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讲台1960年3月,我被分配到当时靖边县所辖的石湾民中附设的师训班任教。由于师训班、民中和小学融合一体,所以我还兼代着民中和小学的一些课程。
我上的第一堂课是民中一年级的地理,刚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在宏亮的“起立”声中齐刷刷地从坐位上站立起来。那时学生年龄都偏大,全班多一半学生的年龄比我大一两岁。我望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几十双眼睛疑视着我这个新老师。我示意他们坐下,班长刚喊“坐下”后同学们哗然大笑起来,闹的我不知所措。这时我看见副校长李生金在教室外窗前站着,紧接着学生们的嘻哈笑也立即停止,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气氛。我开始了我的第一堂教学,由于没有教学经验,一开始我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我讲得比较认真,同学们听得也很专心,不一会这堂课的内容就讲完了。我看了一下表离下课还有10分钟,我只好让同学再看一遍课文,大家都认真地拿起课本看了起来,这时看到李副校长还在教室外边来回走动,我心里很感激这位领导,他对我第一堂课既支持又关心。我下课回到办公室不多一会儿,有位姓董的同学来找我,必恭必敬检讨起他捣乱课堂纪律、不尊敬老师、不爱护同学……并赤诚表示他以后一定改正等等。我当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位同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没能等我完全反应过来,他深深鞠了一躬走了。又一会李副校长来给我讲了情况,我才知道了事情真相:我进教室同学们起立时,这位同学把墨水瓶和笔放在了前排一位女生的坐位上,准备和他开个玩笑。可接着他发现被李校长看到了,连忙又拿了过来。同学们看到这个滑稽的动作,所以发出了难以克制的笑声,副校长在外向同学们示意,所以立刻秩序又好了。
忘不了的一顿烧洋芋半年以后师训班的同学们结业分配了工作,我也被调到合署办公的县教研室、函授学校。那时正是困难时期,我们每天都为饥饿的肚子而伤脑筋。一位领导让我们6个人拉3辆架子车,从10里地外给灶上拉洋芋。下午出发晚上就拉回来了,当时大家又累又饿,对着拉回来的洋芋直发馋。两位年令大的同志请示领导,批准大家吃一顿烧洋芋。我们立即行动,马上放着了三个宿舍的炉子,挑捡了一些洋芋在火炉上烤了起来。不一会烤洋芋的味散发出来了,闻起来特别香,我们就边烧边大口大口地吃。那次我们共烤了三次,每个人都吃得格外饱分外香。多少年以后,我常在梦里梦见那次吃烧洋芋的情景,多少年以后我们几个人一见面就回味起那顿难以忘怀的烧洋芋。
打柴记1961年秋,县教学研究室和函授师范学校奉命撤销,人员充实教学第一线。我被调到野鸡岔完小当教师。野鸡岔距县城一百八十里远,是个山大沟深的地方。因为离县城远,道路又崎岖不平,所以做饭取暖全用柴。柴从那里来?公社拨给学校两道沟。师生们就在长满大树的沟里打树劈柴往回背。当我领着同学们到了沟里,看到的杨树几乎是一棵挨一棵,柳树几乎是一株挨一株。这些景色不由让人想起《靖边县志》上丁锡奎写的《植树俚语》中“一绿云世界,真可爱真可乐”的字句来。我看到同学们每人都瞅住一棵长得很端的参天杨就准备下手,我非常心痛地说:“同学们,还是挑那不太好树往倒打吧!”同学们却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你不知道,弯曲的树有疙节,不好打不好劈,反正这些树都是烧火的,不然别的班抢在我们前头了!”我不得不照同学们的意见办,只好表态同意这样干。只见分成组的同学们,把几根绳子系结在一起,每组由一名同学动作麻利爬上了树半腰,打个结后又下来了,把两个绳头留在了地上。接着就三下五除二地用老斧砍树,砍到一半时,几个人手持大绳头向后拉,几个人在根部用力向前揪,口里还喊声“一——二——三”的号子,你听到周围都是“喀嚓——喀嚓”的声音,你看到的是一棵棵大树在同学们的操作下,慢慢倒在了树林里。接着就用老斧几家伙把一棵树给肢解开了,再劈几下就开始整背子,不一会儿,一人就整起一背往回背。我赶回校院时,同学们已把柴垒了起来,有一个小山包那么高,这就是我们一个冬天和第二年前半年的燃料。过了一段的一个深夜,我批改完作业后,与同宿舍的同事一边在炉子上燃着半干的木材,一边又拉起了这件事,我说按我们班这次就砍打了7棵大树,这样用不了几年,那沟树就全被砍完了。他说那是公家叫砍的,不砍我们怎么取暖怎么吃饭呢?
过了几年,我听说那沟里的树真的被砍完了。
参加团代会途中过完新年后两天,公社团委通知学校,说我是公社的团代表之一,让我去县上参加团代会,我们7位团代表和要到县上办事的公社社长一同前往。头天走到新城,第二天一早又出发了,爬上那一座座高山,翻过那一道道深沟,跨过这个山峁峁,越过那道山梁梁,道路是非常难走,把人走得满头大汗直喘气。公社团委书记也是个年青小伙子,他看到大家都很累,想活跃一下情绪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了一会想请公社社长再说一阵,就以问话口气挑逗社长说:“社长,你说咱们野鸡岔什么时能通上汽车?”一连问了两遍,社长不吭气,最后又提高嗓门问了一遍,社长冒出了一句话:“什么通汽车?年青人真没个想上的,这些地方一百辈子吧会能通上个汽车?”这句话说的有些生硬,也影响到大家的情绪,谁也再不说话,一直埋头往前走。
1965年春,靖边县城通往野鸡岔的简易公路就通车了。
刘文学油菜1962年秋,我调到镇靖完小任教,代一个班主任还兼大队辅导员工作。镇靖小学是我的母校,我到这里工作,心情很好。校长高月耀是我的同学,他经常对我讲除搞好教学工作外,要把少先队工作积极开展起来。我自己也常想这是我家门口的学校,叔父姚以壮和诗人李季曾在这所学校工作过,当时把学校办成既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又是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的阵地。所以暗暗下决心要搞好工作,为学校为家乡争光。我先想出了一个“拔掉白旗插红旗”的活动方案,经与校长商量后他大力支持,并召开各中队辅导员联席会,商量完备这个活动方案。经过校内宣传、校外勘察、思想动员等环节,我们这次野外少先队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对培养少先队员集体主义思想有很大引导作用。我们校长还请了周边学校的老师参观,并请了一位会摄影的老师摄了许多活动场面,张贴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陈列室里。
这次活动对同学们教育很深,对我开展工作也有了新的启迪。当时正是全国开展学习优秀少先队员刘文学的时候,我从《中国少年报》上得知,刘文学生前学校专门培育出刘文学油茶种子,专门供全国各地少先队开展活动使用。我写信与刘文学生前学校少先大队部联系,人家寄来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介绍。接着我们就开始着手各项准备工作,并通过经常往来信函与刘文学生前学校联系、学习他们开展活动的经验,指导自己的工作。由于这次活动准备的充分,开展了1年多,常开展常出新,少先队员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辅导员们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各中队的活动也开展得生动活泼别开生面。学校把校园内生产基地划拨给6个中队,每个中队以不同形式种植管理刘文学油菜,主题队会举办得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少先队的工作生动活泼,把德育教学融化在实际活动中,学校里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
也就在这时候,我主动与全国特级模范教师斯霞和全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刘玉茂等先进人物建立了联系学习关系。那时候这些同志在教学工作和德育教育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记得斯霞同志把学生们称她为妈妈的事用材料形式转递给我,事迹很感人,使我觉得身为教师首先必须要功夫硬。我与她讨教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她除寄来有关材料外,还把举例的教案、部分学生作文摘抄给我,使我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那时候人年轻上进性强,有钻劲有韧力,真有那么一股子热劲,不怕苦不怕累,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方面的知识和教学经验。
红领巾投递站1963年公社邮电所裁减了乡邮员,县上邮件送到公社再没专人投递。各大队不能及时看到报纸和信件,群众的实际困难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给校长把建立红领巾投递站想法谈了出来。他大力支持,并主动与公社和县邮电局汇报,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镇靖小学红领巾投递站正式成立,当时全公社共有十个大队,我们在站内编了十个投递组,全校红领巾投递员达一百多人,轮流值勤。红领巾投递站建立了严格管理制度,有领取记录本和投递记录本,都有报纸份数和信件多少的记录。而且实行值勤登记签名办法。红领巾投递员们积极性高,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记得大岔一名投递员在路上遇着下雨,他把草帽盖在了邮件上,自己被雨淋湿了,邮件却没受雨淋送到了大队。投递站经常开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促进大家把投递工作坚持传下去。这项活动一直搞了好几年,受过地县邮电局的表彰奖励,《陕西农民报》和《榆林报》先后作过报道,团县委和文教局、邮电局联合发文推广过我们红领巾投递站的经验。
我在教学和德育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公社党委推选我出席了1965年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县上又把我推选到榆林地区参加当年的代表大会。
建校劳动去运椽1971年3月,我在天赐湾中学任革委会主任,县上拨款八千元让迁校址。我们组织师生开展建校劳动,当时一条椽当地卖五角钱,运来卖要一元,我们决定发动师生自己去扛,这样能节省几百元。大同学一人扛两条,小同学一人一条,由各班教师组织好去往回运。
初一班巫占昌同学在中途休息时,逗毛了路边一条耕牛,牛直冲他奔来,大家都惊慌了,但束手无策。牛到了跟前,他机灵地双手搬住牛角被牛一扬,把他卡在了牛的两角中。牛头上突然加了几十斤的重量,觉得不舒服连连疯狂地摆头,把巫占昌同学摔在了半坡上,牛也受惊跑了。这时尘土飞扬,我和大家都跑去看巫占昌同学,只见他满脸满身都是土静静躺在那里,怕的我们以为出了大乱子。我俯身到了他跟前,他突然紧紧抱住我号啕大哭起来,问他你怎么样?他只哭不说。过了一会儿检查他一点伤也没受,只是当时受了惊怕,当时受到了严重刺激。又过了一会,他彻底没事了,大家又扛着椽往回运。真玄呵,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有点后怕,这次事故后,我们对建校劳动的安全更加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