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北各族
我国东北地区的鲜卑族、乌桓、高句丽、夫余等部族,由于较其他许多小部族先进,因而,进入西汉时期之前,即有了国家和军队的基本组织形式。特别是乌桓和鲜卑因系东胡部族的分支,由于东胡长期与匈奴作战,已经有了类似匈奴的较完善的政权组织与相当数量的军队,这些军队也是以骑兵为主体,英勇善战,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我国东南与西南地区各族部落如夜郎、滇、邛都、冉、徙、都等,有的也有了政权组织和军队,但这些军队多很弱小。
四、西域地区各族
我国西域地区诸国和西域其它国家,至西汉时期其政权与军事建设也逐步发展。
羌国有450户,1750人,胜兵500人。所用兵器有弓、矛、服刀、剑、甲等等。它西与且未相接,西北可至鄯善。
鄯善国本名楼兰,人口1.4万多,拥兵2912人。它设有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译长等官职。鄯善地处汉通西域之要道,是汉与匈奴争夺的重要地区。
且末国有230户,人口1600,胜兵320人,设有辅国侯、左右将、译长等官职。它北接尉犁、南至小宛、西通精绝。
小宛国有150户,人口1050人,胜兵200人,设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它与羌接。
精绝国有480户,人口3360,胜兵500人,设置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等官吏。它南可至戎卢国,西通弥国。
戎卢国有240户,人口1600多,它东与小宛、南与羌、西与渠勒相邻。
弥国有3340户,人口2.4万,胜兵3540人,这是西域较大之国。设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等官吏,它南与渠勒、东北与龟兹、西北与姑墨相接。
渠勒国有310户,人口2170,胜兵300人,它东与戎卢、西与姥羌、北与弥相接。
于阗国有3300户,1.93万人,胜兵2400人,是西域天山以南之较大国。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东西城长、译长等官吏。它南与羌为界,北接姑墨、西通皮山。
皮山国有500户,3500人,胜兵500人。设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等官吏。
乌国有490户,2733人,胜兵740人。它北与子合、蒲犁为界、西与难兜相接。
西夜国有350户,4000人,胜兵1000人,东与皮山、西南与乌桓、北与莎车、西与蒲犁为界。
蒲犁国有650户,5000人,胜兵2000人,设侯、都尉等官吏,它东至莎车、北至疏勒、南与西夜、子合相接。
依耐国有125户,670人,胜兵350人。它北至疏勒650里,南与子合相接。
无雷国有1000户,7000人,胜兵3000人。它南与乌、北与捐毒、西与大月氏相接界。
捐毒国有380户,1100人,胜兵500人,它西北至大宛1030里,北与乌孙接界,西上葱岭则为休循国。
莎车国有2339户,16373人,胜兵3049人,设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设西夜君、都尉、译长等官吏。它西至疏勒560里,西南至蒲犁740里。
疏勒国有1510户,人口18647人,胜兵2000人。设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等官吏。疏勒国系一重要国家,为向西去大月氏、大宛、康居的必经之地。
尉头国有300户,2300人,胜兵800,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等官吏,它南面与疏勒相接,西行1300里可达捐毒。
乌孙国乌孙为我国西域地区的大国,有12万户,人口达到63万,胜兵18.88万人。它设有相、大禄、左右大将、侯、大将、都尉、太监、大吏、舍中、骑君等官吏。乌孙原在祁连山、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前后,向西迁移至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建都于赤谷城。
姑墨国有3500户,2.45万人,胜兵4500人。设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译长等官吏。它北与乌孙接,东可以通达龟兹。
温宿国有2200户,8400人,胜兵1500人。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等官吏,西可达尉头国,东可通达姑墨,北至乌孙。
龟兹国有6970户,81317人,胜兵21076人。设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等官吏。另设东西南北部千长各2人,却胡君3人,译长4人。龟兹为南疆地区的大国之一,它南与精绝、东与且末、西南与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相接。
乌垒国110户,1200人,胜兵300人。设城都尉、译长各1人,与乌垒都护府同冶。
渠犁国设城都尉1人,有130户,1480人,胜兵150人。它东北与尉犁、东南与且末、南与精绝相接。
尉犁国有1200户,9600人,胜兵2000人。设击胡侯、击胡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击胡君、译长等官吏。它南面与部善、且末相接。
危须国有700户,4900人,胜兵2000人。设击胡侯、击胡都君、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击胡君、译长等官吏。它西至焉耆100里。
焉耆国为南疆地区较大之国。有4000户,3.21万人,胜兵6000人。设击胡侯、却胡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击胡都尉、击胡君、译长等官吏。它南至尉犁100里,北与乌孙接界。
乌贪訾离国有41户,221人,胜兵50人。设辅国侯、左右都尉。它东与单桓、南与且弥、西与乌孙接界。
卑陆国有227户,1387人。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译长等官吏。
卑陆后国有462户,1137人,胜兵350人。设辅国侯、都尉、译长、将等官吏。东与郁立师、北与匈奴、西与劫国、南与车师相接。
郁立师国有190户,1445人,胜兵331人。设辅国侯、左右都尉、译长,它西与卑陆、北与匈奴相接。
单桓国有27户,194人,胜兵45人。设辅国侯、将、左右都尉、译长。
蒲类国有325户,2032人,胜兵799人。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等官吏。
蒲类后国有100户,1070人,胜兵334人。设辅国侯、将、左右都尉、译长。
西且弥国有332户,1926人,胜兵738人。设西且弥侯、左右将、左右骑君等官吏。
东且弥国有191户,1948人,胜兵572人。设东且弥侯、左右都尉。
劫国有99户,500人,胜兵150人。设辅国侯、都尉、译长。
狐胡国有55户,254人,胜兵45人。设辅国侯,左右都尉。
山国有450户,5000人,胜兵1000人。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等官吏。西至尉犁240里,西北至焉耆160里,西至危须260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
车师前国有700户,6050人,胜兵1865人。设辅国侯、安国侯、左右将、都尉、归汉都尉、车师君、通善君、乡善君、译长等官吏。
车师后国有595户,4774人,胜兵1890人。设击胡侯、左右将、左右都尉、道民君、译长等官吏。
挑槐国离长安11080里,有700户,5000人,胜兵千人。
休循国有358户,1030人,胜兵480人。它在葱岭以西,离京都长安1.2万多里。
乌戈山离国不属西域都护管辖。离长安1.22万里,大约在今克什米尔以西地区,人口众多,是西域之大国。
安息国不属都护管辖,离长安1.6万里,为今伊朗。汉武帝时曾遣使至安息,安息王命将军率2万骑兵迎汉使于安息国东部边境,其后,安息王又派使者随汉使至西汉参观。
大月氏国不属西域都护管辖,有10万户,40万人,胜兵10万人。它离长安1.06万多里,在今阿姆河中游,大部地区在阿富汗境内。大月氏人本来居住于我国敦煌、祁连山之间的地区,过着随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由于遭到匈奴冒顿单于、老上单于的攻击,被迫西迁。汉文帝初年,月氏的大部分人从敦煌、祁连山之间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沿该河流域以西地区)。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前后,遭到乌孙攻击,又向西迁移至大夏(今阿姆河上游)。约在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通使西域时,曾到达大月氏。国内分为五个部分,分由五个侯统辖,即休密翎侯、双廉翎侯、贵霜翎侯、肝顿翎侯、高附翎侯。
康居国不属都护,离长安1.23万里,有12万户,60万人,胜兵12万人,设五小王分治。康居国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也即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它东界乌孙、西接奄蔡、南邻大月氏。东南与大宛相接,与西汉王朝有一定的通使往来关系。汉宣帝时期,匈奴五个单于争立,汉拥立呼韩邪单于,引起郅支单于怨恨,杀了汉使者,逃至康居。后来,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发兵去康居,将郅支单于诛灭。
大宛国离长安1.2万多里,有6万户,30万人,胜兵6万人。设副王、辅国王各一人。它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自张骞通西域后,与汉往来密切。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大宛降汉。
罽宾国不属都护,离长安1.22万里,为今克什米尔地区。它人口众多,是西域地区的大国。
难兜国属于励宾,有5000户,3.1万人,胜兵8000人。它南与羌、北与休循、西与大月氏相接。
§§§第四节 西汉对兄弟民族和对外战争特点
西汉时期对兄弟民族的战争,主要是对我国北方匈奴部族的战争,对外战争则主要为对朝鲜、越南的战争。这些战争所表现的特点,除在本战争史第二册第五卷第一章《西汉时期总论》中已叙述的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一、渡海与陆路两军协同作战
在西汉以前的战争史上,虽然偶尔有过小规模的海上机动,比如吴越战争中越军统帅范蠡,就曾率军经由海路北上,但史料记载简略,无从考证其兵力和规模。西汉时期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秋,武帝征伐朝鲜即派出海陆两军协同作战,开创我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先例。当时一路大军由左将军苟彘统率,经辽东渡过鸭绿江和清川江直抵王险城;一路大军5万人由楼船将军杨仆统率,从今山东半岛之烟台附近海域起渡,于今朝鲜之西海岸登陆,海陆两军约期会攻王险城。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航海技术还处于原始状态,造船技术也很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西汉王朝却以5万大军出渤海、跨黄海,这在船舰的制造、水军的训练、航行中的后方补给和通信联络等方面,古人该是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劳动!不要说在那样古老的时代,即使在现代条件下,以原始的木船组织5万军队的渡海登陆作战,也不能不算惊天动地之举,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二、政治瓦解与军事进攻交互为用
西汉中期以前的对兄弟民族的战争,特别是对匈奴部族的战争,基本上都是重兵集团的进攻作战,很少利用其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到了西汉后期却有了明显的变化,无论对匈奴、诸羌,还是西域和对西南夷等部族的作战,都很注意把军事进攻与政治瓦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化干戈为玉帛。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后,由于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争权,遂导致匈奴统治集团的分裂,逐渐形成为五个单于争立,后来分裂为南北匈奴。西汉王朝则抓住这种有利时机,全力扶植南匈奴之呼韩邪单于,除了给予其大量的食物和各种物资之外,还破例恢复了自汉武帝以来即中断了的“和亲”政策,将后宫良家女子王昭君嫁与呼韩邪单于为阏氏,使呼韩邪单于诚心向汉,南匈奴遂统一于西汉王朝的版图之内。汉王朝便集中打击郅支单于的势力,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军远程奔袭,一举将其消灭于郅支城。
西汉后期平定西羌诸部落的叛乱也是运用政治瓦解和军事进击相结合的典范。当时诸羌部落并非全部愿意反叛,主要是受先零羌中最反动势力的裹胁。后将军赵充国奉命率领大军西征,他坚持以攻心为主,孤立先零部落,多方争取、等胁从部落的方针,结果、等部落,纷纷脱离先零部落的控制,投向赵充国。然后,这些部落的首领自动联合起来,斩杀了先零部落的反动头人,使汉朝以最小的代价,平定了延续数年的羌族叛乱。
三、联合诸国力量,重点打击匈奴势力
匈奴奴隶主统治集团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一贯把西域地区诸国作为它的附庸,特别是车师、鄯善等国更是任其驱使,成为匈奴右部的重要力量。汉王朝为砍断匈奴右臂,便派出使者张骞远出西域,联络素与匈奴有仇的大月氏国,以图与之联兵,前后夹击匈奴。虽然由于大月氏国内情况的变化,没有实现汉武帝的战略企图,但是,却使大月氏、康居、大宛等国与汉朝通好,没有成为匈奴的附庸势力。
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秋,汉王朝应乌孙国之请,为了彻底消灭匈奴奴隶主贵族政权,曾派出五路大军,共16万骑兵深入匈奴战略后方的深远纵深,寻求与匈奴主力军决战。乌孙发全国精锐骑兵的一半5万余人,协同汉军作战。匈奴军见汉军和乌孙军大兵压境,遂向其大后方逃走。这次汉军和乌孙的联合进击,尽管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却开创了一次汉王朝与其他国家大规模联合作战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