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的宫廷饮食都集中了中国烹饪的精华,皇帝及皇室成员所享用的御膳,虽然数量上不及地方菜丰富,范围也仅限于国都,但御膳的质量及奢华绝不是任何地方菜系可与之相提并论的。
“民以食为天”。虽然历代帝王都自称为“天子”,但毕竟天子也是人,一样以“食”为天。和普通老百姓不同的是,帝王们凭借着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在全国各地搜罗奇珍异品,役使天下名厨,集聚天下美食于宫廷,其奢靡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到了清朝,历经各代御厨的精心揣摩创造,宫廷膳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怎么样,是不是口水已经往下流了?不要着急,身在这个后宫之中,又不用上班挣钱,每天大把的时间可以让你来享受美食。咱们就一起去瞧瞧吧。
荤素搭配营养齐全,饭前喝汤饭后甜点…… | 后宫嫔妃们都吃什么
入宫后的嫔妃们,作为皇室成员,虽然不可能与皇帝享受一样的待遇,但在“吃”这方面是绝对不能马虎的。毕竟,作为皇帝的家属,不论你是否得宠,只要没被贬入冷宫,只要有一天的身份地位还在,该吃什么就吃什么,该怎么吃还就得怎么吃,不能坏了老祖宗立下的规矩。
于是乎,嫔妃们在宫里的日子,怎么吃,吃什么……显得尤为重要。以致后宫吃喝蔚然成风,其奢靡的后宫膳食,似乎成了嫔妃们唯一能对自己好点的办法,只要不逾越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嫔妃们对各种美食如数家珍,要不是碍着宫廷里的规矩,嫔妃们和今天的“吃货”没什么两样。
还在大清开国之初,宫廷之中实行的是“宴无定制”。所谓的“宴无定制”,通俗点的意思就是,皇帝一个人吃饭觉得没什么意思,觉得吃得不香,或是想和谁吃吃饭,聊聊天了,就可以“钦定”后妃、皇子、亲王、郡王及文武廷臣等,总之,想在饭桌上见到什么人了,就“钦定”下去,被“钦定”的人呢,自然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与皇帝一块儿入席吃饭,喝酒聊天了。
不过,规定是这么规定的,但和皇帝一起吃饭的感觉可不好受,那叫一个纠结。纠结什么呢?一方面,能够与皇帝共进晚餐,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且啊,这face to face的大好机会不是谁都有的,平日里攒了些什么肉麻的话,或是想打谁的小报告,统统可以打好腹稿在此表达,要是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挑拨时机”,说不定就能在一顿饭的过程中,打败对手于无形。
可是另一方面呢,与主子吃饭,那得多么紧张啊。主子没动筷子,你肯定不能先动,主子喜欢吃的菜,你就算闻了那东西就过敏,还是得摆上桌来,装作很可口的样子吃一筷子。主子的喜怒哀乐你得观察吧,哪道菜合胃口,哪道菜不招人喜欢,这些东西都得靠你去观察得来的,那时刻提着小心,吃饭怎么能吃得舒心吃得饱呢?
当然,相信没有谁陪皇帝吃饭是图着吃饱的,就像今天陪领导吃饭一样,领导高兴了,你的任务就算完成得好了,自己吃饱没吃饱有什么关系呢?大不了下来加餐。可不能在领导面前狼吞虎咽光顾着吃,这样得显得你多不懂事儿啊。
以上纯属八卦这“钦定”的规矩。
当然,除了“钦定”入宴外,还有除夕、元旦、上元、端阳、中秋、七夕、重阳、冬至、万寿、大婚等在大清都是皇帝法定家宴的日子。也就是说,嫔妃们只有家宴或是被“钦定”时可以陪着皇帝吃饭,其他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待在自己的地盘上,按宫里的规矩用膳。那么,后宫的嫔妃们在那些皇帝不在身边的日子都吃些什么呢?
后宫嫔妃们平日里的用膳,可别以为像下馆子似的,自己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宫里早已按嫔妃等级给你备好了份例,每天就那些份例,不能多也不能少,能吃就吃,吃不了的可以赏赐给宫女、太监,绝对不允许糟蹋浪费美食。
各级嫔妃的份例,讲究荤素搭配营养齐全,基本是这样的——
皇贵妃:每日盘肉八斤,菜肉四斤,每月鸡、鸭各十五只;
贵妃:每位每日盘肉六斤,菜肉三斤八两,每月鸡、鸭各七只;
妃:每位每日盘肉六斤,菜肉三斤,每月鸡、鸭各五只;
嫔:每位每日四斤八两,菜肉二斤,每月鸡、鸭各五只;
贵人:每位每日盘肉四斤,菜肉二斤,每月鸡、鸭各五只;
常在:每位每日盘肉三斤八两,菜肉一斤八两,每月鸡五只;
皇贵妃以下,各内廷主位:每位每日白菜四十斤,芹菜一斤,葱五斤,香菜四两,水萝卜二十个,胡萝卜、苤蓝各十个,冬瓜一个,酱、醋各三斤,清酱五斤。
以上各级嫔妃每日每月的份例,荤素搭配营养齐全,由膳房精心烹调后按进膳时辰传送给后宫各嫔妃们用膳。当然,一桌膳食好几十种菜肴,很多菜肴不过就是摆摆样子,嫔妃们就算不为了节食减肥,也是不可能吃完的。吃不完的膳食,到最后就赏赐给宫女、太监。所以,在大清后宫当差的宫女、太监的饮食规格基本上就是与嫔妃们一个档次。不过,有福接纳,无福消受,下人们的苦我们放到后面再探讨。
光是这么说说,你可能觉得不甚明朗,不如来看看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十皇太后早膳的菜单吧。
火锅二品:羊肉炖豆腐、炉鸭炖白菜。
大碗菜四品:燕窝寿字白鸭丝、燕窝万字红白鸭子、燕窝福字锅烧鸭子、燕窝年字什锦攒丝。
中碗菜四品:溜鲜虾、三鲜鸽蛋、烩鸭腰、燕窝肥鸭丝。
碟菜六品:燕窝炒熏鸡丝、肉片炒翅子、果子酱、碎溜鸡、口蘑炒鸡片、溜野鸭丸子。
片盘二品:挂炉鸭子、挂炉猪。
饽饽四品:百寿桃、寿意白糖油糕、五福捧寿桃、寿意苜蓿糕。
然后还有鸡丝面和燕窝鸭条汤。
是不是口水直流呢?这也只是皇太后日常早餐的一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赶上宫中庆典,那要比这个更丰富。
“你说什么?一碗鸡丝面就管饱了?”是,一碗鸡丝面的确是能吃饱,但在奢靡的后宫中,吃饭讲究的是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再加上体现皇家威仪、霸气和有钱……吃饱,那是最后计较的事情。
何况,每日养尊处优的皇太后,走到哪里有人抬轿子,就连想上厕所了也有人赶紧把马桶捧过来,一应吃喝拉撒都有人伺候,自己不用动什么手。每天就这点基本没什么运动量的运动量,天天大鱼大肉的,她又怎么消受得起,还是那句话,多半摆摆样子罢了!
除了这荤素搭配,饭前喝汤,饭后甜点,那是宫里的祖训。在今天看来,如此搭配饮食也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后宫的甜品汤水,由茶房配置,也是按各级嫔妃备办的:贵妃每位例用乳牛四头,得乳八斤;妃每位例用乳牛三头,得乳六斤;嫔每位例用乳牛二头,得乳四斤;贵人以下没有例用乳牛,随本宫主位分例。
后宫嫔妃们的膳食饮品,绝不是看上去很美的样子,大清宫廷饮食讲究色、香、味、形、器五美俱备。宫廷饮食用料广泛而珍贵,菜肴上讲究造型,制作上注重规格,菜名上寓意吉祥富贵,点心须丰富多彩,器具得高贵典雅……总而言之,大清后宫,吃什么很重要,但怎么吃,比吃什么更为重要。
笑不露齿,吃呢 | 关于吃的规矩
虽栖上枝头成凤凰,整日在宫中尽享皇家美食,但宫廷膳食荟萃天下饮食之精华,从选料、用料到烹调至你的餐桌上,真可谓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假如你用膳弄得像是吃大排档似的,三下两下吃完了事,不仅愧对了一桌的宫廷美食,更有损了皇家的尊严。所以,宫廷饮食一向极为讲究,特别是到了清代宫廷,在饭菜的食用上规矩更为严格,用膳的礼仪体现着各个等级的区别,同样显示着皇家宫廷不可侵犯的威严。
大家为表现出极好的修养及爱好,对宫廷饮食的繁文缛礼,不得不勤学苦练。刚进宫时嬷嬷们教授的那点礼仪,不过就是个基础,不在实战中演练一番,是不可能登堂入室的。
那么,你要怎样才能将一桌子的宫廷膳食吃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怎样才能一边咽着口水,一边遵规守纪地注意形象将自己肚子填饱呢?还是先看看宫廷饮食的祖训吧。
“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
听到没,这是祖训,就是无论何时,只要坐上饭桌就要遵守的条条框框。看着满桌子的好菜,你必须要在心里念叨着:“和老公一块儿吃饭的时候,不可吃得太饱,得先洗手;不能大口吃饭;要吃的饭,不能再放回锅里;不能大咬大嚼的;不能咀嚼出声音来;不能刻意地去啃骨头;夹过的鱼肉,不能再放回盘子里;作为客人不能啃骨头,更不能把骨头扔去喂狗;不能只吃一个菜;不能图快,就用筷子把饭扬起来散热;吃黍饭时不能用筷子;不能自己动手去调料;不能剔牙。”
如此这般的小心谨慎,你才能将一顿膳食用尽。当然,天长日久后,自然也就形成了吃相端庄,怡人大方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吃相的问题,咱宫里头的规矩大着呢,还有一些得给你细细数数。
你比如说这吃饭的时间吧。后宫是个“大公司”,贴心的老板自然为员工们配备好了食堂,省得员工们一日三餐不知道去哪里解决问题。这个食堂有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御茶膳房”,归内务府统领。既然是大食堂了,自然有做饭和统一供应的时间段,在咱们清朝,每天供应两顿正餐,一顿加餐。后来到晚清的时候,又成了供应两顿加餐。
正餐分为早膳和晚膳,早膳的供应时间一般在早晨六点之后,但有时候会推到上午八点之后,也就是说在早晨六点到上午九点这个时间段,是供应早膳的时候,各宫嫔妃早起洗漱完毕之后,就可以坐到桌前享受这有着二十多种菜肴的早膳了。
晚膳的供应时间是在下午一点或两点左右(因为早上吃得早嘛),吃过这餐之后,下午就不再供应正餐了,到了下午六点左右,会集中供应一顿“夜点心”。你会问,那要是白天饿了怎么办?好办,你可以命下人去御茶膳房给你端些小吃过来,这样糕那样糕的,反正不限量供应,只是说,除了这两段正餐时间,就不再大张旗鼓地给你摆一桌子菜了。
照这样看来,其实咱后宫之中还是颇注重养生之道的,早膳要吃得好,晚膳(实际就是中午饭时间)要吃得饱,到了夜点心的时候,随便吃一点,所谓“吃得少”,省得晚上睡觉的时候肠胃还要忙着消化,不舒服。
可你也许又有疑虑了,这才下午六点,怎么就叫“夜点心”了呢?离睡觉还有N个小时的嘛。请注意,不要用你夜猫子的习性来衡量人家后宫中的生活方式,古人讲究跟着太阳的规律生活,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日出起床也不劳作的,但规律还是得遵守嘛。再说了,那时候又没有什么电视、网络的,宫里又规定太阳落山之后不准演戏唱歌,实在也没什么夜生活,除了睡觉还能干吗?顶多在屋里缩着看看书,绣绣花,可是蜡烛那点微光实在伤眼睛,敖红了双眼,影响美观不是?所以你哪,差不多就洗洗睡吧。
好,这吃饭的时间点是定下来了,咱再回头说说饭桌上的事情。那七荤八素几十道菜已经是介绍了的,而且这主子们用过一顿膳之后,可能很多菜都没有动过,这大部分的可能性是吃不了,当然也还有不爱吃的。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既然有不合口味的,自然也有喜欢吃的,好吃你就多吃点?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宫里头吃饭,有一个头等的规矩,叫作“食不过三”。什么意思呢?就是再好吃的那道菜,你也不能去夹第三筷子,你要是吃了第三口,那不好意思了,这道菜呢,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再出现了。因为你忠诚的奴婢们已经悄悄把这事情记下了。
“我是主子,还不能多吃点我喜欢的东西?这些做奴才的就这么大胆,敢阻拦我作为吃货的喜好?”实际上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奴才们也是为了你好。为什么呢?
就因为在后宫中可谓危机四伏,你很可能随时被别人谋害。虽然大部分人可能会通过收买太医来在你的药里面再下药,可也保不齐从食物上做手脚。药你不可能天天吃,但这饭你总得天天吃吧?要是别有用心的人瞅准了你喜欢吃什么菜,专门在你的菜里下点药,你这个吃货能防得了?
也许你会觉得,在菜里面下药这招太直接了,要是真的把你给害了,把菜端去一检验就知道,凶手跑不了!可是,如果真有人存心要害你,而且不想做得那么直接,真凶你是很难查到的,总会有那么一些顶罪的小喽啰站出来,供认是自己做的,而且还要说出那是因为你某天惩罚了人家,人家怀恨在心才想害你的。为什么人家宁愿死也不说真话呢?那指定是幕后真凶行高价再加恐吓,答应照顾这位“替罪羊”的家人呗。
不过,你也不要觉得你的命就那么金贵,实际上,所谓“食不过三”,最初是皇帝自己给自己立下的规矩。不要忘了明朝的教训,不是有宫女在侍寝的时候企图谋杀皇帝吗?自此,皇帝们自然想出无数自我保护的招数,在吃上面就更是小心了,御茶膳房的人做饭,从来不能有人单独待在厨房里,必须有两个及其以上的人共同完成皇帝的早晚膳,而且,还要安排太监试吃每一道菜,看看是否安全。饶是如此,皇帝们还是不放心,于是整出了这个“食不过三”的规矩。
除了一道菜不能夹第三筷子之外,吃的时候脸上还不能有表情,不能因为这道菜吃进嘴里很合胃口就眉开眼笑的,更不能因此赞不绝口。不然,岂不是暴露了自己的喜好?
因为皇帝如此,后宫嫔妃们自然养成了这个规矩,总不能和你皇帝老公一起吃饭,他每道菜随便尝一口,而你端着个燕窝鸭丝吃起来没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