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西汉时期各兄弟民族的发展
一、匈奴与北方各族
(一)匈奴族居住于我国北方的匈奴部族,相传为夏后氏之苗裔,逐渐繁衍发展起来,始称荤粥,周朝时称硷狁,秦代才称匈奴。中国自秦代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之后,匈奴族与汉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进一步加强。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族与汉族人民得到进一步统一与融合。匈奴部族社会的各方面也和汉族一样,不断向前发展。但匈奴各氏族部落之间经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部落早已开始使用铁器,在一些匈奴墓葬中,发掘出了当时的铁兵器和铁工具,而有的弱小部落仍很落后,匈奴贵族奴隶主死后,普遍还盛行活人殉葬制度。《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说:“近幸臣妾从死者多至数十百人。”当匈奴奴隶主贵族政权传至头曼单于时,匈奴被秦蒙恬军击败而北迁。头曼单于之子冒顿单于当政后,养精蓄锐,建立和训练了一支强大而威严的骑兵部队,开始向周围扩张势力。它乘秦末战乱、楚汉相争之机,突然向强大的东胡进攻,一击之下,即将东胡彻底灭亡,占领了东胡的全部土地;向西进攻月氏国(游牧于今敦煌、祁连山地区),将月氏部族逼走,向南扩张,兼并了楼烦(今山西东北部地区)和白羊河南王辖地(约今河套和内蒙伊克昭盟地区),威逼西汉王朝边境;向北进攻丁零、鬲昆等部族(约今蒙古至西伯利亚一带),成为我国北方最强大的部族,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匈奴有相应的国家机构和下属的各级组织。据《史记·匈奴传》记载,匈奴在单于之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称贤为“屠耆”,又以左为尊,所以常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即左贤王)。其左右骨都侯为异姓大臣,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大当户、骨都侯都是大贵族、大首领,凡二十四长,大者统率军队万余骑,小者数千骑。单于的氏族挛疑氏、呼衍氏、须卜氏等,是匈奴部族中最有势力和显贵的氏族。匈奴贵族为了更有效的统治全国各部族,将其疆域划分为中左右三个部分:单于直接统治中央部分;左屠耆王统治东部地区,右屠耆王统治西部地区。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统治的地区为最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也各设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官员。
匈奴自其祖先淳维至冒顿单于已历经1000多年。冒顿单于经历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后、汉文帝四人当政时期。在汉文帝继位二年后(约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死去,其子老上单于继立。汉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单于死,老上子军臣单于继立。军臣单于约在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死去,继之由军臣弟左谷蠡王伊犀斜继立单于。伊犀斜在位十三年后,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死去,由其子乌维为单于。匈奴在冒顿单于至乌维单于初立的八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接受了西汉的“和亲”政策,特别是在汉武帝即位的前八年,匈奴对西汉除有时进行一些有限目的的边境袭掠之外,汉匈双方基本上无大的作战行动。汉武帝即位八年以后,汉朝才开始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作战。
乌维单于在位十年,于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死去,由其子詹师庐继立,由于年幼,称儿单于。儿单于在位三年死,再由其叔父句黎湖单于即位,一年后也死去,其后依次传到且凝侯单于、狐鹿姑单于。这些单于在位期间,均是汉武帝刘彻当政之时,汉匈双方多次大战,匈奴屡遭惨败,元气大伤,远遁大漠以北,无力南侵,西汉王朝也因连年用兵财力耗尽。
汉武帝以后,匈奴又经历了壶衍单于十七年的统治、虚闾权渠单于九年的统治、握衍朐单于三年的统治。后来匈奴内部发生了五个单于(呼韩邪、屠耆、呼揭、车黎、乌维)争夺统治权的战乱,进而形成呼韩邪、郅支两个单于南北分治的局面。到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北匈奴郅支单于击败后,归降西汉,并在西汉王朝的支援下,战胜了郅支单于,郅支单于被迫西迁,后被西域都护甘延寿所击杀。呼韩邪单于终于统一了全匈奴。这个时期西汉王朝则经历了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的统治。在此时期内,匈奴与西汉王朝之间虽然仍发生过大小规模不等的战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次数已成递减的趋势。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女王嫱(昭君)嫁与呼韩邪单于,被呼韩邪单于立为宁胡阏氏。自此,匈汉之间近五十多年偃旗息戈,“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匈汉人民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又有了更加密切的发展。
(二)东北各族
在秦代以前,我国东北地区就居住着众多的兄弟民族,这些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汉族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到了西汉时期,这种联系得到了新的发展,其中主要的民族为:
鲜卑族,原是东胡的一个部落,东胡在被匈奴冒顿单于灭亡后,逃入鲜卑山区,后来便称为鲜卑族。百姓以畜牧为生,人人善于骑射,性格勇猛强悍。
乌桓,也是东胡的一个部族,冒顿战败东胡后,它便逃入乌丸山,因而得名为乌桓。乌桓人与鲜卑人的风情基本相同,骁勇善战。汉武帝时,乌桓人为摆脱匈奴贵族的压榨,派使向汉朝请求归附,遂迁至当时的辽东、渔阳、右北平、上谷等郡地区。
高句丽,在秦代以前称为“高夷”,居住于今鸭绿江东西地区。汉武帝时期建高句丽县,属玄菟郡,高句丽人以农业为主。至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始由朱蒙建立高句丽国。高句丽人本来与汉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但西汉末王莽改制时,高句丽人因反对王莽,王莽派将军严尤征服了高句丽。
夫余,也称扶余、凫臾。西汉时称其所建立的政权为夫余。夫余族居住于今松花江中游,以今吉林农安为中心,南达今辽宁南部,北至黑龙江,以农业为生,出产马、貂、赤玉。它的部落首领称为“马加”、“牛加”等等。西汉时期,夫余人学会了以木棚为城,建立了军队,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隶”。西汉王朝将夫余划属玄菟郡。
此外还有挹娄、息慎、沃祖等等民族。总的来说,东北地区的各族,与汉族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很少有战争的记载。
二、西域各族
西域就狭义的范围而言,系指今甘肃玉门以西,葱岭也即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部诸山脉以东地区。广义上所谓的西域则包括了葱岭以西,亚洲的西部地区。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在汉代以前,分为三十六国,这些大大小小的国家多在匈奴以西,乌孙之南,也即玉门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这三十六国大的部族国家有国家机构、军队、法律、各级官吏,人口达到几十万;小的也都有部落首领,人口只有几百人。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后,西域地区诸国便成了匈奴的势力范围,匈奴设立了僮仆都尉,统治西域各族。汉武帝当政后,为了消除匈奴势力利用西域地区,从西面向汉朝侵掠的威胁,便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以便与西汉共同夹击匈奴在西域的势力。但大月氏已定居于今阿姆河地区,不想与匈奴为敌。到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了乌孙,并派其随员访问了位于中亚的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大厦(今阿富汗)、康居(锡尔河下游一带地区)、大月氏(今阿富汗、苏联阿姆河中游地区)等部族国家。张骞的两次出使,打开了汉族与西域各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对西域地区的进步与发展,起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同时也使西域地区的畜牧、瓜果种植等农牧技术传入了汉族地区。
三、东南和西南各族
秦朝时期,秦始皇曾派大军统一了东南地区,设置了郡县。据《史记·西南夷传》记载:闽越王无诸及东海王摇均为越王勾践之后,秦并天下,设置闽中郡,废除了他们的王号。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无渚和摇率领越人归附番阳令吴芮,参加了诸侯的灭秦战争。楚汉战争中无诸和摇又率领部族归附刘邦。刘邦建国后,西汉王朝先后封无诸为闽越王,建都于东冶(今福建福州),封摇为东海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温州)。闽越和瓯部族的人民自此起与汉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密切。
居于我国南方的南越地区的一些部族,在秦始皇派出的南海尉任嚣死后,即由龙川令赵佗为南海尉。秦灭以后,赵佗即击降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西汉王朝建立后,于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命陆贾出使南越,以赵佗为南越王。吕后当政时,由于“禁南越关市铁器”,激怒了赵佗,他以为是长沙王欲击灭南越而向吕后进言的结果,赵佗逐渐断绝了与汉王朝的关系,自称南越武帝。继而发兵攻击长沙王的边境城邑,并以兵威和财物贿赂闽越、西瓯骆等周边部族,将其并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国土面积东西达万余里,俨然与西汉王朝并立。汉文帝即位后,知道赵佗系赵地真定(今河北正定地区)人,于是派人修整赵佗祖先的坟墓,并予以看守,按岁奉祀,同时封赵佗族弟为官。汉文帝做了这些工作之后,又派陆贾出使南越劝告赵佗免去帝号,赵佗很受感动,于是自废武帝称号,并愿永做汉朝的藩臣。
自秦代以前,我国的西南地区,即现在的云、贵、川等地,就居住着众多的兄弟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后来被统称为“西南夷”。据《史记·西南夷传》记载:在今贵州地区有数十个部族,其中以在遵义和桐梓地区的夜郎为最大国,在今云南东部地区也有数十个部族,其中以昆明一带地区的滇为最大,在今四川凉山一带地区以邛都最大。此外还有徙、冉、都、巂、昆明、白马等部落。这些少数民族和部落不管建立和尚未建立国家,都和其附近地区的汉族人民有着各方面的联系与交流。秦始皇统一西南地区后,建立郡县,更进一步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西汉王朝建立后,特别是汉武帝当政以来,夜郎国等诸部落划为汉属犍为郡,后又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就更加密切了汉族与西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西汉时期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与中亚、西亚各国的关系汉武帝时期,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和他的随员,除了到达今苏联西南部一些地区和阿富汗之外,还到达了安息(今伊朗),条支(今叙利亚)。西汉王朝和这些国家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史书极少见发生战争的记载。
朝鲜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国与朝鲜便有了友好来往的历史。从战国时期以来,燕、齐等地的人,曾经不断地向朝鲜半岛迁移。据《史记》、《汉书》记载,西汉王朝建立后,燕王卢绾叛汉逃亡匈奴,燕人卫满也率领千余人,东渡水(清川江),逃往朝鲜,后来便被立为朝鲜王,建都于王险城(今朝鲜平壤)。汉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以“保塞外蛮夷,毋使盗边”。这时,卫满乘势以兵威和财物利诱,降服了其周边一些小城邑,真番、临屯等皆归服于朝鲜,朝鲜领土已扩展至数千里。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曾派兵征伐朝鲜。
越南中国与越南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可追溯到战国以前。秦代以前,越南北部即已建立瓯骆国。秦统一我国南部南越等地时,曾经进攻瓯骆国,后来,赵佗称王时,曾并灭瓯骆国,在现今越南的南北地区建立了一些郡县统治机构。
§§§第三节 各兄弟民族部族国家的军政建设
西汉时期,各兄弟民族有的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有的尚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发展较快的部族已经建立了国家机构,而一些发展缓慢的部族,尤其是一些弱小部族,有的只有一两个首领,统率整个部落的一切行动。
各兄弟民族部族国家的军政建设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成正比,越是经济发达、文化进步的部族,其政权组织和军事建设越加完备,特别是比较大的部族国家,其军事建设,尤其军队的数量已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
一、匈奴族
如前所述,匈奴的逐渐强大,尤其是它与周边国家连年不断的战争,不但使它具有了比较完善的国家统治机器,而且还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各级官吏和统兵将校,其单于之下的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通常都是统管一个地区和部落的最高军事与行政长官,平时负责管理自己的地区和部落,战时即为领兵作战的统帅。匈奴自左右贤王至左右当户,大者拥有军队万余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匈奴全国兵力曾达40万精骑,是一支强悍难敌的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