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所有的大牲畜都不许劳动,是完完全全的休息。正月里人们要进城,要走亲串门,男人要骑马,女人要坐车,连老汉老婆子没车没马的时候,也要用毛驴子搭腿。但是,除夕这一天大牲畜是绝对地要放假一天。它们吃饱喝足了,被牵到向阳处晒暖暖①。这是一种优待,哑巴儿子们忙了一年,是该休息休息了;也是一种炫耀,看看吧,在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这么人强马壮。
这一天黄昏,还要为大牲畜们举行过火仪式。大牲畜棚圈前的空地上,早早堆起了一长溜干燥的麦草。家人们随即将在家的大牲畜牵在一边,等待过火仪式的到来。作为一家之长的老者,跪在草堆边,向火神祈祷一番,然后用火石打火,点燃了麦草。当熊熊大火燃烧起来的时候,人们总是首先牵着驯服性好的老牛从火堆上跨过去。年年过惯了火的老牛,也熟悉了这种仪式,会从容地蹚火而过。没有经历的小牛自然难免反抗挣扎,但到底还得蹚过去。接下来要过火的就是马,马是勇敢的角色,它常常会从火焰上跳跃而过,不过这被视为不合乎要求,往往要重新做的。骆驼有鼻拉牵着,不过也得过。胆小怕事的毛驴,照例是坠着屁股不肯过,人们就在讥笑中,将它推搡过去。过了火之后的大牲畜,自然是要享用好草好料的招待,据说是与人们大吃年夜饭差不多。
这一天夜间举行的牛角岔上摸谷子的仪式是以牛作模特,进行的带有占卜性质的祈祷仪式。当人们吃过被称作“装仓”②的年夜饭之后,作为家庭精壮劳力的男主角,就要摸黑来到牛棚,走到作为套车拉犁主角的大牛身边,伸手在其犄角根的细毛中摸索,将深藏其中的谷粒一颗颗地摸了出来。这里有秋收拉谷物禾捆时掉在里边的各种谷物颗粒,有小麦,有豌豆,还有油菜籽。在这一次大搜索中,摸出的谷物种类越多越好,摸出的颗粒越多越好,因为这预兆来年农业丰收,至少也预兆某种谷物丰收。
讲述:姚许氏 采录:许学诚
注释:
①晒暖暖:当地方言,意思是主动接受太阳的日晒,以取得温暖。
②装仓:当地风俗名称,即在除夕夜饱食年夜饭,是在象征装粮仓。
伫风和灭蝗
传说,当年要是连续几天大风不止,就要举行伫风的祈祷仪式。
求伫风暴的仪式在风神庙举行。风神庙大殿上供奉的神像是风神娘娘,但在镇西民间的口头称谓中不叫风神,而叫风婆或者风婆子。风神是古代传说中的司风之神,也叫风伯,“风伯名姨”,原来这风伯的名字是姨。可能也正是因为这带有女性意味的名字将风伯的性别在民间的认识中阴差阳错地改为了女性形象。风婆子的塑像是一个老年妇人的形象,髻发而长衣,一如古代民间老妇人。这司风之神的性别差错,在镇西民间的意识中是浑然不知的。这是由风神的名讳引起的差错,以为既然名叫“姨”就应该是属于女性的,错将风伯作风婆,以讹传讹的情况也是可能发生的。这风婆子肘臂间挟着一个风皮袋子。这风皮袋子是用虎皮做成的,袋口是张开着的。有说这风皮袋是真虎皮制成的,也有说是用布做成的,不过是在其上用彩笔绘画了虎斑而已。风婆子的神圣职责是伫风,就是让刮着的风停歇下来。
巴里坤故地多风,有时风暴成灾。三塘湖有一则民间传说,说是古时某年月突然狂风大作,把房子全刮倒了,刮得人没处躲藏就全钻到地窨子里去了。等风停了,人们从地窨子里爬出来一看,打场的石磙子全不见了,找来找去才发现,石磙子全挂在大树上。这显然是艺术化的极度夸张,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大风的恐惧。说是刮起的扬尘,使得白日里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有一次风暴伤毙一人,另一人于蒙沌中从花庄子被风吹到了海子沿。另一次风暴在三塘湖连续刮了十多天,把刚出土的麦苗连根拔起,迫使农民三番五次地重新播种。当地有农谚说:屁是屎头,风是雨头。按说刮风就应该下雨的,可多数时间是光刮不下,这叫旱风。民间认为,是旱风把雨云给吹散了的,只有伫了风才有可能下雨的。于是也就有了请风神娘娘伫风的仪式。
这伫风的仪式只有官民结合方可圆满进行。这一天,求伫风的人们首先带了供品来到风神庙,献上供品,三叩九拜之后,离开庙宇,来到府衙或者县衙,请府台或县台大老爷用大字书写一道封条,郑重其事地盖上官印,交到主祭者手上。当然这官老爷书写前的沐浴更衣是绝不可少的。主祭者必须把封条高举过头,快步来到风神庙里,把封条粘贴在风神婆腋下风口袋的老虎口上,然后又是一番叩拜求告,这伫风的仪式才告结束。
关于风神婆的风口袋何以用虎皮制作,解释是,虎生风,而风从虎。大风是老虎带来的,甚至于就是从老虎嘴里吹出来的。所以封住了老虎口,也就可以封住了大风。
据说这风神庙又叫作风雨神庙,一向也兼有求雨的职能,因为伫了风就该降雨,即使有雨不降,求雨也就顺理而成章了。古代传说中的雨神叫雨师,他是专管降雨的神灵。唐代诗人白乐天就有“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的诗句。至于雨师终为何许,明代的李时珍倒有一种解释:“天之将雨,柽先知之,起气应,又负霜雪不凋,乃木之圣者也。故从圣,又名雨师。”这里李时珍先生所说的柽柳即三春柳,也就是镇西故地极习见的红柳。原来这红柳就是原始宗教中的雨师,即司雨之神。
巴里坤故地求治蝗的民间宗教仪式是在虫王庙举行的。
虫王庙又叫作刘猛将军祠,供奉的是虫王,是专司消灭蝗虫的神灵。这是属于巴里坤汉城北门外庙宇群落的一座小型庙宇。因为该庙宇群落一次性地毁于1931年的马仲英兵燹,沧桑记忆十分淡漠,不得详细记述。
虫王庙是小庙门、小庙院、小殿堂。庙堂里供奉的是刘猛将军威猛杀蝗的塑像。按照传统的宗教形象,应该是刘猛将军手持宝剑将一只五花大绑的大蝗虫押向法场;而刘猛将军是虬髯环眼戎装的武将形象,是一位张飞李逵式的人物。但在巴里坤刘猛祠堂里的刘猛,不是押解蝗虫上法场,而是全副武装的猛将形象,金铠银甲,右手持一宝剑,左肘上威立一只奉命待飞的黑雀雕像,十分威风。
巴里坤故地易发蝗灾。据历史有限的记载,单是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特大的蝗灾就有三起之多。据生于1893年的姚许氏老人在1950年回忆,说在她七八岁的时候,闹过一次蝗灾。当时她在现在大河镇的地尾巴湖里挖野菜,突然间乌云铺天盖地而来,把红彤彤的太阳立刻堵得一团漆黑。当时在场的娃娃都吓得大哭,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直过了喝一碗茶的工夫,天才放晴。后来他们从大人口里才知道是结队飞过头顶的蝗虫把太阳给堵黑了的。
旧时政府组织灭蝗是人工捕杀,从五六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全都给动员起来,手持了用破鞋底自制的灭蝗拍子到戈壁上去打蚂蚱。大伙围成一个大圈子,把蝗虫赶拢起来,用麦草火烧,直烧得腥气冲天。
据传说,再早的时候,人们不是自己打蚂蚱,而是祈求神灵保佑庄稼。发现有了蝗情的时候,人们就来到虫王庙,献上祭品,烧香磕头地请刘猛将军灭蝗保穑。刘猛将军灭蝗的尖兵就是黑雀。黑雀就是高站在刘猛将军左肘之上的那位英雄。其雕像就是其真身的写照。黑雀通身乌黑,比黑老鸹稍小,也比黑老鸹精干,是蝗虫的天敌。据说一只黑雀一天里可灭数百只蝗虫。它不仅是吃蝗虫,还专门追啄灭蝗。这些黑雀在没有蝗灾的时候就躲在深山老林里不肯出来。一旦有了蝗情,一旦有刘猛将军的号令,这些黑雀便倾巢出动,扑向前线。刘猛将军作为灭蝗的职神,是有求必应,尽职尽责的。
讲述:邓鳌 采录:许学诚
拴娃娃
拴娃娃的求子仪式,就在娘娘庙大殿里进行。巴里坤城的娘娘庙坐落在西街北隅的庙宇群落里。这里供奉的娘娘就是观音娘娘。在观音娘娘陪侍的神灵中,左下侧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偷生奶奶,是一位慈眉善目却豁齿露气的老年妇人形象。她怀揣一个裹于襁褓之中的婴儿,满脸的狡黠和成功之后的得意神气。在民间的神话传说中,她是专司偷生职责的神灵,人世间的所有婴儿孩童全是由她经手从观音娘娘那里偷来的。至于为什么生儿育女必须要偷,民间传说没作确定的回答。只是以为男女授受胎孕和妇女生产的行为,都是在秘密状态,即所谓偷偷地进行的,所以把司其职的神灵冠名以“偷”也是一种合理的解释吧。第二位是梨木娘娘,一位很能令人信赖的女人形象,一副循循善诱的姿态,手拿一颗香梨,在逗引胎孕中的孩子,要他快点出来。梨木娘娘即离母娘娘的谐音。显然是要逗引胎儿尽快脱离母体,顺利降生,来到人间。显然梨木娘娘是专司孕妇生产、胎儿出世的神灵了。第三位是送子娘娘,一个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劳动妇女形象,她肩扛一个背袋,里边装着要分送到各家各户的早儿早女。她是专司分送人间子女的神灵。并且,从职能上来看,各位神灵显然是分工合作的:送子娘娘送来早儿早女,实际就是怀孕,送子娘娘实际就是负责怀孕的神灵;偷生奶奶偷来出生权利,实际就是出生,偷生奶奶实际就是负责出生的神灵;离母娘娘引导胎儿脱离母体,实际就是分娩,梨木娘娘实际就是负责分娩的神灵。
在观音娘娘陪侍的神灵中,右下侧也有三位神像,其中两位男性,一位女性。第一位男性神像形象威武而正派,双手却捧着一具女阴的雕塑形象,阴户扩张,胎头初露。这位神灵叫开骨郎君,是在生产过程中专司阴骨开启,以便顺利生产的神灵。第二位叫痘儿哥哥,是一俊俏的青年男子形象,伸出的手掌心里摆着几粒豌豆,用另一只手指示给地上的儿童观看,这是专司儿童安全出痘的神灵。这里所谓的“痘”就是水痘、麻疹之类的疫病。第三位是花儿娘娘,她手擎一束花朵,充满爱意地向地上的儿童微笑致意,这是专司婴儿孩童顺利度过天花风疫的神灵。同样,从职能上看,各位神灵显然是分工合作的:开骨郎君帮助阴骨开启,以便胎儿顺利降生,实际就是接生,开骨郎君实际就是负责顺利接生的神灵;痘儿哥哥引导婴儿孩童顺利出痘,度过疫期,痘儿哥哥实际就是负责儿童免疫的神灵;花儿娘娘引导婴儿孩童安全出花,度过天花难关,保证婴儿孩童生命安全,花儿娘娘实际就是保佑婴儿孩童度过劫难,保证安全的守护神。
娘娘塑像金身后边,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山岭图景雕塑,群山苍茫,林木葱茏,而在山巅沟豁,到处是玩耍的婴幼儿童,个个活泼健康,顽皮可爱。这雕塑山岭叫作娃娃山。四月十九是庙会日,也是少儿缺女者求子的日子。求子活动除了上香拜佛,叩头许愿,还有一项最为出格的行动,就是偷儿窃女。徘徊于娃娃山边的女施主,物色准了自己所喜爱的娃娃塑像,就偷偷用红头绳拴住他(她)的腿腕,这叫号下了自己的娃娃。这就意味着自己将要依据这个娃娃形象受孕,以至于得到一个与这娃娃别无二致的可爱小孩。更有甚者,以为如此并不安全,还要将娃娃偷回家中,供奉起来,每日上香祈祷,直到如愿称心,生下健男靓女,才肯心安理得地将雕塑娃娃送回娃娃山去。但是,假如偷回娃娃来三年之内尚无生育,就必须将娃娃送归原处;并且必须依照这个娃娃的模样塑造另外一个娃娃,连同原来的那一个一同送归原处。假如有人看准了别人已经拴定的娃娃,也可以偷偷解开别人的,自己重新拴定,不过这就必须向菩萨通说明白,并且要许宏愿,同时还要唱戏三天以酬神明才行。
讲述:赵刘氏 采录:许学诚
拜干亲
在巴里坤故地,祈求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民俗行为中,有一种独特的方式就是拜干亲,也就是认干爹干妈。据说,凡是拜了干亲的尕娃一般都是爱变狗①闹毛病的,拜了干爹妈是为他压毛病,不让他再变狗。
巴里坤故地所流行的拜干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拜干亲,另一种是撞干亲。
拜干亲中的干亲对象是有意的选择。选择的条件有三:一是年长,健康;二是端正,厚道;三是多子女且子女健康。当然要说还可以增加一个条件的话,这就是投缘,对脾气。这当然不是一厢情愿的选择了,在选择之后就得与被选择对象通气,看人家是否情愿。一是托人去问,一是自己直接去问。如果人家情愿,就可以约定日期举行拜认仪式。若不情愿,就得另行寻访。一般的拒绝理由是自己的“洪福不高”。这不是托词,往往是真实的想法。因为别人看人只是看个表面现象,各自的隐衷苦纳②别人是无法理解的,比如此人看似健康实则不够健康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都信这个,这就要相互负责,不能是“应人事小,误人事大”。遭到拒绝也不认为是失面子的事,再重新寻求就是了。一旦两家情愿,商议而定,就可以举行拜干亲的仪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