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山记
[清]郭尚宾
邑九都有桂香山。山下为坦洋。由县治北行四十里,至社溪,望山腰诸峰,罗如屏列。缘溪行十里渐近,苍松环绕疑无路,然有溪流发源龙井,汇蟾川,迸夹溪,而跨龙凤桥;过桥折行百余武,又跨以真武桥,豁然开朗。至坦洋,四山排闼,一水中流,鸡犬相闻,圜阚茂盛,产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风,外邦称为小武夷是也。村南行数十步至山麓,拾级登桂岩,岩桂葱茏,每秋间,花盛开,香闻数里。月从岩中出,杜诗“赏桂延秋月”,殆似之。岩下有井曰“蒙井”,泉清且冽。宋郑夹漈留题“蒙井”字,并有诗。上有峰,曰南峰。峰有洞,深莫测,夹涧有漈穿石穴而下,如龙口喷珠,较瀑布尤奇。西南有石门洞,门阙户牖俱备。每晨烟自门中出,叆叇弥漫,奇境也。又有仙岩,岩下有张少府宅,遗其年代,仅存故址,今俗呼为“官坪”。其水为张坑,有龟岫,有蛇冈。其旁有狮子岩,侧复有岩曰米岩。三石峭叠如壁,不敢仰视。岩下有小亭,旧云:有人宿是亭,偶椎岩石,有米自孔出,足备晨炊,贪夫以孔隘米少,凿大之,而米亡。今犹存石上。由是亭而上,更有岭头亭,额曰“众山一览”,又有“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层云”一联。遥望山岔三十六重,历历可数。由西北行里许,有文笔峰,层峦耸翠。北登极顶,为钲鼓山,高压群山,有石钲,石鼓,冬月雪霁,望若玉阙银台。北回数里,有弥陀峰,形似弥陀,山出砺石,邑人皆取资焉。东迤里许,为北岫岩,岩有洞三,若品字。相传旧为鬼穴,常作祟,有邱、倪、赖三姓者,以符录镇之。祟息,即修真于此。今名此山为邱倪赖。其下有牛池坪,坦荡辽阔,可容走马,习武者常驰马于此。中有池,旱干不涸,牧者恒驱牛浴之。东侧有寨磐坉,明季倭警,乡人设寨于此,今址犹存。其下为深潭,潭有石鲸二,水激之,作化龙势。每秋夜,潭水有声,乡人惑于堪舆,以为鲸化龙吟,凿之不息。乾隆时,作桥于上,以压之。咸丰三年,蛟发桥毁。重建之,又遭祝融。嗣再葺之,与龙凤桥重锁桂香之麓,如双虹绚彩,尤为天然图画。登斯桥也,千岩竞秀,三水合流,俯仰间而圣贤登山观水之说,恍然悟也,岂徒游目骋怀,为题桂润色云哉!
七、欣赏福安新姿
这里是诗意的栖息地,是福祉安康的桃源胜地,黄钟大吕,山海协奏,日新月易的福安,踏着如歌的散板,用跨越式的蓝笔,涂染着暖色的希翼,一幅幅舒卷自如的画卷,写意地挥洒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的构架。
福安多福
章武
在全国近三千座县城中,“以诗立县”者极为罕见,而福安有幸获此殊荣。光凭这一点,就让我这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深感兴趣,不能不来一番充满诗意的探寻。
原来,此地古称韩阳,先秦时期为闽越人聚居地,唐以后归长溪县管辖。南宋淳祐五年(1245),时任端明殿学士的邑人郑寀献诗理宗皇帝,申请立县。诗云:“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理宗阅罢,龙颜大悦,当即提起御笔,欣然批准:“敷赐五福,以安一县。”
从此,中国的版图上,就有了“福安”这个五福呈祥的绝佳县名。
在古人的心目中,何谓五福?《书经.洪范》的说法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代桓谭《新论》的说法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笔者以为,此两说大同小异,无非都是幸福、吉祥、安康之意,但其出发点与落脚点,似乎都只与个人的命运相关。今天,时代不同了,立足福安,胸怀全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对“福”字的理解,不妨与时俱进,能比古人有更多的浮想、联想与畅想……
福安多福,福在山。
这里的山,无山不奇,无山不青,无山不富。
高高的白云山,有千奇百怪的冰臼群,神奇、神秘而又神圣。作为古冰川期的地质遗存,它是如何穿越时间的长河,以亿万年的耐心,冰融于水,水滴石穿?幽幽的瓜溪峡谷,有激流,有飞瀑,还有3600棵野生野长的刺桫椤。作为古冰川期的孑遗生物,巨无霸般的恐龙早已灰飞烟灭,而她们,为何还能在这里临流照影,翩翩起舞?
春天,穆阳的水蜜桃开花了,灿若云霞,漫山红遍;秋天,溪塔的葡萄熟了,润如珠玉,满沟流蜜。一年四季,又有老当益壮的古樟、绿叶婆娑的翠竹、多子多孙的油茶,为山川大地披上永不褪色的绿妆。但这一切,都还比不上重重送青的茶山,层层叠翠的茶园,从云雾中飘来的一阵阵茶香,一支支茶歌,更让人神迷心醉。
自古以来,福安就享有“名茶之乡”的美誉。创建于明末清初的坦洋工夫茶,早在1915年,就与贵州的茅台酒,一起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酒与茶,是中国对世界三大饮料的两大贡献,前者刚烈,如堂堂之男子;后者柔美,如窈窕之女郎。如果说,茅台酒代表中国的阳刚之气,那么,坦洋工夫茶,不就是华夏大地的掌上明珠!难怪,全国最早的茶叶研究所,最早的茶叶职业学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福安落地生根!而今,福安位列全国第二产茶大县,规模宏大的茶叶销售市场——“中国海峡大茶都”,又在这一方热土上,抽枝吐叶,开花结果。
福安多福,福在水。
这里的水,流成溪,名富春溪。她蜿蜒百里,四季如春,春色无边。从前,她是一名村姑,天生丽质,“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今,她是一名新星,在全国“十佳旅游线路.闽东北亲水游”中,崭露头角,光采照人。且看她,轻移莲步,轻舒玉臂:一手牵来屏南的鸳鸯溪、白水洋,一手揽住福鼎的“海上仙都”太姥山,山的姿容,海的韵致集于一身,可谓左右逢源,顾盼生辉,风情万种!
这里的水,汇成江,名赛江。好一个充满动感的“赛”字,让浩浩荡荡一江碧波,顿成一条蓝色而透明的跑道,于是,在江涛的欢呼声中,在海涛的喝彩声中,便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更有一艘艘艨艟巨舰,乘风破浪,驶向太平洋!
且看赛江两岸,一个个船坞如婴儿诞生,一簇簇焊花如礼花飞溅,一架架龙门塔吊如红色大力士巍然挺立。三大船舶工业园区,近百家造船、拆船和涉船企业,使福安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民间船舶修造基地。遥想数十年前,当这里还是沉寂的小渔港时,上海江南造船厂一条万吨轮下水,举国便为之欢腾。如今,光这里的一家民营厂,其十万吨级的船坞上,就静悄悄躺着一条八万吨级的新货轮。涂满防锈漆的巨大船体,犹如一根红色的利箭,正等待着开弓发射的命令。
赛江下游出海口,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白马港。这,又是一个充满力度与速度的好名字!通江达海的福安,造船出海的福安,不就是一匹插上双翼的白马,正扬鬃奋蹄,奔向明天吗!
福安多福,福在城。
攀登旗顶山,背倚凌霄塔,或驱车旋上天马山,伫立于观音阁下,极目远眺,福安全城历历在目。也许,七百多年前,郑寀诗中所写的“龙”啊“凤”啊“古井”啊什么的,早已时过境迁,难寻踪影,但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大格局,依然不变。“四面罗山”,依然绕城环翠如屏障;“一条带水”,依然穿城而过似玉带。就连富春溪岸的古樟林,也依然青春焕发;桃花洲上的芦苇荡,也依然野趣盎然;绿树红楼环衬中的古莲花池,也依然清波荡漾……
感谢老祖宗,为子孙留下青山绿水的无价之宝,更感佩建国60年来,福安的劳动者、建设者和创业者,在当年阡陌纵横的韩阳坂山间小盆地里,建起无数华楼美厦,拓开无数长街大道,使这里成为闽东人口最密集,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设施最齐全,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最充沛,商贸活动最活跃最繁华最热闹也最时尚的生态之城、文教之城、商贸之城……
当然,最令市民引为自豪,最令外人刮目相看的,还在于它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电机电器之城。且看城东的秦溪洋工业园区,那一大片花园式的新厂房,有如千军万马,排列成纵横有序的方阵,就是这一现代产业集群的缩影。回眸50年前,就在这里的荒滩上,草棚里,人们用手工敲打出第一台仿照苏制的交流电动机,被《人民日报》誉为“山窝里飞出金凤凰”。50年后的今天,金凤凰的“金蛋蛋”已孵化出800多家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其产品,大到军用发电机组,小到海豚式的按摩棒,行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倘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大诗人王维,果真骑鹤来此一游,面对这史无前例的现代奇迹,写惯田园诗和山水画的他,不知该如何落墨,如何下笔?
福安多福,福在人。
君不见,古有三贤:薛令之两袖清风,千古流芳;郑虎臣一心锄奸,万民称颂;爱国诗人谢翱,则以满腔热血,写就“天地间之至文”(黄宗羲语)!他们,虽官不上一品,财不足百万,但一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忠义之士。
先贤们的这一优良传统,千秋之后,依然一脉相承。
君不见,作为革命老区的福安,99%的村庄是老区基点村,为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福安籍烈士,占整个闽东的1/3!
当然,这里不但出英雄,出先烈,出悲歌慷慨之士;也出文人墨客,出专家学者,出世界冠军,出各行各业的英才俊彦,泰山北斗:教育家张如瀚,人物画家郭梁,左联作家白蓬,文艺评论家张炯,外交家兼翻译家施元辉,乒乓球世界冠军陈新华,世界杯射击比赛头号神枪手林忠仔,把“畲歌唱进北京城”的畲族歌手蓝兴发,名列“中国十大民间艺人”的银雕工艺师林仕元……
更何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电机城,在造船港,在“名茶之乡”和“海峡大茶都”,又有多少弄潮儿,在商品经济的大海洋中劈波斩浪,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叱咤风云!
福安,又是全国畲族人口最集中的聚居地。这里的畲族经济开发区,福建省唯一。这里的民族中学,主招畲家儿女,培育畲族精英,全国唯一。就连福安的形象大使——誉满京都、红遍大江南北的茶艺表演团,也是以畲山的茶歌,“山哈”的“宝塔茶”节目来压轴。畲汉同胞一家亲,同在福安,有福同享,福安之福,福在其中矣!
福安之福,福在山与水之间,重在地利;
福安之福,福在城与人之间,贵在人和。
除了地利,除了人和,更重要的,还在于天时,还在于中国的开放改革,给福安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而敢于“为天下先”,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福安人,正是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才使昔日闭塞的穷山沟,“山沟里飞出金凤凰”,遂成为中国的电机之都;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渔港,遂成中国民间的造船大港;昔日“名茶之乡”,铸就全新的“海峡大茶都”……
举目前瞻,在海峡西岸的东北翼,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的蓝图上,福安,这座正在崛起的“生态型港口工业城市”,又将展现何等的壮丽与辉煌!
总而言之,福安多福,福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备,三者和谐之统一。只要中国的开放改革路线不变,福安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变,前程似锦的福安,十福太少,百福不多,纵有千福万福,也全在美好的愿景之中,岂能囿于古人区区之“五福”哉!
谨以此文,为福安父老乡亲献上一万个真诚的祝福!
福源山
[宋]缪烈
幽岩萧飒商飙起,一天灏气凉如水。金井梧飞兰菊芳,长江浪冷莼鱼美。
雁字半侧银钩欹,云霞扫净光陆离。桂花岩前香满枝,随意吹送到书帷。
碧潭烟敛琉璃滑,素娥乘鸾下天阙。清辉深射水晶宫,虚明洞彻蛟龙窟。
上下天光一镜浮,冰轮辗破一天秋。今来古往事悠悠,月自升沉水自流。
盛世茶香飘寰宇
黄种生
坦洋,位于闽东最高的峰峦白云山东麓、福安市北部,是社口镇辖下的一个山村。这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却曾经名震海外。传说当年从外国寄来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府之名,直书“中国坦洋”即可准确无误地送达收信人手中。
为何?就因为这里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坦洋工夫”红茶的故乡。在村口,有一座廊桥,名为真武桥。桥畔立着两座巨石,一座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题写“工夫红茶甲天下”;另一座由福建茶界泰斗张天福题写“坦洋工夫发祥地”。这廊桥,是“坦洋工夫”辉煌历史的见证;这石刻,是两位茶界权威人士对“坦洋工夫”精确的品评。
春之末夏之初,沿着一条小道走进坦洋村,置身于峰峦岩壑之间、流涧深潭之畔,品韵味独特的“坦洋工夫”,听坦洋人诉说红茶的前世今生,观赏青釉托杯、茶银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档案照片,流连于百年炮楼、妈祖古庙、古民居、古茶行、古宗祠建筑之间,不禁为乱世茶业身世浮沉而感慨万千,为盛世茶叶香飘寰宇而欢欣鼓舞。
福安市种茶、品茶历史悠久。1972年,省考古工作者在廉村一座古墓中出土一批青瓷,其中有三件品茶器具青釉托杯。他们与其他地区唐墓比较,提出“年代似为唐代”的看法。时过34年,一位名为余挺的有心人,却在同一墓室中发现有一种纹砖,上书“大业三年”四字。大业为隋炀帝杨广的年号,从而把这块土地上的主人种茶、品茶的历史推至1400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