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91200000004

第4章 怀念我的叔父姚以壮同志

我的叔父姚以壮同志,1973年4月26日在宁夏银南地区文艺会演期间,因患急性胰腺炎在吴忠逝世。十三年的岁月流逝,使历史长河向前流了一大步;也使我们对他的怀念更加真切。我是在叔父身边长大的,从家乡到银川,叔父在培养教育我的成长上花费了不少心血,这怎能不激起我心目中思念他的波涛呢?

我们的祖籍是在山西省平遥县,祖父青年时为谋生只身在陕西省靖边县城落户。祖父中年成家立业,1926年叔父就诞生在我们这样一个家庭里。他从小就聪明好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能背得烂熟。在梁镇小学、榆林中学、绥德师范读书时他都是名列前茅的学生。他从小就酷爱文艺,画得一手好画,拉得一手好胡琴。非常爱看古书。1940年7月,到延安边区师范学校就读。

叔父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于1941年2月参加了革命工作,刚开始的那段日子他与李季等同志在靖边县完全小学校一起当教师。每逢假期和课余,他就给老乡和学生们拉胡琴、画人头相。镇靖人爱闹社火、好演戏,一有这种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他还与民间艺人杜子栋等一起,搜集素材,编排了《张有雄转变》、《有力的出力》、《四岔捎书》、《反巫神》等十多个剧目。其中《反巫神》剧目被评为一九四四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劳动英雄调演节目,在会上演出时得剧本和演出甲等奖。那时人们都称赞他说:“姚以壮不光《兄妹开荒》演得好,戏也编得好,真是咱庄户人的‘好秀才’”!

他在教书期间,还和李季同志一起收集过流行在本地的民歌。《打镇靖》、《刘志丹》、《割韭菜》等民歌他们都参与过收集整理。

1944年秋,叔父上了三边公学研究班,一年后结业。由于他品学兼优,后留校任教。当年在三边公学的学员,对这位多才善育的年轻老师非常钦佩,直至现在一些学员谈论起他时还说:“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1946年叔父调到三边地委机关报《三边报》社工作,他与李季又一次在一起工作。这时,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已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他虚心向李季同志学习,在编报时对信天游经常引用。1947年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更使他坚定了为党办报的信念。胡匪进犯延安后,他们的报社成了流动报社,他和张源、李季、刘山等同志用毛驴驮着石印机和马莲纸,与敌人周旋在三边,仍出刊着《三边报》宣传鼓动着三边军民。这年7月份他们办的《三边报》在小河受到过毛主席、周副主席的表扬。毛主席还提出今后一定要送《三边报》给他看,所以一直到毛主席东渡黄河在西柏坡居住时,《三边报》一直还给他邮寄着。

全国解放后,三边地委机关全部到了宁夏,叔父调到《宁夏日报》社工作。这时他的担子更重了,担任了报社副主编,所以学习也抓得更紧了。记得他把语法、逻辑、修辞等书划满了圈圈点点,书页上下的空白处写下许多批注。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刻苦认真地学习,有着一种不惜一切的献身精神。记得叔母生弟弟时,临产了还不见叔父回来,是当时不满五岁的妹妹乡生跑到办公室夺下他手中的笔,把他拉回家里的。

宁夏撤销时他留在银川地委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给《甘肃日报》和《银川报》撰写文章。有时一些重要社论他亲自撰写。我和小叔叔那时都跟随叔父在银川就学,全家九口人的生活就靠他一人工资来维持。他总是不停地写,我给他往报社送过约稿,我替他在报社领过稿费。我们上学的确是叔父用血汗供养的,现在回想起来才真正认识到,他是千辛万苦地供养子弟的。在这段时间里,他与诗人李季、朱红兵合写了说唱形式的长诗《银川曲》,并于1956年12月在《延河》发表,1956年8月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发行。

1958年暑假时,叔母带着弟妹们回了老家,他请创作假在家里修改《人间天上》剧本,我与小叔叔在家做饭。一次小叔叔把饭煮焦了,因为他一天辛勤地工作着,连口顺口饭也吃不好,我们觉得内疚,他却边吃边笑着说:“挺香!挺香!”这次叔父虽然没批评我们,但给我们的无声教育是极为深刻的,从那以后我们做饭很认真,再没做过夹生饭和糊焦饭。又一次,他让我与小叔叔帮他誊改好剧本,我誊错了几个字,他审阅时发现了,严肃地批评了我,教育我从小要养成认真办事的习惯。《人间天上》以后除在银川上演外,被宁夏出版社列为首批剧本出版发行。

1958年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他调到区党委做政策研究工作,仍坚持业余文艺创作,区内外报刊上经常见到他的作品。继《人间天上》后,他又写了《西吉滩》、《玉凤簪》两个剧本和电影剧本《六盘山》。写这些作品他一直没离开工作岗位,有四年又是在中央高级党校度过的。那时,他的写作都是在工作学习之余和节假日进行。

叔父调至宁夏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后,工作更忙了。又要写作品,又要参加会,又是观摩节目,又是搞文艺讲座,还经常下乡……但他无论多忙,对我们的教育却没有放松的。每学期的成绩册他都要亲自看,看完了还要详细地问,并在家长意见栏里填写几句话;有时还到老师那里了解我们的情况。一次星期六晚上,我由银川一中回到了家,他谈论起我在《宁夏日报》上发表的一首小诗,教育我抓紧学习功课,多练习多观察,不要在念书时就迫不及待想发表作品,到了社会以后是大有东西可写的。他在党校的几年里,经常写信教育我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并多次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句激励我。

中央党校毕业前,叔父分配在西北局参加社教运动。在这段时间里,他搜集了许多素材,他在给我的信中谈了不少见闻,并教导我在工作岗位上好好学习、好好练习写作。1965年,他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接着担任了中国电影理事会的理事,他努力为工农兵服务,准备为宁夏文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文革一开始,宁夏文联就受到了冲击,叔父也受到打击迫害,定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1970年冬至1971年春,“四人帮”开展“革命大批判”,宁夏日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批判文章,对秦腔剧《西吉滩》横加罪名,进行围剿。在银川、固原、西吉等地召开所谓工农兵批判会,又发纪要,又发消息,几十篇颠倒黑白的批判,鼓噪达几月之久。这不仅是对剧本的批判,也不只批判叔父一人,而是把矛头指向了支持创作和演出这出戏的杨静仁、马玉槐同志。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强忍内心痛苦,仍思谋着文艺工作。并坚持在泾源山区、阿拉善草原下乡,搜集民谚等创作素材。记得他在腾格里沙漠写过一首诗:“竞日纵马访群众,深夜挑灯读雄文,愿将只身效杨柳,处处为家处处春”。可见在逆境中他的乐观。对于所谓批判,他曾经坚定地说:“人民自有公断,过十年后再看”。就为了这句话,在干校他遭到围攻,延长了蹲“牛棚”的时间。我们家里人看到他的作品被点名批判,一些毁谤和不公正的待遇也强加在他身上,所以劝他改行搞别的工作,他却执意不肯,他说:“人民让我拿起笔,我怎能轻易放下呢?任何逆境和挫折都应成为对意志的锤炼,越是坎坷的人生道路,越能激发我坚定文艺工作的信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2年刚恢复工作,他就同几位同志一起徒步沿着黄河走村串户,边搞调查研究边体验生活,为写《黄河战歌》做充分的准备。72年冬《黄河战歌》剧本第一稿后,他仍在不断修改;73年2月28日,他曾写过两首诗,以说明他对文艺事业充满信心:

清明前灵州踏青兼扫亚凡墓

灵州清明春来早,

东郊风光无限好。

柳含淡绿杏含蕾,

车如流水马如蚁。

铁牛播种摆巨尾,

果花脱装展柔腰。

大地将把新图绘,

满腑锦绣思画稿。

偶登沙丘谒孤碑,

热肠却将冷墓扫。

亚凡坟头几块砖,

激我胸中百重涛;

人生易老天难老。

文章未精志不摇。

欢歌一曲灵前奏,

终生提笔情更豪!

4月下旬,他不顾两个月写作的疲倦,刚回到银川,银南地区文艺调演会开始,他代表宁夏区文教局去参加大会。4月25日深夜,他在看完演出后,又在招待所与青年作者促膝谈心。他鼓励青年同志要勇于实践,大胆创作,并表示要与青年同志携手并进,多写出反映宁夏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当几个青年作者问他创作《黄河战歌》的体会时,他说:“宁夏人民的丰功伟绩在激励着我,这是我‘解放’后重新给宁夏人民尽的第一次义务,我估计我还可以活10年,再为宁夏人民写出10个剧本!”大伙说:“你再活20年也没问题!”叔父乐呵呵地说:“如果我能再活20年,就再写成20个剧本!”这充分显示他继续从事文艺工作的决心和信念。然而,谁能料到,就在这次谈话后的几小时,他竟患急性胰腺炎与世长辞了。

4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教局给叔父举行了追悼会,全国人大发来唁电并送了花圈,自治区党委、革委以及有关单位都送了花圈挽帐。自治区副主任王志强、自治区党委常委蔡建桥、江云及各界人士1000多人在文化礼堂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后,几十辆汽车送叔父的骨灰在八里桥革命公墓安葬。

叔父的逝世是宁夏文艺界的一大损失,不少人曾写诗作文深切悼念他。宁夏文联主席石天曾写悼诗:

《悼姚》

晴空闻惊雷,恸绝心欲碎。

艺林失闯将,塞上逝文魁。

谁料“黄河赞”,竟然成绝笔。

生者应奋起,丰满姚遗墨。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牛化东当时写了一首《以壮同志千古》的诗:

飞传战歌演出时,不幸因病与世辞。

党失同志我失友,不禁泪雨湿征衣。

我想以壮并未绝,常活剧作行列里。

黄河战歌闻世日,便是以壮永生时。

家乡的人们闻叔父逝后,写诗着文以志记念,他的学生文正曾写《悼以壮老师》一诗:读1973年5月3日《宁夏日报》,闻以壮老师逝世欣然命笔。

三十年征战在门外,革命路上大步迈。

为党立下雄功业,“银川金曲”传古塞。

而今病魔夺英灵,千鸟悲歌百草哀,

悼师清泪如沿水,唯望“六盘”青松在。

1978年12月30日自治区在银川剧院召开了为《西吉滩》等作品彻底平反,为叔父等作者恢复名誉大会。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江云,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文办主任李庶民,区政协副主席王金璋、牛化东及各界同志八百多人出席了大会。

当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时,他创作的电影《六盘山》在全国上映。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作家传》中写进了叔父创作生涯介绍,《宁夏日报》1980年4月25、28日两次发表了纪念叔父七周年的诗文;1983年4月号《朔方》杂志上刊登了纪念叔父文章和他的十首遗诗。

怀念我的叔父姚以壮同志,更激发起我们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现在《六盘山》已搬上银幕、《黄河战歌》已经上演,《康熙访宁夏》经牛复奎同志改编重上舞台,并获得文化部铜杯奖。他要活到现在一定还会写出更驰名之巨作来,但现实是这样无情,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党失去了一个出色的文艺战士,我和弟妹们失去一位敬爱的长者。我们一定铭记叔父生前教导,好好为党工作,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像他生前那样,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坚持深入生活,做一个三边人民的好儿子!

1980.4

同类推荐
  • 借你一双慧眼:大师眼里的世界

    借你一双慧眼:大师眼里的世界

    本书收录了近代文学大家的作品和一些国外名作,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生活、情感、信仰和梦想,等等。旨在通过文学大家笔下的世界,来揭示人性的美好和人世的纯善温柔,给我们当下浮躁的社会以精神和心灵的洗涤,借他们的慧眼来发现诗意的生活也不是多么难以抵达的,它们往往就隐匿在平凡的烟火人生里。智慧处世,诗意生活,其实我们一直都栖居在前人为我们耕耘好的沃土中,我们只需要擦亮那双被浮躁和欲望蒙蔽的眼睛,那时,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原是清明的,人生原是美好的,而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如他们一样活色生香,源远流长。
  • 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

    本书以“文学欣赏”为主线,精选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篇,分为绪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四部分。
  •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以崭新的视角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基层派出所民警丰富的内心世界,评论界人士指出,主人公是老百姓期望的有真性情的警察化身,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作者用率直的情感、崭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绮丽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村警察的真实生活。《大罗山纪事》的整体行文风格是随笔和散文式的,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成为一篇独立的随笔或者散文。本书的成功首先是敢于讲真话,这是一本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多情的文笔,不仅给读者展示出了大罗山下绮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也展示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派出所民警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是作者闲时心得随笔,内容涉及社会风云变化、生活喜怒哀乐、对爱得追寻与渴望、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喟叹等等,借不同体裁、不同人物之眼,传递出“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的健康心态。
  •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热门推荐
  • 天逆邪

    天逆邪

    叶无邪是家族逐出三年的废材,废材曾扬言发誓:“绝色美女是俺的?”的大宏愿。且看废材如何踏天骄之子,成就邪神。
  • 万古圣神——断神诀

    万古圣神——断神诀

    风卷残云,焚天熄日,闻音命陨断魂曲。望天鼎,欲归庭,奈何无情灭神赋,天地主宰唯天地决。生,断神诀;乱,断神诀。巫狱云,身怀禁忌,在武道一途无尽追逐,只为登上天泛大陆的最高处。一路上,挥洒热血,裁断天地,灭杀一切,唯本心不变!
  • 神破十三令

    神破十三令

    江湖传言,天山之巅,紫云之下,得一门派,名曰神破。其门主天神破亦正亦邪,武功威震天下,三十年无一敌手为引领天下群雄争强好胜,每五年发一道神破令,召集武林群雄齐聚中原第一庄幻影山庄切磋武艺。技压群雄者,可得其令,上天山神破殿学习武艺。艺成可下天山,称霸武林...因神破令由天山长老在百年前用千年玄冰铁所致,总共十三枚,传至后人天神破,已用出十二枚,五年后的第十三枚神破令的争夺可谓空前绝后,多数帮派闭关修炼,只为在幻影山庄夺魁进而前往神破殿。正当武林中人闭关修炼之时。莫西北一只邪恶教派青龙神教讲爪牙伸向了中原武林。中原即将面临场毁灭性的打劫...
  • 如果我们不曾回首

    如果我们不曾回首

    她和他只是被绑到一起的夫妻,可谁知,他爱她,在任何时候都在守护着她,只有她小心的在过着自己的生活。
  • 异界王国

    异界王国

    2020年6月4日,高中生叶哲正在家里玩LOL,一个在游戏中的失误,使他闯入了异世界。在异世界的日子里,叶哲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回归现实世界战斗着............
  • 魔都隐匿者

    魔都隐匿者

    “神?如果有神的话,这个世界不至于如此腐烂不堪。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弱肉强食的游戏,无论是谁,只有踩着尸骨前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不知何时开始同为高级物种的人类之间出现分歧,圈画出来一批被冠上“魔物之称”的人。因为他们拥有普通人类没有的力量,在那个拥有明确分类的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引起恐慌驱逐。于是在日益加剧的关系恶化下,终于引火索被第一个死在人类手中的“魔人”点燃了。“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我们也是人类啊!”声嘶力竭的哭喊,毫无价值可言的存在。屠杀与逼迫最终孕育的仇恨扭曲着所有人的未来,行动的尽头无一列外都有结果这个答案在等候,人类口中的不平等正义,真的是对的吗?
  • 葬花私语

    葬花私语

    迷雾拨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学生党,不常跟新,见谅。个人偏爱唯美古言)
  • 归零的智慧:禅的激情与顿悟

    归零的智慧:禅的激情与顿悟

    归零,是真正的大智慧。归零,不仅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方法,一种修证行愿的方法,一种获得智慧的方法。归零可以达道,达道以后还须归零。归零才可以心处常态、心处自在,这时才是我们的身体能量转变为大脑能量的时候,这时才是具足智慧能量的时刻。归零应该成为人生的一种常态。隻有保持归零的人,保持平常心的人,才能处变不惊,宠辱不惊,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去创新,才能保持一颗天真浪漫的心态去享受人生的分分秒秒。
  • 繁枝尘叶

    繁枝尘叶

    衍生于茯聆山巅,看世间情爱缠绵,唤七情六欲重生,知身世坎坷艰辛,泪尽葬伤心事断。
  • 青春懵懂:生如夏花

    青春懵懂: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正是因为夏花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以此来诠释生命的辉煌灿烂。生命短暂,既然生,便与夏花一样的绚烂!既然爱,便要付出所有的情感!因为生,我们就注定走不出尘世,而尘世注定有人的存在,有人便一定有爱恨情愁,谁可以真正摆脱,可以全身而退?既然如此,何不让生如夏花一般绚烂,因为生不仅仅是生命的存在,因生而存在的情感太多太多。当你真正可以绚烂而生时,会不经意的发现,原来自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