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5300000025

第25章 风俗传说(1)

三皇庙

三皇庙是属于镇西汉城东南隅庙宇群落的庙宇。当地老者说,因为这座庙宇里供奉的是天皇、地皇和人皇,所以叫作三皇庙。至于何为天皇、地皇、人皇这三皇,就解说多样了。有人说是伏羲、神农、燧人,有人说是伏羲、神农、女娲。就这两种说法看,伏羲和神农是两者都有的,是没有什么含糊的,分歧只在于女娲和燧人之间。当地人对女娲是很崇拜的,女娲娘娘家喻户晓,而对燧人氏就显得不那么熟悉和热情了。而且在当地人的观念中总是把女娲与王母、观音合而为一,都笼而统之地称为娘娘。要以这种情况来作取舍的依据,燧人与女娲两位中,女娲必然是登上三皇宝座的选择。那么,镇西三皇庙里的三皇就应该是伏羲、神农和女娲了。不过,在镇西的民间传说中,女娲与伏羲的关系并不似我国传统的传说那样,是她与其胞兄交合繁衍人类的,也不是她抟土塑人,而是扳下自己的肋骨变幻成人的。这极有可能是当地人以为同胞血亲繁衍不合当下的伦理而改造了的。

至于女娲娘娘的形象,说是一个年轻女子形象,也不似观音、王母那样庄重而美丽,衣饰规正而鲜艳,她虽头戴树叶冠,身着兽皮袍,倒也古朴周正。伏羲和神农的形象,没有具体的描述,只是说是年轻人的形象,伏羲带着打猎的弓箭,神农肩上扛着一张犁。镇西民间传说的解释是,伏羲教会人们打猎,神农教会人们种田,女娲教会人们生儿育女。所以三皇是与人类生存繁衍关系最为密切的尊神。既然如此,人们的敬奉也就往往跟随着三皇的功德而进行:与狩猎相关的乞求当然要求伏羲,与农事相关乞求就祭祀神农,与生育相关的乞求自然是要叩拜女娲娘娘了。据说,甘肃天水人在三皇庙里烧香的最多,这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伏羲还是他们天水人的老乡。

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与人们繁衍生息密切相关的众神之庙,据说却没有固定的庙会,只是在初一、十五随意敬香而已。这也许是后来的香火稀少,使人们忘记了庙会;也许是一向初一、十五香火繁盛,冲淡了固定的庙会。不过民间还有一种与此不同的说法,就是三皇庙的庙会是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参加庙会的人多是瞎子、瘸子、聋子这些个残疾人。这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揣测宗教现象,就是残疾人器官功能的缺失自然是应该找女娲娘娘请求再造的,况且他们的衣食之忧请神农、伏羲排解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在镇西故地关于三皇的传说却有两则:一则是女娲补天,一则是三餐饭一打扮。

女娲补天是这么说的。当年妖人作乱,弄了个天塌地陷,洪水遍地,猛兽肆虐。女娲为救众生,就炼石补天。辛苦了半天,却因为没算计好少炼了一块石头,在西北天边空下了一个大洞,寒风从这个洞里吹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寒冷的威胁。而地处洞口的镇西地方就显得特别寒冷。这么一来,镇西就冬寒夏不热,五谷都不结。

镇西人不甘忍受寒冷,他们就自己动手补天。他们补天的方法是每年正月二十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饼子。所吃饼子的种类很多,有蒸饼,有烙饼,有炸饼,还有封羊肉盖饼子。人们在吃饼之前先把饼子供奉在窗台上、天窗上、门顶上,凡是屋里通风的地方,都要献上供品。在上供时,主祭者还要念叨:补天挡寒风,补地塞窟窿,天地一齐补,定有好收成。这叫正月二十的补天补地。

镇西人很重视补天补地,直到现在,镇西故地巴里坤还不忘记正月二十补天补地吃封肉盖饼子的习俗,不过现在一般只是吃吃而已,供品已少有奉献的了。

三餐饭一打扮是这么说的。女娲刚把人造出来的那阵,人就像娃娃一样傻着呢,真是吃饭不知道个饥饱,睡觉不知道个颠倒。早也吃晚也吃,有时一天吃八顿,有时八天吃一顿,没个定规;穿衣服也不知道整齐干净,男人不洗脸,女人不梳头,乱七八糟,脏不拉叽,很不像样子。

话说女娲娘娘手下的童子把人的这种不好的情况报告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想了一想,觉得应该给她亲手创造的这些人们定个规矩了,就对童子说:“你去给他们定上个规矩,就说是我说了,叫他们一天吃上一顿饭,打扮上三回!”

女娲娘娘的意思很明确,饭吃多了吃头不好弄不说,还把人弄得脏不拉叽的不好看。因此,这个主意挺好的,节约粮食,又能使人干净整洁。

可惜这个童子骚劲儿大了些,刚出门就碰上了娘娘的丫鬟,调笑了一阵,得了丫鬟的一个好颜色,喜悦得昏了头脑,就把娘娘的旨意给传达颠倒了:“呔,我说人们呀,大伙听着,女娲娘娘有话,叫你们每天里打扮上一遍,吃上三餐饭!”

这样,人们就成了一天三餐饭一打扮的习惯了。

这三餐饭一打扮的苦恼和对一餐饭三打扮的向往,是吃食缺乏现实和精神贫乏现实的反映,是对衣食有着,无忧无虑生活的追求,是贫困者的心声。

讲述:姚许氏 采录:许学诚

灵牌

有母子二人,儿子的老子早就过世,妈妈受苦受累硬是把儿子拉扯大。

谁知道儿子恶得了不得,妈妈一句话说不对,动手就打。说要吃饭,端得慢了都不行。就这样,妈妈常常挨打受气,对谁说去呢?只能等儿子下地去,偷偷地一个人哭上一场。

有一天,儿子又下地干活去,到中午也不见回来,妈妈把饭做好,左等右等不见儿子回来,跑到门外,远远看见儿子呼哧哧地来了,妈妈吓得赶快躲到大树后边偷偷地看。一看儿子满脸的怒气:“天呀!儿子又要打我来了。”抬脚就往家跑,前脚刚进门,儿子后脚就跟进来:“你这个老不死的,啥时候了,你咋不把饭送到地里?”连说带打来了一顿。妈妈不敢哭,战战兢兢盛上饭给儿子端上桌子,儿子一吃一喝,往炕上一躺,呼噜噜地睡去了。

妈妈挨了一顿打,心里实在伤心,想:“我前世也不知作了啥孽,今生受的这个罪,报应呀。”越哭越伤心,越伤心就越不想活了。儿子一觉醒来,吭也不吭一声就下地去了。到了地上拿铁锹翻地呢,一块地翻完,正坐下缓口气,妈妈提着茶壶送茶来,见儿子坐在那,赶紧倒上一碗茶端过去。说也怪,儿子一看见妈妈就着气,茶一喝完,嗖的一声把碗甩出去好远,妈妈眼泪唰唰地往下流,悄悄地提着茶壶回去了。

儿子正在缓着呢,忽地一只黑老鸦落到地边上不动了。儿子走过去一看,又老又瘦的一个黑老鸦,看样子是活不成了。不一会儿,几个尕黑老鸦飞过来,围着黑老鸦不住地叫呀叫,眼看着黑老鸦不能飞,几个尕黑老鸦一个给衔上个虫子来,喂到黑老鸦的嘴里,一个衔上个草,给黑老鸦铺到肚子底下。黑老鸦一声唤,小的就围在跟前,头靠着头,像是心疼得很。“呀!扁毛畜生都这么仁义,我对我的妈妈也太不孝了。”儿子被黑老鸦感化了。难过地哭开了,连哭带跑就回家来了。妈妈一看儿子跑回来,天呀,我又不知要遭什么罪,干脆死了吧,心一横,一头就碰到炕边上碰死了。儿子眼看着妈妈碰死,大声吼呀哭呀,跺脚捶胸,自己就把自己狠狠地打呀。

过了几天,这个恶儿子请来个先生,用木板刻个妈妈,天天吃饭时供在桌子上,睡觉时给妈妈盖上被子,白天干活的时候,把妈妈放在地边。以后,娶了媳妇,让媳妇也这样对待妈妈,可这个媳妇就偏不听他的:“一个木头板子,又不是个人,管它呢!”就把“妈妈”放到房顶上了。有一天,天下大雨,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冰雹。儿子忽地想起“妈妈”,问媳妇:“妈妈呢?”媳妇说:“噢,在房上呢。”儿子赶快上到房上一看,木板子变成房顶那么大的一块,别人家的房顶都砸了,就是他们家的好好的。儿子哭开了:“妈妈呀,你活的时候我没有好好地孝顺你,你死了还顾着我干啥?”

从此以后,这个儿子和媳妇就把刻有妈妈的这块木板供在桌子上,逢年过节了,敬个香,烧个纸。平时遇有好吃的了,也端给供上。慢慢地,周围的邻居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大妈妈死了,用木头刻个样子供上。后来学的人多了,匠人刻不过来,就刻个木牌子,写上死人的名字供上。又不知过了多少年,逐渐形成了灵牌。就是现在,不少户人家,还有供灵牌的习惯呢!

讲述:杜秀珍 采录:张丹

打春牛

打春牛就是打碎春牛塑像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一种民间活动。

要打春牛首先必须塑造春牛像。每年冬至日,也就是民间所谓的“交九”日,塑造春牛像的工程便开始启动了。工程由各类专门的工匠承担。木匠制作春牛的骨架,塑造匠制作春牛的筋肉,画匠制作春牛的皮毛。这些工程不可一次性完成,要每逢“九”作一次。春打“六九头”,这样一共要作六次,才告成功。据说标准的春牛跟真的活牛一样大小,一样的色泽神情。制作完毕的春牛,总是虎虎富有生机地站在抬架上,等待庄严时刻的到来。

打春牛的仪式确实庄严到了非同一般的地步。正式仪式开始之前是大型的社火活动,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真的热闹非凡,跟过元宵一样红火。

专门负责打春牛仪式的是称作春官老爷的角色。这个角色一般是由社火的主持人承担的,多是无官无品的民间艺人。他的装束行头是,头戴圆翅乌纱帽,身穿七品蓝官袍,足登厚底黑朝靴,总是大模大样地高高坐在明轿①上。而所谓的明轿就有点滑稽,不过是在一把大太师椅子上穿了两根抬杆,由四个壮汉肩抬着走来走去而已。不过令人生畏的是明轿前卫可是四个手舞五梢鞭②开道的衙役。他们也如同春官老爷一样是由民间艺人扮演的角色,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以假作真,在半戏谑中制裁起来,手比真的还黑呢。春官老爷无品无级,却是见官大一级的。而且据说权力还是真格的。所以,见了春官老爷,必须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街头行人百姓更不在话下,早早腾点让道,勾首肃立两旁,不敢张扬。若稍有怠慢不恭者,就合该去领受五梢鞭的厉害。所谓五梢鞭就是骆驼客用的那种短柄五节长鞭,抽打力极强,好手一鞭能打翻骆驼;也许怕伤人,将习用的狗皮梢换作彩色棉布梢,可减轻抽打又可显现吉祥。

待到打春牛的仪式即将开始的时候,县里的文武官员和乡绅名流,也在东关关帝庙大殿和过厅里燃烛焚香敬献供品,恭候春牛大驾光临。于是,护春牛的仪仗队也就开始了它堂而皇之的大游行。因为春牛是在萧曹庙亦即案牍庙里塑成的,游行也就从这里开始。其路线是出南门,过西门,进北门,出东门,径奔东关关帝庙。社火队作前导,拉拉队作后卫。而抬春牛的三十多位青年农民,个个赤红精壮,趾高气扬,好像他们肩上的角色不是牛,而是神。春牛也愈发显得神气,高立于攒动的人头之上,像在松软的泥土上耕耘。

仪仗队进入东关关帝庙,春官老爷早由文武官员迎接过去,在过厅里高坐品茶。春牛也给高高地供奉在大殿前,与关老爷一同享受香火。

人们在屏息等待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文官胸前佩戴的印有“春”字的银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武官们手持称作“春条”的柳枝在清风中轻轻摆动,百姓也早停止了交头接耳,瞪大眼睛瞅着春牛。

牛!”

在一阵紧锣密鼓的喧嚣之后,只听春官老爷直着嗓子尖咋咋地喊:“打———

在场者齐声呼应:“打———春———牛!”

木匠们应声上前,利索地锯下春牛的脑袋,供奉在香案上。紧接着有几十个手持大棒的壮汉扑将上去,一顿乱棒,噼里啪啦地将春牛打了个粉身碎骨。那打前的愤恨,打后的快意,竟像是对付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般。

讲述:许泰儒 采录:许学诚

注释:

①明轿:本来是没有篷帏的轿子,这里所谓的明轿是在椅子上穿了抬杆做成的,就类似滑竿了。

②五梢鞭:是打春牛仪式中专用的长鞭,形似骆驼鞭,不过其梢头有五条之多,而且是用五种颜色的布条做成的。

过火和摸谷子

除夕的头一天,凡是饲养大牲畜的人家都要清理棚圈,牛棚、马厩、骆驼圈,连毛驴栅栏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连清理出去的牲畜粪便也要堆放得有棱有角,用新土覆盖了。在为门庭宅院贴春联的同时,大牲畜的门楣和正面的墙壁上也要贴上春联。春联的内容却多以牛马为题材,比如有一家的春联是这样写的:“春牛迎春春来早,神马附神神韵高。”横批是:“六畜兴旺”。不知是对于牛的格外青睐,还是因为牛有两只坚挺的犄角,牛犄角上是要贴春联的,小巧玲珑,二指宽,一拃长,缠绕在牛角上。即使是驼圈驴栏,其春联内容也是以牛马为题材。偶有驼户家在其骆驼圈的春联中,也用“驼”字,却是忌讳用“骆驼”二字。毛驴的名字却是绝对不能上春联的。贴好了春联,有的人家还兴在棚圈里设香炷。也许是棚圈多柴草,不兴燃蜡烛,也不设香案,只是将香炷插在槽头或者墙缝里。

这一天,大牲畜的饮食也格外受到优待。除了要吃比平时掺麦草质量高的纯青草和豆瓣料之外,还能分享一点主人享用的“年馍”,如花卷、油果之类。如果运气好,还能喝到主人优待的面汤。这种煮过手擀面或者拉条子的面汤,在平素都是人“吃啥饭,喝啥汤”中喝了,有时实在喝不了也就给猪了,挨不上大牲畜享用的。而在井台饮牲口的时候,假如恰逢从水里打捞出作为祭井神供品的馒头油饼,也要给牲畜吃掉。

同类推荐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本书所选名言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做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大多数还具有劝世的功能。有的饱含人生哲理,读之能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的循循善诱,借物言志,读之令人顿悟;有的文字优美,意境雅致,读之如沛春风……
  •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本书收录了《探寻中国文学的“迷楼”——宇文所安访谈录》、《面向西方的中国文学研究——艾朗诺访谈录》、《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夏志清访谈录》、《文化转向与人文传统——李欧梵访谈录》等文章。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门推荐
  • 今生结缘之何时了结

    今生结缘之何时了结

    她是天上一代女王,有着倾国秦城的美貌,出生与其他人不同,命中注定是强者,拥有者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为何要去人间走一圈生老病死。“小女冷思茹”“在下凌风”从此爱上人间,多少传奇在此发生,只因一句“我爱你,与你相守一生”让思茹受尽万般折磨,死不认错,因爱而生,又因爱而死。
  • 霸少来袭之萌妻不乖

    霸少来袭之萌妻不乖

    秦馨,秀色空绝世,馨香尽谁传。她惊鸿一舞,令他倾覆永生柔情。郝嘉舒,傲骨无人敌,清冷世无双。他行云流水般一曲,亦令她尽失芳心。本是青梅竹马,却因为一场意外车祸,两心相隔。为此她自责五年,自闭五年,他心殇五年,逃避五年。再次相遇,她是披着国外交流生光环的菜鸟校花一只再次相遇,他是隐去明星光环的高富帅代课教师一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君魂帝魄

    君魂帝魄

    因能力太过强大,不想灵魂竟有了意识,一个灵魂多重意识,致灵魂分裂散落天际无法修行,再加所处之地灵气充裕没有灵魂的躯壳难以承受,只好借助意识重生于风云哮大陆,多位界面高手如云,然于她,不过是水面浮萍。众王语:裁决审判,君意君心。(本文为魔灵武三修,主角虽冷但并不失情。龙、血族、幽灵鬼魅、血兽、死神、精灵王众王中王皆为之臣服)
  • 网游世界与现实世界

    网游世界与现实世界

    一天,主角偶然获得了一个名字叫《网游世界》的游戏头盔然后一些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 糟糕情书

    糟糕情书

    她天生貌丑,本该安安稳稳度过平凡一生,却偏偏爱上了大众情人。他从小养尊处优,接触的女孩不胜其数,却依然不懂爱只知道伤害。对于闯入他生命中的她,一开始被他视作村姑的她,不断出现在眼前的她,最终变成,离不开的她。
  • 最强红包

    最强红包

    神仙群里无意刷出个姻缘石,写上校花的名字以后,谁知当天夜里她就醉倒在了大街上…………
  • 听我读你

    听我读你

    会武术的女孩子和顶级大BOSS的过招,反正我是萌上了。我用前半生书我自己,后半生来读你可好?
  • 混沌天池

    混沌天池

    曾经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瑶池?东海?孙悟空?一个个神话人、物接连出现,这究竟是传说?还是……事实
  • 成神之圣界

    成神之圣界

    普通出生的莫天,可身世却惊人。不停地修炼,铸造一代魔师之宗。努力的修炼,拼命的修炼。那个秘密到底是什么?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