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个人真心搞不懂,这些麻烦得要死的东西都得找人抬着干什么,尤其要是大热天儿的去圆明园,一路走下来,光是空手都觉得累挺,何况还得周周正正地举着那个巨大的伞!但人家编著《明史》的人也说了,这也是为了体现皇家威仪,表明尊卑之分,搞得麻烦些也实在是有必要的。
对比一下皇贵妃的仪驾,不得不感慨,这低一个档次就是低一个档次,即便位同副后,毕竟也只是个“副”的。你看,皇贵妃的金提炉、金香合只给一个,重要的是这抢眼的直柄三檐九凤伞没有了,直柄三檐宝相花伞倒是有六面,而四面直柄三檐全方红伞则变成了直柄三檐瑞草花伞。团扇六柄,凤旗六面,彩旗四面,卧瓜什么的都比皇后的少两个。
到了妃嫔这里,连仪仗都改名为彩仗了,妃位姑且还有几把直柄伞,嫔位却只有团扇和凤旗的编制了。
不过伞多伞少,都是需要人来抬着的,《国朝宫史》告诉我们,后妃出行,这些抬舆和仪仗队的护卫“俱用旗尉,内廷陈设,则用内监”一语讲明用工分配。
为了说明这仪仗的气势,咱还是得拿慈禧太后来说事儿,没办法,谁让她老人家把整个清朝穷奢极欲做到了极致呢!
“孝钦后(也就是慈禧)乘舆出,德宗亦必随扈,炎风烈日,迅雷甚雨,不敢乞休也。孝钦轿过宫门时,后妃以下皆跪送,轿过乃起,各上轿随行。孝钦轿前导以兵,左右有亲王四人骑马夹护,太监四十五人骑而从于后。帝后轿与太后轿均正黄色,妃嫔轿暗黄色,余为红色。”这是《清裨类钞·宫闱类》里面详细记述的事情。
不过,作为独掌朝政四十多年的女人,气势盛一些也是应该的,毕竟这后宫的车舆、仪仗等等,就是为了增加国家典制威严的,并非单纯的摆设和繁文缛节。试想,要是这皇家和普通人家没点区别,那如何进行****统治呢?
土豪姐,我们做朋友吧 | 后宫经费面面观
在紫禁城中上班,这样的工作不是每个人都有福气找到的,这里头的工作有个特点,不用耗费身体的力气,只用耗费心力,虽然精神压力有些大,但换得的收获却是丰厚的,如果你能掌握好方式方法,再加入一点点的投机取巧,那赚到的钱真是够养三代了。
不过,一旦提到收入,我们只能看到账面上的数字,这点和现在社会无异。至于灰色收入这一块,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数字可以统计的,每个人心里都揣着自己的小秘密,除了他自己,谁都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不是。那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账面上能有多少收入吧。
在咱们清朝啊,后宫所有的开支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作“内廷经费”,这个内廷经费中包含了很多项目,铺宫,年例,日用,皇太后圣寿(过生日)恭进,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千秋(过生日)恩赐,嫔和贵人寿辰(也是过生日)的恩赐,还有后妃们生孩子的补贴和奖赏,以及宫里面过节、请客吃饭时候的支出等等,各项明目繁多。皇帝对这些支出是非常重视的,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
在大清开国之初,咱后宫里面花销的银子主要是靠着官吏进献交纳,以及皇庄的田地所征收的粮食来提供,如果不够花,就动用户部存着的库银。咱们的康熙爷比较崇尚节俭,在很多文书中都表示过自己的心愿,希望后世子孙能够“鉴往规来,禁浮返朴”。可惜,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康熙爷有着开创一个太平盛世,弄得国富民强的能力,却无法管住人们纵享富贵安逸的心。到了康熙晚年,奢侈浮夸之风开始盛行起来。这在后宫和朝臣们身上都有体现。
对此,《国朝宫史》的“经费”一栏曾有详细的记载,咱不妨来看看,所谓皇家的奢侈究竟达到了个什么级别。
比如这皇太后的铺宫,前前后后几百件东西,我一一数出来可能你都觉得困倦了,不妨我换个方式来描述。总之就是这生活必需品,比如烛台、水壶、水杯、碗、碟、盘子、筷子、勺子,还有装茶的茶桶,包括暖手用的手炉都是黄金的,就连炕上的小方桌也用黄金来包边,且筷子和勺子上几乎都镶嵌有宝石。这些东西不止一套,时不时地还得换着使用,金的使腻了,就换银的,这回连锅都是银的了。此外,还有无数铜制的、锡制的以及磁的东西,琳琅满目那是一点不夸张。
皇太后如此,皇后的东西自然不相上下,反正皇帝你让老妈高兴了,也得让媳妇高兴,这婆媳之间才能和睦共处嘛。皇后以下的皇贵妃直到答应,铺宫的项目自然层层递减,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觉得寒酸,该有的东西都有,照样是一等一的精致。
铺宫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的“软装”罢了,在房子装修好、大件的家具摆设好之后,再添进屋里的小东小西,为的是让这个家看起来更有情调,更有生活气息。而宫里面铺宫的东西,无非就是彰显贵气,不然,哪里就需要几十个金碗银碗的了?可这铺宫还只是内廷经费的其中之一,接下来的年例是更大的开支。
咱照样先看看皇太后的年例吧,“金二十两,银两千两”,为了让你有概念,我们不妨换算成现代的货币来看,这一两黄金约等于十两白银,一两白银约等于人民币二百元,加起来算算,这皇太后一年的工资大概四十四万人民币……
别咋舌,别瞪眼,更别什么嫉妒羡慕恨,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福气的,所谓“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命”,你要是能争气地生个儿子,同时将其培养成才(除非你是皇后,可以自己带孩子),再讨得皇帝的欢心,等你皇帝老公死后,你儿子顺利继承皇位,你也可以拿这么高的年薪!而且,这只是发到工资卡上的钱,其余的还有很多值钱东西呢。
比如,“蟒缎(织有龙形的锦缎)两匹、补缎两匹、织金(花纹全部用金线织成的云锦)两匹、妆缎两匹、倭缎四匹、闪缎一匹、金字缎两匹、云缎七匹、衣素缎四匹、蓝素缎两匹、帽缎两匹、杨缎六匹、宫绸两匹、潞绸四匹、纱八匹、裹纱十匹、绫十匹、纺丝十匹、杭细十匹、绵绸十匹、高丽布十匹、三线布五匹、毛青布四十匹、粗布五匹、金线二十络、绒十斤、棉线六斤、木棉四十斤(咱现在的半斤等于以前的八两,这些数据你就自己算算吧)、二号银纽二百、三号银纽二百、二等貂皮十张、三等貂皮二十张、五等貂皮七十张、裹貂皮十二、海龙皮十二”。
这料子是上好的料子,大部分只供皇家使用,皮更是名贵的毛皮,一般人家也不舍得去买,而且这也是专门进献到宫里来的,这其中的价值要不你先敲打着你的计算器寻思一会儿?
也许这皇太后的年例太过奢侈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那不如我再跟你说说位份最低的答应的年例。
“银三十两、云缎一匹、衣素缎一匹、彭缎一匹、宫绸一匹、潞绸一匹、纱一匹、绫一匹、纺丝一匹、木棉三斤。”
这一对比就出效果了,小小的答应在皇太后面前一比,简直没法儿活啊。怪不得这后宫之中人人争上位了,除了恩宠和权势,还有这最实实在在的东西——钱。这有钱能使鬼推磨嘛,有钱了,你做什么不可以,即便不是现成地能做,总能花点钱,找点能做的人吧。可你要是这收入紧巴巴,刚够自己花销的,拿什么去说服那些长期生活在这个纸醉金迷世界中的人呢?
你不要觉得,这年例发放下来了,就像我们现在的工资一样,得担负所有的开销,吃喝拉撒睡都得自己来张罗。在咱大清后宫可不是这样的,白花花的银子发给你,那是让你留着当零花钱的,上好的缎子分给你,自然有人会按照你喜欢的样式去裁制衣服,半点不用担心。而每天填饱肚子的事情,那是宫里头的食堂要为你们操办的,做好了送到你宫里,你吃就行了,不需要付任何的餐费以及送餐费。再加上冬天取暖的炭,夏天消暑的冰,这些都放在“日用”这个项目中单独开支,动不了你那点私房钱。
那这日用究竟有多少呢?因为大部分都是吃的,咱就放在后面再说。现在咱接着说说宫里面重要人物过生日的花销吧。
这皇太后的生日,叫作“圣寿”,人家老公死了,儿子当了皇帝,她就是宫里辈分最高的人了,(当然也可能有太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妃的),即便有人辈分比皇太后高,地位肯定也没有她尊贵,因此大家都得“恭进”皇太后,不但要显示敬重,还要显示人家无与伦比的威严,说白了,就是大家都得恭祝皇太后活个几百岁的样子。
因此,这渴望长寿的皇太后过生日可马虎不得,宫里那是得大放血的。首先,白银就要准备一万两,也就是今天的二百万人民币!(上帝呀,这是什么概念?敢情这是土豪庆典啊,一个生日买辆豪车什么的。)另外,大号小珍珠、小珍珠、大号小珊瑚珠、小珊瑚珠各三百串!(这就是每天戴一串也得用上好几年啊,何况明年还有。)各种珍贵稀有质地精良的缎子布匹就不用细数了,反正成百上千匹,堆在一起都能占用好大一块地盘。
这些只是皇宫里面的开支,以整个皇室的名义孝敬皇太后的,另外还有皇帝和各宫嫔妃,以及外臣命妇们的供品,相信谁都不敢随便送点不值钱的东西打发皇太后吧,别忘了,这些礼品是得登记造册的,谁送了什么东西,在皇太后那里一目了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刘邦一样幸运,在吕家蹭吃蹭喝还能蹭一媳妇的,要是太抠门让皇太后不高兴了,你很快就会尝到恶果的。
你可能想说,那皇太后有的是好东西,真可谓天下第一“土豪姐”了,也不差这一两样吧,要是这小小的答应常在没什么值钱东西可孝敬,皇太后也能理解吧?可是姑奶奶,谁还会嫌自己钱多呢?比如咱们奢侈无比的慈禧太后,她的宝贝可谓数不胜数了吧?但人家一样见到好东西就眼睛发亮然后想方设法据为己有,人家照样满世界搜罗值钱货,把自己的一切装点得富丽堂皇。就说她这六十大寿吧,花去了清廷一千多万两的银子,折合人民币二十亿元还要多。我相信这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吧。可是人家呢,享受得很,根本不关心这笔钱是挪用了北洋水师购买军舰的费用(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可你啥时候见人家富贵得累了,想休息休息节约一下?所以,这狼是喂不饱的。
看过了皇太后过生日的最奢侈,剩下的也就是小case了,反正地位越低,过得越简单。但不管简单到什么程度,基本的花销还是有的,依然算作内廷经费的一部分,依然是通过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所谓“以天下恭养”,实际上就是满天下的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努力,然后用收入的大部分来豢养咱们这些宫廷闲人罢了,想来舒服,却也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