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0900000004

第4章 生命的足迹——自述性散文(3)

箱型车在师范学校的校园里左转右弯,哪里找得到什么墓地,更无任何碑石为志。不过整个校区,高高低低,都在山坡上面,坡势还颇陡斜,应该就是从前的胡家山了。一连问了几个路人,都不得要领。最后有人建议,不妨问问老校工。那老校工想了一下说:“以前是有几座坟墓的,后来就盖了房子了。”他指指坡上的几间教室,说好像就在那下面。

我们的车在教室对面的坡道旁停定,我帮着我存把带在车上的一束香点燃,插在教室墙外一排冬青的前面。我和易丹站开到一边,让我存一人持香面壁,吊祭无坟可拜无碑可认的亡魂。那天好像是星期天,坡上一片寂静,天色一直阴冷而灰淡,大渡河水在远处的山脚下隐隐流着。幸好是如此,要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恐怕连亡魂也感到不安了。

我存背对着我们,难见她的表情。但我强烈感到,此刻在风中持香默立的,不是一个六十五岁的坚强妇人,也不是我多年的妻子,而是一个孤苦的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来上爸爸的新坟——那时正当抗战,远离江南,初到这陌生的川西僻乡,偏偏爸爸仓猝间舍她们而去,只留下母女二人,去面对一场漫长的战争。想想看,如果珊珊姐妹在她这稚龄,而我竟突然死了,小女孩们有多么无助,又多么伤心。

易丹在旁,我强忍住泪水。却见我存的背影微微颤动,肩头起伏,似乎在抽搐。

易丹认为我应该过去“安慰师母一下”。

我说,“不用。此刻她正在父亲身边,应该让他们多聚一下,不要打断他们。其实,能痛哭一场最好。”

我存虽然不时提起她的父亲,更爱回忆战前她家在杭州的美好岁月,但是吉光片羽,总拼不起完整的画图。毕竟父亲亡故,她才七岁,至于杭州经验,更在她六岁以前,有些记忆恐怕还是从母亲口中得来。

不过那两张地图和一本照相簿却是有凭有据的信史。那照相簿在三十年代应该算是豪华的了。篇幅二十五公分乘十九公分,封面墨绿烫金,左上端是金色大字Album,右下角是汉英对照的金色小字“杭州圣亚美术馆制”。里面的照片有大有小,大的像明信片大,小的几乎像邮票,当然一律黑白,不过大半保存完善,并不怎么泛黄。我存小时候的照片,独照和跟父母合照的,有十几张;其中有的很可爱,有的豆蔻年华,竟已流露早熟的情韵,“我见犹怜”,有的呢照得不巧,只见羽毛未丰,唉,只能算丑小鸭了。

最令我着迷的却是她父母的合影,尤其是在新婚时期。有一张是在照相馆所摄,背景是厚重的百褶绒幕,新婚夫妻都着雪白的长衫,对衬鲜明。新娘坐在靠背椅上,两脚交叉,两手也文静地交叠在膝头,目光灼灼,凝视着镜头。新郎侍立于侧,一只手扶着椅背,戴着浑圆的黑框眼镜,身材高挑而文弱,一派五四文人的儒雅。那正是我无缘拜见的岳父范赉,但是岳母似乎一直以他的字“肖岩”相称。

当时的读书人似乎都戴这种圆形细边的黑框眼镜,不但徐志摩如此,梁思成如此,细细想来,西方的文人如乔伊斯也是这么打扮的。不知为何,现在看来却感到有些滑稽,也许是太圆滚了,正好把眼睛圈在中央,像是猫头鹰。至于岳母的坐姿与手势,似乎当时的淑女都应如此,才够Lady-like。更有趣的,是她的乌发是头顶向左右分梳,分发线就在头的中央。民初的女子也常见如此梳发,林徽音在许多照片里也是这发型。岳母老来一直容颜清雅,年轻时候原来丰满端丽,真是一位美人,加上当日的衣妆与发型,竟有几分像林徽音。

照相簿里有一张多人的合照,只有两张名片大小,半世纪后已略发黄,更因镜头是中远距离,人物只有三公分高,要一一指认,不很容易。我存可能曾向我简述,那是留法同学会某次在杭州聚会,也可能说过其中一人是林风眠,为她父亲好友。不过后来我淡忘了,因为早年我一直不曾体会林风眠乃二十世纪中国的一大画家,而晚至七十年代末期,连大陆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香港版,也未列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的条目。

一九七六年“文革”总算结束了。次年十月底林风眠才摆脱了冤狱的阴影,从上海去了香港,直到一九九一年在港病逝,没有再回大陆。他去了香港后,又设法为义女冯叶申请出境,一九七八年冯叶乃能赴港与义父相聚,并陪侍他度尽晚年。林风眠擅长的仕女主题,颇有几幅的眉眼情韵就似乎取材于冯叶,画得分外姣好。

在香港时我始终没有见过林风眠,只在收藏林氏作品最力也最丰的王良福家中,观赏过不少真迹。倒是我存认识了冯叶,并由冯小姐陪同,去林氏的画室参观。那天我存见过林风眠,十分高兴,回来时对我说,她曾告诉林风眠她的父亲是谁,不但也是勤工俭学的留法学生,而且战前在浙大任教,与当时在杭州主持艺专的林氏颇有往来云云。我存又说,她也很喜欢冯叶,觉得冯叶温婉可亲,并说林风眠历经冤狱的劫难,临老又独客香江,幸有这知己的义女随伴照顾。

谁能不喜欢冯叶呢?中国现代画的一代宗师,幸有她温婉的风姿给他灵感,更有她坚毅的意志给他照顾:凡是林风眠艺术的信徒,谁不领她的情呢?

今年是林风眠诞生百年,高雄市美术馆与《民生报》合办“林风眠百岁纪念画展”,展出他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代表作一百幅,即由冯叶任总策划。她由香港赶来高雄参加开幕典礼,并将我存交给她的照片,留法同学在杭州重聚的那张合照,带回香港,把它放大后再寄回给我们。

那张小照片给放大了四倍,清楚多了。究竟是像中人一下子逼近到我的面前,还是我突然逆着着魔的光阴闯回了历史的禁区,只见里面的十九个人目光灼灼全向我聚焦射来,好像我是“未来”的赫赫靶心。但是说他们目光灼灼,也并不对,因为十九个人全在那一刻被时光点了穴,目光凝定,都出了神,再叫他们,都不会应了。岁月当然在抗战以前,很可能是一九三五或一九三六。像中人看来也都在壮年;我的岳父范肖岩与林风眠同年,今年都满一百岁了。像中这些归国的壮年,迄今也都应在百岁上下,敢说全都不在了。

可是那天的盛会,看来应是秋天,因为台阶两侧摆着好几盆菊花,众人的西服也显非夏装。盛会一散,众人将必各奔前程去了。不久八年战争的炮火将冲散他们:有的不幸,将流离失所而客死他乡,像我的岳父;有的何幸,历经千灾百劫挫而不败,终于成就一生的事业,像林风眠。

前排最右边的一位,戴黑框圆镜着深色西服而两手勾指者,是我岳父。后排站在极左、方额宽阔饱满而黑发平整覆顶者,是林风眠。冯叶又认出了两人:唯一的女子,长发蔽眉者,是蔡元培的女儿蔡威廉;站在她右边、被唯一的长衫客当胸挡住的,是她的丈夫画家林文铮,也是当日杭州艺专的教务长。这其中一定还有别的豪俊,是中土所生,法兰西所导,却隐名埋姓,长遁于时间之阴影。但愿有谁慧眼,能一声叫醒英灵。

二○○○年十一月于左岸

思蜀

在大型的中国地图册里,你不会找到“悦来场”这地方。甚至富勒敦加大教授许淑贞最近从北京寄赠的巨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长五十一公分,宽三十五公分,足足五公斤之重,上面也找不到这名字。这当然不足为怪:悦来场本是四川省江北县的一个芥末小镇,若是这一号的村镇全上了地图,那岂非芝麻多于烧饼,怎么容纳得下?但反过来说,连地图上都找不到,这地方岂不小得可怜,不,小得可爱,简正有点诗意了。刘长卿劝高僧“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正有此意。抗战岁月,我的少年时代尽在这无图索骥的穷乡度过,可见“入蜀”之深。蜀者,属也。在我少年记忆的深处,我早已是蜀人,而在其最深处,悦来场那一片僻壤全属我一人。

所以有一天在美国麦克奈利版的《最新国际地图册》成渝地区那一页,竟然,哎呀,找到了我的悦来场,真是喜出望外,似乎漂泊了半个世纪,忽然找到了定点可以落锚。小小的悦来场,我的悦来场,在中国地图里无迹可寻,却在外国地图里赫然露面,几乎可说是国际有名了,思之可哂。

从一九三八年夏天直到抗战结束,我在悦来场一住就是七年,当然不是去隐居,而是逃难,后来住定了,也就成为学生,几乎在那里度过整个中学时期。抗战的两大惨案,发生时我都靠近现场。南京大屠杀时,母亲正带着九岁的我随族人在苏皖边境的高淳县,也就是在敌军先头部队的前面,惊骇逃亡。重庆大轰炸时,我和母亲也近在二十公里外的悦来场,一片烟火烧艳了南天。

就是为避日机轰炸,重庆政府的机关纷纷迁去附近的乡镇,梁实秋先生任职的国立编译馆就因此疏散到北碚,也就是后来写《雅舍小品》的现场。父亲服务的机关海外部把档案搬到悦来场,镇上无屋可租,竟在镇北五公里处找到了一座姓朱的祠堂。反正空着,就洽借了下来,当作办公室兼宿舍。八九家人搬了进去,拼凑着住下,居然各就各位,也够用了。

朱家祠堂的规模不小,建筑也不算简陋。整座瓦屋盖在嘉陵江东岸连绵丘陵的一个山顶,俯视江水从万山丛中滚滚南来,上游辞陕甘,穿剑阁,虽然千回百转,不得畅流,但一到合川,果然汇合众川浩荡而下,到了朱家祠堂俯瞰的山脚,一大段河身尽在眼底,流势壮阔可观。那滔滔的水声日夜不停,在空山的深夜尤其动听。遇到雨后水涨,浊浪汹汹,江面就更奔放,像急于去投奔长江的母怀。

祠堂的前面有一大片土坪,面江的一边是一排橘树,旁边还有一棵老黄葛树,盘根错节,矗立有三丈多高,密密的卵形翠叶庇荫着大半个土坪,成为祠堂最壮观的风景。驻守部队的班长削了一根长竹竿,一端钻孔,高高系在树顶,给我和其他顽童手攀脚缠,像猴子一般爬上爬下。

祠堂的厚木大门只能从内用长木闩闩上,进门也得提高脚后跟,才跨得过一尺高的民初门槛。里面是一个四合院子,两庑的厢房都有楼,成了宿舍。里进还有两间,正中则是厅堂,香案对着帷幕深沉牌位密集的神龛,正是华夏子孙慎终追远的圣殿,长保家族不朽。再进去又是一厅,拾级更上是高台,壁顶悬挂着“彝训增辉”的横匾。

这最内的一进有边门通向厢房,泥土地面,每扫一次就薄了一皮,上面放了两张床,大的给父母,小的给我。此外只有一张书桌两张椅子,一个衣柜。屋顶有一方极小的天窗,半明半昧。靠山坡的墙上总算有窗,要用一截短竹把木条交错的窗棂向上撑起,才能采光。窗外的坡通高几及窗,牧童牵牛而过,常常俯窥我们。

这样的陋室冬冷夏热,可以想见。照明不足,天色很早就暗下来了,所以点灯的时间很长。那是抗战的岁月,正是“非常时期,一切从简”。电线不到的僻壤,江南人所谓的“死乡下”,当然没有电灯。即连蜡烛也贵为奢侈,所以家家户户一灯如豆,灯台里用的都是桐油,而且灯芯难得多条。

半世纪后回顾童年,最难忘的一景就是这么一盏不时抖动的桐油昏灯,勉强拨开周围的夜色,母亲和我就对坐在灯下,一手戴着针箍,另一手握紧针线,向密实难穿的鞋底用力扎刺。我则捧着线装的《古文观止》,吟哦《留侯论》或是《出师表》。此时四野悄悄,但闻风吹虫鸣,尽管一灯如寐,母子脉脉相守之情却与夜同深。

但如此的温馨也并非永久。在朱家祠堂定居的第二年夏天,家人认为我已经十二岁,应该进中学了。正好十里外有一家中学,从南京迁校到“大后方”来,叫作南京青年会中学,简称青中。父亲陪我走了十里山路去该校,我以“同等学力”的资格参加入学考试。不久青中通知我已录取,于是独子生平第一次告别双亲,到学校去寄宿上学,开始做起中学生来。

从朱家祠堂走路去青中,前半段五里路是沿着嘉陵江走。先是山路盘旋,要绕过几个小丘,才落到江边踏沙而行。不久悦来场出现在坡顶,便要沿着青石板级攀爬上去。

四川那一带的小镇叫什么“场”的很多。附近就有蔡家场、歇马场、石船场、兴隆场等多处:想必都是镇小人稀,为了生意方便,习于月初月中定期市集,好让各行各业的匠人、小贩从乡下赶来,把细品杂货摆摊求售。四川人叫它做“赶场”。

悦来场在休市的日子人口是否过千,很成问题。取名“悦来”,该是《论语》“近者悦,远者来”的意思,满有学问的。镇上只有一条大街。两边少不了茶馆和药铺、加上一些日用必需的杂货店、五金行之类,大概五分钟就走完了。于是街尾就成了路头,背着江边,朝山里蜿蜒而去,再曲折盘旋,上下爬坡,五里路后便到青中了。

比起当年重庆那一带的名校,例如南开中学、求精中学、中大附中来,南京青年会中学并不出名,而且地处穷乡,离嘉陵江边也还有好几里路,要去上学,除了走路别无他途,所以全校的学生,把初、高中全加起来,也不过两百多人。

尽管如此,这还是一所好学校,不但办学认真,而且师资充实,加以同学之间十分亲切,功课压力适应,忙里仍可偷闲。老来回忆,仍然怀满孺慕,不禁要叫她一声:“我的母校!”

同类推荐
  • 大唐空华记

    大唐空华记

    本书主要介绍大唐西域记撰人辩机的传奇人生,讲述了一段曾经真实发生在中国唐代的最神秘的故事。
  •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 开运握图:杨坚

    开运握图:杨坚

    本书为您解读人性真实的隋文帝杨坚,披露他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通过对他取得霸业以及辅政者的经验教训、智慧、谋略进行总结,以期对我们当下的人生给以借鉴、指导。
  •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翻阅史册,贪官如蚁,罄竹难书。在本书编写中,比较系统地选择了上自先秦,下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贪官。古人云:“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从明得失。”揭露批判中国历代贪官的劣迹,可以警醒世人。为此,编者编著了《中国古代贪官传》。
热门推荐
  •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讲述了:办任何事情都是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以前我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但是现在的社会,更提倡“无事也登三宝殿”,就是要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学会经营,人脉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而一个大人物的圈子更是快速成就非凡事业的最佳途径。
  • 武之魔神

    武之魔神

    一个少年的成长,伴随着血雨腥风、一代强者的崛起,搅动着天地气数、一段绝世的爱恋,拨动着生死和铉。神与魔之间的抉择,既是命定,亦由我定!
  • 寥若星辰止

    寥若星辰止

    被渣男伤了心的柳芷星跑回了老家疗伤,意外遇上了廖若辰。廖若辰的爱是卑微的,是易碎的,但拥有她,却是幸运的。他说:只是一眼便记住你,目光紧随你。当柳芷星遇上廖若辰一切的苦难都已停止,迎接两人是的满满的幸福。请和杨杨一起走进廖若辰与柳芷星,一起来细细品味寥若星辰止的故事吧!
  • 仙道敌手

    仙道敌手

    道修人?还是人修道?人是大千世界的主宰,还是所谓的道?
  • 瓜庐集

    瓜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常掠爱:邪魅夫君请淡定

    妃常掠爱:邪魅夫君请淡定

    这天,沈墨辰早早的过来给童晓冉梳了个美美的发型,自信心暴涨,“冉冉,我给你画眉吧?”童晓冉狐疑地看了一眼,“你行吗?”某墨:“行!”男人怎么可以说不行?“那好吧,你来试试!”某墨激动地拿着眉笔,“闭上眼睛!”两分钟过去“好了没啊?”“耐心等等,马上就好!”又是两分钟过去“到底好了没啊?”大男人磨叽啥呢?“你不要动,刚才那一笔花了。”童晓冉:好吧,她忍!鼓捣了十分钟左右,某墨开心了,“画好了!”童晓冉期待的向镜子里一看,顿时就黑了脸,“沈墨辰,你最好给我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特么两条黑乎乎的东西是啥?难道不是两条粗短的毛毛虫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颜之倾世绝恋

    红颜之倾世绝恋

    赫连清语,黑道风云的女神,有着不败神话,是所有男杀手的梦中情人。却仍然不够狠心,最后遗憾而亡,却不想竟然穿越了,而穿越的对象,,,,,,他,表面云淡风轻,内心却充满了雄才大略,不顾世俗眼光毅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爱她爱到不顾世俗理念,爱到疯狂,她爱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改头换面。两世的纠葛,是缘是孽,是情是劫,且看风云人物如何弃天下而为佳人;闯乱世而为——爱。不一样的爱恋,不一样的空间,却有着同一颗相爱的心,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欢迎加入大大的群,陈年老酒!,群号码:571191627
  • 恋上校草:丫头乖乖让我宠

    恋上校草:丫头乖乖让我宠

    【搞笑甜宠】本以为自己遇到的是一个人美声甜气质佳的天使,谁知对方竟是一个腹黑到底的恶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可被奴役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 重生之最强神豪

    重生之最强神豪

    重生平行世界,哥哥姐姐都是土豪,只有他身无分文,是家族里最穷的一个。获得神豪系统,拥有无尽财富,逆袭什么都不是梦。在某个直播平台,他因为给某个主播打赏百万人民币,导致无数主播为了得到他的青睐而施展十八般手段。在某个购物网站,他因为在某个店铺拍下千万订单,导致该店铺的店主甘愿三个月不做别人的生意。在某个交友网站,无数美女趋之如骛的想要做他的女朋友。在现实世界,他收购酒店,开办渔场,投资娱乐圈,旗下产业数以万计,遍布全球各地,诸多领域。……那个谁,给我唱个十八摸,只要我满意的话,这二十个亿就是你的了。
  • 轩寻月

    轩寻月

    年少时就与伙伴背负灭门之痛,失去了家的庇护,雏鹰还能否鹰击长空,一览天下芳容?资质平庸,却许下夸夸之词,自傲?非也。心中的仇恨鞭挞着他不断继续前进,好不容易步履蹒跚站稳实力的脚跟,却要面对爱情与友情的抉择,他问:“可不可以不要选择?”回答他的只有无边的心痛和无望,心魔已成形,他毅然选择逃避,张开路西法的黑色六翼黑化暴走,向从前的那个有着一头泛着紫意的白发白衣少女挥手说再见。等他想痛心疾首的挽回时,一切皆物是人非,扑朔迷离的局,毫无胜算的圈套,不可明说的身世,引起世间腥风血雨的旷世神物,到底有多少谜题等待解答?毁灭带来的是一切归于平静的死寂还是否极泰来的新生?