十年的分分秒秒,变化的是日月星辰,不变的是对亲人永恒的思念。四十年前,妈妈因故离家出走,因为年轻不谙世事,没记住家里的地址,也不曾与家里联系过。多年的计划终于在我们全家的再三考虑中付诸实施。

我们一家三辈六口人踏上了寻亲的迢迢路途。火车行至张掖,妈妈就开始倒计时,时时向我们报告时间:还有一个小时,还有二十分钟……妈妈的老家在武威,渴望找到亲人的期盼溢于言表。

五月的河西走廊,已是满眼葱绿,透过窗口,浏览一路的风景,武威的村庄缓缓呈现在我们的视野。此时此刻的妈妈虽默默无语,但心里不知是如何的翻江倒海。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怦怦乱跳,仿佛也见到了久别的故乡,湿润的眼睛有些睁不开……

这就是妈妈日思夜念的家乡吗?这就是阔别了四十年的故土吗?

在火车上直愣愣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妈妈,没有丝毫的倦意,出了武威火车站,被熟悉的乡音刺激得乱了方寸,傻傻地站在台阶上,浑身发抖,怎么也迈不开脚步。我赶紧上前扶住妈妈,提醒妈妈要自己控制情绪,颤抖的声音连我自己都陌生了……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在一个叫怫利的宾馆住了下来,准备休息一下,明天再去寻亲。吃过午饭,妈妈却改变了主意,非要立即就走。无奈,我们租了一辆车,按妈妈四十年前的模糊印象,向武威市北面的村庄驶去。

四十年的物换星移,一切面目全非,记不清地名的妈妈带着我们四处打听,来来去去,费了不少的周折。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妈妈说的人名地名。事实上,妈妈唯一知道的名字是姥爷和大舅的,可是两位亲人都不在人世了。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一张贴在路旁的红榜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张选举村委会主任的名单帮了大忙,上面全是和妈妈一个姓的,兴奋得我们感觉哪个名字都是亲人。顺手拦住一位路人,问起大舅的后人,没想到竟问对人了。好心人带我们走进一家绿树环绕、高墙围住的四合院,刚到门口,一位年长者见到我们一行人,疑惑地问妈妈从哪里来。

“我们是从新疆哈密来的。”妈妈一面回·答老者,一面表情复杂地打量似曾相识的院墙。

“你……你是?”年长者放下手里的活儿,呆呆地端详妈妈。

“三哥?”妈妈一下子认出了堂哥,拉着年长者的手哭成泪人。四十年后的相逢感天动地,使闻讯赶来的乡亲在院里院外站了一长排,与我们分享亲人团聚的喜与悲。

三哥,是妈妈的堂哥,他和大舅的儿子都住在老院子。

房子虽盖了新的,但院子还是妈妈记忆中的样子,只不过比原来的十米少了五米,宽一米五没变,看上去厚重、结实而古老。难怪妈妈对这里的一切很眼熟。听妈妈说,那是曾经把家族中五十六口人当打工仔的姥爷的“杰作”,也是姥爷拥有财富、统治家族成员的真实象征。可以想象,妈妈当年的离家出走与姥爷的家长式做法不能说没有直接的关系。

妈妈的堂哥告诉妈妈,两位哥哥都不在人世了。还有个弟弟在城里干活儿。

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总算还有一位亲人健在,我们都为不虚此行而兴奋。

妈妈的堂哥赶快派孙女去告诉我的小舅妈,亲戚们簇拥着我们走进了小舅的家。

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四合院,两根顶着雨棚的紫红色的大圆柱尤其引人注目,给不大的院子增添了一种富贵、豪华的感觉。院外的圈里还养着四头壮实的西门塔尔奶牛,鸡、鸭悠闲地觅食,小狗汪汪地叫唤。

小舅的日子还不错,我们的心里有种温暖和安慰。

正在我们猜想小舅的模样的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身影踉跄着奔进院子,失声地呼喊:“姐姐,我的姐姐在哪里?哪个是我的姐姐?”

小舅回来了。

泪流满面的我们,看着泣不成声的妈妈,说不出一句话。

手足无措的小舅愣了半天才猛然醒悟,拉住妈妈的手说:“姐……你还活着?”

一句长叹,解开了千种心结,悲喜交加的场面令人肝肠欲断。

我相信,没有经历过长达快半个世纪骨肉分离的人,是绝不会有此感觉的,和正如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就是把岳阳楼登塌了,也写不出范仲淹式的千古佳作是一个道理。

五十岁的小舅看上去很憔悴,他说接到电话时,不敢相信想念了四十年的姐姐居然还活着,而且还会找上门来,真是喜从天降!他是骑着自行车一路哭着赶回来的,沿途的人或车都以为他是个疯子,纷纷躲开,给他让道。四五公里的路只用了十几分钟,一进门,车子都没搁稳,就跑来见姐姐。

小舅家成了乡亲们关注的焦点,每天都要接待一拨又一拨相识和不相识的客人,大家拉着妈妈的手有说不完的话。小舅妈变着法儿做好吃的饭菜,小舅把那些老古董都拿出来给妈妈一一展览,妈妈睹物思人,更是有洒不完的泪水。

这时,我忽然觉得我们做儿女的都很自私,整天疲于奔命,竟没有想到替妈妈早一点寻找亲人,使这份亲人团聚的欢乐来得实在太迟太迟了。倘若早几年来,妈妈至少可以见到外婆、大舅和大舅妈,还有二舅。二舅临终时告诉小舅:“妹妹没找到,我死不瞑目,你就替我合上眼吧。”外婆是叫着妈妈的乳名撒手人寰的……

热泪盈眶的我,真想大喊一声:妈妈,对不起……

亲人相逢不容易,离别也很难,仅是小舅的一句话“赶紧把地址留下,写详细,可别再找不见了”,就让人心里酸楚不已。

从哈密到武威十五个小时的火车,仿佛走了一个世纪,在小舅家待了一周,却是一转眼的工夫,刚刚相逢的亲人只好依依不舍地道别。

蒙蒙细雨伴着我们湿漉漉的心,上了火车,窗子模糊泪眼也模糊。我们看不见在站台上送别的小舅和小舅妈,可以想象一夜没合眼的他们是如何的难过伤感……

母亲的梦圆了,了却了一桩四十年的夙愿,引来了左邻右舍和知情人的羡慕,纷纷说妈妈的儿女很孝顺。听到这些话,既欣慰也遗憾,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家庭状况都很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努力满足母亲寻亲的愿望,虽然这份亲情来得迟一点,但我们像天下所有感恩于父母的儿女一样,无愧于生养我们的父母,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作者原名任瑞香,系哈密地区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巴里坤县大河镇)

牵住妈妈的手

赖红玉

越是接近年关,日子就越像一条湍急的河流,推着赶着人向前急走。

逢周末,我们约了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置年货。出了家门,到了第一个路口。路上,大大小小的车辆也像是赶集,一个接一个紧往前跑。我不由担心地抓住了妈妈的手,牵着她小心翼翼地在车流中穿行。终于过了路口,我松了口气,想松开牵着妈妈的手,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起,妈妈也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丝毫没有松开的意思。我们就这样牵着手,走过建国路,走过红绿灯,走过一个个街口。牵着妈妈的手,一种异样的感觉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通过妈妈的手,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到妈妈内心对我们的依赖是多么的强烈,一如年少时我们对她的依偎。

路上匆匆的行人、喧嚣的音乐仿佛都离我们远去,我和妈妈穿行在另一条时光的河流中。我看见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左手始终牵着一个蹒跚走路的孩子,右手抱着另一个需要吃奶的孩子。因工作原因,与丈夫聚少离多,可女子身上似乎总是有使不完的力气。白天她卸芒硝、拉煤、拉硝,为孩子们做饭,晚上做饭、洗衣,为孩子们做鞋子。二十多年的光阴就是在这样拉扯着一个个的孩子中走过的。虽苦,但她的内心却总是被希望充盈着,不知疲倦,不觉彷徨。这就是我的妈妈。

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都已是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可总有一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定格,即使时光再流逝一个三十年,也无法把它从我的脑海里抹去。每年年三十的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们兄弟姐妹总会眼巴巴地围在妈妈身边。妈妈手里的针线呼呼作响,来回穿梭,为我们一个个纳好新鞋的最后一针。穿上新鞋后,一块块床板在我们兴高采烈的欢呼声中被踩得山响,可妈妈却还要忙不迭地扑下身去,搓洗我们换下的一件件脏衣服,她要赶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前干完这一切。她要用新的希望带着我们走进新一年。

“今年该做的事不要留到下一年,今年该还的情就要今年还”。妈妈没有多少文化,可这种朴素的教诲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教会我们独立、自强,支撑我们一个个走进高校的大门,走上人生的舞台。妈妈的手曾是那样的温润、有力,是我们沉睡中的摇篮,是我们饥饿时的饭香,更是我们精神上的归依,即使是在我们成人以后。我们在妈妈的手中走过幼年、童年,走过少年和青年,走向灿烂的人生。可成人以后的我们却很难像儿时那样去触摸这双手。

妈妈的手在一天天滋养着我们的日子里失去了光泽,却依然有力。牵着妈妈的手,我想起了这样一个诗句:夜来香从妈妈的房中传过来。我感到一种亲情从妈妈的手中传过来,绵绵不绝。如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退休在家的妈妈脸上却有了从未有过的失落和寂寞感。“人老了,什么也干不成了,没有用了”,“你们要早点要个孩子,趁我们身体还能动的时候,给你们带大”。这些话,妈妈时常挂在嘴边。周末儿女们休息的日子,成了她最盼望的日子。一大早,大包小包地去采购,锅碗瓢盆地在忙碌,成了她最快乐的事,活力又回到了她的身上。我们劝她:辛苦了大半辈子,儿女们都长大了,不要老为我们操心了,该自己享享福了。可妈妈总是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你们一个个儿孙成群,平安健康。观念的差异让我无言,觉得妈妈就像一棵树,为儿女们散尽了身上的叶、果,还要为儿女们散尽身上的一切。父母把儿女看作是自己一生最大的精神寄托。

牵着妈妈的手,我在反思。小时,妈妈是我们无时无刻的精神依靠,脸上的一滴泪,身上的一丝痛,都会有妈妈来抚慰。及至妈妈年老时,一杯水、一碗粥,我们也能像小时妈妈那样送到她面前吗?“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每想到或听到这句话,我都会有种痛彻心扉的害怕,在心里一遍遍祈祷这种劫数不要来,永远不要来。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我们真的能像妈妈那样牵住她的手吗?

(作者现供职于十三师新闻中心)

追追追

柴雪琴

手术室的门正在缓缓合拢。我站在门外,远远地看着她孤单单坐在椅子上的身影。两扇门如同磁铁的正负极渐离渐近,门缝渐缩渐窄。“噌”的一声,消失的门缝就像一柄利刃,生生割断了我牢牢拴在她身上的视线。痛,瞬时直抵心间。

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冲动,很想不顾一切地冲进去,陪在她的身边,抱住她的双肩。

泪水,就那样没有先兆没有前奏地模糊了我的眼。良久,站在手术室的门前,我不敢转过身去。因为,他就站在我的身后。

都说白内障切除只是很小的手术。可是,我由不得自己不紧张。因为,毕竟她是我的白发亲娘。而且,我又怎能不假装若无其事?因为,身后的他同样白发苍苍。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本书先述孟子传略,然后分别讨论《孟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孟子》的主要内容、《孟子》经学地位、《孟子》的哲学思想等。其中对孟子的性善论、仁政论、修养论、天命论、处世论以及许行、杨墨批判论,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外,关于《孟子》的文学成就、《孟子》研究历史及《孟子》的研究方法亦逐次叙及,旨在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梳理并探索《孟子》的精深思想。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门推荐
  • 三个秀才两个兵

    三个秀才两个兵

    秀才遇到兵,创业一路行。工作难,钱难赚,在这里都不是事儿,难的是喜欢你的人太多,难的是富裕后生活更难。这是一篇叙述乡村创业的长篇小说,里面有香茗美酒也有乡音乡情,有红唇烈焰也有乡野村欢······
  • 不是和尚不是妖

    不是和尚不是妖

    一千年前她是妖精。再五百年就可以飞升,因此她一心修炼。奈何魔神现世,三界不休。她只想帮忙打到魔神继续修炼。可却遇上了他。一千年前他是和尚。一心侍佛,心无旁骛,布道讲经教化人间。奈何魔神现世,苍生无救,他只想用手中金杖为世人博出一条血路。可却遇上了她。他以为她为虎作伥,助桀为虐。差点将她乱杖打死。可她却损耗自身修为救人,施善。最后他们联手将魔神封印。她却真气耗尽,踏上黄泉。她死前,用尽余力,把自己抛离妖路,只希望下辈子,不再为妖。他的余生,也只有孤灯相伴。圆寂前,向佛祖发愿,下辈子,不再为出家人……什么?太惨了?没关系,一千年后咋们再从头来过。这一世,她不再是妖精。而他,也不再是和尚。
  • 华严融会一乘义章明宗记

    华严融会一乘义章明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年的十字路口

    那年的十字路口

    还记得那时候军训时的汗水,在教室时的吵闹,每天回家时的问候,十字路口等你的那个人。
  • 我们刚刚好,只是时间不凑巧

    我们刚刚好,只是时间不凑巧

    安安看着她躺在他的怀里,看着他们甜蜜的样子,好心痛,“洛清尘,是你负了我,来生我不要再遇见你,下辈子,请你放过我。”一抹红影跳下山崖“再见了,洛清尘……”我们刚刚好,只是时间不凑巧,以至于你选择了她,而我只能默默祝福你
  •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已经使客户越来越麻木的时候,明智的企业经营者突然明白,与其如此,不如把钱用于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上,即培养客户的忠诚就等于让客户自觉地去给自己做广告,吸引新的客户。本书对怎样培养客户的忠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了解客户、对待客户因人而异等等,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是一本企业营销人员必读的好书。
  • 误入异界

    误入异界

    原是优等生的周历,在便利店出来后穿越到异世界,展开他热血,奇幻的冒险!
  • 穿越之富婆皇后

    穿越之富婆皇后

    与男友分手两年的她因为地震带她进入不知名的古代,而她却成为皇上冷落三年的皇后。因她的到来获得皇上唯一的爱恋,却也是因为他深受情伤,她恨透了世间,为了报复,她建筑惊动全世界的城堡,享受富可敌国的财富。而她同时也获得各类帅哥的青昧可她却并不快乐
  • 古剑奇谭续集凤凰涅槃

    古剑奇谭续集凤凰涅槃

    百里屠苏,身具长琴仙灵,长琴本为凤来琴,虽被毁原身,其魂魄仍为凤凰。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完全接轨《古剑奇谭》电视剧,努力不改动任何人物性格)
  • tfboys梦幻爱恋

    tfboys梦幻爱恋

    这本小说是关于tfboys的,穿越剧情,发展快,分离也快,穿越后你们绝对想不到三小只和女主在哪里遇见的,好奇吗?快来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